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rve roots and rami radiculares isolated from fresh pig spinal cords 被引量:3
1
作者 Norihiro Nishida Tsukasa Kanchiku +3 位作者 Junji Ohgi Kazuhiko Ichihara Xian Chen Toshihiko Taguch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No reports have described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nerve roots and rami radiculares for the purpose of explaining the complexity of symptoms of medullary cone lesions an... No reports have described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nerve roots and rami radiculares for the purpose of explaining the complexity of symptoms of medullary cone lesions and cauda equina syndrome. In this study, to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uda equina syndrome, monoaxial tensil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pinal nerve roots and rami radiculares,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Using the same tensile test device, the nerve root and ramus radiculares isolated from the spinal cords of pigs were subjected to the tensile test and stress relaxation test at load strain rates of 0.1, 1, 10, and 100 s-1 under identical setting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nerve root was not rate dependent, while the ramus radiculares tensile strength tended to decrease as the strain rate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cauda equina symptoms, radiculopathy, and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medullary c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cauda equina syndrome monoaxial tensile tests RADICULOPATHY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 PARALYSIS spinal cord neural degeneration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周英勇 卢奇昊 +1 位作者 吉光荣 池开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组实施后正中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椎旁肌组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椎旁肌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后正中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组术后ADL评分较后正中组高,VAS评分较后正中组低(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高度,降低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固定术 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黄钰婷 张学广 +3 位作者 陈立平 殷琴 袁燕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9-445,共7页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86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葡萄糖(5%dextrose water,D...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86例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葡萄糖(5%dextrose water,D5W)组(D5W组)和激素组(对照组)。D5W组采用超声下双侧脊神经后支注射30 ml 5%葡萄糖,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30 ml复方倍他米松稀释液。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4、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4、12周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D5W组治疗后12周的NRS评分及ODI评分也有所下降,D5W组对住院病人治疗后第2天和第3天空腹末梢血糖影响较小。治疗后2周,D5W组使用镇痛药物人数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5%葡萄糖注射可缓解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病人的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是治疗此类病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5%葡萄糖 腰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下载PDF
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浩锌 柳根哲 +5 位作者 祝永刚 肖辉灯 郑皓云 张硕 李春根 彭亚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运用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运用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后3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1年VAS评分均低于术前[(2.24±0.94)、(2.00±0.86)、(1.80±0.40)、(1.34±1.30)、(2.14±1.95)分比(6.16±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优良率为84.0%(42/50),1年时患者优良率为72.0%(36/50)。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均未见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铍针联合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骨关节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针 脉冲射频消融 脊神经后支 腰椎骨关节病 CT引导
下载PDF
基于“气虚血瘀”病机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形成机制
6
作者 李增 雷寿斌 +4 位作者 彭俊 李洪翔 杨红英 胡广龙 殷芸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7期90-93,123,共5页
马尾神经冗余征对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量的研究表明,伴有马尾神经冗余征阳性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明确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机制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医方面对马尾... 马尾神经冗余征对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量的研究表明,伴有马尾神经冗余征阳性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明确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机制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医方面对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机制研究较少,对此,本文基于“气虚血瘀”病机在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中的体现,探讨马尾神经冗余征形成的中医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益气活血”治疗方法在伴马尾神经冗余征患者中的应用,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 马尾神经冗余征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雷 李家顺 +1 位作者 贾连顺 池永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 目的 :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植入椎弓根螺钉较常规开放植入椎弓根螺钉临床应用的优点。方法 :选用 10具经防腐固定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 ,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脊柱节段动静脉的后支的来源、走行以及分布规律。结果 :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经骨纤维管下行沿途支配横突棘肌 ,支配下方小关节突、筋膜和韧带。外侧支向外下行走 ,沿途支配背部深层肌肉。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外方绕向后下方 ,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脊椎上关节突的外方 ,分为内外两支穿行于腰部深层肌肉。节段静脉后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并与对侧、相邻节段同名静脉在棘突和横突部位构成静脉丛。结论 :避免损伤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的后支并运用可视化操作系统的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 ,是微创脊柱外科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微创脊柱外科 脊神经后支
