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ng Xinbin Elaborates on Hi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rt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6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In Dong Xinbin Elaborates on Hi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rt
下载PDF
亟待重铸有能量的中国艺术之学
2
作者 李荣有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中国艺术学是一个继往圣之绝学的学科,它有着格物致知的创学科理念、多元融通的一体化格局、高屋建瓴的中国式架构。它在繁盛发展之期也遇到一些跌宕起伏,其原因固然较多,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这些艺术学学科的从教者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守... 中国艺术学是一个继往圣之绝学的学科,它有着格物致知的创学科理念、多元融通的一体化格局、高屋建瓴的中国式架构。它在繁盛发展之期也遇到一些跌宕起伏,其原因固然较多,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这些艺术学学科的从教者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守土之责。当下,学科知识体系残缺导致学科发展动力不足、学科认知观念散乱导致学科指向性含糊、学科缺乏群体动力导致进退维谷的局面,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破解。而要重铸学科能量,必须“学说中国话”,拓展学识面,进而完成学科三大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之学 格物致知 多元融通 重铸能量 学科建设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3
作者 范枫 《成才之路》 2024年第8期81-84,共4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要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文章在分析中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中职音乐教学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探究相应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音乐教学要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文章在分析中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中职音乐教学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探究相应教学策略,即通过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布置表演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和文化理解水平,促进学生的创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职音乐 艺术感知素养 审美判断素养 创意表达素养 文化理解素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武德的再认识 被引量:7
4
作者 毛爱华 赵彩红 王林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年第4期37-38,共2页
以“仁义”精神为核心的传统武德观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在现今条件下 ,应全面、辩证地看待传统武德 ,吸取精华 ,淘汰其带有封建伦理色彩的部分 ,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武术运动的推广服务。
关键词 传统武德 渊源 内涵 认识
下载PDF
当代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杜丽姣 边霞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6-40,35,共6页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它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及艺术领域反对文化偏见的社会背景中出现。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文化意识发展及其社会重构作用是其坚实基础。特点表现为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美国当代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之一。它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及艺术领域反对文化偏见的社会背景中出现。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文化意识发展及其社会重构作用是其坚实基础。特点表现为以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及社会意识为主要目标、突出多元文化议题艺术教育内容、注重文化特点的民主教学法、强调学生文化群体特点和师生合作的人类学评价方法。美国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价值定位、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 文化意识与理解 社会重构
下载PDF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匡代军 王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0,22,共4页
根据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儿童艺术教育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其多种感觉体验建构在"通感"基础之上,巧妙地运用"通感联想",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 通感 儿童 艺术教育 感觉挪移
下载PDF
舌尖上的艺术--从中国美食到艺术的品味之道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祥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人类对外界具有多种感应和认知能力,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视觉、听觉是艺术感知的主要方式,味觉以及嗅觉、触觉等皆不属于艺术感觉的范畴。美食味觉与艺术感觉有密切联系,中国美学深受味觉体验的影响,但美味快感不等于艺术美感,现实中的... 人类对外界具有多种感应和认知能力,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视觉、听觉是艺术感知的主要方式,味觉以及嗅觉、触觉等皆不属于艺术感觉的范畴。美食味觉与艺术感觉有密切联系,中国美学深受味觉体验的影响,但美味快感不等于艺术美感,现实中的味觉艺术只是“味觉+艺术”的组合。另一方面艺术体验可以把不同感官的相似感受联通起来,品味美食与品味艺术之间,实现了“以此感表达彼感”的艺术通感。基于美食品味的艺术品味之道,作为一种艺术认识理论与方法,建构了中国特有的艺术思想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 品味 味觉艺术 艺术通感
下载PDF
中国应加强对地域美术价值的认识与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玖 《艺术探索》 2009年第4期46-48,共3页
