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1
作者 李晸华 罗澜 +4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邹德慧 高春记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目的:对3个血液学中心的成人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TP-ALL/LB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3个血液研究中心共113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对其中ETP-ALL/LBL及非ETP-ALL/LB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3例T-ALL/LBL患者中,13例诊断为ETP-ALL/LBL(11.5%),其中男性患者11例(84.6%),中位年龄28(18-53)岁。与非ETP-ALL/LBL患者相比,ETP-ALL/LBL患者在年龄、性别、纵隔大包块发生率、临床分期、IPI评分、白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ETP-ALL/LBL患者中,9例(69.2%)获得完全缓解,ETP-ALL/LBL患者较非ETP-ALL/LBL患者化疗诱导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单纯化疗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ETP-ALL/LBL组较非ETP-ALL/LBL组显示出更差的5年生存率(0 vs 7.1%,P=0.008),而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37.5%vs 40.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为影响T-ALL/L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TP-ALL/LBL较其他类型T-ALL/LB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诱导缓解后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对于提高ETP-ALL/LBL患者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迟昨非 吴斌 杨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393-4400,共8页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 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预后差,易早期复发,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靶向基因治疗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非靶向性,为解决化疗对正常细胞和机体损伤较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Campath-1H、Dachzumab、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及阻断Lmo2基因、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和Notch1等靶向基因治疗T-ALL进行综述,阐述其抗T-ALL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为T-ALL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免疫疗法 基因疗法 综述
下载PDF
粗针穿刺活检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B1型胸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璐 石怀银 +1 位作者 刘梅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确认。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T-LBL患者以小于30岁为主(73%),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3.3:1。B1型胸腺瘤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上占50%),男女比2:3。T-LBL患者均有胸闷、气短、咳嗽等临床症状;B1型胸腺瘤患者中3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2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影像学特征:两组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肿物,肿块>10cm者在T-LBL患者中占88%,在B1型胸腺瘤患者中仅占50%。T-LBL患者全部可见肿瘤侵犯引起的胸腔或心包腔积液,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病理学特征:T-LBL的瘤细胞在纤维组织中呈"列兵样"浸润性生长(65%),有骨骼肌组织侵犯(41%)和肿瘤性坏死(21%),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所有B1型胸腺瘤均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可见粗大纤维间隔,但仅3%的T-LBL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B1型胸腺瘤均可见完整的细胞角蛋白网,但T-LBL的细胞角蛋白网破坏。T-LBL和B1型胸腺瘤出现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的比例有差异,分别为59%和20%。结论 T-LBL与B1型胸腺瘤在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上有明显差异,以病理学特征的改变最具鉴别意义。密切联系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纵隔粗针穿刺活检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纵隔肿瘤 胸腺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早期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盛俊杰 刘聪艳 万岁桂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663-1667,1672,共6页
目的分析2例早期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ETP-ALL/LB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ETP-ALL/LBL患者病例资... 目的分析2例早期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early T-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ETP-ALL/LB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ETP-ALL/LBL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起病。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符合ETP-ALL/LBL(病例1为胸水标本,病例2为淋巴结标本)。病例1先后给予VDCLP方案及Hyper-CVAD方案化疗,病例2给予BFM-90方案化疗,2例患者化疗后均无效,因疾病进展死亡。结论ETP-ALL/LB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病理诊断时注意加做早期标记和髓系抗体;ETP-ALL/LBL常规化疗效果较差,复发率高,预后差,强化疗及早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免疫表型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聪 申娅媚 +4 位作者 韩雪萍 张玉霞 郭发慧 赵海涛 张花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8期51-52,共2页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上以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以纵隔肿块、胸腔积液、心包...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骨髓受侵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上以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以纵隔肿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为特征;需手术切除做病理诊断;治疗采取手术切除、化疗、局部放疗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结论:纵隔内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诊断明确后需立即静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靶点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金凤 叶翎 +1 位作者 颜春龙 张海国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然而,由于CD1、CD3、CD5、CD7等细胞表面抗原在T-ALL和正常T细...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然而,由于CD1、CD3、CD5、CD7等细胞表面抗原在T-ALL和正常T细胞上共同表达,传统CAR-T难以有效区分T-ALL和正常T细胞,从而导致CAR-T免疫治疗T-ALL面临"自相残杀"效应和杀伤正常细胞的巨大挑战。研究者希望找到更有效和安全CAR-T治疗靶点,以达到特异性杀伤T-ALL细胞同时避免"自相残杀"效应的目的。近年来,使用特异性靶点CAR-T免疫治疗T-ALL的研究不断进展,其相关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亦取得一定成果。笔者拟就CAR-T免疫治疗T-ALL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及不同靶点CAR-T免疫治疗T-AL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T-ALL患者的CAR-T免疫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受体 嵌合抗原 血液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靶点
