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汇通讲好《金匮要略》——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为例
1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叶莹 彭杨芷 江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4-16,共3页
《金匮要略》是杂病诊治的重要经典著作。金匮要略课程在中医院校广泛开设,为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课。为了帮助学生拓宽临床思路、增强辨治能力、提高中医诊治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疗效的可控性、提升中医诊疗的自信心,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在... 《金匮要略》是杂病诊治的重要经典著作。金匮要略课程在中医院校广泛开设,为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课。为了帮助学生拓宽临床思路、增强辨治能力、提高中医诊治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疗效的可控性、提升中医诊疗的自信心,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在本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快速适应临床各科室相关疾病的辨治过程,教学团队以“古为今用,中西汇通,优势互补”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对金匮要略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几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包括借助西医病名明确诊断,判断优势病种;以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帮助鉴别诊断;西医病理助认知,据疾病轻重异处理;运用现代药理知识,扬长避短获良效。文章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汇通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金匮要略 教学探索
下载PDF
《金匮要略》“支饮”病名含义考释
2
作者 邱旭东 温佳雨 李良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支饮病是《金匮要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其疾病命名含义,长期以来充满争议。后世医家或从医理角度、或从临床实践角度,对这一疾病命名含义作出训释,而基于文字学角度进行探讨者却较为罕见。通过对“支”字形字义之考证,同时结合对... 支饮病是《金匮要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其疾病命名含义,长期以来充满争议。后世医家或从医理角度、或从临床实践角度,对这一疾病命名含义作出训释,而基于文字学角度进行探讨者却较为罕见。通过对“支”字形字义之考证,同时结合对张仲景原文记载之分析,“支饮”之“支”当为“支撑”之义,“支饮”病名含义为“支撑于胸膈之水饮”。支撑于胸膈间之支饮,与位于人体腹部之痰饮、四肢之溢饮、胸胁之悬饮,涵盖了人体之大部,与“水在心”“水在肺”等“水在五脏”条文互为羽翼,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仲景痰饮证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支饮 病名 考证
下载PDF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学术特色钩玄
3
作者 李明 荣远航 +1 位作者 吴若菡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40-743,760,共5页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为清代医学家、易学家魏荔彤所作,是其研读《金匮要略》数十年的心得,在历代《金匮要略》注本中以“深入”见称。魏荔彤以《易经》释医,从太极生万物、阴阳等易学理论阐释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互根互用等哲学基础,注...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为清代医学家、易学家魏荔彤所作,是其研读《金匮要略》数十年的心得,在历代《金匮要略》注本中以“深入”见称。魏荔彤以《易经》释医,从太极生万物、阴阳等易学理论阐释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互根互用等哲学基础,注解《金匮要略》疾病诊断和防治原理;参合《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方药分析鞭辟入里,成为以《黄帝内经》注《金匮要略》的第一人。字斟句酌的注解特点令全书详明而有层次,专于于无字处极深研究,锐意发挥,整体观念和治未病思想多有体现。其学术思想可为后学研究《金匮要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学术特色 医学思想 魏荔彤
下载PDF
《伤寒论》《金匮要略》问诊研究
4
作者 徐玲 焦锟 王东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问诊是医者重要诊病技能。善问者,有条不紊并处处直指要害;不善问者,天马行空且杂乱无序。文章试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探讨问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问以获知发病诱因、问以知治疗史、问以知既往史、问以获知现症、问以指导辨... 问诊是医者重要诊病技能。善问者,有条不紊并处处直指要害;不善问者,天马行空且杂乱无序。文章试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探讨问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问以获知发病诱因、问以知治疗史、问以知既往史、问以获知现症、问以指导辨证、问以知药后情况这六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挖掘问诊背后的思维,归纳出整体观、联系观、主次观、恒动观、除外观等思维观念。最后,介绍自拟问诊思维歌诀以助记忆,并提醒临床问诊应主动运用。希望文章所做出的工作成果能有益于中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问诊 中医思维
