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元宣肺汤对25例新冠肺炎CT值的影响
1
作者 李松林 张晶 +5 位作者 刘玉娟 邓欣 刘亚峰 李琳娜 莫雨平 梁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症状及用药史,多辨为三焦壅滞、肺脾肾虚,拟益元宣肺汤,观察其对CT值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符合益元宣肺汤证型者进行治疗观察,选同期对照组25例,观察益元宣肺汤对CT值的影...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症状及用药史,多辨为三焦壅滞、肺脾肾虚,拟益元宣肺汤,观察其对CT值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符合益元宣肺汤证型者进行治疗观察,选同期对照组25例,观察益元宣肺汤对CT值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N基因(31.99±1.16)、O基因(33.49±1.94)与治疗组的N基因(31.45±2.85)、O基因(33.40±3.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到CT值符合出院标准所需时间为(4.28±1.88)d,治疗组为(2.80±1.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通过服用益元宣肺汤,CT值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表明以调动肺脾肾之气、疏通三焦气机为主的益元宣肺汤效果明显。扶正补肺脾肾、通宣三焦的治疗方法,在促进病情好转,加快人体清除病毒的速度方面作用明显,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证型特征 肺脾肾虚 寒湿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药物罐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2
作者 杨桂英 汤国芳 林锡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药物罐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物罐及腕踝针联合药...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药物罐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物罐及腕踝针联合药物罐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临床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1 d、7 d、14 d、21 d的VAS及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7 d、14 d、21 d,B组、C组和D组VAS及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及Mallet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药物罐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肩周炎 腕踝针疗法 药物罐 寒湿痹阻证
下载PDF
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雨 徐旭英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的LE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口服(40μ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回阳通脉汤加减治疗,以3个... 目的:探讨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的LE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口服(40μ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回阳通脉汤加减治疗,以3个月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_(2))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ABI、TcPO_(2)、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阳通脉汤干预寒湿阻络型LEASO能够减轻患者缺血肢体症状,缓解间歇性跛行,提高ABI及TcPO_(2),改善足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通脉汤 寒湿阻络证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荨麻疹的临证经验
4
作者 王佳 郭峥 王有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 王有鹏教授基于对寒地地域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识,立足临床实践,对寒地儿童荨麻疹的诊疗具有独到见解。王有鹏教授从发病邪气、脏腑、体质三个层面总结其病因病机为风邪主导,寒、热、湿邪兼杂为患;肺脾肾三脏虚损,心肝亢盛为本;同时受先天禀赋及体质因素的影响。根据寒地儿童荨麻疹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风邪袭表证、湿热蕴肤证、肺脾气虚证,治疗以调和脏腑为本,祛除病邪为标,运用合方随证施治,同时兼顾调体养护,防患于未然,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域 荨麻疹 儿童 风邪袭表 湿热蕴肤 肺脾气虚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定向透药治疗重症卒中泄泻寒湿证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丹 况红梅 于海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泄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卒中行肠内营养的泄泻寒湿证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神阙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泄泻寒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卒中行肠内营养的泄泻寒湿证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8例,神阙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和对照组(48例,常规腹泻护理联合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大便性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应用于重症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泄泻寒湿证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泄泻 寒湿证 神阙 隔姜灸 定向透药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以通为用论治风湿痹思想浅析
6
作者 朱星瑜 李海昌 赵婷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59-63,共5页
从风湿痹的定义、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多个方面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诊治风湿痹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风湿痹的病因为风湿阻络或夹杂寒、热、瘀等因素,治法主要有通表利湿、散寒通脉、清热通下、祛瘀通经等,强调以通为用、启闭通痹... 从风湿痹的定义、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多个方面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诊治风湿痹的医案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风湿痹的病因为风湿阻络或夹杂寒、热、瘀等因素,治法主要有通表利湿、散寒通脉、清热通下、祛瘀通经等,强调以通为用、启闭通痹。以通为用思想贯穿于《临证指南医案》的遣方用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风湿痹 以通为用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红外热像技术辅助下探讨中药薰药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马开好 苟凌云 +5 位作者 陈淋 周亚妮 朱勇 廖明军 郭海 林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药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疗效系统评价。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中药熏药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疗效系统评价。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柳州市中医医院中药验方进行膝部中药熏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经络穴位皮温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VAS评分和WOMAC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主要穴位均温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均温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愈显率进行比较,P<0.05。结论:中药验方熏药治疗方案能改善风寒湿痹型KOA患者的证候和有效缓解疼痛,显著降低KOA评分和提高相应经络穴位的红外皮温,并通过红外热像技术得到证实,可为临床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和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中药熏药 风寒湿痹型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刘丽君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4月至6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经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情程度相关评分,颈椎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角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较对照组低,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77.78%,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能促进病情改善,增大颈椎活动范围,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风寒阻络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辨治思考
9
作者 徐胜东 刘占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166-169,共4页
