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ystemat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following cardiac stent implantation
1
作者 Ling-Ling Yan Xue Yang +1 位作者 Lu Chen Xiao L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0期4137-4145,共9页
BACKGROUND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s usually used to treat unstable angina to alleviate stenosis or occlusion,promoting blood flow restoration and alleviating symptoms such as myocardial ischemia.And postoperativ... BACKGROUND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s usually used to treat unstable angina to alleviate stenosis or occlusion,promoting blood flow restoration and alleviating symptoms such as myocardial ischemia.And postoperativ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s essential for enhancing recovery and prognosis.Nevertheless,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lacks specificity,particularl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ultiple comorbidities and poor compliance,rendering it less effective.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following coronary stenting interven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enrollment was conducted comprising fifty-four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ho underwent systemat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receiv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as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while fifty-three elderly patients who received basic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easures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in 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cores,survival quality(SF-36)scores,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function assessment index,echocardiographic cardiac function index,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observed greater VO2 Max,maximum metabolic equivalent,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smaller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And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observed greater sco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limitation,stable angina pectoris,treatment satisfaction,and SF-36 score.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Systemat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coronary sten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an enhance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consequently enhancing both quality of life and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ole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aticity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oronary stenting implantation Interventional surgery Quality of life Cardiac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rapy on Physical Function, Biochemistry and Dialysis Adequacy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2
2
作者 Neil Smart James McFarlane Veronique Cornelissen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3年第1期25-36,共12页
Background:Patients undergoing dialysis have high mortality rates and a unique risk factor profile. Some improvements elicited by exercise training have been shown in dialysis populations, here we aimed to further exp... Background:Patients undergoing dialysis have high mortality rates and a unique risk factor profile. Some improvements elicited by exercise training have been shown in dialysis populations, here we aim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As well as changes in physical fitness we quantified cardiac function, depression, serum biochemistry, dialysis adequacy and energy intake following exercise training in people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undertaking dialysis. Method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mpleted in December 2012 identify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exercise training studies in haemodialysis (HD) patients. A subsequent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Results: Twenty four studies were included, totalling 879 patients. Exercise training produc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fitness: peak VO2 5.03 mlO2·kg-1·min-1 (95% CI 3.73, 6.33, p 0.0001), Knee extensor strength 2.99 kg (95% CI 0.46, 5.52, p = 0.02) and 6 minute walk distance 60.7 metres (95% CI 18.9, 103, p = 0.004).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nergy intake MD 238 Kcal·day-1 (95% CI 94, 383, p = 0.001), serum Interleukin-6 MD-0.58 pg·ml-1 (95% CI-1.01, -0.15, p = 0.008) and Creactive protein MD 0.92 mg/L-1 (95% CI 0.29, 1.56, p = 0.004), but not Albumin or BMI, were reported. Improved Beck Depression scores were reported MD-6.9 (95% CI-9.7,-4.1, p 0.00001). Dialysis adequacy was reduced MD-0.23 (95% CI -0.29, -0.17, p 0.00001), while serum potassium was higher MD 0.14 mmol·L-1 (95% CI 0.01, 0.27, p = 0.04). Moreover exercise training appeared safe, with no direct exercise-associated deaths in over 30,000 patient-hours. Conclusions: Our pooled analyses confirmed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fitness following exercise training and suggested additional improvements in dialysis efficiency (kt/v), serum potassium, 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on in H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RCISE training HAEMODIALYSIS META-anALYSIS systematic Review
下载PDF
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先珊 高澍 +2 位作者 吴立红 祝春华 余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7期999-1001,共3页
目的观察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特勤人员康复疗效。方法选取FAI特勤人员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负重、平衡功能训练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特勤人员康复疗效。方法选取FAI特勤人员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主动功能训练、负重、平衡功能训练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Thera-Band抗阻训练及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CAIT评分、踝关节周围肌群峰力矩及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AIT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内翻位置觉误差比对照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踝关节周围肌群峰力矩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hera-Band抗阻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FAI特勤人员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训练 等速训练 踝关节不稳定 特勤人员
下载PDF
分析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4
作者 邱爱兰 岳凤 黄海燕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分析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护理康复中应用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康复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龙岩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分析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护理康复中应用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康复和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龙岩市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采取瑞思迈多导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紊乱次数、氧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护理康复中应用个性化功能锻炼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平稳睡眠,为康复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个性化功能锻炼 本体感觉训练 护理 康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缩肛运动训练的效果探讨
