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肌萎缩症SMN1基因疑似“2+0”型一例
1
作者 倪静逸 钟秀 +4 位作者 周晟泽 张怡君 彭雪娟 胡雪 邓春雷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860-2862,共3页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性脑神经核的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本研究采用MLPA和qPCR检测一例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性脑神经核的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本研究采用MLPA和qPCR检测一例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1)可疑“2+0”的汉族孕妇,及其南非黑人丈夫和其胎儿的样本,发现孕妇、丈夫及胎儿的SMN1基因型均为“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慧 李桂河 +3 位作者 谢颖璇 陈海珠 李世举 何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19-524,共6页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贝30例),设计5’端带有FAM荧光基团的SMN1基因7号外显子引物以及三对内参基因引物,利用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使用基因分析仪片段分析多重PCR的产物,并与相应的MLP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及内参基因的引物可实现目的片段的扩增,通过计算可得到0拷贝、1拷贝、2拷贝的样本结果。对107例DNA样本的SMN1基因拷贝数荧光短片段多重PCR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均与MLPA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使用荧光标记多重PCR反应检测SMN1拷贝数可重复性好,精确度高,与MLPA得到的结果高度一致,具有便捷、准确、成本低的优势,可满足临床高准确性的检测要求,可用于SMA新生儿携带者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1基因拷贝数检测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 神经遗传病 携带者筛查
下载PDF
基于RNA测序的SMN1基因缺失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可变剪接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炎鸿 张梦雅 曾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861-286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型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和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谱,研究SMN1基因缺失对可变剪接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对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表达谱测...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型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和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谱,研究SMN1基因缺失对可变剪接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对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表达谱测序,用rMATS软件对RNA-seq数据进行可变剪接事件差异分析,筛选出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差异的外显子跳跃和内含子保留事件,通过在线工具NovoMagic v3.0对这些差异可变剪接体进行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实现个性化分析和作图,同时用NCBI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注释。结果(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可变剪接及其表达量发生变化;(2)外显子跳跃差异基因主要影响核糖核蛋白组装、胞内转运、翻译、乙酰化修饰、线粒体能量代谢及泛素化调控的降解通路;(3)内含子保留差异基因除参与泛素化调控、内吞、翻译、线粒体能量代谢外,同时还调节细胞骨架和代谢酶活性相关乙酰化修饰。结论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能够改变部分基因的可变剪接,进而影响相关蛋白的合成、组装和降解,最终导致蛋白质稳态失衡,为SM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纯合性缺失 外周血 RNA测序 可变剪接 内含子保留 外显子跳跃
下载PDF
萍乡市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突变发生率及分布特征
4
作者 欧阳宁 钟丽群 +3 位作者 李彦琳 陈海萍 何蓉 刘红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1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评估萍乡市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发生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萍乡市进行产前检查的1741例孕妇及46名配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熔解曲线法检测SMN1基... 目的评估萍乡市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发生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萍乡市进行产前检查的1741例孕妇及46名配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熔解曲线法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E7)和外显子8(E8)的拷贝数。结果1741例孕妇中,SMN1基因异常46例(2.64%,1∶37),其中E7单独杂合缺失3例(0.17%,1∶580),E8单独杂合缺失9例(0.52%,1∶193),E7和E8同时杂合缺失34例(1.95%,1∶51),对上述孕妇均进行复检,阳性筛查率仍为100.00%。46名配偶被召回检测,其中2对夫妇均存在E7杂合缺失,2例孕妇均接受产前胎儿SMA诊断,1例胎儿正常(继续妊娠),1例SMA患儿(E7和E8纯合缺失,终止妊娠),其余胎儿均继续妊娠。结论积极筛查萍乡市育龄妇女SMN1基因异常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联合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可有效避免SMA患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产前诊断 萍乡市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利婧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5-392,共8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以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引起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婴儿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运动神经元生存1(SMN1)基因突变致SMN蛋白缺乏为其发病机制,深入了解疾病发病... 脊髓性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以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引起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婴儿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运动神经元生存1(SMN1)基因突变致SMN蛋白缺乏为其发病机制,深入了解疾病发病机制的分子学基础,以促进包括反义寡核苷酸、腺相关病毒介导的SMN1基因替代疗法、上调SMN蛋白表达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以及肌肉激活药物、神经保护药物等新兴特异性治疗方法的研发,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质1 基因 综述
