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辅助颞下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
作者 秦时强 丁学华 +2 位作者 廖建春 王志潮 朱杭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9-431,434,共4页
目的 :为颞下锁孔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上进行入路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和测量 ,在 9例新鲜标本上模拟内窥镜辅助颞下锁孔入路手术 ,记录入路的显露范围及可利用的操作空间 ,尝试增加显露和操作空间的... 目的 :为颞下锁孔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上进行入路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和测量 ,在 9例新鲜标本上模拟内窥镜辅助颞下锁孔入路手术 ,记录入路的显露范围及可利用的操作空间 ,尝试增加显露和操作空间的方法。结果 :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岩大神经裂孔到颞下颌关节处颧弓上缘和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4 5 .2± 3 .3 )mm和 (2 0 .1± 2 .3 )mm、(3 2 .6± 2 .1)mm和 (2 3 .7± 1.2 )mm、(2 8.9± 1.1)mm和 (3 1.2± 3 .1)mm、(4 0 .1± 1.2 )mm和 (15 .6±2 .7)mm、(2 5 .0± 2 .7)mm和 (3 3 .8± 0 .9)mm、(2 6.7± 2 .3 )mm和 (2 9.6± 0 .8)mm ,Kawase三角各边长度 :耳蜗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 (18.6± 1.6)mm、耳蜗至三叉神经孔 (19.6± 1.5 )mm、三叉神经孔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 (16.2± 0 .8)mm ;Day菱形区各边长度 :三叉神经孔至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16.2± 0 .8)mm、弓状隆起至三叉神经孔 (2 1.7± 2 .5 )mm、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至膝状神经结 (7.2± 1.3 )mm、膝状神经结至弓状隆起 (12 .5± 2 .1)mm ;颞下锁孔入路最大控制范围前至视交叉 ,后到脑干腹外侧乳头体至中下斜坡的区域。结论 :颞下锁孔入路是治疗鞍上区和岩斜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颞下锁孔入路 鞍上区 岩斜区 解剖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至鞍上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清 鲁晓杰 +2 位作者 严正村 李兵 季卫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10具灌注固定的正常尸头,模拟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内镜下观察鞍上区解剖结构,应用神经导航获取并分析解剖数据。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12例,并以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和生物胶"三明治"式结构重建颅底。结果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是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中恒定且关键的解剖标志。剪开硬脑膜后,可显露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其中视交叉下间隙可见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垂体上动脉、垂体上部、垂体柄、视神经和视交叉,视交叉上间隙内可见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前交通动脉以及直回。12例鞍上区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2例,时间6~ 62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再次行内镜下修补术后恢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是可行和安全的,熟练的内镜技术和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入路 经鼻扩大蝶窦 鞍上区 解剖学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晔 张晓彪 +5 位作者 李文生 胡凡 余勇 谢涛 徐文龙 王学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 目的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第三脑室,观察第三脑室内结构,解剖过程中测量相应结构。结果鼻腔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后鼻孔和蝶窦开口,蝶窦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视神经隆起、内侧和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颈内动脉隆起、鞍底、鞍结节、蝶骨平台、斜坡凹陷,硬膜内阶段的解剖标志点是终板和灰结节。5具标本中蝶窦内骨性分隔数量范围是1~4个,其中4具标本各有2个骨性分隔延伸至颈内动脉隆起。左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2.1±2.3)mm,范围是9.9~15.0 mm;右侧后鼻孔到同侧蝶窦开口间距是(13.3±2.6)mm,范围是9.6~16.8mm;内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9.5±3.0)mm,范围是5.5~13.8mm;外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间距为(14.8±3.7)mm,范围是9.2~19.2mm;颈内动脉隆起间距是(16.0±3.1)mm,范围是11.3~18.8mm。视交叉下间隙和上间隙内各解剖结构显露充分。经视交叉下间隙打开灰结节可观察到第三脑室顶、后壁、底各结构,经视交叉上间隙开放终板同样可观察到第三脑室内相应结构。经终板观察第三脑室底更佳,而经灰结节观察第三脑室顶更佳,30°镜头能补充0°镜头的观察视野。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并分别通过视交叉下方和上方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显露第三脑室内所有结构,是切除鞍上和第三脑室区域病变的安全方法。各阶段解剖标志点可以引导解剖入路方向、提供安全操作范围,必须正确地寻找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蝶入路 鞍上区 第三脑室 解剖学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清 严正村 +4 位作者 孙俊 汪璟 庞明志 李江安 鲁晓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经双侧鼻腔扩大入路对中颅底进行内镜解剖。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蝶窦后壁可分为鞍区、鞍上区、海绵窦区和斜坡区。在蝶窦后壁可见鞍底、后组筛房、蝶骨平台、鞍结节、斜坡、斜坡隐窝、海绵窦、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蝶窦腔的外侧壁可见眶尖隆起、上颌神经隆起、下颌神经隆起和翼管神经,并分别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三角、V_1~V_2三角、V_2~V_3三角。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1.3±1.2)mm,两侧垂体前部距离为(12.2±2.1)mm,两侧垂体中部距离为(21.5±2.5)mm,两侧垂体后部距离为(17.6±3.4)mm,垂体前后径为(9.1±2.9)mm。硬膜内的鞍上区又可分为视交叉上部、视交叉下部、鞍背后部和脑室部。在剪开海绵窦和垂体之间的硬膜后,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可分为三叉神经段、后曲段、下水平段、前曲段和上水平段。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可清晰显示鞍区、鞍上区和海绵窦区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条有价值微侵袭的手术方法。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是该区域手术的关键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入路 颈内动脉 鞍上区 海绵窦
下载PDF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鞍上三脑室内颅咽管瘤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晓彪 胡凡 +2 位作者 顾晔 谢涛 余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1例。结果:肿瘤被全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在内分泌替代治下生活正常。结论... 目的:探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1例。结果:肿瘤被全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在内分泌替代治下生活正常。结论:完全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位于鞍上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对于选择性的颅咽管瘤病例,该手术入路是一种切除肿瘤的更新、更微创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蝶入路 颅咽管瘤 鞍上区 三脑室