5
作者 张靖 乔元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缩肛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 8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恢复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恢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缩肛运动训练。比...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采取系统缩肛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 8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恢复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恢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缩肛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相关评分(总体幸福感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简易应对方式评分)、对子宫内膜癌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及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体幸福感评分(37.17±1.15)分、心理弹性评分(32.95±1.13)分、简易应对方式评分(36.02±2.05)分高于对照组的(12.29±1.03)、(17.42±0.73)、(15.13±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子宫内膜癌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恢复、子宫内膜癌家庭恢复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分别为(32.05±1.13)、(24.52±1.25)、(21.25±1.33)分,高于对照组的(18.42±1.20)、(17.09±1.09)、(13.1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缩肛运动训练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提升膀胱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系统缩肛运动训练 效果
下载PDF
腕踝针治疗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温弘成 王玉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6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腕踝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收治的78例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39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 目的:分析腕踝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收治的78例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各39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腕踝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疼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B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B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可有效恢复其功能,缓解疼痛,提升活动能力,且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肌功能锻炼 疼痛 康复训练 针灸
下载PDF
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9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6例,在术后分别实...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出9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6例,在术后分别实施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和常规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骨折短临床愈合时间和影像学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稳定性、肌力、疼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Nee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恢复优良率为93.48%,高于常规组的78.26%(P<0.05)。结论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的运用能够提升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 肩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踝泵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程 杜茜茜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踝泵运...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踝泵运动联合抗阻运动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抗阻运动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面积、踝肱指数(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创面面积为(3.45±1.32)cm^(2),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面积(5.98±1.41)cm^(2)(t=7.525,P<0.001);观察组患者ABI为(1.18±0.12),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ABI(0.93±0.11)(t=8.963,P<0.001);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为(7.63±0.75)cm/s,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6.38±0.42)cm/s(t=8.544,P<0.001)。结论与单纯应用抗阻运动相比,踝泵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可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ABI,提高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踝泵运动 抗阻运动 创面 踝肱指数 足背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腕踝针疗法联合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王莲花 万芬 乐敏珍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阶段性运动康复训...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2例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康复优良率,治疗前后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外旋、外展、前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康复优良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旋、外展、前屈等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患者可提高康复优良率、自理能力评分,增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腕踝针疗法 阶段性运动康复训练 自理能力 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琪 王琴 宁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治疗的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系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active,JPSA)、踝关节被动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 passive,JPSP)和踝关节“运动觉”(kinaesthesia,KT)变化。结果康复后,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228,P<0.05)。康复后,两组患者JPSA、JPSP和KT均显著低于康复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355、7.960、9.193,均P<0.05)。结论系统康复锻炼对行距腓前韧带重建-踝关节镜术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康复锻炼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前韧带重建 踝关节镜术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水中平板运动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彩凤 黄裕桂 张荣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水中平板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恢复训练,试验组28例再加用... 目的:探究水中平板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恢复训练,试验组28例再加用水中平板运动训练。对比术后6、12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踝关节屈伸峰力矩(PT)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AROM、PT、Baird-Jack Son踝关节评分三项指标,两组患者术后12周较术后6周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试验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平板运动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运动 康复训练 踝关节骨折 效果
下载PDF