"地域美术"是指较大地方里的本乡本土美术。无论是作为历史形态地域美术和当代形态地域美术都具有构成族群文化的根性和充实性价值。因此,中国目前应该加强对地域美术价值的认识和研究力度。因为,中国各地美术资源还没有系统... "地域美术"是指较大地方里的本乡本土美术。无论是作为历史形态地域美术和当代形态地域美术都具有构成族群文化的根性和充实性价值。因此,中国目前应该加强对地域美术价值的认识和研究力度。因为,中国各地美术资源还没有系统地整合把握与运用、中国应该建立美术文化多中心区、地域美术是构建中华美术文化大气象的必需元素。总之,加强地域美术研究是中国美术域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域美术 价值认识
下载PDF
理解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牛文君 Klaus Vieweg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理解与实践的关系是诠释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诠释学发展史上,伽达默尔首次将二者关联起来,一方面他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传统,完成诠释学从"技艺学"、方法论到实践哲学的转换;另一方面他力图... 理解与实践的关系是诠释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诠释学发展史上,伽达默尔首次将二者关联起来,一方面他在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中复兴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传统,完成诠释学从"技艺学"、方法论到实践哲学的转换;另一方面他力图阐明实践哲学的诠释学面向,揭示实践行为的语言性、理解性。理解与实践分别作为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二者具有怎样的内在关联,理解、诠释、言说、写作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实践性,实践又具有怎样的诠释学内涵,这些问题将基于哲学诠释学、兼顾实践哲学传统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予以阐明,并尝试从中提炼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诠释理念:在理解与实践的互摄、互动中生成既有客观性、又具开放性,既有创造性、又具公共性和价值导向的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诠释 实践 技艺 语言行为
下载PDF
“文以气为主”向“文以意为主”的转化——兼论中国古代艺术范畴及其体系的本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祖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0,67,共7页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同时 ,论述了唐代“以意为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范畴 古代 文学理论 文意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关键词探颐--以清代方熏论画为中心兼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重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妾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中国特色的最根本体现。然而在传统上,中国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整合为一体的艺术理论体系,只有丰富的门类艺术及门类艺术理论,但是二者又显然不能互相... 重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是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妾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中国特色的最根本体现。然而在传统上,中国没有现成的、完整的、整合为一体的艺术理论体系,只有丰富的门类艺术及门类艺术理论,但是二者又显然不能互相替代。虽然作为综合、统一、体系化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整体的呈现,但是其精神要义、核心概念,却又散见于古代诗论、书论、画论、乐论等门类艺术理论之中,它们常常互相通连,由一而二,逐层生发,见微知著。我们在当下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学科体系,恰恰需要以之为基础,对传统艺术理论进行整合、提炼。清代方熏《山静居画论》一书,微言大义,深得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与当代艺术理论有诸多贯通之处。此等著述看似论画法画风画派,却广涉传统中国艺术一般精神,如气韵、写意、艺理、意境、妙悟、相忘、摹古、形似等,既为画论经典,又为艺术通识,甚至涉猎古代艺术终极关怀。以之为切入点,由个别而一般,由个性而共性,管窥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艺术精神,或可曲径通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艺术文献 气韵 通会 意境 相忘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基于文化自信的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建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qu...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武术文化 中西会通 体育文化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情感培养及韵味表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哲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全文着重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词意挖掘、基调体验和情感变化处理三方面来阐述民族声乐作品...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全文着重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词意挖掘、基调体验和情感变化处理三方面来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正确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词意挖掘 基调体验 情感变化
下载PDF
从“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论音画通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比较艺术学是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学科。站在各类艺术载体的巅峰处,以一种比较的视线俯视印象主义和抽象主义中绘画与音乐间的融通性,让两种艺术载体从异质中寻求"通感"。本文运用通感理论和比... 比较艺术学是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兴学科。站在各类艺术载体的巅峰处,以一种比较的视线俯视印象主义和抽象主义中绘画与音乐间的融通性,让两种艺术载体从异质中寻求"通感"。本文运用通感理论和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从艺术作品的赏析中探讨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寻求作品更高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体会"交响音画般"的共振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通感 印象主义 抽象主义
下载PDF
