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病共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施博文 熊巨洋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讨慢性疾病数量及共病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测量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析老年人在五个维度(活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和焦虑/沮丧)...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讨慢性疾病数量及共病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通过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测量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析老年人在五个维度(活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和焦虑/沮丧)中的表现及各维度的等级,并计算综合得分来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结果发现,患有慢性共病数量越多的老年人,其健康效用值越低。心脏代谢型、呼吸系统型、内脏关节炎型和认知障碍型4种慢性病共病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内脏关节炎型慢性病共病模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最大。未来,应加强对患有多重慢性病尤其是患有内脏关节炎型共病模式的老年人的早期筛查,制定针对“多病共存”特点的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和干预措施,为我国积极应对健康老龄化和主动健康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重慢病患者 共病模式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管理
下载PDF
老年HIV/AIDS患者心理症状的同期网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宜竹 王小萌 +4 位作者 韩舒羽 胡雁 张钰坤 张莉莉 王志稳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4期2276-2282,共7页
目的使用同期网络分析法对老年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构建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症状群。方法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我国7所艾滋病定点医院便利抽样704例老年HIV/AIDS患者。使用心理症... 目的使用同期网络分析法对老年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构建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症状群。方法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我国7所艾滋病定点医院便利抽样704例老年HIV/AIDS患者。使用心理症状调查问卷对患者躯体化症状、认知功能症状、负性情绪、人际交往、认知过程、社会适应6个维度,40个心理症状进行评估。通过R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模型构建,EBICglasso选择调谐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构建症状间关系,Lasso回归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弹簧布局将最强相关性的症状节点放置在网络中心,Min-Max归一化和Topsis进行节点中心性的归一。结果704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疲乏(56.25%),最严重的症状亦是疲乏(0.73±0.76)分;在剔除无症状调查对象后最严重的症状为有结束生命的想法(1.42±0.72)分。根据预期影响、紧密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3种结构指标综合认为,核心症状先后为感到无法控制的忧虑(r=0.86)、感到紧张或焦虑(r=0.86)、感到愤怒(r=0.82)。结论无法控制的忧虑、感到紧张或焦虑、感到愤怒为老年HIV/AIDS患者的核心症状。护理人员可基于同期网络识别老年HIV/AIDS患者的核心心理症状及变化,确定关键干预靶点,减轻老年HIV/AIDS患者的症状管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老年人 核心症状 症状管理 同期网络分析 护理
下载PDF
老年慢病精准护理重点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俊慧 周伟娇 +1 位作者 王伟轩 尚少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精准护理的发展。老年慢病精准护理是结合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其运用精准的个体化数据对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提早干预疾病,对改善疾病预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本... 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精准护理的发展。老年慢病精准护理是结合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其运用精准的个体化数据对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提早干预疾病,对改善疾病预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精准护理的理念,介绍了老年慢病精准护理重点领域癌症患者精准症状管理和老年共病患者精准护理的研究进展。目前,癌症患者的精准症状管理研究主要包括症状的风险预测模型、纵向变化轨迹、核心症状识别等,从风险预测、干预时机和干预靶点等方面对癌症患者的精准护理进行探索。慢性病共病的精准护理研究主要包括慢性病共病评估、共病模式识别、共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研究进一步展望了精准护理未来可能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精准护理的实践和理论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精准护理将在发现病因线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人群健康和促进医学研究等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护理 精准医疗 慢性病 症状管理 老年共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老年人多重慢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卫安乐 冯文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老年人多重慢病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老年人多重慢病相关的研究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信息,应用CiteSpac...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老年人多重慢病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老年人多重慢病相关的研究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信息,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突现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文文献349篇,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共筛选出英文文献761篇,发文量呈现平缓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在临床医学领域、流行性病学领域、卫生管理领域中出现频次前两位的关键词均为多重用药(强度为6.42)及衰弱(强度为6.73),近年来对住院(强度为1.35)、生活质量(强度为1.19)和抑郁(强度为0.94)的关注度提升。而中文文献在以上3个领域最高频的关键词分别为多重用药(频次为17)、影响因素(频次为47)、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频次均为4),文献多集中于研究综合评估(强度为0.97)、疾病管理(强度为1.13)和医养结合(强度为0.53)。结论:相比于英文文献关注老年人的复合健康问题,提出建立以人群为导向,与多重慢病相适应的整合型诊疗模式,中文文献仍侧重于从单一疾病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因此国内有必要基于跨学科交叉交流环境,在政策的合理引导下拓展老年人健康问题认识视角和研究现状,建立更适应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 多重慢病 老年人
下载PDF
慢性病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参与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佳弛 肖淑娟 +5 位作者 薛雅卿 郑晓 薛本立 李欣茹 陈一鸣 张持晨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慢性病数量和生命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命质量调查表(EQ-5D-5L)等测量工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慢性病数量和生命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命质量调查表(EQ-5D-5L)等测量工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利用Cronbach’s α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结果 共调查老年人3 250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51%。睡眠质量得分为(5.08±3.44)分;社会参与得分为(3.65±3.06)分;生命质量效用值得分为(0.87±0.22)分。慢性病数量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B=-0.014,P<0.01),还能够通过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生命质量产生影响,中介效应为57.14%;慢性病数量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均受到社会参与水平的调节,对于社会参与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慢性病数量对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B_(simple)=0.647、-0.026,P<0.01)。结论 慢性病数量通过睡眠质量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社会参与调节了慢性病数量与睡眠质量、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数量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社会参与 老年人 健康管理 多重慢病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紫婷 罗颜 +5 位作者 苏鹤轩 王凯鹏 陈子烁 徐慧雯 胡永华 许蓓蓓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制定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以2 971名65岁及以...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制定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以2 971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含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现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制定的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采用SAS 9.4进行χ^(2)检验,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分析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数量、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80.3±8.0)岁,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患病率为7.67%。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相比,有心血管代谢性共病者CES-D分值更高(β=1.47,95%CI:0.84~2.10)且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OR=1.68,95%CI:1.23~2.28)。患有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OR=1.66,95%CI:1.11~2.48),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OR=3.07,95%CI:1.34~7.04),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糖尿病(OR=2.89,95%CI:1.49~5.61)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高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者。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尤其是包含脑血管疾病的共病模式,是中国老年人抑郁的重要相关因素。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防控措施,改善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将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抑郁症状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