下载PDF
对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行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廖翔 熊东林 +5 位作者 蒋劲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腰脊神经后支标准射频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患者96名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诊断性腰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腰椎关节源性腰痛。随后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X线影像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2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不良发应。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196 d,B组为35 d(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 d),A组32名患者疗效评价仍为优良,B组为1名。A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15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毛鹏 隋静湖 +4 位作者 樊碧发 杨克勤 刘波涛 李春蕊 蔡淑呈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在X线片测量引导下行双侧腰... 目的:观察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6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在X线片测量引导下行双侧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用药分别为1%盐酸利多卡因(内含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甲钴铵注射液500μg)和1%盐酸利多卡因。评价患者阻滞前、阻滞后5 min、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记录阻滞中和阻滞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阻滞后5 min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C组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阻滞前无明显差异(P>0.05),B组VAS评分仍明显低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阻滞前基础值(P<0.05)。B组阻滞后5min时的VAS评分和腰椎活动度与C组相近,但阻滞后1周、2周和4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门诊缺少X线透视设备的情况下,X线片引导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综合征 脊神经后内侧支 神经阻滞 腰椎X线片
下载PDF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丹 李少军 +3 位作者 袁峰 张书力 胡焓 乔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76)和药物组(n=72)。松解组在DSA引导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腰脊神经后支。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和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本研究首次报道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1)vs.(4.0±1.3),P=0.013;(2.9±1.1)vs.(4.1±1.3),P<0.001]。同样,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的RMQ得分、ODI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解组76例患者无麻木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腰椎小关节源性的腰痛症状和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状况,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脊神经后支 神经松解治疗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元彬 张智 +3 位作者 郑佳状 陈宇 汪凡栋 廖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行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8~60岁,病程8~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行椎间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8~60岁,病程8~24个月,平均15.7个月。手术效果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 Nab评定。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5mim;术中出血量5~10 m L,平均8.5 m 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5±0.5)分、(2.6±0.7)分、(3.0±0.2)分、(2.7±0.6)分,均P〈0.0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Mac Nab评分手术优良率〉90%。结论通过椎间孔镜下精准定位射频消融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效果肯定,定位精确,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 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症与腰椎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大明 杨庆国 +2 位作者 高胜山 王磊 张银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症在非特异性下腰痛(LBP)和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S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包括140例病例。LSS组(n=70)表现为跛行,伴或不伴LBP和腿痛,硬膜囊代表性区域<80 mm2,行走距离<200 m;LBP组(n=70)为非特异性腰...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症在非特异性下腰痛(LBP)和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S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包括140例病例。LSS组(n=70)表现为跛行,伴或不伴LBP和腿痛,硬膜囊代表性区域<80 mm2,行走距离<200 m;LBP组(n=70)为非特异性腰痛,无腿痛和跛行,硬膜囊代表性区域>120 mm2,行走距离>1 000 m。比较两组阳性神经根沉降症出现机率。结果 LSS组70例病例观察到66例出现阳性神经根沉降症,而LBP组0例。两组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组中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有更严重的功能障碍(LBP组65%,LSS组61%,P<0.05)。LBP组中代表性区域面积(CSA)明显大于LSS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和最小硬膜囊CSA相关系数R=0.14(P=0.099),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症广泛地出现于LSS病例中,表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用性。假如可证实该症的高度特异性,一个阳性沉降症将可诊断LSS,而高敏感性被证实,则一个阴性的沉降症可排除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敏感性和特异性 神经根沉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后关节紊乱症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章永东 蒋位庄 +2 位作者 周卫 李星 马达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4期5-7,10,共4页
作者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地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 作者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地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被挤压的因素,作者从神经解剖生理的角度探讨腰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后关节紊乱 腰脊神经 病机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熙雷 冯振洲 +1 位作者 董健 戴文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PLIF)手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50例患者,其中19例腰椎滑脱,26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随机分成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及试...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PLIF)手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50例患者,其中19例腰椎滑脱,26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随机分成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及试验组(MP组),各25例。MP组患者在术后1h内给予MP160mg/d静脉滴注,连用3d后减量至80mg1d、40mg1d后停用,共用药5d;地塞米松(DXM)组术后1h内给予DXM10mg/d静脉滴注,持续3d后减量至5mg应用1d后停用,共4d。