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Oil Palm and Rubber Plantations in Tropical Peat Swamp Soils Using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Activity 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Yuana Nurulita Eric M. Adetutu +4 位作者 Krishna K. Kadali Esmaeil Shahsavari Delita Zul Mohamed Taha Andrew S. Bal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6年第2期53-65,共13页
In this study, tropical peat swamp soils from Giam Siak Kecil-Bukit Batu Biosphere Reserve (GSKBB) in Indonesia wa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oil palm and rubber plantations on this unique organic soil through... In this study, tropical peat swamp soils from Giam Siak Kecil-Bukit Batu Biosphere Reserve (GSKBB) in Indonesia wa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oil palm and rubber plantations on this unique organic soil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soils from a natural forest using a polyphasic approach (chemical and molecular microbial assays). Changes in the ammonium, nitrate an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in soils converted to agricultural use.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plantation soils showed reduced β-glucosidase, cellobiohydrol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50% - 55% decrease). PCR-DGGE bas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from agricultural soils exhibited the lowest similarity amongst the different microbial groups (fungi and Archaea) evaluated (34% similarity to the natural forest soil).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values showed that generally the conversion of tropical peatland natural forest to rubber plantation resulted in a greater impact on microbial diversity (ANOVA p < 0.05). Overall, this study indicated substantial shifts in the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diversity upon conversion of natural peatland forest to agriculture, with a greater change being observed under rubber plantation compared to oil palm planta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d important data for future peatland management by relating changes i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activities associated to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arried out on pea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Peat swamp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oil Enzyme Oil Palm Plantation Rubber Plantation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SEM/WDX elemental mapping and micromorphology to determine mineralogical traits of peat soils(case study:Northern Iran) 被引量:1
2
作者 Milad Kurdi Taymor Eslamkish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98-315,共18页
W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use of combining wavelength-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WDX) and micromorphology of thin sections to identify minerals in peat soils. Peat soil minerals from three peats and swamps across G... We explored the potential use of combining wavelength-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WDX) and micromorphology of thin sections to identify minerals in peat soils. Peat soil minerals from three peats and swamps across Golestan Province in northern Iran were first characterized by micromorphological studies. Soils were composed mainly of quartz, muscovite, biotite, pyroxene,sericitized Fe-nodules, and iron-rich garnet. In addition,micromorpholog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alougah Coastal Swamp sections contained some inorganic residue with biological origin including oyster and limpet,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swamp's location near Gorgan Gulf.In order to determine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of samples,twelve unknown grains were chosen for elemental concentration map studies. Quartz, garnet, ilmenite, calcite,and pyroxene in Suteh samples; epidote and Fe-nodule in Ghaleh-Ghafeh Peat Swamp; and barite, phyllosilicates,and calcite in Galougah were identified by WDX mapping of Si, Al, Fe, Ca, Mg, C, Ba, S, and Ti. Composition of the oysters' body was also analyzed by WDX for Si, Ca, Fe,and 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minerals in all sections likely formed through weathering, inheriting their composition from the parent rock.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erging micromorphology and SEM/WDX image techniques can be useful in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mineral particles in soil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al mapping MICROMORPHOLOGY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Peat and swamp soil SEM/WDX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hort-term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heat-waterprocesses of the active layer in a swamp meadow ecosystem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
3
