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健康人舌骨肌群的影响
1
作者 李珍珍 周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17-3122,共6页
背景:改良食物稠度和容积是临床常用的吞咽代偿方法,空吞咽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舌骨肌群是吞咽的重要肌群,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一次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 背景:改良食物稠度和容积是临床常用的吞咽代偿方法,空吞咽是常用的评估方法,舌骨肌群是吞咽的重要肌群,空吞咽与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对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一次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健康成人舌骨肌群的影响。方法:2019年4-8月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44名健康成人,男19名,女25名,平均年龄(21.7±2.8)岁,每名受试者分别执行空吞咽与不同稠度[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IDDSI)框架0-4级]和容积(5,10,20 mL)吞咽任务,实时记录执行每次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后,分析对比空吞咽与执行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激活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0-4级20 mL、3级10 mL和4级5 mL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高于空吞咽(P<0.05);除3级外,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5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除2,3级外,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上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10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②所有吞咽任务所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空吞咽(P<0.05);2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高于5,10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除3级外,10 mL不同稠度吞咽任务对应的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值均高于5 mL相应稠度吞咽任务(P<0.05);③结果提示,健康成人在执行不同容积和稠度吞咽任务时,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不易受IDDSI 0-4级稠度的影响,易受容积的影响,容积越大舌骨肌群的激活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空吞咽 表面肌电图 舌骨肌群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稠度 容积
下载PDF
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2
作者 孟占鹏 郭子华 +1 位作者 张丹 刘作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2组均进...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涤痰化浊利咽方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关利窍四步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80.95%(P<0.05)。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SSA、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试验组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最大波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血清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关利窍四步针法联合涤痰化浊利咽方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舌骨肌群神经传导速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通关利窍四步针法 涤痰化浊利咽方 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 神经因子
下载PDF
自拟丹芪偏瘫汤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在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下肢肌力、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3
作者 韩冰 徐萍 +2 位作者 苏莉 周娃妮 于婷婷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丹芪偏瘫汤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在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下肢肌力、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核心肌群训练,观察... 目的:探究自拟丹芪偏瘫汤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在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下肢肌力、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在核心肌群训练的同时口服自拟丹芪偏瘫汤,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参数、脑血流动力学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偏身感觉异常、言语蹇涩、面色82白3、气2短A乏3力3评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姿势控制评定量表(PASS)、偏瘫侧下肢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丹芪偏瘫汤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合并下肢偏瘫患者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偏瘫症状、提高下肢肌力,还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表面肌电图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丹芪偏瘫汤 核心肌群训练 脑梗死 下肢偏瘫 下肢肌力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多点多轴悬吊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表面肌电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悦 潘伟超 +5 位作者 孙武东 徐亮 汤从智 赵祥虎 蔡倩 马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探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24例单侧NLBP患者(NLBP组)随机分为动态组(n=12)和静态组(n=12);另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NLBP组均采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探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24例单侧NLBP患者(NLBP组)随机分为动态组(n=12)和静态组(n=12);另选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NLBP组均采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训练,动态组选择仰卧位骨盆上移训练,静态组选择仰卧位腰椎中立保持训练,共训练10 d。治疗前后测量痛侧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照组测单侧多裂肌AEMG。结果治疗前,静息位及骨盆上移时NLBP组AEMG明显高于对照组(t>3.209, P<0.01),中立保持位NLBP组AEMG低于对照组(t=-2.364, P<0.05)。治疗后NLBP组各体位AEMG均改善(t>2.982, P<0.01),静息位和中立保持位AEMG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F<2.921, P>0.05),骨盆上移AEMG动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态组(P<0.001)。治疗后,静态组和动态组VAS均显著降低(t>10.416, P<0.001),静态组显著低于动态组(t=-4.389, P<0.001)。结论 NLBP患者疼痛肌肉出现特异性表面肌电改变;多点多轴悬吊训练通过改善腰部核心肌群产生治疗作用,且静态保持训练比动态上抬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悬吊训练 核心肌群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5
作者 李逸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5期17-20,34,共5页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筋骨理筋手法干预,2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1个月,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提高(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2组护理后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与护理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括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尿潴留、愈合不良等膝关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与对照组的19.0%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在股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应用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还能降低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提高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 股骨下段骨折 膝关节功能 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 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图探讨腹部透灸法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桂芬 黄梅 +1 位作者 陈若蓝 阮传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观察腹部透灸法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肌力、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透灸,每次约50 ... 目的:观察腹部透灸法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肌力、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透灸,每次约50 min,每天1次。两组均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两组患者从坐到站、健侧迈步、患侧迈步双侧腹横肌、多裂肌的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MF),并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各个动作双侧腹横肌和多裂肌RMS值、M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观察组患侧腹横肌和多裂肌RMS值,双侧腹横肌和多裂肌M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PASS、BB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透灸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的肌力、耐力,并能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透灸法 腹部 核心肌群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