原文传递
不同疾病状态ALL患者中MDSCs的分布差异及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黎 吴莹 +4 位作者 包昌倩 历雪莹 朱丽霞 朱晶晶 叶琇锦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介导ALL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在介导ALL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初发未治、治疗后缓解和复发难治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SCs细胞的比例,并采用定量PCR法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人外周血为对照组。分离不同疾病状态ALL患者的MDSCs细胞与健康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复发难治组外周血中的MDSCs数量所占比例高于初发未治组、缓解组以及对照组,而初发未治组又高于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均P<0.05)。Foxp3 mRNA水平在复发难治组中最高,其次为初发未治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与健康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第5天和第7天时,初发未治组和复发难治组T细胞增殖水平均低于缓解组(均P<0.05)。结论初发和复发ALL患者中存在MDSCs数量扩增,且Foxp3 mRNA表达水平增高。MDSCs可能通过抑制正常T淋巴细胞增殖或诱导调节性T细胞产生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从而导致ALL的发生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理学 抑制因子 免疫 t淋巴细胞 调节性/免疫学 叉头转录因子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8
作者 罗澜 焦阳 +5 位作者 杨萍 李艳 黄文阳 克晓燕 邹德慧 景红梅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19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119例T-ALL/LB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巩固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组,比较各组的5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有效随访的113例患者中,79例(69.9%)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17例(15.0%)达部分缓解(PR),治疗总反应率(ORR)达84.9%。诱导治疗获得CR或PR的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较单纯化疗组具有更高的5年OS率(55.6%对11.4%,P=0.001)和5年PFS率(54.2%对8.9%,P<0.001),而化疗序贯allo-HSCT组与化疗序贯auto-HSCT组比较5年OS率及5年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1,P=0.197)。对获得CR的患者进行分析得出同样结论。在仅获得PR患者中,化疗序贯allo-HSCT组仍然较单纯化疗组显示出生存优势(5年OS率分别为37.5%和0,P=0.064)。不同供者来源的allo-HSCT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胞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无关供者移植分别为61.1%、63.6%和50.0%,P>0.05)。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的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非ETP-AL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化疗组中ETP-ALL患者较非ETP-ALL患者5年OS率更低(0对12.6%,P=0.045),而在进行allo-HSCT的患者中,ETP-ALL患者与非ETP-ALL患者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对62.9%,P=0.852)。诱导治疗未达CR、巩固治疗未采用移植、LDH≥2倍正常值上限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值均<0.05)。结论allo-HSCT可改善T-ALL/LBL患者预后,无论是对诱导治疗达CR还是PR患者,均可作为有效的巩固治疗方法。供者来源不影响allo-HSCT患者长期生存率,allo-HSCT作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克服ETP-ALL/LBL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前体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auto-HSCT桥接CAR-T治疗滤泡淋巴瘤转化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宗香萍 倪皓 +4 位作者 周进 陆雨桐 刘霜竹 李彩霞 吴德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11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桥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FL转化的B-LBL患者诊治经过,并...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桥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B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FL转化的B-LBL患者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5岁男性,2020年8月确诊FL(Ⅳ期A组,FL国际预后指数-1评分3分,高危组),予以RB(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6个疗程,中期及末期PET-CT评估均完全缓解(CR);后予以利妥昔单抗每2个月1次定期维持治疗,4个疗程维持治疗后疾病进展。2021年12月经过组织病理学及骨髓穿刺明确诊断为B-LBL累及骨髓,经过泽布替尼联合hyper CVAD(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后行auto-HSCT桥接靶标为CD19、CD22的CAR-T治疗,治疗过程顺利,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0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0级,造血重建顺利。出院后口服泽布替尼,移植后2个月PET-CT复查示CR,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FL转化的B-LBL预后差,对于不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auto-HSCT桥接CAR-T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性 前体B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郭茹茹 张静 韩艳秋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起源于前体T细胞(pre-T)的血液肿瘤,恶性程度高,复发/难治性T-ALL患者预后极差,亟待进一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经典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广泛存在于T-ALL之中,该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下游靶基因转录,导致T...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起源于前体T细胞(pre-T)的血液肿瘤,恶性程度高,复发/难治性T-ALL患者预后极差,亟待进一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经典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广泛存在于T-ALL之中,该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下游靶基因转录,导致T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或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转移,参与T-ALL的发病过程。