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海亮 李博琪 +1 位作者 杨忠义 景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20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6例。对照组采用解毒散结胶囊口服;试验组采用温清汤颗粒口服;两组均外涂克痤隐酮凝胶,... 目的:观察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选病例120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16例。对照组采用解毒散结胶囊口服;试验组采用温清汤颗粒口服;两组均外涂克痤隐酮凝胶,疗程4周。于用药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2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1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兼症变化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清汤联合克痤隐酮凝胶治疗上热下寒型痤疮临床疗效高,安全可靠,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清汤 克痤隐酮凝胶 上热下寒型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浅析
2
作者 张欣怡 张艳艳 +1 位作者 宋媛媛 考希良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983-988,共6页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 上热下寒证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临床证候,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升降失常,正常的气机运行规律被打破,可分为中焦脾胃升降失职及肝肺失和,在气机上存在上部相对郁阻和下部相对气血不足之象。《伤寒论》中上热下寒方证有:胃热脾寒,中土失运—黄连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风寒郁遏,相火内扰——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证;失治邪陷,膈热脾寒——栀子干姜汤证;正虚邪郁,肺热脾寒——麻黄升麻汤证;枢机不利,胆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张仲景治疗上热下寒证的核心思想大致分为三点:其一,上热者清之,下寒者温之,寒热调和,用药大胆精细,对药物的作用把握得极其准确。其二,注重气机的调畅,要注意的是调畅气机应在顺应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顾护脏腑本身的特性,不可一味地使用行气或梳理气机之品,应以增强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为主。其三,根据患者的脉象、证候去分析其内在病因病机,“治病必求于本”,要寻找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而从阴阳的大方向上去调整,追求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清上温下 寒热兼施 经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痤疮临证体会
3
作者 娜布其玛 宋豆豆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现代人常因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超负荷工作以及焦虑情绪等,致脾胃运化失常,中焦痞满不通,脾胃升清降浊失职,脾湿生痰,聚于肌表,瘀阻成痤,又因痰湿日久化热,使上焦虚火浮于面发为疮。气机升降失常致下焦阴寒湿冷;又因脾虚及肾,肾阳不能潜藏... 现代人常因饮食作息不规律,或超负荷工作以及焦虑情绪等,致脾胃运化失常,中焦痞满不通,脾胃升清降浊失职,脾湿生痰,聚于肌表,瘀阻成痤,又因痰湿日久化热,使上焦虚火浮于面发为疮。气机升降失常致下焦阴寒湿冷;又因脾虚及肾,肾阳不能潜藏,致焦虑、失眠、多梦,辨证属寒热错杂型痤疮。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清上温下,疏通中焦,恢复脾升胃降之机;加龙骨、牡蛎等以敛阴潜阳,交通心肾,除烦助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型痤疮以疏通三焦,从内调外,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 痤疮
下载PDF
门九章运用逍遥散治疗杂病经验
4
作者 于智玥 刘美玲 +2 位作者 陈双超 郭栋 门九章(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19-423,共5页
逍遥散作为临床验方,倍受历朝医家青睐。门九章教授立足气机,以逍遥散为底,调气机之纵以济阴阳,理气机之横以和肝脾,并于临证中灵活加减,使其显效于各类疑难杂病。试解读逍遥散方义,分析医理,附验案二则,旨在梳理门九章教授运用逍遥散... 逍遥散作为临床验方,倍受历朝医家青睐。门九章教授立足气机,以逍遥散为底,调气机之纵以济阴阳,理气机之横以和肝脾,并于临证中灵活加减,使其显效于各类疑难杂病。试解读逍遥散方义,分析医理,附验案二则,旨在梳理门九章教授运用逍遥散治疗杂病之学术观点及实证经验,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名方广用 纵横同调 上热下寒 功能不调
下载PDF
裴林治疗上热下寒证经验
5
作者 吴月 裴林 《河南中医》 2024年第5期705-709,共5页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也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裴教授认为,上热下寒证的病机是人体气机不畅,中焦阻滞不通,阴阳不能交通上下,会出现“上热下寒”,治疗应从调和阴阳入手,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引下焦虚火归元,并将上热下寒证分为:上焦热,下焦寒;上焦热,中焦寒;中焦热,下焦寒。裴教授常用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热,以附子、巴戟天温下焦之寒,肉桂引下焦上浮之阳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内伤杂病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裴林
下载PDF
周围血管疾病寒热错杂证辨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 张玉冬 +1 位作者 张筱杉 陈萍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23-126,136,共5页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病情缠绵,病程较长,病理多见气滞血瘀,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周围血管疾病寒热错杂证常见的证候类型为上寒下热证和上热下寒证,在辨证时需重视舌脉和四畔辨证。治疗上应治病求本、内外合治,根据辨证...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病情缠绵,病程较长,病理多见气滞血瘀,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周围血管疾病寒热错杂证常见的证候类型为上寒下热证和上热下寒证,在辨证时需重视舌脉和四畔辨证。治疗上应治病求本、内外合治,根据辨证,或从湿论,或从虚论,祛邪护正,给邪出路,并注意调畅气血,用药上寒温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疾病 寒热错杂证 上寒下热证 上热下寒证 气滞血瘀 四畔辨证 调畅气血 寒温并用
下载PDF
皮肤病上热下寒证临证经验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富 馮敏芙 +3 位作者 张梦萱 路文妍 罗刚沣 谭金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97-100,共4页
