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rse Woody Debris of Abies fabri Forest on the East Slope of Tibet Sygera Mountain 被引量:1
1
作者 Han Yanying Wei Liping +3 位作者 Chen Chen Du Jiahao Lei Yafang Ye Yan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5期11-14,18,共5页
Coarse woody debris( CW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logical function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especially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 To underst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CWD i... Coarse woody debris( CW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hydrological function and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especially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 To underst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CWD in subalpine forest of southeast Tibet,CWD reserve of primitive A. fabri forest in Sygera Mountain was investigated by sample plot method,and water absorp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of CWD was studied by using soak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ay grad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water storage potential,that is to say,the higher the decay grade,the larger the water storage potential. Saturated water holding capacity,saturated water holding rate,effectiv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effective water holding rate of A. fabri CWD all rose with decay grade increased,and the order was Ⅴ>Ⅳ>Ⅲ>Ⅱ>Ⅰ. CWD reserve was 51.555 t/hm^2,and the maximum water storage capacity was 71.601 t/hm^2,while effectiv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was 60.861 t/hm2,which was equivalent to 6.086 mm of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gera MOUNTAIN A.fabri forest CWD WATER HOLDING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氮添加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2
作者 朱乐洋 张西哲 +3 位作者 陶江 王秀 韩艳英 叶彦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4-1396,共13页
西藏氮沉降相对较低,但是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西藏氮沉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氮沉降对西藏森林土壤呼吸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林,通过设置对... 西藏氮沉降相对较低,但是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西藏氮沉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氮沉降对西藏森林土壤呼吸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环境。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林,通过设置对照(CK,0kg·hm^(-2)·a^(-1))、低氮(LN,10kg·hm^(-2)·a^(-1))、中氮(MN,15kg·hm^(-2)·a^(-1))和高氮(HN,20kg·hm^(-2)·a^(-1))4种氮添加梯度试验组,评估氮沉降对土壤呼吸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2020-2023年期间,持续进行施氮肥试验,并定期检测土壤呼吸指标。结果表明:1年期各梯度的氮添加对土壤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HN>MN>LN。1年期CK、LN、HN添加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在9月最大,MN添加的土壤呼吸速率则在6月最大。1年期各梯度的氮添加均降低了各月间土壤呼吸的变化幅度,且具有显著差异性。1年期氮添加的单日土壤呼吸速率总体上在12:00-16:00较大,在2:00-4:00较小,但是在不同时刻的变化幅度不大,不具有显著差异性。4年期HN添加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MN添加甚至会在6月促进土壤呼吸,对土壤呼吸的总体抑制作用:HN>LN>MN。与1年期相比,4年期的各梯度氮添加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10月下降幅度显著增大,单日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单峰分布趋势增强,并且个别时刻出现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平均值偏离较大的现象。此外,4年期的氮添加会提升土壤酶活性,并且显著增加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的指数相关性,4年期LN、HN添加还会显著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总体而言,长期氮添加减弱了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土壤呼吸和氮沉降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高原山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温度 土壤性质 色季拉山 土壤呼吸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和平 石玉龙 +2 位作者 赵文茵 慕金勇 李金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9,共7页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林窗 生物量 西藏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 被引量:32
4
作者 万丹 梁博 +2 位作者 聂晓刚 喻武 张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65-1074,共10页
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高原山地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海拔3600、4200m外,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高原山地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海拔3600、4200m外,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变化无明显规律;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容重总均值、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58—1.10g/cm^3、57.00%—72.47%、53.33%—67.59%和3.20%—4.87%。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渗透性具有相同规律,均为3800、3400m处最大,3200m和3600m处最小,4000—4600m居中,田间持水率随海拔梯度变化呈M型波动性趋势。(3)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各指标间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土壤物理性质各指标在不同土层和海拔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人为干扰也是导致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4)总体上,色季拉山表层土壤(0—10cm)物理结构优于深层次(>10—30cm)土壤;3200m和3600m处最差,4000—4600m居中,3400—3800m最佳。