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1
作者 林松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 To explore lower rotating pot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Methods Lay a foundation of anatomic studying from february 2003 to March 2004,using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in 11 cases.Cause of injuring:traffic accident 7 cases,crushing 1 case,saw injury 1 case,skin cancer 1 case,chronic ulcer 1 case.Areas:foot heel 6 cases,shank lower section 2 cases,heel tendon 2 cases,the distant back of the foot 1 case.Using the flap axis point was 1~3 cm above the pin of the external heel,average 2 cm.The scope of the flap was 6.0 cm×8.0 cm~12.0 cm~18.0 cm.Results All sural nerve flaps were alive.Of them,2 cases have distant part necrosis,accompanying with subcutaneous tissue,1 case heels after change dressings,another heels after skin grafting.All case can walk as usual,the flap was wear-resisting and keenly feel.Conclusion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donner area was fine,available area was large,skin in the pink,easy grafting,without main blood vessel damage,survival rate high,it is a good donner area in repairing around heel,foot and shank lower section.7 refs,1 t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rotating point nutrient vessels of sural nerve flap with distant pedicled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下载PDF
Versatility of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吴斌 刘建湘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ut from Oct. 2010 to Dec. 2012 in our department. The series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including 21 men and 15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2 years (14-83 years) and with a medium followp period of 18 months (12-24 months). Of all the cases of acute trauma, there were 10 eases of trauma of distal tibia, 9 cases of trauma of perimalleolus, and 17 cases of trauma of midfoot and forefoot.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ere diabetes (2 cases), advanced age (〉65 years, 3 cases) and ciga- rette smoking (6 cases). The reverse flow sural island flap irrigation depended on lower perforators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was 3-4 cm in width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nsisted of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fascia, the sural nerve, shor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together with an islet of subcutaneous cellular tissue and skin. The most proximal border of the flap was only 1.5 cm away from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and the pivot point was 5-7 cm above the tip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No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any case. The venous conges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got better after raising the limbs and bloodletting. Only in an old man, 1.5 cm necrosis of distal margin of his flap occurred and finally healed after continuous dressing change. One-stage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and all the donor sites were sutured and successfully hea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extend to the proximal third even near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We also concluded this flap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large and far soft-tissue defects from the distal leg to the forefoot with more versatility and it is easier to reach the recipient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l nerve reverse island flap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3
作者 付永峰 王嘉欣 +1 位作者 单楠 张馨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目的:探讨并对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B组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患足功能和感觉的恢复情况及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B组的皮瓣切取移植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皮瓣完全成活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较A组高(P<0.05);两组皮瓣完全成活患者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在S2级及以上,且B组的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优于A组(P<0.05);A组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创面长径≤8.0 cm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更好,不仅皮瓣成活率更高,且患者患足的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部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蒂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灌注指数、经皮氧分压(TcPO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VSD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减轻炎症,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提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 足踝软组织缺损 皮瓣感觉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忠根 魏建伟 +3 位作者 刘立宏 郑磊 马丙栋 武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足跟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光军 王成琪 +3 位作者 郭德亮 田清业 李建强 谭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98-1700,共3页
[目的]介绍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以来,应用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 [目的]介绍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以来,应用带肌肉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6例,胫骨下段软组织缺损伴慢性骨髓炎5例,足后跟足底软组织缺损伴跟骨表层组织缺损3例,跟骨骨髓炎伴窦道2例,皮瓣面积30cm×10cm^6cm×4.5cm,切取的腓肠肌瓣面积4cm×3cm^9cm×6cm,肌肉厚度1~3cm,皮瓣面积比肌瓣的面积要大。[结果]术中观察切取的肌皮瓣的肌肉面、皮瓣边缘渗血均活跃,血运良好;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经5~17个月随访,开放性骨折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骨髓炎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及负重良好。[结论]带肌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肌皮瓣 修复 腓肠神经
下载PDF
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万成 张发惠 +3 位作者 朱大成 国建文 潘风雨 宋海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 目的总结改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5年4月,对15例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供,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其中切取单纯皮瓣12例,复合皮瓣3例,皮瓣范围7cm×6cm^11cm×8cm。供区伤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肿胀或血运障碍,供、受区创面均期愈合。术后获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近似,无局限性臃肿,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皮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 岛状皮瓣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8