上热下寒证属寒热错杂证候之一,内科疾病辨治中多有提及,临床观察发现,此证在皮肤病中亦常见,其皮肤表现与中、下二焦密切相关,辨证施治以清上温下为原则,临床选方灵活多变。由于相关论述较少,现举三则上热下寒证皮肤病医案,通过对皮肤... 上热下寒证属寒热错杂证候之一,内科疾病辨治中多有提及,临床观察发现,此证在皮肤病中亦常见,其皮肤表现与中、下二焦密切相关,辨证施治以清上温下为原则,临床选方灵活多变。由于相关论述较少,现举三则上热下寒证皮肤病医案,通过对皮肤病上热下寒证的辨治经验、常用方剂及证候表现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热下寒证 皮肤病 证治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上热下寒型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而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0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上热下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重症CAP(上热下寒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柴胡桂枝...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上热下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重症CAP(上热下寒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n=3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口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口渴、腹泻/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重症CAP患者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治疗的效果良好,对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症指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上热下寒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中医证候 炎症
下载PDF
李莉副教授乌梅丸治疗鼻鼽临床经验
9
作者 原梦雪 陈兰兰 李莉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0期1968-1971,共4页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目前过敏性鼻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药物治疗不良作用多,远期疗效差,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患者体质,远期疗效较好。但临床常囿于现有的证型及对其内在病机缺乏深入探索,一部分患者难以取... 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目前过敏性鼻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药物治疗不良作用多,远期疗效差,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患者体质,远期疗效较好。但临床常囿于现有的证型及对其内在病机缺乏深入探索,一部分患者难以取得良效。此文总结李莉副教授运用乌梅丸辨治上热下寒型鼻鼽的临床经验,挖掘经方治疗鼻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上热下寒证 乌梅丸 李莉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魏文亭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2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3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3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胀、上腹疼痛、嗳气吞酸、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可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上热下寒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欣艳 李淑君 +1 位作者 范伏元 章青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815-181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辨证属湿热阻络及寒热错杂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 目的:观察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辨证属湿热阻络及寒热错杂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丸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血沉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1.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证及寒热错杂证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湿热阻络证 寒热错杂证
下载PDF
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华 傅杰英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并施以补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的变化、炎...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囊肿结节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得气后,于主穴处温针灸;对照组针刺同样穴位,并施以补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各种面部皮损的变化、炎症和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痤疮皮损的压痛、潮红、囊肿、结节的作用及炎症、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的皮损也较对照组少,形态破坏小。结论温针疗法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具有改善体质、整体效果较好、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刺 痤疮 上热下寒
下载PDF
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钰 肖亮亮 吕书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8例眩晕(上热下寒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疗法组(54例)和疏... 目的探讨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疗效,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8例眩晕(上热下寒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疗法组(54例)和疏通中焦组(54例)。西医疗法组予倍他司汀治疗(4 mg/次,3次/d,共2周),疏通中焦组予疏通中焦的中医方药(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共1个月)。观察西医疗法组和疏通中焦组的近期(3个月随访)及远期(6个月随访)综合疗效、眩晕复发率、炎性因子水平、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差异。结果 (1)近期(3个月随访)时,西医疗法组和疏通中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9.63%vs 81.48%)、眩晕复发率(27.90%vs 22.72%)、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眩晕症状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远期(6个月随访)时,疏通中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西医疗法组(74.07%),P<0.05;疏通中焦组的眩晕复发率(1.92%)低于西医疗法组(17.50%),P<0.05;疏通中焦组的眩晕症状DHI评分高于西医疗法组(P<0.05);疏通中焦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低于西医疗法组(P<0.05)。结论与西医疗法比较,桂枝法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眩晕(上热下寒型)具有远期疗效更佳的临床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中焦通畅使上下升降有序,下焦肾水不寒,上焦心火不亢,从而达成三焦共济、水火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法合小柴胡汤 眩晕 上热下寒型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从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析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瑞 黄彬洋 +5 位作者 高泓 刘浩 龚光明 袁海泼 谢红艳 谢春光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11期932-934,共3页