下载PDF
鞍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6
作者 毛庆 刘家刚 刘艳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6-758,共3页
报道十分罕见的鞍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1例。患者 ,女性 ,15岁 ,因双上肢抽搐 1年 ,多尿、视力下降 2个月入院。查体 :双视乳头水肿 ,其余无神经系统阳性发现。MRI显示为鞍上的囊性占位病变 ,大小 4 cm× 3cm×3cm,轻度梗阻性脑... 报道十分罕见的鞍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1例。患者 ,女性 ,15岁 ,因双上肢抽搐 1年 ,多尿、视力下降 2个月入院。查体 :双视乳头水肿 ,其余无神经系统阳性发现。MRI显示为鞍上的囊性占位病变 ,大小 4 cm× 3cm×3cm,轻度梗阻性脑积水。血中 GH、PRL、THAC、TSH、L H、FSH、TT3、TT4、CORT- 1都在正常水平。手术经右侧室穹隆柱间入路全切除病灶。组织经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神经丝蛋白 (NF)+,病理诊断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随访 10个月 ,患者学习生活良好。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有特殊的组织学发生、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该肿瘤如能获得早期诊断及手术全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经右侧室穹隆柱间入路 MRI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老年鞍上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小山 孙婧 +4 位作者 曲丽梅 曹赢坤 刘文彬 赵钥 李蕴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5-1069,I0007,共6页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老年男性鞍上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鞍上区AC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老年男性鞍上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鞍上区AC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1岁,因“持续性头痛1年余、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余”入院。实验室检查,0:00和8:00时血清皮质醇含量降低;头部MRI检查显示鞍上区椭圆形肿块,大小为3.2 cm×2.7 cm×2.0 cm,T1WI显示不均匀低信号,T2WI显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团块状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可见花环状强化,实验室检查及头部MRI检查提示不排除胶质瘤诊断,限期选择额下入路行鞍上区占位切除术切除全部肿物,病理诊断为ACPP。该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化疗,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ACP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手术全切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病理学诊断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ACPP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鞍上区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肿瘤 鞍上区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凡 顾晔 +4 位作者 谢涛 王学建 余勇 李文生 张晓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完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3例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3例颅咽管瘤全切,手术效果好.术后随... 目的 探讨导航引导下完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3例位于鞍上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3例颅咽管瘤全切,手术效果好.术后随访10-14个月,患者生活正常,需要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位于鞍上区、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牵拉脑组织,并能完全暴露视交叉后、下方区域,在直视下操作,有利于对下丘脑、垂体柄及其他重要结构的保护.对于选择性的颅咽管瘤病例,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是切除肿瘤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入路.神经导航可以验证解剖标记点,引导手术方向,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内镜 扩大经鼻蝶窦入路 颅咽管瘤 鞍上区 第三脑室
原文传递
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区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鲁晓杰 陈开来 +4 位作者 王清 季卫阳 李兵 孙继勇 李江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区域的解剖。方法选用20例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显露至鞍上区域,研究其周围解剖。结果提出蝶窦腔骨性后壁解剖学分区方法,描述视交叉上间隙、视交叉下间隙和眼动脉三角等解剖学概... 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鞍上区域的解剖。方法选用20例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显露至鞍上区域,研究其周围解剖。结果提出蝶窦腔骨性后壁解剖学分区方法,描述视交叉上间隙、视交叉下间隙和眼动脉三角等解剖学概念及其临床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可以较好地显露鞍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扩大经鼻入路 鞍上区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鞍区颗粒细胞瘤1例的病历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兴邦 杨阿敏 +3 位作者 康现鑫 周朋 赵天书 刘晓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4期2714-271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ur,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近20年来关于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GCT...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ur,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具有临床症状的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近20年来关于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GCT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炎性肉芽肿,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复查MRI显示鞍区占位较前次无改变,增强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诊断良性肿瘤,并采取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头痛缓解,尿量、尿比重、垂体内分泌激素等相关指标相继恢复至正常值。结论:GCT很可能起源于神经组织,伴有临床症状的GCT的治疗首选开颅手术,肿瘤残存的患者,术后不必放射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颗粒细胞瘤 病理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浩然 彭志强 +3 位作者 吴海权 徐利民 辛续伟 韩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人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结果(1)在不磨...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人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结果(1)在不磨除颧弓上缘的情况下,内镜的引入使得颞下锁孔人路对该区域的暴露更为完全,可同时显露对侧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深部穿支动脉。(2)动眼神经和后交通动脉间隙、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间隙是非常重要的解剖间隙。(3)后床突和岩尖的磨除有利于术野的暴露。(4)内镜下定位应采用多种定位标识联合使用。包括骨性结构,例如内耳道口等。结论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视野暴露更完全,创伤更小,实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入路 内镜 上岩斜区和鞍上区 解剖