作者 GuangSheng Liu GenXu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the water and heat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 typical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Data sets under open top chambers(OTC) and the control manipulations were collected over a complete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2008) air temperatures of OTC-1 and OTC-2 were 6.7 °C and 3.5 °C warmer than the control. Rising temperature promotes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freeze-thaw and isothermal days of OTCs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control, owing to comparably higher water and better vegetation conditions. OTCs soil moistur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depth; however, there was an obviously middle dry aquifer of the control, which is familiar in QTP. Moreover, experimental warming led to an increase in topsoil water content due to poorly drained swamp meadow ecosystem with high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icker root horiz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have some contributions to alpine cold ecosystem water-heat process and water cycle under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warming open top chamber Qinghai-Tibet Plateau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下载PDF
不同生态修复技术下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淑兰 石明明 +3 位作者 陈奇 张帅旗 周秉荣 王秀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5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VI)相比,I,IV和V均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含水量(P<0.05);I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C∶N和C∶P;IV对提高0~30 cm SOC含量和C∶N具有显著作用(P<0.05),III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C∶N(P<0.05)。与VI相比,I能显著提高莎草科植物N含量(P<0.05);莎草科植物P含量与土壤N∶P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喷灌处理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SOC积累,以及促进植物对N的利用有积极作用,且土壤N和P可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影响植物对N和P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高寒沼泽湿地 修复技术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长输管道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探讨
5
作者 侯永朋 《红水河》 2024年第4期42-45,49,共5页
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给长输管道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和环境的特点,从材料控制、焊接控制、安装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重点分析穿越冻土层、沼泽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 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给长输管道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和环境的特点,从材料控制、焊接控制、安装过程控制等方面探讨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重点分析穿越冻土层、沼泽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工要点,以及管道防腐处理和施工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控制要求。提出加强施工前准备、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训等提高长输管道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为青藏高原长输管道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青藏高原 施工 质量控制 冻土 沼泽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土微观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丽华 陈轮 +3 位作者 高盛焱 邵庆春 陈国双 刘彩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95-2299,共5页
从微观形态、微结构特征、粒度分析、土颗粒间的排列方式、孔隙大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矿物成分等方面对三江平原的两种沼泽土和北京翠湖湿地土进行了一系列微观结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与一般软土性质相似,但... 从微观形态、微结构特征、粒度分析、土颗粒间的排列方式、孔隙大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矿物成分等方面对三江平原的两种沼泽土和北京翠湖湿地土进行了一系列微观结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与一般软土性质相似,但沼泽黑土含水率、液性指数、孔隙比、孔隙数量、孔径和孔隙体积远远大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有机质含量最大,特性明显突出。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沼泽土特性的认识,可为沼泽地陷落体救助和沼泽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土 微观结构 软土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4
7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白军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86,共5页
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C)沿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沼泽土的有机碳和全氮(TN)古量整体上从表层向下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在16~18cm处出现一个升高点,与当时的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 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TOC)和活性有机碳(LC)沿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沼泽土的有机碳和全氮(TN)古量整体上从表层向下呈现下降趋势.中间在16~18cm处出现一个升高点,与当时的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关。泥炭土有机碳沿土壤剖面并没有呈现同样的下降趋势.而是从表层向下至22cm呈现升高趋势,22cm向下才呈现下降趋势。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不同。在表层o~10cm古量较高,向下含量减小。沼泽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变化于2.4~13.6mg/g.变异系数较大。达到53.25%。泥炭土活性有机碳沿土壤剖面规律性不明显,变化于30-45mg/g,变异系数只有11.62%。沼泽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3%~17%。变化较大;而泥炭土的活性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7%~12%,变化较小。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活度(L)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表层,而是在表层稍微向下的部分(8~10cm)。再向下有机碳活度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沼泽土 泥炭土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沼泽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银良 阎敏华 +1 位作者 孟宪民 张文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6·5”森林火灾后沼泽土壤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灾对土壤的土体构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特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有利于沼泽土壤的发生发育.