在术前1d,术后1d、10d、3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感觉评分标准评分。结果:MP组在术后1d、10d的感觉、运动评分高于DXM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0d感觉及术后1d运动P<0.05,术后1d感觉及术后10d运动P<0.01),3个月后差异消失(P>0.05)。结论:在腰椎PLIF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预防手术导致的脊髓和神经损伤,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神经损伤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胸腰段微创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贺瑞 童元 尚希福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为直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L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 目的为直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L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直视下微创植入椎弓根螺钉,研究其可行性及术中、术后的优缺点。结果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主干为0.5~1.0mm向后走行分内、外支。内侧支较细。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较粗,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支配腰部深层肌肉。静脉与动脉伴行在横突部形成静脉丛。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C臂定位后,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并与同期适应证相同的26例行常规手术切口的术中、术后各指标进行比较。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进钉区无主要的营养和支配关节突、后部肌肉的血管和神经支,采用经皮微创小切口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节段动静脉和减少对脊柱后方结构的剥离,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脊神经后支 微创 内固定术 胸腰椎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针刀闭合术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桂新星 欧阳观 +1 位作者 肖金辉 刘荣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在神经阻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刀闭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10-2015-10我科门诊收治的60例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针刀闭合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用神经阻滞治疗)各30例...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在神经阻滞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刀闭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10-2015-10我科门诊收治的60例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针刀闭合术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用神经阻滞治疗)各30例。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共3次。治疗期间,均不予药物、物理等其他治疗方式干预。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6个月时的V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评定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周和6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优良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和76.7%(P<0.05)。结论针刀与神经阻滞的联合治疗,其创伤小,操作简便,能解除神经牵拉和卡压,更好地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针刀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腰脊神经后支与腰腿痛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鲁伟 童培建 赵万军 《中医正骨》 1998年第6期11-12,共2页
通过对一些腰腿痛患者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观察,发现腰脊神经后支与腰腿痛密切相关。复习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特点认为,由于腰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后外侧支在其各自的行程中,分别通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腰背筋膜裂隙,尤其是腰脊神经后... 通过对一些腰腿痛患者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观察,发现腰脊神经后支与腰腿痛密切相关。复习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特点认为,由于腰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后外侧支在其各自的行程中,分别通过骨纤维孔、骨纤维管或腰背筋膜裂隙,尤其是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在骨纤维管内呈特殊的“S”形行程。所以,当构成上述孔道的肌腱或筋膜长期受到反复牵拉或扭挫引起损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脊神经后支 解剖学 腰腿痛 病理学
下载PDF
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鸿生 陈汴生 +4 位作者 户红卿 宋锦旗 王彦臣 陈岚筠 原晓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线的引导下,经上关节突外缘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B组减压后联合应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和B2组均明显低于A2组。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并对神经根进行抗炎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减压器 椎间盘减压术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外缘和腰神经根关系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欢喜 邓展生 +3 位作者 王鑫伟 向铁城 孙太存 张璇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弓根和毗邻的神经根的解剖关系。方法10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从胸12至腰5,去除软组织,椎板,棘突,关节面,横突,测量双侧冠状面上椎间孔外神经根与正中线的角度,冠状面上腰椎弓根横轴与正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的外侧缘与神经根... 目的探讨腰椎弓根和毗邻的神经根的解剖关系。方法10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从胸12至腰5,去除软组织,椎板,棘突,关节面,横突,测量双侧冠状面上椎间孔外神经根与正中线的角度,冠状面上腰椎弓根横轴与正中线的夹角,及椎弓根的外侧缘与神经根的内侧缘的最小距离。结果发现腰椎越往下,角度越增加;椎弓根的外侧缘与神经根的内侧缘的最小距离小于5mm。结论腰椎椎弓根的外上侧区域和椎弓根的内下侧区域有着相似的解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根 椎弓根 脊柱 神经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影像解剖学定位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顺利 尤兆雄 +2 位作者 李筱贺 乔建业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3,307,共4页
目的为诊治腰背部疼痛及麻醉定位提供腰神经后支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成年30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范围T12-S1),将原始数据导入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突根点旁开距离L1-L5分别为(20.86±6... 目的为诊治腰背部疼痛及麻醉定位提供腰神经后支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要求成年30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范围T12-S1),将原始数据导入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横突根点旁开距离L1-L5分别为(20.86±6.00)mm,(21.19±4.71)mm,(22.86±4.53)mm,(24.56±5.10)mm,(26.68±5.98)mm;横突根点深L1-L5分别为(27.55±4.42)mm,(29.02±5.39)mm,(32.64±5.03)mm,(33.92±4.74)mm,(35.65±4.89)mm;横突根点高L1-L5分别为(8.12±5.84)mm,(8.22±4.87)mm,(8.61±4.60)mm,(8.40±6.13)mm,(8.49±4.67)mm;L1-L5横突、横突根点旁开距离及深度等观测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三维重建,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腰椎相关结构指标和变化规律,为腰段麻醉定位、腰背痛疾患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神经后支综合征 脊柱腰段 棘突 横突 三维重建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