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Strategies to Improve Traffic Conditions in the Ancient Urban Area of Suzhou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国华 崔功豪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first analys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itu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of travel mode and road network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system engineering meth...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first analys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itu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of travel mode and road network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s. Then, the authors make it clear the strategies to be adopted for solving the existing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ancient urban area of Suzhou(AUAS), namely insisting on the goal based strategy; the strategy to develop the public transit system in priority and decreasing the demand on car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land use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such analysis the authors put forth proposals about major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improve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AUAS, such as construction of express artery ring around the ancient city, appropria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ads in the AUAS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car parking areas at the outskirt, which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AUAS an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specialized software is used to establish criteria for the construction scale and exten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is of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urban areas in other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urban area of suzhou traffic problems STRATEGY
下载PDF
URBAN LAND EVOLUTION IN SUZHOU AREA: FROM EARLY 1980S TO MIDDLE 1990S
2
作者 王红扬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63-70,共8页
Firstly the general category and pattern of urban land evolution is theorized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ng researches. This offer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ase study in Suzhou area. Then ... Firstly the general category and pattern of urban land evolution is theorized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ng researches. This offer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ase study in Suzhou area. Then four features of urban land evolution in Suzhou Area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amount, locality structure, func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It is contended that all these features resulted from the developing process that has been followed with specific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in this period. And in gen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shift is 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urban land evolution. Meanwhile rural demographic urbanization and town residents re urbanization and landuse institution reform are other two important underlying causes. In comparison with classical Western model, such urban land evolution happening in Suzhou area is explicitly distinct due to many ‘abnormal’ characteristics. But it is ‘normal’ according 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which arguably illustrates the invalidity of empirical theoret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LAND EVOLUTION LAND EVOLUTION FEATURE LAND EVOLUTION mechanism suzhou area
下载PDF
沪苏城市轨道交通票务互联互通研究
3
作者 陆海亭 付保明 +1 位作者 金立艳 张宁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为推动上海和苏州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其建设的业务需求、现存难点及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上海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业务需求。然后从密钥体系、票卡结构以... 为推动上海和苏州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其建设的业务需求、现存难点及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梳理上海市与苏州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业务需求。然后从密钥体系、票卡结构以及软件接口3方面详细探讨票务系统互联互通的难点和挑战。最后,综合考虑这些需求和难点后,从二维码车票互通、换乘客流组织以及票务处理3个方面提出沪苏城市轨道交通票务互联互通的解决思路及相关方案,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畅通的出行体验。可有效推动沪苏城市间票务系统“互联互通”格局的建立,同时为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互联互通设计与实施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票务系统 互联互通 沪苏都市圈
下载PDF
创新城区视角下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培阳 周江怡 吴佩瑶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新城区契合了大城市“创新驱动”与“老城复兴”两大重要发展背景,是由创新科技产业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重构集聚而形成的新空间模式。苏州西环路科创带是姑苏区实施做大做强科创产业战略、创新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内大城市老城区探索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模式。研究以苏州西环路科创带为例,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和创新科技产业升级双驱的实践模式,总结提炼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基于创新城区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城区 工业遗存 更新策略 大城市老城区 苏州西环路科创带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对苏州主城区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一越 聂运菊 刘强 《江西科学》 2023年第5期882-886,943,共6页
城市地表沉降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获取精确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尤为重要。采用SBAS与PS 2种技术以覆盖苏州主城区的33景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分别得到了该地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并对典型沉降地区的沉降形成原因及特点进... 城市地表沉降对于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获取精确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尤为重要。采用SBAS与PS 2种技术以覆盖苏州主城区的33景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分别得到了该地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并对典型沉降地区的沉降形成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不均匀沉降,沉降主要发生在虎丘区和吴江区,年最大沉降速率为-39.1 mm/a。最后对2种技术的形变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2种技术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2种技术都可获得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苏州主城区 沉降监测分析