下载PDF
“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立杰 张媛 +1 位作者 王攀 赵树宏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7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金匮要略》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方研讨班教学查房录像为素材,在所授课班级采用模拟病房的实践教学形式;选择具有典... 目的探讨“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金匮要略》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方研讨班教学查房录像为素材,在所授课班级采用模拟病房的实践教学形式;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实际临床意义的病例,运用三步九环节流程让学生以“医生”的角色参与病例讨论并开具中医处方,进而探讨自己与中医专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差距。结果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论三步九环节模拟病房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有益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能力,对于《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示范和推广意义,更是对中医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实践教学 三步九环节 模拟病房
下载PDF
《金匮要略》痰饮病探微
6
作者 张淑香 党辉 孙士玲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痰饮病为张仲景首创,症状多样,饮因于湿,在肺则咳,在胸则痞,在胃则呕,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肌肤则肿,在四肢经络则痹,弦脉为其主脉,临床中凡新病脉衰者为难治,久病脉盛者多不治。其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 痰饮病为张仲景首创,症状多样,饮因于湿,在肺则咳,在胸则痞,在胃则呕,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肌肤则肿,在四肢经络则痹,弦脉为其主脉,临床中凡新病脉衰者为难治,久病脉盛者多不治。其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且饮积可生痰,痰瘀互结,病情更加缠绵,若肾虚开阖不利,更可出现凌心、射肺等重证。治疗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总则,气和则化,气偏则结,借温热以伸其阳,痰饮阴邪则得祛也。可从痰饮病脉、痰饮病症、痰饮病方、痰饮病与水气病四个方面全面把握,根据标本虚实,表里寒热,脉证合参,分别采用温化、发汗、利小便、助水等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病 痰饮病脉 痰饮病症 痰饮病方 水气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金水相生”视域下《金匮要略》中肺系疾病的辨治思路研究
7
作者 孔思琪 李金田 +1 位作者 梁建庆 张毅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251-1255,共5页
《素问·咳论》中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诸脏关系密切,虽调理诸脏可论治肺疾,然逐本溯源,肾为一身元阴元阳之根本,肺肾在五行中属金水相生,少阴肾水可滋阳明燥金,补子可令母实,补母亦可助子,两者互... 《素问·咳论》中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系疾病的发生与诸脏关系密切,虽调理诸脏可论治肺疾,然逐本溯源,肾为一身元阴元阳之根本,肺肾在五行中属金水相生,少阴肾水可滋阳明燥金,补子可令母实,补母亦可助子,两者互资互化,相得益彰。故而肺肾之间的关系不容小觑。《金匮要略》中从金水相生角度来论治肺系疾病虽仅有几个方证,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辨治思路为后世医家命门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今的临床诊疗予以启迪。现将《金匮要略》中从金水相生角度辨治肺系疾病之思路整合如下,以期裨益于临床肺系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相生 肺肾 辨治思路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中方剂治疗艾滋病相关并发症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荃 李亮平 +1 位作者 郭娅娅 徐立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艾滋病为一种严重的恶性传染性疾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传染途径较多,当患者感染后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则会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骨骼疾病等多方面的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是现代... 