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和Toll样受体4表达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燕 刘健 +1 位作者 黄富琴 王烜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纳入转阴组(n=88),未进行驱梅治疗者纳入梅毒组(n=45),接受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者纳入固定组(n=6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LR4、NLRP3 mRNA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各组PBMCs中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梅毒组>转阴组>对照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β、IL-4、IL-10及IL-18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LR4、NLRP3 mRNA表达与IFN-γ、IL-2呈正相关,与IL-1β、IL-4、IL-10、IL-18呈负相关(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NLRP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TOLL样受体4 梅毒血清固定 相关性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相关细胞因子
下载PDF
探讨TRUST与TP-ELISA对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任勇 杨云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5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TRUST与TP-ELISA检测,并将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PPA)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TRUST与TP-ELISA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疑诊梅毒患者中,61例患者确诊为梅毒,患病率为70.93%(61/86)。TRUST检查的阳性率为59.30%(51/86),阴性率为40.70%(35/86);TP-ELISA检查的阳性率为67.44%(58/86),阳性率为32.56%(28/86)。TP-ELISA的敏感度为93.44%(57/61),高于TRUST检查的80.3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P=0.032);且TP-ELISA准确度为94.19%(81/86),高于TRUST的83.72%(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结论 在梅毒诊断中,TP-ELIS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TRUST,但筛查过程仍存在假阴性风险,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危险因素筛查结果与其他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两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梅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才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梅毒早期诊断中两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为阳性患者中选择11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1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检验,以梅毒螺... 目的分析梅毒早期诊断中两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为阳性患者中选择117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1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检验,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出阳性117例,阴性113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为金标准,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出阳性患者99例、占比43.04%,阴性患者131例、占比56.96%,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2%(99/117)和100.00%(113/113)。结论梅毒传染性较强,对身体危害大,因此需尽早筛查尽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灵敏性较高,可以提升诊断质量,减少误诊,但该检测方式费用更高,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以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筛查,联合两种检测方式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抗体检测 早期诊断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谢乔芬 赖谋忠 杨未琴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分析在梅毒检测中化学发光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种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逆向梅毒筛查流程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的867例患者进行化学发光法进行抗体筛查试验,检测显示阳... 目的分析在梅毒检测中化学发光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种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逆向梅毒筛查流程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的867例患者进行化学发光法进行抗体筛查试验,检测显示阳性样本实施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检测进行复测,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梅毒检出结果。结果在867例样本中,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显阳性样本6例,对6例阳性样本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进行复测,结果呈阳性4例,阴性2例。化学发光法标本的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10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具有较高的复查阳性率。结论梅毒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率较高,已经确诊的梅毒患者需要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滴度测定,来观察疗效、随访及监测有无复发等。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梅毒的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发光测定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阳性率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及IL-17、IL-23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闫宁 于晓云 +1 位作者 李子海 刘文丽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对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便利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分为头孢曲松钠组和苄星青霉素组,各50例。头孢曲松钠组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每次1 g,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苄星青霉素组给予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血清RPR滴度转阴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IL-17、IL-23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均高于苄星青霉素组[28.00%(14/50)比12.00%(6/50)、58.00%(29/50)比38.00%(19/50)](P<0.05)。IL-17、IL-23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IL-17、IL-23水平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CD3^(+)、CD8^(+)、CD4^(+)/CD8^(+)治疗前后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各指标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治疗后1年,头孢曲松钠组CD3^(+)、CD4^(+)/CD8^(+)高于苄星青霉素组,CD8^(+)低于苄星青霉素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腹泻、局部皮疹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苄星青霉素相比,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晚期潜伏梅毒更能提高患者血清RPR滴度转阴率,降低IL-17、IL-23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潜伏梅毒 老年患者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分期的鉴别价值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耿东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剂(TP-ELISA)、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分期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入梅毒患者82例,根据临床分期,将Ⅰ期患者纳入A组(36例),Ⅱ期... 目的探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剂(TP-ELISA)、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分期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入梅毒患者82例,根据临床分期,将Ⅰ期患者纳入A组(36例),Ⅱ期患者纳入B组(29例),Ⅲ期患者纳入C组(17例),82例患者均给予TP-ELISA、CLIA、TRUST检查,其中TP-ELISA检查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CLIA检测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对比3组患者IgM抗体、IgG抗体阳性率、Trust滴度、以及患者TP-ELISA、CLIA、Trust试验阳性数差异。结果3组TP-ELISA、CLIA、TRUST检测阳性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滴度分布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滴度分布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患者Trust滴度分布均集中于1∶4及1∶8,B组患者Trust滴度分布集中于1∶8、1∶16;C组IgM抗体阳性率小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检测阳性数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检测阳性数主要集中于单项阳性数(TP-ELISA、CLIA)及三项阳性数,B组检测阳性数主要集中于双项(CLIA/TRUST)及三项阳性数,C组主要集中于双项(TP-ELISA/TRUST)及三项阳性数。结论不同梅毒分期患者中,TP-ELISA、CLIA、TRUST检测检测均具有较高准确性,多种检测综合判断在梅毒临床分期的鉴别诊断中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分期
