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柴华
胡望水
+3 位作者
唐友军
肖传桃
张春明
林小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163,共6页
下扬子区栖霞组普遍发育与碳酸盐岩共生的硅质沉积,关于硅质沉积成因的讨论认识不一。从上升流成因的角度对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发现研究区出露的上升流岩相类型主要为燧石条带、硅质细纹层、硅质岩及...
下扬子区栖霞组普遍发育与碳酸盐岩共生的硅质沉积,关于硅质沉积成因的讨论认识不一。从上升流成因的角度对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发现研究区出露的上升流岩相类型主要为燧石条带、硅质细纹层、硅质岩及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等。根据其岩相组合特征将该地区上升流相划分为2个亚相,4个微相。通过对16个样品的有机地化分析,认为各上升流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大致为Ⅱ-Ⅲ型,成熟度为成熟-高成熟,总体上看,生烃潜量与有机质丰度呈正相关,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相有效烃源岩为硅质薄层和臭灰岩中燧石条带。根据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硅质沉积为上升流成因,而原生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是上升流成因的一种类型,研究区上升流成因类型样品Al2O3含量均在2%以内,且与SiO2相关性不强。利用V/(V+Ni)、V/Cr比值研究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沉积是在浅海斜坡含氧-贫氧过渡环境下沉积的,相比较而言,硅质薄层微相还原程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宿松
栖霞组
上升流相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宿松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2
作者
罗红波
沈欢喜
+2 位作者
钱祥
陈金苗
孙鹏艳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2期13-15,18,共4页
近年来宿松地区大别山宿松岩群变质岩中陆续发现多个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点),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区以往工作局限于普查找矿,对区内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
近年来宿松地区大别山宿松岩群变质岩中陆续发现多个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点),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区以往工作局限于普查找矿,对区内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和构造控矿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本区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金矿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质特征
构造控矿
找矿方向
宿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宿松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物定量分析与海平面变化
3
作者
芦艳琳
李双应
+2 位作者
赵大千
王冰
稽在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5-746,共12页
安徽宿松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厚约100m,化石丰富,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定量分析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81.2%和69.6%,以浅海生物碎屑为主;其次为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
安徽宿松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厚约100m,化石丰富,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定量分析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81.2%和69.6%,以浅海生物碎屑为主;其次为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26.4%和4.1%。依据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潮坪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5种沉积亚相,分别是台内滩、台内盆、台内坪、潮间坪和潮上坪。在研究区上石炭统中共识别出3个长期的海进—海退旋回,其表现出在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之上叠加了短期的高频海平面波动的特征。这3个旋回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及欧美板块同时代地层中的长期海进—海退旋回相当,表明海平面的变化可能受到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沉积相
相对海平面变化
冈瓦纳冰川
上石炭统
宿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宿松地区河塌乡构造窗的厘定及成因探讨
4
作者
邓佳良
王翔
+1 位作者
吴衡
汪雅菲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1期12-18,共7页
河塌乡拗陷区域上呈拉长"卵形",走向北东。拗陷内中二叠统孤峰组与外围志留系-泥盆系岩石呈断层接触关系,其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野外调查发现,拗陷南、北两条边界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为同一条低角度逆...