研究结果提示,以色季拉山为代表的藏东南原始森林地带,土壤结构脆弱,为保持水土,应防止旅游和森林生产经营的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土壤物理性质 海拔梯度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1 位作者 石玉龙 东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目的】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每上升100 m设置10 m×10 m的样地1个,每个样地内每隔2 m再设置1个50 c... 【目的】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每上升100 m设置10 m×10 m的样地1个,每个样地内每隔2 m再设置1个50 cm×50 cm的小样方,每个样地内共设25个小样方,采集每个小样方中的苔藓植物样本并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同时调查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分析苔藓植物科属种、生活型和生态群落类型随海拔升高的分布情况。【结果】共采集到2 390份苔藓标本,鉴定表明,藏东南色季拉山共有苔藓植物29科78属151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藓类24科73属145种,科属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真藓科(Bry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优势属分别是丝瓜藓属(Pohlia)、小金发藓属(Pogonat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曲尾藓科和灰藓科在每个海拔均有分布,丛藓科、丝瓜藓属在4 400 m区域分布广泛,金发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及丝瓜藓属、小金发藓属、棉藓属在海拔3 700~4 300 m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在3 600 m区域,藓类植物大多以土生和石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在3 700~4 3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土生群落、岩面薄土生群落和树附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为主;在4 4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石生群落和岩面薄土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为主;整个研究区苔藓植物以土生群落最多,湿生群落分布范围最窄、数量最少。【结论】随海拔升高,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垂直分布 群落类型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伦 旦增 +1 位作者 朱立平 张宏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6,共10页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 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色季拉山动植物分布随高度变化的生理生态特点,也为未来此区域流域水文模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色季拉山11个气象站2013-2018年逐日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4-10月)数据,分析了色季拉山及其西坡和东坡的气温和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西坡和东坡2013-2018年各年气温递减率年际变化幅度小,平均气温递减率分别为0.60,0.71和0.55℃·(100m)-1;(2)季节上,色季拉山气温递减率表现为冬春季高值,夏秋低值的特点,并且在色季拉山受印度季风影响强烈的6-9月季风期是相对的一个低值,这与青藏高原其他受印度季风区域的研究的结果一致;(3)坡向的对比发现,相同时段的气温递减率均表现为西坡的气温递减率均高于东坡的,这可能与西坡降水量比东坡少有关;(4)西坡2013-2018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东坡两者相关性显著,降水梯度为10.5 mm·(100m)-1;(5)除西坡非季风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外,西坡季风期、东坡季风期和东坡非季风期的降水量随海拔变化复杂,在色季拉山的中海拔区域均存在相对的少雨区,西坡在3035~3698 m,东坡在3326~3390 m,而在色季拉山的高海拔区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递减率 降水梯度 西坡 东坡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西坡)地面生藓类植物物种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3 位作者 邵小明 王幼芳 石玉龙 王庆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苔藓植物能适应多种环境,裸露的岩石、干热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各种类型的森林、沼泽和各种水体均有分布,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森林演替密切相关[1-2]。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在植被变迁、水土保持、环境监测和森林... 苔藓植物能适应多种环境,裸露的岩石、干热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各种类型的森林、沼泽和各种水体均有分布,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森林演替密切相关[1-2]。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在植被变迁、水土保持、环境监测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指示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苔藓植物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特有属明显衰减,苔藓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极大关注[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藓类植物 色季拉山 藏东南 生物多样性 苔藓植物 地面 西坡
下载PDF
色季拉山冷杉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钱登峰 任德智 +1 位作者 张博 张志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5864-5867,共4页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冷杉(Abies Mill.)物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冷杉群落乔木层有2种,灌木层有13种,草本层有28种。冷杉群落乔木层树木种类比较单一,除生长的优势种急尖长苞冷杉[A.georgei Hand.-Mazz.var.smithii...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冷杉(Abies Mill.)物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冷杉群落乔木层有2种,灌木层有13种,草本层有28种。冷杉群落乔木层树木种类比较单一,除生长的优势种急尖长苞冷杉[A.georgei Hand.-Mazz.var.smithii(Viguié&Gaussen)C.Y.Cheng,W.C.Cheng&L.K.Fu]外(重要值为77.7%),仅有伴生种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 Koehne)共生(重要值为22.3%);对灌木层和草本层阴坡、阳坡2个不同坡向生长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阳坡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都高于阴坡;同时,随海拔高度升高,物种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Abies Mill.)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藓类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1 位作者 石玉龙 东主 《高原农业》 2019年第3期231-238,287,共9页
研究苔藓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影响本地区苔藓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季拉山生态站监测数据,基于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藓类植物科、属、种与不同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及其... 研究苔藓植物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了解影响本地区苔藓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季拉山生态站监测数据,基于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藓类植物科、属、种与不同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及其多样性的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pH值和光照强度。海拔梯度作为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海拔梯度包含了降水量、温度、湿度、基质性质等生境因子,这些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及物种多样性,是影响色季拉山藓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除上述因子之外,其它的环境因子如凋落物盖度、基质性质等对藓类植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结果说明,生境异质性和气候因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藓类植物的分布、多样性和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色季拉山东坡树干附生藓类的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和平 石玉龙 赵文茵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6,共8页