下载PDF
茂名地区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突变携带者筛查与分析
6
作者 李祝坤 谭满胜 +3 位作者 唐玉芬 潘锦梅 谢清丰 刘沃满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对茂名地区育龄妇女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携带者筛查,掌握SMA流行病学数据,为SMA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1898... 目的对茂名地区育龄妇女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携带者筛查,掌握SMA流行病学数据,为SMA家系进行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1898名妇女临床资料和肘静脉外周血样本。采用MGB探针实时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SMN1第7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的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测,并分析目的基因的缺失情况及携带频率,为男女双方均为阳性携带者的夫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在1898名育龄妇女中,共检测出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突变携带者49例,携带率为2.58%;其中SMN1-7杂合缺失/SMN1-8杂合缺失最多33例(1.74%),其次为SMN1-7未见缺失/SMN1-8杂合缺失12例(0.63%)和SMN1-7杂合缺失/SMN1-8未见缺失4例(0.21%)。2对双方均为阳性携带者夫妻的3例胎儿羊水标本中2例为SMN1-7杂合缺失/SMN1-8杂合缺失和SMN1-7杂合缺失/SMN1-8未见缺失,建议继续妊娠;1例为SMN1-7纯合缺失/SMN1-8纯合缺失,建议对胎儿进行终止妊娠。结论茂名地区育龄妇女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突变携带率高于中国南部其他地区,建议采用实时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对该地区育龄妇女进行SMN1突变筛查及产前诊断,有效减少SMA胎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实时多重荧光定量PCR法 携带者筛查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SMN1基因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瞿宇晋 都娟 +6 位作者 李尔珍 杨艳玲 邹丽萍 白晋丽 王红 金煜炜 宋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点突变研究,对SMN1单拷贝缺失的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SMA)患儿给予基因诊断.探讨SMN1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方法 按照国际SMA诊断标...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点突变研究,对SMN1单拷贝缺失的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SMA)患儿给予基因诊断.探讨SMN1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方法 按照国际SMA诊断标准对3例患者进行临床拟诊和随访分型.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SMN1和SMN2基因的拷贝数定量分析.应用逆转录PCR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MN1点突变研究.通过核心家系成员拷贝数和点突变分析,明确突变在家系中的传递.结果 确定了2种SMN1基因点突变:p.Leu228X(1例)和p.Arg288Met(2例).其中错义突变p.Arg288Met为中国SMA中首次报道,无义突变p.Leu228X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携带p.Leu228X突变的患儿具有2个SMN2拷贝,为Ⅰ型SMA;而携带p.Arg288Met突变的2例患儿SMN2的拷贝数均为3,表型分别为Ⅰ型和Ⅱ型.结论 p.Leu228X和p.Arg288Met突变均遗传自父母,而非新发突变.两种突变导致了严重的Ⅰ型和较为严重的Ⅱ型SMA.3例SMA患儿发生SMN1基因杂合缺失同时伴有SMN1基因点突变,提示我国SMA存在复合杂合突变机制.对SMN1基因单拷贝缺失的疑似SMA患儿,进行点突变分析十分必要,能够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点突变 拷贝数
原文传递
154例脊肌萎缩症疑诊患者的基因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章印红 贺静 +3 位作者 张云茜 王蕾 唐新华 朱宝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3-837,共5页
目的对疑诊为脊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l进行缺失分析,探讨基因诊断对SM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和昆... 目的对疑诊为脊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l进行缺失分析,探讨基因诊断对SM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和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4例SMA疑诊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缺失检测,统计上述基因的缺失频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缺失类型在不同SMA型别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154例疑诊患者中,101例检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基因诊断率为65.6%(101/154)。101例SMNl基因纯合缺失病例中,外显子7和8均纯合缺失为98例,占97.0%(98/101);3例仅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3.0%(3/101);未见外显子8的单独缺失。基因诊断阴性患者经过临床随访,其中4例可维持SMA的诊断,105例SMA确诊患者中I型68例,Ⅱ型27例,Ⅲ型10例,分别占64.8%(68/105)、25.7%(27/105)和9.5%(10/105),未发现Ⅳ型SMA。20名健康体检者未检出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缺失。结论PCR—RFLP技术对于诊断SMA患者具有无创性、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特点,可作为疑诊SMA患者的首选诊断和排除诊断方法;强化SMA临床诊断标准并对基因诊断阴性的疑诊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质1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点突变的鉴定及其对全长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转录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白晋丽 瞿宇晋 +4 位作者 李尔珍 金煜伟 曹延延 王红 宋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对2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及其核心家系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点突变分析,评估2种SMN1点突变对全长SMN1基因(SMN1-fl)转录水平的影响,结合患者表型初步预测点突变对SMN蛋白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重连接依... 目的对2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及其核心家系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点突变分析,评估2种SMN1点突变对全长SMN1基因(SMN1-fl)转录水平的影响,结合患者表型初步预测点突变对SMN蛋白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RT—PCR、克隆测序结合基因组序列分析进行SMN1基因拷贝数和点突变分析,利用患者父母的基因分析明确突变的传递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患者体内SMN1-fl的转录水平。