艾滋病为一种严重的恶性传染性疾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传染途径较多,当患者感染后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则会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骨骼疾病等多方面的问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是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同仁运用《金匮要略》中方剂治疗艾滋病相关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该文分析近年来各专家医者采用《金匮要略》中方剂治疗艾滋病相关并发症的疗效,并于最后指出《金匮要略》中相关方剂在艾滋病相关并发症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方剂 艾滋病 并发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金匮要略》“郁冒”病证探究
9
作者 钟文霞 殷鸣 张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809-1812,共4页
郁冒是《金匮要略》产后三病之一,亦作症状出现于《伤寒论》厥病、厥阴病中,古今医家对其内涵认识不一。本文从文字学、文献溯源、以方测证三种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研究,认为“郁冒”二字本意是由闭郁所造成的昏冒症状。《黄帝内经》将郁... 郁冒是《金匮要略》产后三病之一,亦作症状出现于《伤寒论》厥病、厥阴病中,古今医家对其内涵认识不一。本文从文字学、文献溯源、以方测证三种角度对其内涵进行研究,认为“郁冒”二字本意是由闭郁所造成的昏冒症状。《黄帝内经》将郁冒内应于心,指神志异常,《伤寒论》中郁冒作为症状,指神昏、晕厥、郁闷等神志症状,为广义郁冒。《金匮要略》则将郁冒作为女性产后常见病,病因为“亡血复汗、寒多”,在产后津血亏虚情况下,邪气闭郁,阴阳不交,出现神志症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为狭义郁冒。狭义郁冒与现代产褥期抑郁相吻合,女性经期、更年期生理特点与产褥期类似,亦常出现郁冒症状,这些疾病均可参照郁冒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郁冒 产褥期抑郁 小柴胡汤
下载PDF
从象思维角度解构《金匮要略》多层分类法
10
作者 李思佳 张丽艳 +4 位作者 曲道炜 薛玲 范继东 郭晓东 李记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诊疗外感热病而自成体系、章次分明,容易学习、记忆。而《金匮要略》采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模式诊疗杂病,所记载疾病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成了联系松散、相对独...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诊疗外感热病而自成体系、章次分明,容易学习、记忆。而《金匮要略》采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模式诊疗杂病,所记载疾病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成了联系松散、相对独立的疾病单元。这使《金匮要略》的章节和目次略显“杂”乱,整体性、系统性不强,成为学习记忆、课堂教学和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象思维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所以本研究以《金匮要略》相对固定的疾病种类为基本单元,从象思维角度进行剖析、解构,对其章次进行多层分类,以解决《金匮要略》“杂”乱无章、难以学习和记忆等难题,从而有助于教学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象思维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下利病”探析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思路
11
作者 邱丽 刘焜剑 +4 位作者 尹玉 闫成秋 杨玥 雷雨婷 李国峰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30-633,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迄今为止仍是国际难题,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下利病范畴,基于《金匮要略》中“下利病”条文及现代研究成果,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迄今为止仍是国际难题,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下利病范畴,基于《金匮要略》中“下利病”条文及现代研究成果,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及处方遣药,并根据脉象和症状推测疾病的预后。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感受外邪,或湿热壅结,腐蚀肠络,或饮食不慎,实滞内结,或日久不愈,损及脾肾。治疗应分清寒热虚实,标本缓急。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通因通用”为治疗原则,虚寒者,当温阳散寒,涩肠固脱;实热积滞者,当通腑泄热,荡涤积滞;湿热蕴结者,当清热燥湿,凉血止利。若脉数而阳气来复,提示预后较好,若脉紧阳气不复,提示预后较差。通过对《金匮要略》中“下利病”的探析,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根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溃疡性结肠炎 下利 诊疗思路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七方中黄芪的应用探析