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春霞 范晓青 《全科护理》 2017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CHD)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康复期CHD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CHD治疗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心肺... [目的]探讨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CHD)病人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康复期CHD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CHD治疗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心肺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检测两组病人心功能各项指标,采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D)评价运动耐力,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干预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及6MWD结果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心脏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康复期CHD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的运动耐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系统心肺康复训练 运动耐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小义 黄文静 陈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头针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 目的探讨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头针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耐力水平、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肢体功能及耐力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10 m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能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身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功能恢复 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 头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丽莲 潘金丽 高美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4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系统化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系统化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焦虑抑郁评分及不良反应发发生率。结果在盆底肌力水平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评分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SAS评分和SDS评分方面均显著由于参照组,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6,P<0.05)。结论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能够在产后康复训练中起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极佳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 产后康复训练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运动训练中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104,共5页
为解决传统踝关节安全角度控制系统存在PWM控制单元稳定性较差、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判断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完成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的确定。通过电源模块... 为解决传统踝关节安全角度控制系统存在PWM控制单元稳定性较差、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判断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变化情况,完成人体踝关节安全角度的确定。通过电源模块设计、传感器模块设计、串口通信模块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通过主程序设计、功能函数设计、PWM控制单元的加固设计,完成新型优化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模拟系统运行环境,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PWM控制单元的稳定性、踝关节角度控制精确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人体踝关节 安全角度 优化控制 生理特征 串口通信 功能函数
下载PDF
踝泵运动和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俊花 王晨峰 +1 位作者 范晓森 陆静静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泵运动训练和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44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踝关节泵... 目的:分析踝关节泵运动训练和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44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踝关节泵运动训练+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进行干预。对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化指标、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生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泵运动训练+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泵 运动训练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运动疗法:踝关节内翻损伤康复治疗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香雨 史曙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1-44,共4页
探讨弹力带抗阻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性损伤的效果.采用Thera-Band渐进式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训练,对踝关节的跖屈、背屈、内收、外展四个活动位进行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实验结果表明,Thera-Band弹力带抗阻运动疗法对降低踝关节内... 探讨弹力带抗阻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性损伤的效果.采用Thera-Band渐进式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训练,对踝关节的跖屈、背屈、内收、外展四个活动位进行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实验结果表明,Thera-Band弹力带抗阻运动疗法对降低踝关节内翻损伤的疼痛度、增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及改善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内翻损伤 抗阻训练 运动疗法 康复研究
下载PDF
运动练功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泽冰 倪力力 +2 位作者 伍智亮 陈培 熊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运动练功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章资料库、公共医学PubMed资料库、... 目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运动练功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章资料库、公共医学PubMed资料库、Ovid Technologies、Cochrane Library,筛选关于运动练功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文献。文献在筛选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研究组875例,试验组897例,共1754例均符合肩部周边炎的诊断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练功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8,1.19),P<0.00001];练功疗法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2,95%CI(0.82,3.82),P=0.002];运动练功疗法提升肩功能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62,95%CI(6.09,15.16),P<0.00001]。结论运动练功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优于其他疗法。但目前尚未制订统一的疗效标准和临床指南,需收集更高质量样本及更客观指标,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练功 肩周炎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护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在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邹梅林 谭甘露 +1 位作者 谌巧玲 周忠志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9-1504,共6页
研究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踝肱指数的影响。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 研究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踝肱指数的影响。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诊断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施护联合踝泵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经皮氧分压、皮温、踝肱指数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经皮氧分压、皮温以及踝肱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辨证施护护理结合踝泵运动训练,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训练,局部循环功能增强,患者的溃疡创面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护 踝泵运动训练 糖尿病足 生命质量 踝肱指数
下载PDF
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竞技训练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系统训练生物原理与当前中国传统“大周期”认识逻辑错误的对比分析(上)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捷 王晓军 +2 位作者 裘晟 李端英 李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大周期理论及其生... 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大周期理论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了逻辑与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大周期训练分期的时间与内容划分,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机械决定论的浓厚烙印,而且从生物本质上,完全忽略了专项生物适应的结构化特征与生物极限能力发展进化所需的连续性生物环境条件。多元结构分期,不仅裂解了专项目标结构系统形成与优化的时间结构,而且主次不清的生物结构效应竞争,直接导致竞赛状态的不稳定甚至主次结构的反转;在训练管理上,则造成训练设计与安排"前松后紧"的普遍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与超量补偿理论,从原则上误导了高水平竞技训练目标成绩生成的生物规划逻辑,相对于GAS理论,时序判别的内环境稳态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负荷对机体稳态的影响。训练的生物学意义是驱动从意识到DNA转录变化的经验生物信息网络构建,竞技表现能力实际上依据于机体系统内能否形成符合竞赛目标要求的系统生物细胞网络结构,竞技训练的生物逻辑就是竞赛目标生物细胞网络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理论 细胞网络 系统训练 竞赛目标 训练计划 一般适应综合征 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