以50名无神经肌肉萎缩病史的个体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个体为含2个SMN1基因拷贝的个体,而健康携带者为纯合缺失患儿的父母(含1个SMN1基因拷贝)。结果2例SMA患者的表型为Ⅱ型和Ⅲ型,SMN1基因分别存在P.Val19GlyfsX21和P.Ala2Gly突变,突变均来自患者父亲。健康个体、健康携带者、携带P.Val19GlyfsX21突变的患者和携带P.Ala2Gly突变的患者,其SMN1-flm RNA表达量分别为23.5±4.9、14.1±4.5、4.9±2.4和13.9±3.6。t检验结果表明,携带上述突变的2例患者,其SMN1-fl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健康个体(t=3.322,P=0.011;t=6.964,P=0.000),而与健康携带者相比,P.Ala2Gly突变的患者SMN1-fl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955),携带P.Val19GlyfsX21突变的患者其SMN1-flm RNA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04)。结论共发现2种SMN1基因突变,P.Val19GIyfsX21为国际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P.Ala2Gly突变首次在中国患者中发现。前者可能通过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使SMN1-fl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而后者则并不影响SMN1-flm RNA转录水平,对SMN蛋白功能的影响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运动神经存活蛋白质1 点突变 基因剂量 核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新疆地区3302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10
作者 张翠珍 刘璇 +3 位作者 李慧君 李阳 杨璐嘉 薛淑媛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08-1511,1518,共5页
目的对新疆地区3302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初步确定该地区孕妇SMA携带率。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行产前检查的29089例孕妇进行宣教,其中3302例接受SMA携带者筛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 目的对新疆地区3302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初步确定该地区孕妇SMA携带率。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该院行产前检查的29089例孕妇进行宣教,其中3302例接受SMA携带者筛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外显子7(E7)和外显子8(E8)的拷贝数筛查SMA携带者,并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夫妻双方均为SMA携带者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SMA携带者筛查的接受率为11.35%。3302例孕妇中,共发现58例SMA携带者,总携带率为1.76%(1/57);其中汉族45例,携带率为1.63%(1/61);少数民族13例,携带率为2.39%(1/42)。58例携带者中,46例配偶接受SMA检测,结果显示有2对夫妻均为SMA携带者,进一步行胎儿产前诊断,MLPA检测结果提示胎儿均为SMN1 E7和E8杂合缺失,均建议继续妊娠。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新疆地区孕妇SMA携带率,孕妇SMA携带者筛查和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携带者筛查 拷贝数
下载PDF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孕中期羊水细胞SMN1基因缺失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荷宇 傅行礼 +5 位作者 俞菁 张蓓 唐振华 陈慧芬 章莉 龚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羊水样本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遗传标记的分子检测技术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家医院1064份孕中期妇女羊水进行母血污染检测,对无母血污染的羊水样本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采用羊水样本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利用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遗传标记的分子检测技术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家医院1064份孕中期妇女羊水进行母血污染检测,对无母血污染的羊水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SMN1基因缺失情况检测,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的SMN1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064份孕中期妇女羊水经STR分型检测,2份存在母血污染,其余1062份无母血污染的羊水样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39例孕妇胎儿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E7)杂合缺失(3.67%),34例孕妇胎儿存在SMN1基因第8外显子(E8)杂合缺失(3.2%),2例孕妇胎儿存在E7纯合缺失、E8纯合缺失(0.19%),其余病例E7、E8均未发现缺失。MLPA对41例SMN1杂合或纯合缺失样本以及55例未检出SMN1缺失样本验证结果均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及MLPA均可用于对孕中期妇女胎儿的SMN1基因缺失情况的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样本需求量少,检测更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羊水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质1 基因缺失 实时聚合酶链 反应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注册队列人群的基因诊断技术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晋丽 瞿宇晋 +5 位作者 宋昉 曹延延 贾妮 王嘉 金煜炜 王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基于中国罕见病注册系统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队列人群相关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现况和发展趋势。方法本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200例SM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注册信息、基... 目的调查分析基于中国罕见病注册系统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队列人群相关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现况和发展趋势。方法本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200例SM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注册信息、基因检测报告以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患儿基本信息、疾病分型、基因型、基因诊断相关信息等。按照检测时间分层后,分别统计采用不同基因诊断技术的人数和构成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除3例资料不全的病例,共纳入197例SMA病例。SMAⅠ、Ⅱ和Ⅲ型的患儿分别为37例(18.8%)、115例(58.4%)和45例(22.8%),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复合杂合变异病例分别为185(93.9%)和12例(6.1%)。