下载PDF
城市功能中心时空分化及其规划政策驱动机制——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6
作者 唐永伟 刘合林 +2 位作者 罗梅 高俊阳 慈慧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1-1902,共12页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运用长时间跨度的城市兴趣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等方法,识别城市功能中心的时空分化特征,进而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功能中心的空间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主副差序格局显著。功能中心的功能...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运用长时间跨度的城市兴趣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等方法,识别城市功能中心的时空分化特征,进而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功能中心的空间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主副差序格局显著。功能中心的功能呈现公共性向生活性主导转变,并逐渐转化为消费性主导的特征,且主导功能的空间分异显著。2)驱动机制方面,多尺度空间、多层级政府的规划政策共同建构嵌套式的演化驱动机制。其中,宏观政策层面,经由国家战略落位和区域规划向下传导,指引空间和功能的整体演化方向;中观政策层面,有为政府通过构建蓝图式规划,联动市场机制,推动城市多功能中心的生成;微观政策层面,城市功能疏解、空间更新和新城特色空间营造等行动政策协同,推动城市各功能中心的功能疏解与集聚。城市功能中心的主导功能类型演化有其客观规律,有必要加强多案例对比研究,注重从功能中心体系视角出发,探讨功能中心的联系与分工,以促进规划政策的精细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 城市功能中心 时空分化 规划政策 驱动机制 中心城区 苏州市
下载PDF
基于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名城老旧住区更新对策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国艳 朱佳 丁仲元 《中国名城》 2023年第7期73-80,共8页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随后发布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等一系列政策标准致力于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不断推动体育健身事业发展。城市各...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随后发布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等一系列政策标准致力于为国民提供更好的健身环境,不断推动体育健身事业发展。城市各层级体育运动设施的配置和完善是健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也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然而,城市老旧住区,特别是坚守严格保护要求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老旧住区,面临着设施更新改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双重挑战。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的姑苏区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城市居民的健身需求,从供需匹配的角度分析老旧住区在体育健身设施配置方面的问题,提出完善设施配建的三大更新策略,主要包括:明确传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要求,构建完善名城老旧住区设施配建的更新导则;因地制宜再利用不同类型的存量空间,通过精准化的供需匹配,更新完善健身设施配建;协同治理,创新设施配建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需求 老旧住区 健康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城市化对苏州地区土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孙燕瓷 张学雷 陈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60-2065,共6页
利用1984、1995、2000和2003年4期TM遥感资料,对苏州地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壤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地区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粉砂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分布面积最广,近20年来面积比重... 利用1984、1995、2000和2003年4期TM遥感资料,对苏州地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壤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地区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粉砂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分布面积最广,近20年来面积比重分别减少了5.11%和3.14%,是苏州地区城市扩张用地的主要土壤类型;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是苏州地区城市扩张的中心,3个时期中土壤多样性变化都很激烈,其中平江区的粘壤质普通简育滞水潜育土、太仓市的砂质石灰性斑纹湿润正常新成土90%以上的土壤表面已经变为城镇用地,濒临消失.城市化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极显著,是苏州地区土壤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首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城市化 土壤多样性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苏州城区深软场地土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经验关系 被引量:50
9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刘建达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7,共7页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冲湖积平原,第4系沉积土层发育,土层深厚、松软,远震、大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对苏州城区的重大工程有可能造成严重震害。结合海侵地质成因,分析了苏州城区深软场地52个钻孔剖面的剪切波速资料,发现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冲湖积平原,第4系沉积土层发育,土层深厚、松软,远震、大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对苏州城区的重大工程有可能造成严重震害。结合海侵地质成因,分析了苏州城区深软场地52个钻孔剖面的剪切波速资料,发现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系:40m以上浅土层基本符合线性函数分布,40m以下深土层基本符合幂函数分布;依据考虑和不考虑土体分类2种情况,给出了采用线性函数、幂函数分段形式拟合的苏州城区深软场地剪切波速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经验关系,为苏州城区深软场地重大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区 深软场地 剪切波速 土层深度
下载PDF
基于空间管制下的地质环境要素在矿地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立 陈火根 +3 位作者 杨露梅 瞿晶晶 陆燕 许书刚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2期334-340,共7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城市规划区为典型区域,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苏州实际地质条件,开展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限制性评价,将评价成果作为空间管制依据,服务于国土规划及“三线”划定,引导地质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为探索矿地融合的机制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要素 空间管制 耕地适宜性 建设用地限制性 矿地融合 苏州城市规划区
下载PDF
苏州城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值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战吉艳 陈国兴 刘建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6-171,共6页
