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视角下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监管治理与服务研究
1
作者 王作功 韩壮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07,共7页
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治理与监管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对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的研究还很欠缺。基于反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和风险传染理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的监管治理与服务的理论逻辑,发现其外部监管存在业务盲目扩... 关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治理与监管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但对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的研究还很欠缺。基于反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和风险传染理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的监管治理与服务的理论逻辑,发现其外部监管存在业务盲目扩张、银行信贷漏洞较大、金融理财产品缺乏监管、资本运营缺乏协同监管的问题,在内部治理上存在资本无序扩张、股权架构与境外上市、过度负债、不当分红、薪酬过高、实际控制人逃避责任和转移资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立评价识别体系、高效监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和优质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企业 系统重要性实体企业 公司治理 监管体系
下载PDF
资产异质视角下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2
作者 黄岩渠 何阳 喻采平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8,共13页
资产具备异质性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异质性是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具备资产异质性的改进复杂网络模型,研究我国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系统重要性资产、系统重要性机构以及系统脆弱性机构。以2015—2022年42家银行... 资产具备异质性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异质性是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一个具备资产异质性的改进复杂网络模型,研究我国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系统重要性资产、系统重要性机构以及系统脆弱性机构。以2015—2022年42家银行年报数据,结合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构建银行间网络,模拟不同冲击强度下,金融系统在违约清算渠道和降价抛售渠道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通过抛售受冲击资产的方式测量各项资产的重要性程度,将首轮抛售银行作为间接渠道的系统性风险来源。研究发现:银行系统降价抛售、违约清算单独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较低,但叠加渠道造成的风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从研究结果看,我国的系统制造业、交运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资产为银行系统的系统重要性资产;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系统重要性程度高;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是系统脆弱性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由于灵活经营造成趋同性投资,是间接渠道传染风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异质性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资产 系统重要性机构 系统脆弱性机构
下载PDF
金融包容理念下的中国银行监管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燕 王晓婷 沈沛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3,共8页
金融包容作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新理念,是平衡金融体系安全、效率和公平的标准。以金融包容理念下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模型,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末至2014年末数据... 金融包容作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新理念,是平衡金融体系安全、效率和公平的标准。以金融包容理念下当前中国银行监管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模型,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末至2014年末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监管标准的变化反而降低了全体样本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安全,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当前急需树立包容性监管理念,以金融包容理念来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将提高金融包容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加贫困低收入人群多种金融包容服务为目标,大力发展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等机构,并实行监管差异化,加强监管有效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包容 金融监管 系统重要性银行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
下载PDF
系统性风险、网络传染与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 被引量:32
4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0,共9页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险传染路径,并通过节点出度、传染轮次、K-核分解值、LeaderRank值等指标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风险网络传染的速度、范围、深度及风险累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多通道的复杂关联,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风险积聚与跨群落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规模与风险传染能力并非完全线性相关,机构关联性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等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打破既有群落式监管模式,推进综合监管模式创新,对当前金融深化过程中系统性风险预警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网络传染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下载PDF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预期损失分解视角 被引量:20
5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赵进文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任务。本文将整体预期损失作为系统风险的度量,使用成分预期损失法利用市场数据将系统风险分解为单个机构的系统风险贡献,以此作为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水平... 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任务。本文将整体预期损失作为系统风险的度量,使用成分预期损失法利用市场数据将系统风险分解为单个机构的系统风险贡献,以此作为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水平,并分析其系统重要性指数的动态特征,计算其对系统风险的贡献百分比,最后从规模、可替代性、复杂性与关联性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并给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银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成分预期损失 系统风险
下载PDF
中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基于CES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9,共14页
采用成分期望损失CES方法,完全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对中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度量和识别的结果表明,中国系统重要性机构基本不随时间发生较大变化,且大部分的系统性风险聚集于少部分的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的CES贡献度进行排序可知,... 采用成分期望损失CES方法,完全基于公开市场数据,对中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度量和识别的结果表明,中国系统重要性机构基本不随时间发生较大变化,且大部分的系统性风险聚集于少部分的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的CES贡献度进行排序可知,银行业在中国金融系统中占据绝对系统重要地位,其次为保险业,证券业居其后。根据金融机构CES贡献度将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结果表明,分类的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此外,对金融机构样本外CES值进行预测,并将其与样本内观察值进行稳健性比较,能够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成分期望损失 系统性风险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共4页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系统重要性 宏观审慎管理 大而不能倒
下载PDF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市场识别法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周伟 万里欢 茆训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9,共7页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然后,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收集市场交易数据,用DCC-GARCH模型拟合相关结构,分别进行了中国SIFIs识别,根据各指标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各系统重要性排序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贡献 MES SRISK △CoVaR 系统重要性银行
下载PDF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测度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源源 张译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27-36,共10页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 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 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监管逐步成为各国金融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金融系统性风险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选取2010—2014年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Co VaR方法度量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定量分析中国金融行业的风险传染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个金融行业的关联度很强,银行体系相对证券业和保险业有更强的关联度;风险传染具有普遍性,但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染呈现衰减特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与其自身经营风险存在较强关联,并非完全取决于资产规模大小。同时,监管部门既要专注微观审慎还应专注宏观审慎,根据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而非规模大小,正确确立中国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名单,构建渐趋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风险溢出 CoVaR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宏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不良贷款约束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姜永宏 蒋伟杰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4期62-79,共18页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 借助Luenberger指数法,本文测度了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间考虑不良贷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不考虑坏产出约束时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高估问题。与以往结论不同,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退步了3.00%,7年间累积退步18.01%。从分类角度看,国有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效率较差,但应对冲击能力强;股份制银行机制灵活,能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扩张;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区域优势,可对贷款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与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ENBERGER指数 全要素生产率 商业银行 系统重要性
