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四达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实质在于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艺术表现多样性和时代感,代表了人类力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实现感情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相互理...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实质在于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带有艺术表现多样性和时代感,代表了人类力图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实现感情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相互理解的努力。本文借鉴了现代逻辑符号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元数据—模块化数据—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艺术"的递进模型,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由此进一步总结出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层面、艺术表现层面和交互层面的不同特征和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符号学 数据结构 苏珊·朗格 美学
下载PDF
艺术形式与情感关系的融合——论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 被引量:7
2
作者 熊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苏珊·朗格借鉴了卡西尔的符号论,把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同时吸取了荣格的"原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剔除、发挥,将"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借鉴了卡西尔的符号论,把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同时吸取了荣格的"原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剔除、发挥,将"情感"与"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艺术理论。但脱离社会实践的背景去解释艺术,又使她的理论呈现神秘主义的倾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情感 符号 形式
下载PDF
符号论美学与艺术门类之基本幻象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建立在新符号论的哲学基点上。这种新符号论孕育于怀特海、罗素等人发展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理论。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体系由艺术本质论、艺术幻象论、艺术直觉论和生命形式论等构成。从苏珊.朗格... 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建立在新符号论的哲学基点上。这种新符号论孕育于怀特海、罗素等人发展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理论。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体系由艺术本质论、艺术幻象论、艺术直觉论和生命形式论等构成。从苏珊.朗格符号理论的源流及对符号内涵的界定入手,利用“艺术家创造艺术幻象特征”及她对各艺术门类特征的比较、限定,阐释贯穿于各艺术门类创造中的独特经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符号论关学 基本幻象 艺术门类
下载PDF
情感与符号——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看《金色笔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颜文洁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95-102,共8页
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观点出发,长篇小说《金色笔记》不仅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生活,更是对那个时代人类各种复杂情感的集中表现。该小说文本的情感表现形式是非常独特的,作者将情感表现于该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同构&q... 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观点出发,长篇小说《金色笔记》不仅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生活,更是对那个时代人类各种复杂情感的集中表现。该小说文本的情感表现形式是非常独特的,作者将情感表现于该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同构"之中,将象征意义蕴含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融合的"同质"之中,将艺术符号文本的无限可阐释性隐含在现实的此岸世界与虚幻的彼岸世界交汇之中,以此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苏珊·朗格 艺术符号学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视域下绘画与音乐跨门类转换的本体论基础——苏珊·朗格艺术幻象论对当下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50,共6页
目前关于比较艺术学理论与方法的讨论,较少探究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及其内在的交互机制。而艺术符号美学学者苏珊·朗格所提出和发展的"艺术幻象论",特别是其中的"二级幻象"概念,在认知和理解艺... 目前关于比较艺术学理论与方法的讨论,较少探究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及其内在的交互机制。而艺术符号美学学者苏珊·朗格所提出和发展的"艺术幻象论",特别是其中的"二级幻象"概念,在认知和理解艺术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和阐述各艺术门类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从理论上建构和夯实了各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的本体论基础。在此意义上,基于对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间相互转换个案及个人艺术创作实践的分析,反思朗格的理论有助于厘清比较艺术学的学理与研究范式,拓展已有的研究空间,构建艺术学理论发展的新视角与可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艺术幻象论 苏珊·朗格 跨门类转换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6
作者 刘程 邱紫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前期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的影响和启示,具体表现在对记号与符号的区分、对逻辑形式的强调等。朗格受维氏的影响是整体上的,而局部的改造和提升(如情感指人类情感概念而非静默的宗教情绪,逻辑形式是可言说的并表现为生命形式)在所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苏珊·朗格 符号主义美学
下载PDF
艺术中的直觉抽象——朗格、卡西尔的抽象论
7
作者 谢冬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6,118,共6页
一般认为,抽象和直觉是对立的。卡西尔认为,艺术抽象和科学抽象是互逆的:前者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夸张的过程,后者是一个不断凝缩的过程。在卡西尔学说的基础上,朗格把抽象和直觉统一起来,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后认为,直觉中蕴... 一般认为,抽象和直觉是对立的。卡西尔认为,艺术抽象和科学抽象是互逆的:前者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夸张的过程,后者是一个不断凝缩的过程。在卡西尔学说的基础上,朗格把抽象和直觉统一起来,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后认为,直觉中蕴涵着逻辑经验,直觉是一切抽象的开始。艺术中的抽象是直觉抽象。尽管艺术离不开这种抽象,但抽象在艺术中仍居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卡西尔 苏珊·朗格 直觉抽象 艺术抽象 艺术发生学 抽象论
下载PDF
音乐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解读苏珊·朗格的音乐哲学思想
8
作者 刘智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57-62,共6页
朗格的情感符号理论在二十世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站在哲学前沿的制高点上,运用辩证原理对音乐的情感、音乐的虚幻性质、音乐的直觉顿悟及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显示了她哲学的深厚理论功底和音乐哲学... 朗格的情感符号理论在二十世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站在哲学前沿的制高点上,运用辩证原理对音乐的情感、音乐的虚幻性质、音乐的直觉顿悟及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显示了她哲学的深厚理论功底和音乐哲学的独特见解。她赋予音乐艺术的"生命形式"的情感符号的意义,为现代人探索音乐打开了思路,为音乐哲学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她的理论有助于改变我国音乐哲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提高我国音乐哲学理论研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音乐哲学 情感符号 时间幻象 生命形式