下载PDF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崔文颖 翁文佳 +1 位作者 闫俊玲 高艳青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 目的探讨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12.1)岁,平均病程(5.1±1.7)年。早期梅毒患者1例(1.7%),晚期41例(70.7%),不明分期16例(27.6%);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27例(46.6%);驱梅治疗患者54例(93.1%),未经治疗4例(6.9%);重复驱梅治疗患者15例(25.9%)。腰椎穿刺结果显示,5例患者疑似神经梅毒,均出现脑脊液WBC升高,其中1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阳性;3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经头孢曲松强化驱梅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例在腰穿前3~6个月血清RPR阳性,RPR波动于1∶1~1∶2。结论血清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较低,即使有神经系统症状,可先排除其他神经系统或相关疾病,结合近期血清RPR滴度,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神经梅毒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CMIA、TPPA与TRUST检测梅毒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支张卓玛 尼玛顿珠 +3 位作者 扎西央宗 益西措姆 詹明君 巴桑央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实验室检测梅毒的方法,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侧重方向与优缺点,评价3种方法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实验室检测梅毒的方法,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侧重方向与优缺点,评价3种方法在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梅毒检测的627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所有受检者3管静脉血,采集当日采用CMIA法、TPPA试验和TRUST试验进行梅毒检测。观察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结果的一致性与阴阳符合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MIA阳性率66.83%,TPPA阳性率59.81%,TRUST阳性率21.05%;3种方法结果一致率为52.63%;CMI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1.07%;TPPA法与CMIA法阳性符合率98.40%,阴性符合率80.16%,TPPA法与TRUST法阳性符合率34.93%,阴性符合率99.60%。结论CMIA法存在较多假阳性,适合应用到梅毒筛查试验;TPPA法特异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确诊;TRUST法灵敏度较低,适合用来检测病程和治疗效果;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使诊断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 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下载PDF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胜 乔龙威 +3 位作者 曹君 唐晴琴 施银娟 梁玉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96-1000,共5页
目的 研究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TP)水平的影响,分析检出患者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实验室管理系统(LIS)检查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单... 目的 研究年龄和性别因素对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TP)水平的影响,分析检出患者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实验室管理系统(LIS)检查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P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检出3 438例,其中男性2 028例,女性1 410例,男女比例接近1.5∶1,年龄和TP的中位数(25%,75%四分位数)分别是60(49,69)岁和12.160(5.650,17.625)。以TP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TP水平会降低0.065和0.060,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的TP水平均会增加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对TP水平影响显著,在不同年龄组,女性相较于男性TP水平有增加趋势,在41~65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分层后的年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相比≤40岁组,41~65岁组和>65岁组患者TP分别会降低1.266和2.915,纳入性别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别降低1.129和2.695,且该降低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患者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布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大于41岁中老年人群,要提高梅毒感染人群分级诊疗管理和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 年龄 性别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自然杀伤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郝丽莎 周向昭 朱由瑾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635-163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正规治疗且临床症状、体征消退(临床治愈)后,一期梅毒随...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正规治疗且临床症状、体征消退(临床治愈)后,一期梅毒随访12个月、二期梅毒随访24个月、三期梅毒随访36个月,将连续3个月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患者作为血清固定组,余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转阴患者作为非血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NK细胞水平,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及其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预测价值。结果202例梅毒患者经正规治疗且临床治愈后随访1~3年,失访8例,余194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出现血清固定,138例患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转阴。两组患者梅毒分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后,血清固定组患者辅助性CD4^(+)、辅助性CD4^(+)/抑制性CD8^(+)、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血清固定组[(33.80±4.65)%比(40.79±4.68)%、1.24±0.26比1.67±0.29、(12.50±3.72)%比(14.68±3.94)%](P<0.01),抑制性CD8^(+)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清固定组[(30.86±4.40)%比(25.69±4.39)%](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辅助性CD4^(+)、辅助性CD4^(+)/抑制性CD8^(+)、NK细胞水平与血清固定呈显著负相关(r=-0.563,P<0.001;r=-0.575,P<0.001;r=-0.248,P<0.001),抑制性CD8^(+)细胞水平与血清固定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联合NK细胞水平预测梅毒血清固定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76.9%。