12
作者 李怡憬 曹方 +2 位作者 张益蒴 张乐 刘彦晶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18-721,共4页
黄芪味甘性温,善补胸中大气,入肺脾二经,能大补中气,培土生金,调营和卫,温化水饮,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七方应用黄芪,组方配伍精良,笔者总结黄芪药物性味功效并对其在《金匮要略》七方中的配伍特点和组方应用详细论述,分析得出黄芪与... 黄芪味甘性温,善补胸中大气,入肺脾二经,能大补中气,培土生金,调营和卫,温化水饮,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七方应用黄芪,组方配伍精良,笔者总结黄芪药物性味功效并对其在《金匮要略》七方中的配伍特点和组方应用详细论述,分析得出黄芪与桂枝、芍药、甘草配伍可补气调营、助脾升阳,亦可益中舒木;与茯苓、防己配伍可补气助阳、利水除湿;与麻黄、桂枝、芍药配伍可益气实表,温阳散邪、通行荣卫的结论。由此阐述仲景在《金匮要略》运用黄芪的诸多规律,以期对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金匮要略 配伍功效 经方应用
下载PDF
《金匮要略》柔痉的再辨析
13
作者 王爽 李小会 +2 位作者 辜桂兰 陈丽名 屈杰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仲景论治柔痉多从外感风寒入手,认为柔痉多由外感风寒过汗误治化热而来,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一病的专方。而后世医家受温病学启发认为柔痉亦可由津液亏虚外感风热而发,瓜蒌桂枝汤非治疗柔痉之良方。通过分析原文与... 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仲景论治柔痉多从外感风寒入手,认为柔痉多由外感风寒过汗误治化热而来,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一病的专方。而后世医家受温病学启发认为柔痉亦可由津液亏虚外感风热而发,瓜蒌桂枝汤非治疗柔痉之良方。通过分析原文与各家注释,旁参《伤寒论》中相关条文对《金匮要略》中柔痉的相关内容再次进行辨析,认为《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柔痉既可起于风寒误治,亦可源于津液亏虚直接外感风热,但其基本病机均为热盛津伤。而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的主方,应当根据临床实际辨证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痉 热盛津伤 瓜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
下载PDF
浅谈茯苓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规律
14
作者 石璐瑶 王一帆 张琳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4,共5页
通过对《金匮要略》中30首含茯苓方剂的条文、药对配伍和用量3个方面进行浅析,总结归纳茯苓的用法用量及规律。发现含有茯苓的30首方剂按茯苓在其中发挥的主要功效分为六类:健脾除湿、温化痰饮、淡渗利水、补益心脾、淡渗利湿、健脾宁... 通过对《金匮要略》中30首含茯苓方剂的条文、药对配伍和用量3个方面进行浅析,总结归纳茯苓的用法用量及规律。发现含有茯苓的30首方剂按茯苓在其中发挥的主要功效分为六类:健脾除湿、温化痰饮、淡渗利水、补益心脾、淡渗利湿、健脾宁心、逐水化饮宁心;《金匮要略》中茯苓最常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泽泻、半夏、干姜、白术、桂枝、甘草7味;茯苓用量一般为3~4两,当茯苓在方中起健脾除湿的作用且不是方剂主要功效时,用量在3分至4两,占全方剂量比在2%~11%;当茯苓在方中起温化痰饮作用且不是方剂主要功效时,茯苓用量在3~8两,占全方总剂量在11%~48%;当茯苓在方中起健脾除湿的作用时,用量在1分~8两,占全方总剂量比在7%~35%;茯苓起补益心脾、淡渗利湿功效时用量是4两,占全方总剂量33%;茯苓起健脾宁心的作用,用量为2两,占全方总剂量14%;起逐水化饮宁心作用时茯苓用量3两,占全方总剂量18%。浅析茯苓的应用规律,为今后在实践中使用茯苓提供更有效对症的用量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茯苓 剂量 运用规律
下载PDF
浅析《金匮要略》中防风与防己的应用和配伍特点
15
作者 刘文彬 梁海莹 +3 位作者 何嘉峰 黄璐瑶 王皓锋 陈信生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含有防风、防己的方剂,发现张仲景对于这两味中药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特色:防风擅长祛风,经方中常与解表药桂枝、补气药人参、养血活血药当归(生地)、温里药附子(干姜)相配伍;防己擅长利水,经方中常与温阳化气... 本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含有防风、防己的方剂,发现张仲景对于这两味中药的使用具有鲜明的特色:防风擅长祛风,经方中常与解表药桂枝、补气药人参、养血活血药当归(生地)、温里药附子(干姜)相配伍;防己擅长利水,经方中常与温阳化气药桂枝、补气药黄芪、利水药茯苓相配伍;同时防风、防己合用可治风邪夹杂之证。本研究旨在探究防风、防己在《金匮要略》中的用药特点,总结医圣张仲景对这两味中药配伍组方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防风 防己 中医药
下载PDF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三方再辨析
16