通感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怡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标志设计是由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的视觉传达符号.通过分析通感在点状标志、线状标志、标志的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运用,揭示出将通感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激活受众的各路感觉神经;可以使受... 标志设计是由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含义的视觉传达符号.通过分析通感在点状标志、线状标志、标志的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运用,揭示出将通感运用于标志设计中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激活受众的各路感觉神经;可以使受众与标志设计作品间建立全新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标志设计 形态 色彩 肌理
下载PDF
艺术文本与历史语境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78,共4页
本文考察了艺术文本生成的历史,探讨了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艺术学研究中要把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之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们仅仅作为某种政治观念的派生物,特别要注重... 本文考察了艺术文本生成的历史,探讨了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在艺术学研究中要把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之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们仅仅作为某种政治观念的派生物,特别要注重艺术文本内在结构的张力与历史语境的统一,任何单一方面的强调都会导致对艺术文化文本的片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艺术文本 艺术作品 历史语境 理解 阐释
下载PDF
现代合唱艺术表演新理念 被引量:7
17
作者 万绍芷 刘文珺 胡腊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76-180,共5页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合唱艺术空前繁荣。改革开放后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以及国内外各种大赛的举行,合唱艺术的表演已经不再满足和滞留于早期的理念,对声音要求、音色确定、表演形式以及评判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已融入了许多新的内...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合唱艺术空前繁荣。改革开放后的走出去和请进来,以及国内外各种大赛的举行,合唱艺术的表演已经不再满足和滞留于早期的理念,对声音要求、音色确定、表演形式以及评判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已融入了许多新的内涵和理念,较传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文章对此进行了表述,并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艺术表演 新理念 多元化 新理解 新方法 新标准
下载PDF
论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把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艺术,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解释的方法——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明确了解释的任务——比作者理解得更好,从而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施莱尔马赫的普遍方法论解释学把解释学定义为理解的艺术,以理解本身而不是以具体内容作为解释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了解释的方法——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明确了解释的任务——比作者理解得更好,从而将传统的解释学循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人开辟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普遍解释学 理解的艺术 解释的方法 解释的任务 语言学 哲学
下载PDF
论艺术存在的独特性与自洽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永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104,共6页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 宗教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科学认识模式、语言概念思维、政治意识形态等实际都可以看作是人根据自性中的理性原则对世界的设定,也是对人自身进行异化的手段,只有艺术坚持人类的感性直观、感性敞露、感性显现的原则,在与理性进行永恒的对话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异化进行抵抗,并试图将人类从已然分裂的异化性存在中还归到一种"天人合一"、"万物有情互感"的同一性中。因此,艺术存在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人的感性存在,是人永远秉具情感性一极的永恒的确证。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或文明状态之下,艺术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表征,无限丰富的生成着,并始终遵循着艺术生成的方式——对话、交互理解、敞明真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自洽性:自我存在,自我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学 艺术哲学 艺术文化 交互理解 对话性存在
下载PDF
伽达默尔论艺术作品的存在与诠释学的真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东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4,共8页
伽达默尔拒绝从审美体验开始他的艺术诠释学考察,而把焦点方放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上,以此他希望恢复艺术经验的真理要求。在他看来,艺术作品像游戏一样,以实际发生在那里的方式存在;在作品中真理作为无蔽而发生并敞开存在的意义。此外... 伽达默尔拒绝从审美体验开始他的艺术诠释学考察,而把焦点方放在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上,以此他希望恢复艺术经验的真理要求。在他看来,艺术作品像游戏一样,以实际发生在那里的方式存在;在作品中真理作为无蔽而发生并敞开存在的意义。此外,艺术游戏的重复发生形成可重复的结构,它对参与者发挥着主宰作用;在另一方面,可重复的结构只存在于具体发生之中,它把其中新的因素融会进自身之中,从而得到充实;这种充实是通过理解的有限视域的融合而实现的,因而结构是可变的,并且并不趋向最终目的。这种既敞开又充实的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发生有赖于摹仿。在这一背景下,文章集中讨论伽达默尔的摹仿概念。文章指出,伽达默尔强调摹仿不是盲目的复制,而是借再现来实现的创造活动,它把关于现实的本真理解呈现在那里。这正是诠释学真理的发生,借此过去和未来得到中介。作者着重阐明伽达默尔的如下意图,即突显摹仿抵制抽象的力量——摹仿通过创制新的存在而使先前的东西来到自己被呈现的存在,并借此被提升到自身更丰富更真实的存在,而如此被创造的存在整体拒绝任何方法论的简化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理解 诠释学的真理 艺术作品 游戏 摹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