原文传递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军 付爱军 肖海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 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到达鞍上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常用间隙。方法在20侧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锁孔入路,测量术中标志点与鞍上区各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颧弓根到动眼神经的距离为(3.830±0.201) cm,到大脑后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638±0.289) cm,到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点的距离为(4.249±0.268) cm。颞下锁孔入路进入鞍上区常用的侧方间隙主要有四个,通过不同间隙可以到达不同的鞍上结构。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通过外侧各间隙到达鞍上区诸结构,无须过度牵拉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颈内动脉 牵拉 动眼神经 标本
原文传递
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陈兴 刘锐 +2 位作者 钟帅 段磊 李守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鞍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 目的探讨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鞍上池小体积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拟诊为鞍上池实体肿瘤的42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进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及组织学病理确诊率、活检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患者CT图像上鞍上池病灶呈团块状,边界较清楚,其中41例患者CT呈高/稍高密度,1例钙化。MRI图像上病变亦呈团块状,信号均匀,增强影像中3例见"椒盐征",2例MRS像出现典型粗大乳酸峰。(2)42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35例(83.3%)患者病理诊断明确,其中24例为生殖细胞瘤,1例为胚胎癌,6例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头颅CT示术区微量出血2例,余未见出血征象。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框架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确诊率较高等优点,在鞍上池小体积实体肿瘤的精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活检 鞍上池 生殖细胞瘤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上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
14
作者 杨绍峰 张晓华 +1 位作者 吴慧 金义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对鞍上区暴露的差异,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鞍上区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颅标本上,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暴露鞍上区,观察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比较...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对鞍上区暴露的差异,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鞍上区的手术方法建立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颅标本上,分别模拟经鼻蝶入路和翼点入路,暴露鞍上区,观察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比较两个入路对于鞍上区重要结构的显露。结果翼点入路下,鞍结节后缘至视交叉前缘距离为5.35±1.38mm,两侧视神经内缘间距10.58±1.46mm,小脑幕游离缘长度6.73±0.84mm,后交通动脉长度16.52±2.98mm,前交通动脉长度2.11±0.35mm。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可以暴露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等结构,对于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结构暴露欠佳。结论经鼻蝶入路可以完全暴露第Ⅰ、Ⅱ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结构,对于第Ⅲ、Ⅳ间隙内结构显露较差,可以在微侵袭条件下部分代替翼点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解剖 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上区域
原文传递
视交叉胶质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楚虹 邱士军 +2 位作者 熊炜烽 陈菁 杨伟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4-1417,共4页
目的分析视交叉胶质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视交叉胶质瘤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2例MRI表现为鞍上占位,在T1WI上表现为稍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 目的分析视交叉胶质瘤的MRI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视交叉胶质瘤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2例MRI表现为鞍上占位,在T1WI上表现为稍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6例可见明显均匀强化,6例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可见囊变,未见钙化、出血以及瘤周水肿。梗阻性脑积水5例;累及单侧视神经4例,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视束水肿样变3例,1例沿视束通路呈连续条状分布,2例沿视束呈不连续结节状分布,在T2WI上均表现为沿视束分布上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 MRI表现对视交叉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鞍上
原文传递
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海平 胡海箐 +2 位作者 黄玉书 关国信 黄正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表现,其中12例脑膜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脊索样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5例生殖细胞瘤,7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淋巴瘤,3例转移瘤。结果脑膜瘤C... 目的探讨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表现,其中12例脑膜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脊索样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5例生殖细胞瘤,7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淋巴瘤,3例转移瘤。结果脑膜瘤CT呈等密度影,MRI呈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可有"脑膜尾征";颗粒细胞瘤与鞍隔及垂体柄解剖关系密切,SWI见低信号出血坏死灶;脊索样胶质瘤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可有钙化;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颅咽管瘤呈等T1、稍长T2信号,明显强化;生殖细胞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SWI见多发静脉血管及微出血灶;视神经胶质瘤沿视神经生长;淋巴瘤及转移瘤多呈结节状强化。结论鞍上区实性肿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区 肿瘤 CT MRI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