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联合NK细胞水平预测血清固定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能够为血清固定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血清固定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及对RPR滴度、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吴晓燕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8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及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的效果及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RPR滴度分布情况、W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TRUS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损改善时间、皮损痊愈时间、四肢关节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RPR滴度分布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Wnt1、DKK1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β-catenin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RPR滴度,调节Wnt信号通路,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复方黄柏液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WNT信号通路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桂云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梅毒使用不同血清学检测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9月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检验科收取的51例疑似梅毒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 目的探讨梅毒使用不同血清学检测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9月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检验科收取的51例疑似梅毒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CMIA)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再经临床最终确诊阳性病例25例,阴性病例26例;比较梅毒使用后不同方式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TPPA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患者23例,TRUST及ELISA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患者分别为16例和17例,TPPA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TRUST及ELISA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2.00%比64.00%、68.00%,均P<0.05),CMIA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患者25例,TPPA与CMIA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0%比100.00%,P>0.05)。TPPA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为96.15%,TRUST、ELISA及CMIA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分别为61.54%、57.69%、76.92%,TPPA的特异度明显高于TRUST、ELISA及CMI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PA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TRUST、ELISA及CMIA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为62.75%、62.75%、88.24%,TPPA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RUST及ELI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PA与CMIA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RUST和ELISA检测方法比较,TPPA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且诊断准确度更高,CMIA方法的敏感度较高,临床可考虑将CMIA与TPPA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检测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and congenital syphilis: a 10-year real-world study 被引量:2
13
作者 Jin Wei Mengyao Pang Wenhui L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3期1563-1569,共7页
Background: So far,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al-world data on the syphilis ser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re is no relevant study on the necessity of anti-syphilis treatment ... Background: So far,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al-world data on the syphilis ser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re is no relevant study on the necessity of anti-syphilis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for those patients who have been treated for syphilis before pregna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which might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into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optimal management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10 years of real-world data was performed for accumulative 410 Chinese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tudy, and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 titer responses to penicillin treatment in syphilis-infected pregnant women, and the associations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were investigated. We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anti-syphilis treatment before pregnanc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yphilis who had received anti-syphilis treatment before pregnancy, and patients screened and diagnosed with syphilis during pregnancy who had no previous history of anti-syphilis treatment).Results: The rate of congenital syphilis in this study was 6.2% (25/40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congenital syphilis between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ti-syphilis treatment before pregnancy and those who did not. Secondary syphilis and high baseline serum TRUST titer (≥1:8) in pregnant wome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ongenital syphilis.Conclus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ngenital syphilis, anti-syphilis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for syphilis seropositive pregnant women is needed,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atient has received anti-syphilis treatment before pregnancy, especially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yphilis or high baseline serum TRUST titer, thus, timely surveillance, early diagnosis to timely treatment, and close syphilis reexamination during posttreatment follow-up, may help to reduce the above-mentioned risk factors for congenital syph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philis Pregnant 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
原文传递