下载PDF
情感与德育——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9
作者 肖楠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1-173,共3页
苏珊.朗格指出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朗格的这一美学思想对我们当代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是适应当前形势、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苏珊·朗格 艺术形式 情感教育 德育
下载PDF
被重构的织物--苏珊·朗格关于感受的思想及其内在矛盾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俐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49,共8页
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思想延展和重构了感受这一概念,但学界对其论述尚不够细致深入,未能把握感受的含义、来源与特征中的诸多内在矛盾。感受所涵盖的范围极广,具有感性学意味,体现出二元论思维,突出了艺术家的创作主体身份。但朗... 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思想延展和重构了感受这一概念,但学界对其论述尚不够细致深入,未能把握感受的含义、来源与特征中的诸多内在矛盾。感受所涵盖的范围极广,具有感性学意味,体现出二元论思维,突出了艺术家的创作主体身份。但朗格的论述在感受的范围层级、原型与共性的先在性等方面存在矛盾。感觉材料与经验作为感受的来源,可被划分为直接的感官知觉、事实经验、间接的知识基本经验等,但朗格的划分及其论述不甚清晰。感受在艺术表现与生成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且既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又是完整的、有结构的,但朗格对特征的假设存在诸多疑点。朗格关于感受的部分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仍有启发价值和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感受 悖论 经验 织物
下载PDF
西方符号学美学的中国新时期接受研究
11
作者 黄春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由于历史的特殊性,符号学美学在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传入中国,此后得到了中国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对西方符号学美学的接受过程中出现了对符号学美学的质疑与反思,表现出明显的中西文论的碰撞、对话与交流。中国出现符号学美学的研究热... 由于历史的特殊性,符号学美学在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传入中国,此后得到了中国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对西方符号学美学的接受过程中出现了对符号学美学的质疑与反思,表现出明显的中西文论的碰撞、对话与交流。中国出现符号学美学的研究热潮,这既是因为符号学美学理论本身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也是因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美学思想与符号学美学理论有契合之处。本文拟对新时期以来西方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进行梳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美学 新时期 接受研究 恩斯特·卡西尔 苏珊·朗格
下载PDF
符号·生命·幻象——苏珊·朗格论艺术的表现方式与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5-80,共6页
苏珊·朗格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性哲学家,也是艺术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朗格广泛采纳哲学、美学、心理学的思想质素,从艺术的表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探讨了艺术的存在方式。她将符号与形式看作艺术的表现,将情感与生命看作艺术的... 苏珊·朗格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性哲学家,也是艺术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朗格广泛采纳哲学、美学、心理学的思想质素,从艺术的表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探讨了艺术的存在方式。她将符号与形式看作艺术的表现,将情感与生命看作艺术的本质,创造性地以抽象与幻象的建立探讨了艺术的生成机制,最终糅合了艺术创作的“表现说”与“形式说”,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命题,对后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符号 情感生命 艺术幻象 苏珊·朗格
下载PDF
苏珊·朗格美学视野下的《雪莉角》
13
作者 李彩云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9-92,共4页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代诗坛极具艺术才华的女诗人,其写于1959年的《雪莉角》围绕外祖母位于海边的家而展开。由于普拉斯外祖母的家就在雪莉角且普拉斯和外祖母间有着深厚感情,学者一般认为这是首悼念外祖母的挽歌。突破普拉斯的个人叙事,采用苏珊·朗格的美学理论来分析,这首诗实际上是普拉斯创造的一个生活幻象,诗歌中的每个元素都只具符号性,不具真实性。这个幻象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它包含着人类的普遍情感,具有超越自白派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维娅·普拉斯 《雪莉角》 苏珊·朗格 幻象
下载PDF
历史·生命·宿命——论苏珊·朗格戏剧美学中“整一性”概念的内在意蕴
14
作者 蔡志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1-35,共5页
"整一性"是戏剧美学中的古老概念。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在其著作《感受与形式》一书中,以戏剧为"虚幻历史"为理论基础,围绕戏剧行动、喜剧、悲剧三个主题对于"整一性"概念展开了多角度的论... "整一性"是戏剧美学中的古老概念。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在其著作《感受与形式》一书中,以戏剧为"虚幻历史"为理论基础,围绕戏剧行动、喜剧、悲剧三个主题对于"整一性"概念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从历史、有机物生命、个体生命三个层面,揭示了"整一性"这一古老美学概念的内在意蕴——"历史感"、"生命感"与"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朗格 整一性 美学意蕴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多重幻象与表现性符号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耿阳 杜晓璇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9年第12期82-84,共3页
数字时代的到来重新诠释了艺术的定义,新媒体艺术家们探索新媒介作为艺术语言的创造性,新媒体艺术注重对象表象的抽象化过程挑战了传统艺术之图像符号化的创作方式。文章通过回顾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中艺术抽象、幻象以及情感... 数字时代的到来重新诠释了艺术的定义,新媒体艺术家们探索新媒介作为艺术语言的创造性,新媒体艺术注重对象表象的抽象化过程挑战了传统艺术之图像符号化的创作方式。文章通过回顾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中艺术抽象、幻象以及情感的关系,深入考察新媒体艺术何以使重返主体之客体化的过程获得可能,即借助新媒介增强感知觉能力的方式,鼓励参与者生成关于艺术图像的幻象,进而激发参与者在情景交融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艺术符号 苏珊·朗格
原文传递
形式与符号——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与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之比较
16
作者 李方方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9年第8X期29-31,共3页
贝尔《艺术》一书揭示了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符号的原因及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恰当结合产生艺术的过程。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主要论述的是艺术,揭示了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符号的原因及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恰当结合产生艺术的过程。
关键词 克莱夫·贝尔《艺术》 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 审美假说 符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