关键词 沼泽土 火灾 大兴安岭 森林 土壤
下载PDF
水分梯度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高俊琴 徐兴良 +1 位作者 张锋 王春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31,共6页
沿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形成的水分梯度,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C)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有机碳和全氮沿水分梯度(减小)变化趋势一致,即在表层0—10cm湿润环境中的有机碳和全氮... 沿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形成的水分梯度,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和泥炭土的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C)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若尔盖高寒湿地沼泽土有机碳和全氮沿水分梯度(减小)变化趋势一致,即在表层0—10cm湿润环境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远高于淹水环境和过渡地带,而10—30 cm沿水分梯度差异变小。泥炭土的有机碳和氮素含量在湿润环境远大于淹水(流水)环境。这说明当时的挖沟排水疏干沼泽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壤有机碳或者释放到大气中,或者随水流流失。沼泽土活性有机碳在表层0—10 cm沿水分梯度升高;在10—30 cm差异变小,与有机碳和氮素的变化趋势一致。泥炭土的活性有机碳沿水分梯度升高,与泥炭土有机碳和氮素变化趋势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差异。沼泽土的碳氮比沿水分梯度有降低的趋势而泥炭土的碳氮比沿水分梯度有升高的趋势。此外,高寒沼泽土碳氮比,pH值以及机械组成都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氮素和活性有机碳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梯度 高寒沼泽湿地 沼泽土 泥炭土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甘南玛曲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的关系 被引量:23
10
作者 牛世全 李君锋 +4 位作者 杨婷婷 达文燕 杨建文 宁应之 姚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2-1029,共8页
对甘南玛曲沼泽湿地6个样地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在冬季达到高峰,其余5种土壤酶活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硝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 对甘南玛曲沼泽湿地6个样地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在冬季达到高峰,其余5种土壤酶活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硝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微生物量因子中的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土壤酶活性因子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是引起相关性的主要因素;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pH值、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都有密切的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有机质的含量来反映,脲酶活性可以通过土壤的含水率来反映,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沼泽湿地 土壤酶活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可 陈强 +2 位作者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4-3260,共7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和REG55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其中,群Ⅰ和群Ⅳ最大,均有15个菌株,其次是群Ⅷ,由11个菌株组成,其余21个菌株分布于5个群内。对22个代表菌株16S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这些菌株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其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主,其余菌株分布于Lysinibacillus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7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土 草甸风沙土 细菌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土壤潜沼化现状及其利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元华 李伟波 徐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讨论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现状,土壤渍害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总结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该地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十分普遍,四湖地区处于这种状况下的水稻土达84%,洞庭湖地区达51%,内外排水不畅是产生土壤渍害的重要原因。土壤渍... 讨论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现状,土壤渍害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总结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该地区土壤潜育化沼泽化十分普遍,四湖地区处于这种状况下的水稻土达84%,洞庭湖地区达51%,内外排水不畅是产生土壤渍害的重要原因。土壤渍害的产生极为频繁,并强烈影响作物的产量。从整个区域出发,综合考虑水利设施的规划以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是改造潜沼化低产土壤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潜育化 沼泽化 土壤渍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积雪对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常娟 王根绪 +1 位作者 高永恒 王一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89-7301,共13页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状况。通过分别研究积雪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在有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开始冻结和消融的时间都有所滞后,且冻结持续时间相应有所增加。由于积雪覆盖,浅层土壤温度变化速率略有减小而水分变化速率略有增加,积雪起到了抑制土壤温度变化速率和促进土壤水分变化速率的作用。积雪覆盖对秋季冻结过程和夏季融化过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冬季冻结降温过程和春季升温过程,且对融化过程的影响较冻结过程明显。通过对比分析有无雪盖沼泽和草甸土壤,说明积雪的覆盖对沼泽土壤温度的影响要大于草甸土壤,对土壤水分融升过程的影响大于冻降过程,且对沼泽浅层土壤的影响大于草甸浅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积雪 沼泽 草甸 浅层土壤 水热过程
下载PDF
小兴安岭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阳武 蔡体久 +2 位作者 赵天力 刘斌 李奕 《森林工程》 2009年第6期10-14,共5页
对小兴安岭5类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最小,非毛管孔隙最高,持水性最好;漂筏苔草沼泽和油桦-笃斯越桔-修氏苔草沼泽次之,修氏苔草沼泽和白桦-油桦-小叶章沼泽相对较差。落... 对小兴安岭5类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最小,非毛管孔隙最高,持水性最好;漂筏苔草沼泽和油桦-笃斯越桔-修氏苔草沼泽次之,修氏苔草沼泽和白桦-油桦-小叶章沼泽相对较差。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0~40 cm平均土壤容重为0.06g.cm-3,非毛管孔隙31.69%,总孔隙度高达87.19%,平均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为1130.1%、1586.57%、1007.71%和882.70%,是对照林地的56.6倍、26.4倍、24.9倍和25.5倍。在5类泥炭沼泽中,白桦-油桦-小叶章沼泽0~40 cm平均土壤容重最高(0.74 g.cm-3),总孔隙度最低(62.02%),土壤各持水指标均最小,但其持水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泥炭沼泽 土壤容重 孔隙度 持水量