下载PDF
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最新研究进展及方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悦 逯仙茹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第8期35-39,共5页
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界定、生成原因、传导渠道以及防范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总结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下载PDF
流动性剩余、流动性风险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天顶 张宇 《金融监管研究》 2017年第3期14-28,共15页
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范围内的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以及时评人士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基本达成共识。本文从流动性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度量,同时衡量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通过... 全球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范围内的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以及时评人士对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基本达成共识。本文从流动性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度量,同时衡量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体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相对流动性剩余的概率分布来度量流动性风险,以及基于绝对流动性剩余的方差贡献度来衡量银行系统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并对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性风险视角来看,部分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贡献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流动性剩余 流动性风险
下载PDF
区域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曲昭光 范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0-80,共11页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体地位,银行业市场结构不仅决定了银行业的效率,而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而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具有更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研究采用省域面板数据以区域系统重要...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体地位,银行业市场结构不仅决定了银行业的效率,而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进而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具有更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研究采用省域面板数据以区域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稳定性指标作为区域金融稳定的代理指标,对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区域层面上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银行业集中度提高会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支持集中—风险假说,并且这种关系在区域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应继续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增强银行业竞争性,促进银行业创新,增进银行业效率,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同时,应针对区域特点,实施区域差异化改革政策,更有利于区域金融发展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市场结构 金融稳定 系统重要性银行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实践与中国金融改革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9,共10页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重要性 金融改革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与处置计划”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康书生 周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5,共4页
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 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部性影响,从而实现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应关注外资银行RRP实施方案对在华子行的影响;探索中资银行RRP,为其海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破产处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恢复和处置计划 合同式自救 问题机构救助 市场失灵 金融稳定论坛 金融服务 外资银行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国际改革的路径:理念、主体与政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震 郭立 姜瑞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被列入第三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平安保险集团也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任务艰巨。但相较于其他国家...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成为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被列入第三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平安保险集团也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任务艰巨。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公布相关定义、识别标准和名单。应从监管理念、监管主体、监管政策三个层面入手,探析主要国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基本路径,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之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改革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重塑监管理念、重构监管主体、调整监管政策。因此,未来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应在坚持前瞻性的监管理念的基础上,择机推行监管工具和监管政策,并逐步优化监管体制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改革路径 国际监管改革
下载PDF
大而不倒、利益冲突与权义平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法理构造 被引量:8
17
作者 阳建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SIFIs的道德风险、不公平竞争及负外部性等会导致SIFIs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故SIFIs监管制度的核心是平衡SIFIs与非SIFIs、SIFIs与金融消费者、SIFIs与SIFIs管理层、SIFIs与SIFIs股东及债权人、SIFIs母国与东道国等之间的利益冲... SIFIs的道德风险、不公平竞争及负外部性等会导致SIFIs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故SIFIs监管制度的核心是平衡SIFIs与非SIFIs、SIFIs与金融消费者、SIFIs与SIFIs管理层、SIFIs与SIFIs股东及债权人、SIFIs母国与东道国等之间的利益冲突。平衡的法律路径是重新调整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金融安全、金融效率与金融公平之间的法价值平衡。危机后的SIFIs监管改革就是围绕上述平衡所进行的规则创新。这些创新启示着我国应基于上述平衡借鉴国际经验完善SIFIs监管制度:确定SIFIs认定规则并课之以特殊义务;扩大金融消费者保护范围并课以SIFIs金融消费者保护义务;以管理层薪酬控制为重点完善SIFIs的公司治理;以金融市场约束机制为重点完善SIFIs风险防范与处置制度;依据合作与对等原则完善SIFIs国际监管协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 利益冲突 权义平衡
下载PDF
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大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1,150,共5页
金融危机后,通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识别与提高相应监管标准成为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借鉴FSB等提出的SIFIs识别方法,选取规模、关联、质量、盈利四方面指标,建立国内SIFIs识别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金融危机后,通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识别与提高相应监管标准成为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借鉴FSB等提出的SIFIs识别方法,选取规模、关联、质量、盈利四方面指标,建立国内SIFIs识别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SIFIs系统重要性进行分类与排序,为金融监管实行差别化监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识别方法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下载PDF
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端纯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2-54,共3页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借鉴美国系统重要性金...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借鉴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监管决策机制、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制定监管制度等方式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系统重要性 金融机构 美国 启示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外部性及其宏观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昊旸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50,共7页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和市场关联度的优势,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金融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会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正负两方面外部性的作用机制和宏观效...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和市场关联度的优势,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效应。金融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会引发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和危机。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正负两方面外部性的作用机制和宏观效应,研究发现负外部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边际成本、政府和纳税人的负担,而且会快速传递到宏观经济体系;进一步结合庇古和科斯的外部性政策方法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将监管方法从政府解和市场解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业务管制和资本附加等监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负外部性内在化,但是对于银行规模和税收方面的监管措施还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 外部性 宏观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