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700~4400 m范围内,以样地内胸径大于30 cm的裂毛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 var.schizopeplum(Balf.f.et Forrest)T.L.Ming〕、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 Rehder et E.H.Wilson)和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 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700~4400 m范围内,以样地内胸径大于30 cm的裂毛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 var.schizopeplum(Balf.f.et Forrest)T.L.Ming〕、方枝柏(Juniperus saltuaria Rehder et E.H.Wilson)和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Viguie et Gaussen)W.C.Cheng et L.K.Fu〕树干为调查对象,对3个树种树干不同高度〔距地面0(基部)、50、100和150 cm处〕和不同方位(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附生藓类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东坡样地中,3个树种树干附生藓类植物共有19科33属57种,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3个树种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波动减小,海拔3700 m处生物量最大(125.00 g·m^(-2)),海拔4400 m处生物量最小(29.00 g·m^(-2))。从不同树干高度看,树干基部附生藓类生物量最大(78.10 g·m^(-2)),其后依次为树干距地面50、150、100 cm处,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分别为49.60、37.50和26.90 g·m^(-2)。从树干不同方位看,树干西部附生藓类生物量最大,其后依次为树干东部、北部、南部。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色季拉山东坡树干附生藓类生物量受样地海拔及藓类在树干上的高度和方位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附生藓类 生物量 色季拉山 海拔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北坡表层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和平 东主 《高原农业》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北坡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7年8月,在不同海拔梯度布设2个30 m×30 m样地,样方内按S型布设5个样点后分别采集表层0~30 cm土样,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呈... 为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北坡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7年8月,在不同海拔梯度布设2个30 m×30 m样地,样方内按S型布设5个样点后分别采集表层0~30 cm土样,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其变化范围为4.97~6.18。林芝云杉林的土壤pH值最高,为6.18,高山草甸的土壤pH值最低,为4.97。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达到了17.28 g/kg和0.88 g/kg,而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最低,分别为11.5 g/kg、0.70 g/kg和3.77 mg/kg,而高山灌丛的速效磷含量最高,为6.09 mg/kg。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林芝云杉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5.223 mg/kg),高山草甸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12.867 mg/kg)。土壤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且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之间也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全氮,而全钾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志颖 李江荣 +3 位作者 陈康 汪汉驹 丁慧慧 陈文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8,共9页
【目的】研究高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变化,以更好地揭示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的5种木本植物(阳坡:乔木方枝柏,灌木林芝杜鹃和雪层杜鹃;阴坡: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雪山杜鹃)为研... 【目的】研究高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变化,以更好地揭示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的5种木本植物(阳坡:乔木方枝柏,灌木林芝杜鹃和雪层杜鹃;阴坡: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雪山杜鹃)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8月初)与非生长季(11月底)分别取其树叶、树枝、树干(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树根等组织,测定并分析其NSC含量。【结果】林线过渡带植物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充足的NSC,生长季植物NSC含量在2.74%~3.56%,非生长季NCS含量是生长季的2.85~3.84倍。生长季5种林线过渡带植物的NSC源/汇值为1.12~1.79;非生长季2种乔木NSC含量的NSC源/汇值均大于1,表明植物碳供应充足;3种灌木植物的NSC源/汇值均小于1,表现为碳供应不足。低温等不良环境是导致非生长季植物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较生长季明显升高的主要因素;非生长季林线过渡带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是生长季的2.64~7.66倍,而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间持续的动态转化都是植物顺利过冬的保障。【结论】构成色季拉山林线的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未表现出碳供应不足的现象,“生长抑制”和“更新繁殖障碍限制”两种假说能很好地解释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林线过渡带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急尖长苞冷杉 方枝柏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地面生藓类植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和平 郑维列 +2 位作者 邵小明 王幼芳 石玉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揭示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345 m地面生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以不同海拔梯度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内采用系统取样方法,每隔2 m设置1个20 cm×20 cm的样方,... 【目的】揭示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 700~4 345 m地面生藓类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以不同海拔梯度地面生苔藓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每隔100 m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内采用系统取样方法,每隔2 m设置1个20 cm×20 cm的样方,每个样地内共25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的测定,包括相似性系数、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结果】该区有藓类植物24科63属110种。