在审证求机的中医思维指导下,发现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血热”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因病机,风热蕴毒入血、肝经郁热入血是其主要的两种证候,故确立以解毒和疏肝解郁治本、以清热凉血治标的总原则,可选翘根犀角地黄汤解毒凉... 在审证求机的中医思维指导下,发现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血热”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因病机,风热蕴毒入血、肝经郁热入血是其主要的两种证候,故确立以解毒和疏肝解郁治本、以清热凉血治标的总原则,可选翘根犀角地黄汤解毒凉血、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热型 辨证论治 风热蕴毒入血 肝经郁热入血 解毒凉血 疏肝解郁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的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敏兰 唐晓颇 +1 位作者 高阳鹭 王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差异,探讨2种中医证型KOA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湿热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各10例,收集粪便标本,利用...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差异,探讨2种中医证型KOA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湿热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各10例,收集粪便标本,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通过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比组间肠道菌群差异。结果3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差异,但寒湿痹阻证组与湿热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占明显优势,属水平上湿热痹阻证组和寒湿痹阻证组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湿热痹阻证组肠杆菌科、毛螺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丰度较大,寒湿痹阻证组普雷沃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丰度较大。结论KO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湿热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肠道菌群 16S rDNA
下载PDF
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赵慧子 李彬 +1 位作者 黄志宏 幸小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风寒证PFP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周围性面瘫(PF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风寒证PFP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Sunybrook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unybrook面神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治疗风寒证PFP患者效果满意,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风寒证 麦粒灸 透刺疗法
下载PDF
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晓雨 袁韩涛 +3 位作者 胡洪奎 姜海涛 盛文博 李四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 目的:观察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针灸组、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腰痛舒痹方治疗,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联合组给予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6周。评价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治疗后,3组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腰痛舒痹方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风寒湿痹证 腰痛舒痹方 温针灸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葛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良 吴秋潼 李吉平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11-714,共4页
目的 观察葛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运用掷硬币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用葛根汤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葛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运用掷硬币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用葛根汤治疗,观察组使用葛根汤加中药热敷治疗,比较2组颈椎功能障碍评分、临床疗效、颈肩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颈椎功能障碍评分与颈肩疼痛程度评分更低(P<0.05)。结论 葛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临床效果较好,优于单一使用葛根汤治疗的方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阻络证 葛根汤 中药热敷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经典名方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张茹 王晓雪 +7 位作者 杜海涛 祁婉莹 王仪 丁晓彦 周倩 刘善新 龚彦胜 王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3,I0006-I0009,共9页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E-MS)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E-MS)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探究达原饮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寒湿刺激加RSV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综合小鼠活动状态、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结合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初步评价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治疗效果。利用UHPLC-QE-MS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达原饮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代谢物,以正交偏最小二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模式识别,以P<0.05且VIP值>1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达原饮可以显著改善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并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达原饮调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5个,主要涉及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了达原饮治疗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为达原饮抗病毒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原饮 呼吸道合胞病毒 代谢组学 寒湿郁肺
下载PDF
火熨术治疗腰痛(寒湿证)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陈海艳 张春丽 +1 位作者 吴飞 吕计宝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06-1409,共4页
目的观察火熨术对腰痛(寒湿证)患者疼痛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取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火熨术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 目的观察火熨术对腰痛(寒湿证)患者疼痛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取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火熨术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干预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5%(P<0.05)。结论火熨术可降低腰痛(寒湿证)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其疼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提升腰椎功能,疗效肯定,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寒湿证 火熨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对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16
