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 |
李四达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3
|
|
2
|
艺术形式与情感关系的融合——论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 |
熊立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7
|
|
3
|
符号论美学与艺术门类之基本幻象 |
张蔚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4
|
情感与符号——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看《金色笔记》 |
颜文洁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5
|
维特根斯坦对符号主义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
刘程
邱紫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0 |
|
6
|
艺术中的直觉抽象——朗格、卡西尔的抽象论 |
谢冬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音乐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解读苏珊·朗格的音乐哲学思想 |
刘智强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2 |
0 |
|
8
|
情感与德育——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
肖楠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
0 |
|
9
|
比较艺术学视域下绘画与音乐跨门类转换的本体论基础——苏珊·朗格艺术幻象论对当下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
邓珏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被重构的织物--苏珊·朗格关于感受的思想及其内在矛盾 |
朱俐俐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西方符号学美学的中国新时期接受研究 |
黄春玲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苏珊·朗格美学视野下的《雪莉角》 |
李彩云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3
|
历史·生命·宿命——论苏珊·朗格戏剧美学中“整一性”概念的内在意蕴 |
蔡志伟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4
|
符号·生命·幻象——苏珊·朗格论艺术的表现方式与生成机制 |
赵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新媒体艺术的多重幻象与表现性符号建构 |
耿阳
杜晓璇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19 |
1
|
|
16
|
形式与符号——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与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之比较 |
李方方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