河塌乡拗陷区域上呈拉长"卵形",走向北东。拗陷内中二叠统孤峰组与外围志留系-泥盆系岩石呈断层接触关系,其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野外调查发现,拗陷南、北两条边界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为同一条低角度逆冲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是研究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主滑脱面。滑脱面上盘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线状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滑脱面下盘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北东向褶皱构造被北西西向褶皱构造叠加、改造。上、下两盘岩石构造变形特征迥异,形成机理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构造演化历史。此外,在拗陷西南侧周家屋一带还发现有飞来峰构造。据此厘定河塌乡拗陷为推覆型构造窗,拗陷内孤峰组为原地系统,外围志留系-泥盆系为外来推覆岩片,构造演化开始于印支期初,定位于燕山期末,推覆岩片的根带位于河塌乡北侧吴正湾一带,长岭村北是推覆构造的前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地区
推覆型构造窗
河塌乡拗陷
孤峰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柴华
胡望水
唐友军
肖传桃
张春明
林小云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16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099)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4890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07E1026)
文摘
下扬子区栖霞组普遍发育与碳酸盐岩共生的硅质沉积,关于硅质沉积成因的讨论认识不一。从上升流成因的角度对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发现研究区出露的上升流岩相类型主要为燧石条带、硅质细纹层、硅质岩及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等。根据其岩相组合特征将该地区上升流相划分为2个亚相,4个微相。通过对16个样品的有机地化分析,认为各上升流相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大致为Ⅱ-Ⅲ型,成熟度为成熟-高成熟,总体上看,生烃潜量与有机质丰度呈正相关,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相有效烃源岩为硅质薄层和臭灰岩中燧石条带。根据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认为该区硅质沉积为上升流成因,而原生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是上升流成因的一种类型,研究区上升流成因类型样品Al2O3含量均在2%以内,且与SiO2相关性不强。利用V/(V+Ni)、V/Cr比值研究认为,研究区栖霞组上升流沉积是在浅海斜坡含氧-贫氧过渡环境下沉积的,相比较而言,硅质薄层微相还原程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
安徽宿松
栖霞组
上升流相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Keywords
susong area
of Anhui Province
Qixia Formation
up-current facie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geochemistry feature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松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2
作者
罗红波
沈欢喜
钱祥
陈金苗
孙鹏艳
机构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出处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2期13-15,18,共4页
文摘
近年来宿松地区大别山宿松岩群变质岩中陆续发现多个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点),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区以往工作局限于普查找矿,对区内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和构造控矿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本区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金矿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关键词
金矿
地质特征
构造控矿
找矿方向
宿松地区
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
structural ore-controlling
prospecting direction
susong area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松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物定量分析与海平面变化
3
作者
芦艳琳
李双应
赵大千
王冰
稽在飞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5-74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2197
40972082)
国家地质调查专项<长江中下游重要"矿源层"沉积环境与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研究>联合资助
文摘
安徽宿松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厚约100m,化石丰富,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定量分析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81.2%和69.6%,以浅海生物碎屑为主;其次为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26.4%和4.1%。依据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潮坪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5种沉积亚相,分别是台内滩、台内盆、台内坪、潮间坪和潮上坪。在研究区上石炭统中共识别出3个长期的海进—海退旋回,其表现出在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之上叠加了短期的高频海平面波动的特征。这3个旋回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及欧美板块同时代地层中的长期海进—海退旋回相当,表明海平面的变化可能受到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沉积相
相对海平面变化
冈瓦纳冰川
上石炭统
宿松地区
Keywor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sedimentary facies
relative sea-level change
Gondwana glac-ier
Upper Carboniferous
susong area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松地区河塌乡构造窗的厘定及成因探讨
4
作者
邓佳良
王翔
吴衡
汪雅菲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1期12-1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20114012301)
文摘
河塌乡拗陷区域上呈拉长"卵形",走向北东。拗陷内中二叠统孤峰组与外围志留系-泥盆系岩石呈断层接触关系,其构造属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野外调查发现,拗陷南、北两条边界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基本一致,为同一条低角度逆冲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是研究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主滑脱面。滑脱面上盘发育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线状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裂带,呈北东向展布;滑脱面下盘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北东向褶皱构造被北西西向褶皱构造叠加、改造。上、下两盘岩石构造变形特征迥异,形成机理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构造演化历史。此外,在拗陷西南侧周家屋一带还发现有飞来峰构造。据此厘定河塌乡拗陷为推覆型构造窗,拗陷内孤峰组为原地系统,外围志留系-泥盆系为外来推覆岩片,构造演化开始于印支期初,定位于燕山期末,推覆岩片的根带位于河塌乡北侧吴正湾一带,长岭村北是推覆构造的前峰带。
关键词
宿松地区
推覆型构造窗
河塌乡拗陷
孤峰组
Keywords
susong area
Nappe
tectonic window
Heta depression
Gufeng Forma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宿松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上升流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柴华
胡望水
唐友军
肖传桃
张春明
林小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宿松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罗红波
沈欢喜
钱祥
陈金苗
孙鹏艳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安徽宿松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物定量分析与海平面变化
芦艳琳
李双应
赵大千
王冰
稽在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安徽宿松地区河塌乡构造窗的厘定及成因探讨
邓佳良
王翔
吴衡
汪雅菲
《四川地质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