作者 陈文豪 陈丽名 +4 位作者 李小会 李红 田维维 王爽 谭颖颖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本文通过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瓜蒌薤白三方来探讨胸痹心痛的证治,发现“阳微阴弦”为瓜蒌薤白三方主要的病机,即上焦阳虚故在下之阴邪伺机逆而上乘,闭塞胸中阳气,阻滞不通则胸痹心痛,其关键在于胸阳不足所致。后世医... 本文通过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瓜蒌薤白三方来探讨胸痹心痛的证治,发现“阳微阴弦”为瓜蒌薤白三方主要的病机,即上焦阳虚故在下之阴邪伺机逆而上乘,闭塞胸中阳气,阻滞不通则胸痹心痛,其关键在于胸阳不足所致。后世医家在《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指导下遣方用药,均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发挥的。以此将通过探讨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的病因病机、方药配伍、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挖掘其所蕴含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的拓宽临证思路为临床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微阴弦 瓜蒌薤白类方 金匮要略 胸痹 方药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金匮要略》之针药并用临证探微
17
作者 陈红秀 王宏烨 +1 位作者 孟祥宇 李铁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分析《金匮要略》中涉及针灸和针药结合的条文,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针药的临证学术思想特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针药辨治体系。从欲行针药,首辨阴阳;针药临辨,脉证合参;针药法变,杂合以治;针灸误治,药灸予之的角度,浅析了相关... 分析《金匮要略》中涉及针灸和针药结合的条文,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针药的临证学术思想特点,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针药辨治体系。从欲行针药,首辨阴阳;针药临辨,脉证合参;针药法变,杂合以治;针灸误治,药灸予之的角度,浅析了相关针药结合之理,期望能够为针灸临床提供些许指导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针灸 针药并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金匮要略》“肚”之部位探微
18
作者 赵东欣 李鹏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条文所述疾病“中寒”“黄疸”相近之条文,总结条文中“肚”的用法。[结果]历代对“肚”的解释较为多样,如认为其为脾脏、属脾经循行部位、腹部的代指等。考究“肚”“腹”两字本义,“腹”先诞生于“肚”,其含义及造词能力均高于“肚”,“肚”最早见于西汉,其多指代动物的胃。又通过考证仲景对“中寒”“黄疸”疾病的理法分析,发现在《金匮要略》中“肚”指代胃腑,其多用于阳明病的表述中。[结论]《金匮要略》中“肚”与“腹”的含义不同“,肚”非与“腹”之互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中寒 黄疸 阳明病 阳明中寒
下载PDF
《金匮要略》五脏相关理论论治肾性水肿的思路
19
作者 廖奕娇 徐彩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41-44,共4页
《金匮要略》一书具备严谨的理论体系,故基于全书及重点篇章的诊治思路,以脾肾、肝肾、肺肾、心肾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对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遣方用药进行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肾性水肿 《金匮要略 五脏相关 诊治思路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20
作者 周腊英 林爱珍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 基于《金匮要略》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辨治此病开拓新思路。方法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参考相关注家注释以及结合UC的现代研究成果,剖析并提炼《金匮要略》中对此病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理养护的思想。结果 《金匮要... 目的 基于《金匮要略》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临床辨治此病开拓新思路。方法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参考相关注家注释以及结合UC的现代研究成果,剖析并提炼《金匮要略》中对此病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调理养护的思想。结果 《金匮要略》认为UC的病机为先天不足,脾肾阳虚,本虚标实共致气滞血瘀湿停、脂络受损;标本兼治,治本“当以温药和之”,辅以行气化瘀、缓肝解郁、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等祛除标实;强调日常调护需“近其所喜,远其所恶”。结论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有关UC的论治,对于现代医学认识、治疗及调护UC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痈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