以张仲景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讨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病机与治则,不拘于治蛔思路,以糖尿病之阴虚发热紧扣厥阴病"上热"之病机,并以乌梅丸"风木熄火""酸味制甘"思路进行论治;再以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q... 以张仲景乌梅丸上热下寒证,探讨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病机与治则,不拘于治蛔思路,以糖尿病之阴虚发热紧扣厥阴病"上热"之病机,并以乌梅丸"风木熄火""酸味制甘"思路进行论治;再以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之"阳滞脉微"对应"下寒",并以乌梅丸"阴阳交泰""二气通调"思路进行论治。乌梅丸方暗含了标本同治、上下同治的思想,值得继续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上热下寒 糖尿病 下肢大血管病变 以酸制甘 治则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方证辨识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楠 李连会 刘冬梅 《四川中医》 2013年第6期48-49,共2页
根据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临床上将乌梅丸应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当患者证属寒热错杂时疗效更佳。本文对乌梅丸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运用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 乌梅丸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方证辨识 上热下寒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6
作者 奚肇庆 周建中 +10 位作者 梅建强 谭善忠 葛爱芹 郑艳 陈分乔 赵庆峰 耿连艺 邵铭 陈广梅 张丽 刘清泉(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7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患者130例。服用疏风解毒胶囊,进行同体配对实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药72h退热治愈率90.769%;平均解热时间:20.50h;4h内即刻退热率30.00%。结论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甲型H1N1流感 发热 风热证 中医药
下载PDF
论厥阴病 被引量:21
17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683-1691,共9页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厥证 热厥 寒厥 脏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 血虚寒凝 痰厥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气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乌梅丸在眼科的应用举隅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琴 杨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20,共3页
乌梅丸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诊并治》主方,临床多从其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病机考虑,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疾病。然而现代医家对乌梅丸病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乌梅丸肝阳虚的病机考虑,摘录三则其运用于眼科疾病中的案例,以... 乌梅丸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诊并治》主方,临床多从其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病机考虑,运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疾病。然而现代医家对乌梅丸病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乌梅丸肝阳虚的病机考虑,摘录三则其运用于眼科疾病中的案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眼病 上热下寒
下载PDF
《千金方》温脾丸方证规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黎德育 王志远 贺守第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脾虚湿阻气滞、便秘、不寐等;主治现代医学方面的疾病多为消化科、神经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症、慢性肠炎等。温脾丸所对应的证候类型属寒热错杂证。结论:温脾丸的主治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积滞,与常用的乌梅丸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区别在中焦状态。若以一元论的思维理解温脾丸的方证规律,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脾丸 上热下寒 中焦积滞 方证应用
下载PDF
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琳 陶弘武 刘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相关研究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型,探头频率1.5~10MHz,设定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取样容器...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相关研究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型,探头频率1.5~10MHz,设定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取样容器置于血管纵切面中央彩色血流明亮处,声速和血流方向角度≤30°),取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从上至下依次扫查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测中医证型、血管走行、管腔充盈程度、管壁内-中膜厚度、管壁光滑程度及有无斑块(大小、形态、回声),动脉内径、血液峰值流速。[结果]气阴两虚12例,血脉瘀阻16例,湿热毒盛8例,寒湿阻络8例,热毒伤阴6例。动脉内径:股动脉气阴两虚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热毒伤阴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腘动脉内径热毒伤阴小于湿热毒盛(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血液峰值流速: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气阴两虚低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寒湿阻络(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具有相关性,下肢动脉受累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气阴两虚型最重,血脉瘀阻型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医证型 下肢动脉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双下肢动脉内径 双下肢动脉血液峰值流速 气阴两虚 血脉瘀阻 湿热毒盛 寒湿阻络 热毒伤阴 循证医学 相关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