鉴于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是否需要由地表以下20 m增至30 m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依据苏州城区场地143组实测剪切波速资料的统计分析,对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分类标准与欧美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 鉴于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是否需要由地表以下20 m增至30 m的争论尚未有定论,依据苏州城区场地143组实测剪切波速资料的统计分析,对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别分类标准与欧美抗震设计规范场地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比较了苏州城区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深度取为20 m和30 m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苏州城区场地剪切波速在地表以下20~60m范围的变异性较大,采用分段函数描述剪切波速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关系是合适的;III类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大小的分布偏向III类场地类别的下界限值,当计算深度由20 m增至30 m时,场地等效剪切波速的均值增大16%,如果直接沿用欧美规范的场地分类界限值,将会整体提高苏州城区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苏州城区III类和Ⅳ类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分界值取为170 m/s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区 场地类别 等效剪切波速 计算深度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城市洪涝弹性评估——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钢 袁晓梅 +1 位作者 黄晶 王慧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能力评估是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的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了城市洪涝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从刺激性、敏感性、适应性三方面构建城市洪涝弹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州、无锡、常... 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能力评估是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的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了城市洪涝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从刺激性、敏感性、适应性三方面构建城市洪涝弹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州、无锡、常州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城市洪涝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洪涝弹性有较大差别,苏州城市洪涝弹性最强,常州最弱;同一城市的洪涝弹性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总体上,苏州和无锡城市洪涝弹性呈上升趋势,而常州呈下降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对三个城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区防洪规划与弹性城市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 PSR 弹性评估 城市洪涝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年福华 姚士谋 张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4期37-38,共2页
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苏锡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成为区域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土地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苏锡常地区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苏锡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成为区域城市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土地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城市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锡常”地区 城市化 土地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镇土地演化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红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对城镇土地演化研究作了初步理论探讨,并对80年代以来苏州地区城镇土地演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城镇 土地演化 苏州地区 城镇土地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苏州市域图书馆新馆群体建设启示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原宏盛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7,共4页
新馆的整体性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通过揭示苏州市域在图书馆新馆群体建设中,其建筑类型的“苏州展示”、新馆建设的“苏州范示”等“特殊性”,“启示”蕴涵其中的、当代中国新馆建设中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 图书馆新馆建设 苏州市域 中国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汪洁琼 李心蕊 王敏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实践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空间智慧 城市滨水空间 上海苏州河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加快苏州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昆山、吴江两市四镇6个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丽敏 王忠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2期490-494,共5页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苏州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了苏州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其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苏州地区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林艳 吴国平 +3 位作者 陈功勋 陈丽 代冬梅 师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1年第6期34-39,共6页
对苏州市吴中区2005—2009年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及地类转换情况进行动态研究,同时,根据农村居民点转为城镇用地占城镇用地净增量的比例与2009年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过程中农村居民点城镇化的程度。结合研究区的自然... 对苏州市吴中区2005—2009年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及地类转换情况进行动态研究,同时,根据农村居民点转为城镇用地占城镇用地净增量的比例与2009年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过程中农村居民点城镇化的程度。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状况、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导向对农村居民点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吴中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幅度增加,但考虑土地分类的影响,其相对数量减少。在地类转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点主要转为城镇用地,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村城镇化程度高,反之,则低,农村城镇化呈现双中心发展。经济发展和土地政策因素是导致农村居民点不断城镇化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居民点 地类转换 苏州市
下载PDF
苏州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小城镇为视角
19
作者 宋惠娟 浦义俊 邰崇禧 《体育科技》 2012年第2期19-21,共3页
以小城镇为视角,对苏州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区域内部非均等、社会阶层间非均等和服务体系构建的非均等三个方面,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欠... 以小城镇为视角,对苏州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存在区域内部非均等、社会阶层间非均等和服务体系构建的非均等三个方面,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资源布局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欠佳;公共体育服务投资方式单一落后和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均等化 苏州地区 城乡 小城镇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 镇域空间演变——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邵大伟 吴殿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2,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大幅减少,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居于主体控制地位,水域、耕地主导用地发生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幅仅为1%,水域增加有效缓冲了损耗;3)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价值约占总价值的80%,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一且明显衰退;4)镇域空间整体具有不断加强的集聚特征,局部低值贫瘠区、退化区的“一核两片”和高值核心区、保育区的“一环一带”格局基本稳定,中心城区-昆山沿线及周边具有加剧衰退的迹象,过渡区、退化区范围不断强化。基于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分区、分类的管控对策,以期为生态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高度城镇化地区 时空演变 镇域尺度 苏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