作者 郝敏 李伟 刘安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3467-346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方法对31例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1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30例皮... 目的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方法对31例小腿下段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慢性溃疡及疤痕增生1例、其余均为创伤所致的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结果30例皮瓣完全成活,缺损的软组织完全修复。1例皮瓣边缘表层皮肤坏死,经过高压氧、扩血管治疗后愈合。经1a随访25例患者皮瓣弹性、外观及功能正常。失访6例。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可以有效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设计方便,无需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不用进行血管吻合,皮瓣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血管筋膜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姜炳春 张昆 +1 位作者 朱海心 高文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交叉转移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及踝上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林革 何如祥 +3 位作者 王开栋 马宝 闫宛春 张建磊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5-49,53,共6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踝上胫骨下段组织缺损19例,足背皮肤缺损伴深部组织裸露27例,足跟部软组织...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6例,其中踝上胫骨下段组织缺损19例,足背皮肤缺损伴深部组织裸露27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并感染12例,踝部缺损18例。皮瓣大小17 cm×12 cm^6 cm×4.5 cm,在蒂部旋转点设计圆形减张皮瓣。结果 76例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解痉治疗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Ⅱ期愈合,其余病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蒂部减张皮瓣全部成活。62例随访6~12月,局部平坦,患者对外观非常满意,皮瓣皮肤感觉恢复。另外6例尚在继续随访观察中。结论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修复,手术风险小,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能有效降低肢体的伤残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秉刚 谢文伟 +5 位作者 姚汉刚 利盛成 廖德允 李再学 黎明华 苏厂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达到皮肤组织缺损修复及骨骼、肌腱良好覆盖的效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外观及踝关节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皮肤组织缺损 修复 足踝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平辉 赵玉振 +2 位作者 张宝玉 阮传江 张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足跟、踝关节和足背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的切口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皮瓣面积4cm×5cm~1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皮瓣远端坏死2例。术后12例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颜色与周围组织相同,未出现破溃。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 皮肤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修复 足踝部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功林 甄平 +4 位作者 赵来绪 陈克明 杨军林 周建华 薛钦义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报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健肢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2~48岁,平均36岁。伤后时... 目的报告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健肢逆行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2~48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21~32 d,平均22 d。岛状皮瓣切取后供区行一期游离植皮修复。结果皮瓣和游离植皮全部成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回流不足,1周后自行消退,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4.6年,平均2.6年,胫、腓骨骨折全部愈合,受区外形较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很适宜修复伤肢仅有1条主要血管时伴有的软组织缺损,减轻了对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移植 修复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兴邦 王运涛 +1 位作者 陶圣祥 余国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95-396,399,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0例,创面范围:3cm×3cm~4cm×5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4cm×4cm~5cm&...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40例,创面范围:3cm×3cm~4cm×5cm。术中切取皮瓣面积:4cm×4cm~5cm×7cm,结扎蒂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近断端与腓浅神经接合,供区拉拢缝合后植皮。结果40例皮瓣术后完全成活,皮肤缺损得到覆盖,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6~11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 修复 足跟部 缺损
下载PDF
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强 彭吾训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勇 张晓峰 +3 位作者 刘兵 胡以信 陈雷 陈诚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743-1744,共2页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 c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 c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 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 cm×8 cm^13 cm×20 c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修复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顺行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附12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游戊己 刘复安 +1 位作者 袁华澄 林晓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用顺行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应用顺行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12例(男10例,女2例),创面都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皮瓣面积8 cm×5 cm^15 cm×10 cm,蒂长8~... 目的探讨用顺行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应用顺行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12例(男10例,女2例),创面都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皮瓣面积8 cm×5 cm^15 cm×10 cm,蒂长8~15 cm,蒂旋转角度大于80°,经皮下隧道转位皮瓣。结果本组12例获得3~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有触痛觉,足跟外侧及足背外侧有皮肤感觉异常,但不影响生活、工作。结论该皮瓣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实用的好方法。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皮瓣质地及外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跟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阳运康 鲁晓波 +1 位作者 谭美云 税巍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在跟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8例,其中伴跟腱断裂或缺损9例。皮瓣切取面积8~26cm×4~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在跟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8例,其中伴跟腱断裂或缺损9例。皮瓣切取面积8~26cm×4~9cm,旋转点可达踝上2.0cm,跟腱损伤则同时修复。结果:经3~12月随访,28例皮瓣全部成活且外形美观。跟腱修复成功且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可同时修复跟腱,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相对切取范围更大,成活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隐神经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鲁世荣 石丽萍 王广宏 《航空航天医药》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和临床应用。方法 :依据 10侧下肢标本的解剖结果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11例。结果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穿支之间形成广泛的链式血管网 ,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和临床应用。方法 :依据 10侧下肢标本的解剖结果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11例。结果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穿支之间形成广泛的链式血管网 ,临床应用的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 解剖研究
下载PDF
腓肠神经蒂皮瓣逆行修复创面
20
作者 罗斌 李凯 +2 位作者 戴建明 雷志福 房安毓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381-4382,共2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蒂皮瓣逆行修复踝、足跟、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15例采用腓肠神经蒂皮瓣逆行修复踝、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15例患者一次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14cm×15 cm,术后随访1~2个月...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蒂皮瓣逆行修复踝、足跟、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15例采用腓肠神经蒂皮瓣逆行修复踝、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15例患者一次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14cm×15 cm,术后随访1~2个月,功能与外观较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蒂皮瓣解剖比较恒定,操作简单,是修复踝、足跟、足背部创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逆行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