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舍与平衡:文徵明与“后赤壁赋”叙事性长卷的图式生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一楠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5,共12页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不仅因为"苏轼情结"贯彻了文氏一生的艺术道路、赤壁主题是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更是因为这幅作品革新了为乔仲常开启的段落型叙事,创造了崭新的流畅型叙事方式,而这在明中后期的苏州画坊中被广为接受。相关的三件作品-徵仲本、赵孟款本和居节本,反映出当时通行的赤壁长卷图式是以"流畅型"叙事为基础,通过组合乔仲常本与仿赵本的布局安排,临摹仿赵本的风格细节,并自创部分人物形象,得以最终定型。其过程显现了明中后期画家对图像的叙事能力及叙事结构的通俗化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叙事画 苏州片 乔仲常
原文传递
晚明“苏州片”中的通景屏研究——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清娱图》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邱真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2期82-88,共7页
通景屏由屏风发展而来,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绘画形式。晚明社会动荡,审美变化明显,在人物故事图通景屏上常可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从中管窥当时的物质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的嬗变。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晚明通景... 通景屏由屏风发展而来,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绘画形式。晚明社会动荡,审美变化明显,在人物故事图通景屏上常可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从中管窥当时的物质文化特点和审美意识的嬗变。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藏晚明通景屏《清娱图》为例,分析其表现的空间意识,探究其呈现的晚明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景屏 苏州片 空间意识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