作者 刘小瑜 安丽萍 +5 位作者 王曼力 王宝辉 王海珊 闫宇宁 林逢源 管芸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附子汤(Licorice aconite decoction,LA)对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非布司他组(Febuxostat,FBX,8 mg/(kg·d))和甘草附子汤组(LA,6.4 g/(kg&... 目的探讨甘草附子汤(Licorice aconite decoction,LA)对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非布司他组(Febuxostat,FBX,8 mg/(kg·d))和甘草附子汤组(LA,6.4 g/(kg·d))。同时建立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持续2周。观察小鼠关节肿胀情况;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检测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蛋白激酶B(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BX组、LA组小鼠关节肿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0.05)。与MOD组比较,FBX组和LA组血清UA浓度、MDA、XOD、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CAT、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MOD组小鼠关节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MOD组比较,FBX组和LA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细胞形态相对光滑完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组比较,FBX组和LA组关节组织中NF-κB、AKT、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对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模型小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抑制NF-κB/AKT信号通路激活,下调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达到减轻小鼠关节炎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附子汤 风寒湿痹型痛风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范瑞强辨治荨麻疹经验
17
作者 艾金凤 钟东君 +1 位作者 康旭 范瑞强(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禀赋不耐 风湿热证 脾虚湿蕴证 营卫不和证 防风 徐长卿 荆芥 范瑞强
下载PDF
黑地雷方联合艾瑞昔布治疗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的疗效
18
作者 黄楠 张军 +4 位作者 武永刚 郭浩 余磊 梁宏伟 赵宝峰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1-124,129,共5页
目的观察黑地雷方联合艾瑞昔布治疗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4至2023-04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外二科就诊的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患者63例,随... 目的观察黑地雷方联合艾瑞昔布治疗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4至2023-04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外二科就诊的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艾瑞昔布片,n=31)和联合治疗组(黑地雷方+艾瑞昔布片,n=32),疗程4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加拿大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奎森膝关节功能演算指数(Lequesne)等判定,计算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取患者血清测定MMP-9、TIMP-1含量及MMP-9/TIMP-1比值,并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与对照组的8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及血清MMP-9含量、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及血清MMP-9含量、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均低于治疗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4%,与对照组的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结论黑地雷方联合艾瑞昔布可有效缓解风湿热痹型骨关节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可能与其调控MMPs及其抑制物TIMPs的动态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风湿热痹 黑地雷方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下载PDF
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王骐 吕晖 +1 位作者 孙兆天 胡勇文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66-771,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和骨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区组长度为9)产生的...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对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和骨科门诊收治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区组长度为9)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3组,剔除失访患者后,针刺组纳入36例、骨科熥药组纳入35例、联合治疗组纳入38例。针刺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方案治疗,骨科熥药组外用骨科熥药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局部扬刺联合常规取穴针刺和骨科熥药治疗,3组每隔1~2 d治疗1次,1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采用IDEEA3便捷式步态分析仪检测患者步态参数,包括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周期时间、单双腿支撑时间比(SLS/DLS)、肢体摆动时间、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记录治疗期间3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3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针刺组、骨科熥药组比较,治疗后及16周随访时,联合治疗组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SLS/DLS、步速、步长、步幅和抬腿强度、摆腿强度、蹬地强度、跖屈强度改善明显(P<0.05);针刺组、骨科熥药组各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晕针、滞针、断针、疼痛加剧、严重针具过敏、熥药烫伤或熥药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针刺过后出现轻度皮下血肿8例(针刺组3例、联合治疗组5例),数小时内自行消退。结论针刺联合骨科熥药可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步态稳定性,增强各屈伸肌群力量,延长步行距离,提高步频,效果优于针刺、骨科熥药单独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刺 骨科熥药 步态特征 寒湿痹阻证
下载PDF
感冒风热证与风热夹湿证体质和唾液菌群差异研究
20
作者 曹甜 张春鹏 +2 位作者 孔祥亮 顾瞻 杨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目的通过对感冒风热证(WH)与风热夹湿证(WW)患者的症状表现、体质状态、免疫状态和唾液菌群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两种证候的物质基础差异。方法采用临床病例收集的方法,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两种证型的症状分... 目的通过对感冒风热证(WH)与风热夹湿证(WW)患者的症状表现、体质状态、免疫状态和唾液菌群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两种证候的物质基础差异。方法采用临床病例收集的方法,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两种证型的症状分布特点、体质状态差异。采集感冒患者的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液指标,比较两个证型的免疫差异。收集患者的唾液,利用16S rRNA分析唾液菌群的差异。采用PICRUSt法进行分析,对照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比较,预测唾液菌群代谢能力。结果15例WH患者和15例WW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评分存在差异(P<0.05)。免疫指标对比,γ干扰素(IF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风热夹湿证组明显高于风热证组(P<0.05)。Alpha多样性中,observed species和Chao1的WH组均高于WW组(P<0.05)。分类树热图显示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目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目(Clostridiales),在科水平上的卟啉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在属水平上的普氏菌属(Prevotella)、Catonella、Eggerthia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WH组的相对丰度高于WW组(P<0.05)。物种丰度表计算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rochaetes)、互养菌门(synnergist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纲水平上梭杆菌纲(Fusobacteriia)、螺旋体纲(Spirochaet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互养菌纲(Synergistia),在目水平上梭杆菌目(Fusobacteriales)和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在属水平上普氏菌属(Prevotella)WH组的相对丰度高于WW组(P<0.05)。在top50功能中,转运蛋白、其他蛋白、肽聚糖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以及糖酵解/糖异生等功能WH组均低于WW组(P<0.05)。其他离子偶联转运体、能量代谢、膜和细胞内结构分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以及孔道离子通道WH组均高于WW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风热证与风热夹湿证患者的症状、体质状态具有差异性,风热夹湿证患者体内Th1细胞介导的促炎反应较风热证组强。感冒风热证与风热夹湿证的唾液菌群存在差异,中医证型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风热证 风热夹湿证 免疫 唾液菌群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