基于母婴结局、TRUST滴度评价苄星青霉素G用药不同时机治疗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倩倩 沈丽君 +1 位作者 俞娟 龚梦露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9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G不同用药时机治疗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平区分娩单位的119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苄星青霉素G用药...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G不同用药时机治疗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平区分娩单位的119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苄星青霉素G用药时机分为孕早期组(≤13+6周,n=40)、孕中期组(14~27+6周,n=55)和孕晚期组(≥28周,n=24)。三组均给予苄星青霉素G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水平,产妇、新生儿TRUST滴度及母婴结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血清隐性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孕早期组均低于孕晚期组、孕中期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孕早期组高于孕晚期组、孕中期组;与孕晚期组、孕中期组比较,孕早期组患者及新生儿的TRUST阴性率、新生儿体重、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升高,先天梅毒儿、早产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采用苄星青霉素G治疗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的预后情况,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TRUST阴性率,减少先天梅毒儿、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梅毒 苄星青霉素G 孕早期 母婴结局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滴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不同梅毒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孙瑗 韦丽丽 周保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90例梅毒孕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梅毒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梅毒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螺旋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90例梅毒孕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梅毒检测阳性率及敏感度。结果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的梅毒检测阳性率为96.67%,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的83.33%及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敏感度为96.67%,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的83.33%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的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的敏感度最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梅毒检测方法,以确保梅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评价
16
作者 魏少凤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对梅毒血清固定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梅毒血清固定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心理... 目的探讨对梅毒血清固定者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梅毒血清固定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SCL-90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消极情绪及不良心理,对预后信心明显不足,但经过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针对性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结节性二期梅毒疹5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健 杨文林 刘丹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1-593,共3页
报告5例有结节损害的二期梅毒,皮损的特征是直径约0.8~2.0cm的结节或斑块,呈暗红色,质实如橡皮样,无疼痛和压痛,表面可光滑或粗糙,可有鳞屑或薄痂,无渗液。多伴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较高。病变组织真皮内大量浆细... 报告5例有结节损害的二期梅毒,皮损的特征是直径约0.8~2.0cm的结节或斑块,呈暗红色,质实如橡皮样,无疼痛和压痛,表面可光滑或粗糙,可有鳞屑或薄痂,无渗液。多伴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血清反应素抗体滴度较高。病变组织真皮内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苄星青霉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梅毒 结节损害 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隽华 韩建德 +2 位作者 陈木开 廖绮曼 陈小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4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者的免疫功能是否异常。方法对58例经规范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的梅毒病人,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并与60例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的梅毒病人的检测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梅毒血清固...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者的免疫功能是否异常。方法对58例经规范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的梅毒病人,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并与60例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的梅毒病人的检测结果相对照,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梅毒血清固定者的IgM水平高于治疗后转阴者(P<0.01),补体C3、C4水平低于治疗后转阴者(P<0.01);CD4+T细胞数低于治疗后转阴者(P<0.01),CD8+T细胞数高于治疗后转阴者(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系统受累状况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文林 杨健 +1 位作者 许教雄 邓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了解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存在系统受累。方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影像学和眼、耳、鼻、咽喉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阳性,滴度为1:1~1:16,根据TRUST滴度高... 目的:了解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存在系统受累。方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影像学和眼、耳、鼻、咽喉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阳性,滴度为1:1~1:16,根据TRUST滴度高低分为两组,高滴度组(TRUST滴度≥1:8)24例,低滴度组(TRUST<1:8)30例;54例患者中有3例(5.6%)为血清复发,5例(9.3%)存在CSF常规、生化检查异常,14例CSF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25.9%),3例CSF-TRUST阳性(5.6%)。高滴度组中有4例(16.7%)患者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瓣返流,2例X线片检查发现股骨骨膜增生或骨皮质改变;所有患者其他系统检查未发现梅毒相关损害。结论:部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受累,提示对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尤其是高滴度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排查系统受累情况和是否血清复发,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反应素抗体 血清固定 系统受累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金丽 胡白 +3 位作者 赵政龙 张思平 吴爱丽 蒋法兴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4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及TRUST、TPPA、梅毒螺旋体DNA检查,同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了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引起梅毒血清固定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4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及TRUST、TPPA、梅毒螺旋体DNA检查,同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了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4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男性10例,女33例,男女比例为1:3.3。一期梅毒发生血清固定1例(2.3%),二期梅毒12例(27.9%),潜伏梅毒30例(69.8%)。脑脊液检查5例TPPA阳性,其中1例同时有TRUST阳性,3例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CD8+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细胞有所升高(P<0.05),而NK细胞则显著降低(P<0.001)。结论疾病早期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无症状神经梅毒及细胞免疫失衡和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病因 脑脊液检查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