2004—2017年SMA基因诊断技术有7种: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为主,占54.1%(100/185),其次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一代测序,分别为22.7%(42/185)和10.3%(19/185),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实时定量PCR(qPCR)、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分别9、6、5和4例,占2.2%~4.9%。MLPA的应用从2010年开始逐步增加(r=0.95,P<0.05),而PCR-RFLP从2004年开始逐步下降(r=-0.99,P<0.05),其他检测方法应用与时间暂未发现相关性(P>0.05)。定量检测技术(MLPA、qPCR和DHPLC)的应用从2010年开始逐渐增高(r=0.94,P<0.05),定性检测技术(PCR-RFLP、一代测序、AS-PCR和WES)从2004年开始逐渐下降(r=-0.94,P<0.05)。纯合缺失与复合杂合变异的基因重复检测率分别为12.4%(23/185)和41.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同时提供SMN1、SMN2基因定量分析报告的构成比在2008—2015年为56.8%(21/37),2016—2017年上升至69.1%(56/81)。结论SMA基因检测技术从定性检测技术逐步发展为以MLPA和qPCR为主的定量检测技术。SMA定量检测报告不仅提供了SMN1致病基因的定量结果,也提供了SMN2修饰基因的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分子诊断技术 SMN1基因 SMN2基因
原文传递
脊肌萎缩症家系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微小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健 林炎鸿 +1 位作者 严爱贞 兰风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1,共5页
目的建立一套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微小突变检测体系,以评价其用于脊肌萎缩症(SMA)家系的价值。方法采用RNA水平和基因组DNA水平双途径检测策略,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位点特异性PCR、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目的建立一套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微小突变检测体系,以评价其用于脊肌萎缩症(SMA)家系的价值。方法采用RNA水平和基因组DNA水平双途径检测策略,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位点特异性PCR、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和T克隆测序技术对2个SMA家系共7个成员行SMN基因微小突变分析。结果用MLPA和T克隆测序技术检测家系A的SMA患者有1个拷贝的SMN1基因,其第228位密码子上存在1个无义突变L228X,该突变来源于患者父亲;家系B的SMA患者父亲有2个SMN1基因,其中1个SMN1基因存在移码突变22_23insA。其余家系成员均为有1个SMN1基因拷贝的SMA携带者。结论建立的SMN微小突变检测体系成功鉴定了2个SMN微小突变,为SMA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系谱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质1 突变 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two unrelated cases of Chines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atients 被引量:15
14
作者 QU Yu-jin SONG Fang +2 位作者 YANG Yan-ling JIN Yu-wei BAI Jin-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85-389,共5页
Background Infantile proxim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 common autosomal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 Approximately 90-95% cases of SMA result from homozygous deletion of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 Background Infantile proxim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 common autosomal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 Approximately 90-95% cases of SMA result from homozygous deletion of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 and 5% cases are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a SMN1 deletion on one allele and a subtle mutation on the other allele).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two unrelated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proximal SMA. Genetic diagnosis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homozygous deletion of exon 7 of SMN1 by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d genomic sequencing.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measure copy numbers of SMN1, SMN2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hibitor protein (NAIP) in the patients. Further sequencing of SMN1allele-specific PCR (AS-PCR) and SMN1 clone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point mutation of SMN1 gene. Additionally,the pedigree analysis of these two families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utation.Results The inconsistent results using PCR-RFLP and genomic sequencing showed homozygous deletion of exon 7 of SMN1 and heterozygous deletion accompanied with a suspicious mutation in SMN1 gene, respectively. MLPA analysis of these two cases exhibited one SMN1 copy deletion. One identical c.863G〉T (p. Arg288Met) mutation was found in two cases by sequencing the SMN1 clones, which confirmed that both cases were SMA compound heterozygotes. One case showed partial conversion to form hybrid SMN (SMN2 17/SMN1 E8) identified by clones sequencing and another case carrying 3 SMN2 implied complete conversion from SMN1 to SMN2.Conclusion p. Arg288Met is more a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than a polymorphism variation, and children with this mutation may have more severe pheno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gene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