藓类植物种类数目在不同的海拔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科、属、种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8个样地的相似性系数在0.089~0.272 7之间,其中以V5(海拔4 100 m,急尖长苞冷杉林)和V6(4 200 m,方枝柏-杜鹃林)地面生藓类植物的物种相似性最高,共有种数也最多,达到了24种。α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与地面生藓类植物基本相同,其中,海拔4 200 m处Shannon-Wiener指数值最高,达到了2.66;海拔4 345 m处的指数值最低,为1.74。海拔3 800 m和4 000 m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大,达到了0.934 3,海拔3 900 m和4 345 m之间的β多样性指数为最小,为0.321 1,说明该区地面生藓类植物在海拔3 800 m^4 000 m的变化幅度最大。【结论】该研究结果对本区域后期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空间点格局分析及其时空动态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文婷 刘海坤 +3 位作者 何睿 于东悦 夏鹰 党海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977-8984,共8页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的径级分布为倒"J"型,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2)成树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幼树在1891年之后的各个时期在小尺度(2 m)上呈聚集分布,1981-2012年在1-41 m尺度上陆续出现聚集分布;幼苗在1861-1920年在小尺度(1-2 m)上呈聚集分布,1951-1980年出现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最大(1-35 m、41 m和48 m)。(3)在不同时期中,不同年龄组树木之间几乎都呈正关联或无关联;成树和幼树随时间推移从无关联到在各个尺度上陆续出现正关联的变化;成树和幼苗随时间呈无关联、中大尺度(32-35 m、44 m和49 m)正关联和无关联的变化;幼苗和幼树呈现从无关联转变为小尺度(8 m)正关联和小、中尺度(1-30 m)正关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成树在小尺度上对幼龄树存在一定的抑制,但在较大尺度是促进的。1951-1980年样地中的幼苗数量大量增加,随后30年幼树的数量因幼苗长大也有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竞争。但总体来看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种内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色季拉山 点格局分析 群落构建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藏东南高寒区土壤容重、孔隙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甜甜 聂晓刚张鹏 +1 位作者 杨东升 万丹 《高原农业》 2020年第4期386-391,共6页
青藏高原冻融交替频繁,反复的冻融过程破碎土体,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和性质,促进土壤侵蚀发育,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维护。本文以色季拉山山顶季节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冻结温度两个因素,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 青藏高原冻融交替频繁,反复的冻融过程破碎土体,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和性质,促进土壤侵蚀发育,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维护。本文以色季拉山山顶季节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冻结温度两个因素,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方法,探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与冻融循环次数、初始含水率以及冻结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关系(P<0.01);(2)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的容重呈减小趋势,而土壤孔隙度呈增大趋势,在5次循环以后趋于稳定;(3)高含水率土壤较低含水率土壤容重更大,孔隙度更小,且高含水率土壤中冻融循环过程中,其变化幅度比低含水率土壤小;(4)冻结温度越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土壤容重表现为较低的数值,而孔隙度相对较大,且二者变化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冻融循环 容重 孔隙度
下载PDF
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樊志颖 李江荣 +1 位作者 高郯 郑维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700,3900,4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 【目的】探明色季拉山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方法】在色季拉山阴坡和阳坡分别选取了3700,3900,4300 m 3个海拔梯度,设置了6个采样点,分层(0~10,10~20,20~40,40~60和60~100 cm)采集土样,测定Cr、Cd、Hg、Ni、Se、As、Pb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参照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重金属元素Cr、Se、As、Pb含量低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Cd和Hg含量都超过了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2倍和2.92倍、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75倍和9.5倍;Ni含量低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但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是其含量的1.03倍。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50%,其中Hg表现为极度变异,其余6种均属于高度变异。(2)在同一土层Cr、As含量均表现为阳坡低于阴坡,Pb、Ni和Hg含量总体均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在阳坡,As、Cd、Hg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Se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阴坡,Cr、Se和As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b和Hg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重金属元素As含量在阴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Hg含量在阳坡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坡向、海拔及土层间无明显规律性。(3)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土壤0~20 cm土层,在阳坡,Hg为重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Ni为轻度污染,Cr、Se、As、Pb都是非污染状态;在阴坡,Cd和Hg为中度污染,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都是非污染状态。(4)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阳坡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污染物均为Ni、Cd和Hg。(5)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色季拉山林0~20 cm土层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发现,阳坡森林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土壤无重金属污染。【结论】在色季拉山森林0~20 cm土层中,Ni、Cd和Hg 3种重金属元素都达到了污染程度,其中Ni是轻度污染,Cd和Hg是中度以上污染;阳坡土壤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阴坡无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污染评价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迎风坡土壤物理性质垂直梯度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甜甜 张鹏 +3 位作者 万丹 喻武 张博 梁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4-102,共9页