下载PDF
长白山白江河不同植被类型沼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海英 朱俊义 +3 位作者 刘雪莲 张立秋 关胜超 曹际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20,共8页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物系统生源要素迁移转化的引擎。以长白山白江河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植被类型沼泽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物系统生源要素迁移转化的引擎。以长白山白江河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植被类型沼泽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长白山白江河沼泽土壤的主要优势类群。3种植被类型沼泽土壤细菌群落不同,灌丛沼泽、草本沼泽分布最多的是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分别达28.92%、21.38%,森林沼泽分布最多的是酸杆菌门,相对丰度达35.85%。与灌丛沼泽相比,草本沼泽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下降26.06%,绿弯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增加20.99%、28.50%。与草本沼泽相比,森林沼泽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度分别上升37.78%、97.63%、168.74%,绿弯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分别下降52.86%、73.65%。灌丛沼泽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草本沼泽、森林沼泽,而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小。冗余分析发现,影响长白山白江河沼泽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沼泽 土壤 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沼泽草炭土的形成环境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佴磊 苏占东 +1 位作者 徐丽娜 杨旭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7-1484,共8页
沼泽草炭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其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主要沼泽草炭土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和植被条件等形成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生成环境特征:地形平缓,多宽谷地貌和微地貌,... 沼泽草炭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其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主要沼泽草炭土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和植被条件等形成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生成环境特征:地形平缓,多宽谷地貌和微地貌,气候湿润,水源充足,'隔板'效应显著,共同形成了积水潮湿环境;一方面使沼泽植被生长茂盛,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使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植物残体分解能力下降,最终使沼泽草炭土不断堆积和发育并呈规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炭土 “隔板”效应 积水潮湿环境 低温环境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长江源区沼泽草甸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1 位作者 孙向阳 陈国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8-675,共8页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使得沼泽草甸生物量显著增加,使得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冻结起始时间推迟、融化起始时间提前,从而使融化期延长.室外对比样地在65 cm深度存在明显的干层,而OTC土壤水分随着深度加深不断降低.增温使得多年冻土浅层土壤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但并未导致表层土壤干化,这与沼泽草甸土壤浅层密集的根系层和具有较强的持水和保水能力的有机质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模拟增温 开顶式温室(OTC)
下载PDF
长江中游潜沼化土壤的限制因子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美芝 邓友军 马毅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3,共6页
研究表明,地下水和单一的种植结构与利用方式,是长江中游地区潜沼化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调查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在国家目前难以实现配套水利工程设施的条件下,提出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小型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改良利用,... 研究表明,地下水和单一的种植结构与利用方式,是长江中游地区潜沼化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调查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在国家目前难以实现配套水利工程设施的条件下,提出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小型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改良利用,治渍改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优化农业结构的前提下,比较了诸多优化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诸如退田还湖、种植水生经济植物、垄稻沟鱼及各种轮作方式,同时适当引进耐潜作物品种,实行配方施肥等,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大大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潜沼化土壤 限制因子 改良 应用 对策
下载PDF
沼泽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丽华 陈轮 高盛焱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64,89,共5页
对东北三江平原的两种典型沼泽土和北京翠湖一种湿地土进行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分别对应的物理性质试验、微观结构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沼泽白土与翠湖湿地土性质比较接近,但沼... 对东北三江平原的两种典型沼泽土和北京翠湖一种湿地土进行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土分别对应的物理性质试验、微观结构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得出的规律是一致的。沼泽白土与翠湖湿地土性质比较接近,但沼泽黑土含水量、液性指数、孔隙比、烧失率和压缩性等极高,干密度极低,孔隙体积、孔隙大小和固结变形等远远大于翠湖湿地土和沼泽白土。沼泽黑土抗剪强度最小,三种土所得凝聚力c值都很小,不超过0.5 kPa。沼泽黑土的各项指标明显比较特殊。研究结果丰富了已有软土研究成果,可为沼泽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土 物理力学性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疏干)演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帆 赵红音 +1 位作者 吕宪国 杨青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3,39,共5页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疏干)演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孙帆,赵红音吕宪国,杨青(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ImpactofSwampEcosystemSuccessio...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疏干)演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孙帆,赵红音吕宪国,杨青(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ImpactofSwampEcosystemSuccessioninSanjiangPlai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三江平原 沼泽生态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