为探明色季拉山迎风坡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空间差异,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以期更为精确地了解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潜在发生危险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总均值、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 为探明色季拉山迎风坡土壤物理性质垂直地带性空间差异,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以期更为精确地了解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潜在发生危险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总均值、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68~1.02 g·cm-3、60.86%~68.52%、51.26%~59.45%和9.07%~11.19%。饱和含水率和毛管含水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二者从大到小均依次为3800、4400、4600、4200、3600、3400、4000 m,田间持水率随海拔变化大致呈M型变化趋势;2)在相同的海拔高度,容重随土层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持水性则相反,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并未表现出规律;3)容重与总孔隙度、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以及土壤渗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色季拉山迎风坡土壤物理性质在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均存在空间异质性,且表层土壤(0~10 cm)各物理指标基本优于深层土壤(>10~30 cm)。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干扰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迎风坡 土壤物理性质 垂直地带性
下载PDF
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东主 李瑛萍 +2 位作者 石玉龙 连玉珍 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587-596,605,共11页
研究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在色季拉山东坡3600~4300 m区域,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个样地,在每块样地分别挖取3个土壤剖面,同时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层的... 研究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在色季拉山东坡3600~4300 m区域,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个样地,在每块样地分别挖取3个土壤剖面,同时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和模型回归分析。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其表层(0~20 cm)土壤中含量较高。表层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海拔逐渐上升,但在20~40 cm和40~60 cm层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以及全氮、全钾的含量随土层和海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有机碳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阶函数模型进行准确(0.82<R2<0.94)的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总有机碳、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全氮、pH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依次为0.94>0.85>0.84>0.83>0.79>0.722。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主要组分和主要养分元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含量与分布特征能够很好的反映土壤质量和肥力状况。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具有表聚性,其含量随海拔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值是影响不同海拔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养分元素 海拔 色季拉山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西坡藓类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和平 王瑞红 +1 位作者 屈兴乐 袁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目的】色季拉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亚高山寒温带的代表性区域,在该区域开展藓类植物研究对探讨亚高山寒温带和相关过渡区苔藓植物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分A尺度和B尺度2种.在A尺度上,本研究范围是以色季拉山为中心,沿着318国道... 【目的】色季拉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亚高山寒温带的代表性区域,在该区域开展藓类植物研究对探讨亚高山寒温带和相关过渡区苔藓植物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分A尺度和B尺度2种.在A尺度上,本研究范围是以色季拉山为中心,沿着318国道从通麦-排龙-东久-鲁朗-色季拉山山口-林芝镇-巴吉村进行标本采集工作,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1块样地,同时每两块样地之间也进行相应地采样.在B尺度上,则是以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观测站的固定样地为研究区域进行苔藓植物的相关调查工作和标本的采集.【结果】通过对色季拉山藓类植物的样方调查和采集,采用经典分类方法,对3000余号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藓类植物24科82属216种.研究区藓类植物在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坡向上具有明显差异.物种丰富度以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内最高,α多样性在急尖长苞冷杉林带最大,在杜鹃林和方枝柏林中较小,在高山灌丛中最小.β多样性研究说明,在东坡:β多样性在方枝柏-杜鹃林带最大,在高山灌丛和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带最小.在西坡:β多样性在急尖长苞冷杉林带最大,在高山灌丛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带最小.【结论】西藏色季拉山东西坡藓类植物分布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色季拉山 西藏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文茵 马和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3期67-71,共5页
为推动苔藓植物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组成概况、区系地理成分、影响因子、生态群落及生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共有56科、134属、356种。其中,苔类植物32科... 为推动苔藓植物研究的成熟和完善,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组成概况、区系地理成分、影响因子、生态群落及生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共有56科、134属、356种。其中,苔类植物32科、52属、140种,藓类植物24科、82属、216种;藓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15种类型,苔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11种类型,苔藓植物地理区系成分有着显著的温带性质,兼具东亚性质,揭示了色季拉山自然环境的独特;影响因子是土壤因子、海拔、空气湿度、水分、光照、人类及牲畜活动等;生态群落以土生和石生群落占绝对优势,生活型是以丛集型和交织型为主要地位。通过此次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藏东南色季拉山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今后的苔藓植物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色季拉山 地理区系 群落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