笔者拟就经典Wnt信号通路在T-ALL中的异常激活及其在T-ALL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为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进一步改善复发/难治性T-ALL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WNt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转换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尹玲玲 吴文健 朱锋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换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ML-M5b转换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换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ML-M5b转换为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4岁。发热伴腹痛5天。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AML-M5b,诱导化疗后达到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年后患儿白血病复发,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符合B-ALL。通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expressing T cells,CAR-T)治疗,患儿再次获得了CR,但不久后疾病复发,二次CAR-T治疗无效,患儿死亡。结论急性白血病复发后发生系别转换,预后较差,需要根据复发后表型作相应的治疗调整,若AML转换为B-ALL,表达CD19,CAR-T治疗可使其再次获得CR,但易二次复发。临床上,对于复发性白血病,需要完善白血病免疫分型,基因突变检测,肿瘤染色体等细胞遗传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系别转换 CAR-t细胞治疗
下载PDF
MicroRNA-191在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景航 杨晓煜 +3 位作者 李敏 黄欣 刘翠苓 高子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91(miR-191)与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T-ALL/LBL患者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 目的探讨MicroRNA-191(miR-191)与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T-ALL/LBL患者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构建反义miR-191慢病毒载体(LV-miR-191-KD)和阴性对照载体(LV-NC—GFP)并转染T-ALL细胞系Jurkat细胞,qRT-PCR法检测miR-19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miR-191后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T-ALL/LBL患者组miR-19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RH患者组(1.875±0.079对1.000,P=0.001),以miR-19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T-ALL/LB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10例)与低表达组(10例),高表达组患者3年OS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6%对82%,P=0.021)。转染48h后,LV-miR-191-KD组Jurkat细胞miR-191表达水平(0.578±0.012)较LV-NC-GFP组(1.011±0.053)和未转染对照组(1.000)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21),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值均〈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从G1期向S期转化。结论miR-191在T-ALL/LB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作为T-ALL/LBL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慢病毒载体
原文传递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新霞 王烨 +5 位作者 陈瑢 迪丽娜孜·阿不来提 马志萍 苗娜 古丽娜尔·阿布拉江 张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分析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T—LBL合并LCH)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例T—LBL合并LCH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 目的分析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T—LBL合并LCH)的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例T—LBL合并LCH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染色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肿瘤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7岁。镜下淋巴滤泡套区周围及副皮质区常见中等大小形态相对单一的T—LBL的肿瘤细胞,细胞胞质少,染色质细,偶见核仁,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部分区围绕套区呈单行列兵样排列。淋巴结被膜下及副皮质区常见成巢胞质丰富淡染、有明显核沟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肿瘤或以两种肿瘤细胞相互穿插、或以两种肿瘤成分完全分离的方式分布,但3例均可见两种肿瘤细胞混合存在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表达:CDla、S-100蛋白、CD68;淋巴母细胞表达CD3、CD7、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和CD34。PCR技术检测到1例有TCR-1基因重排。2例骨髓未累及,l例骨髓呈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改变。3例患者均带瘤存活。结论T-LBL合并LCH具有典型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应注意与皮病性淋巴结炎引起的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相鉴别,同时当临床出现LCH仅累及淋巴结时,需广泛取材,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排除有无合并淋巴瘤可能,尤其是误将高侵袭性淋巴瘤漏诊而延误患者治疗。T—LBL合并LCH两种肿瘤具有一定克隆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Hyper—CVAD方案治疗成年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丽 孟力 +2 位作者 汤静 卜亚静 汤屹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8期461-464,共4页
目的提高对Hyper_cVAD方案治疗成年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L)的认识。方法总结7例采用Hyper-CVAD方案治疗的成年TLL患者的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1例因未完成首次化疗并未行相关后续治疗最后死亡;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前骨髓获得完全缓... 目的提高对Hyper_cVAD方案治疗成年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L)的认识。方法总结7例采用Hyper-CVAD方案治疗的成年TLL患者的转归。结果7例患者中,1例因未完成首次化疗并未行相关后续治疗最后死亡;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前骨髓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骨髓复发;3例一直获得完全缓解;2例患者复发后由于配型和经济原因,未实施异基因骨髓移植,使用ICE方案及重复原方案,疗效均不佳,自动放弃继续治疗。结论成年人TLL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重视一些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明确治疗的选择与淋巴瘤分期无关及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的重要性,化疗周期应规律,确保足程化疗次数,纵隔占位者可在接受4个周期Hyper—CVAD化疗后对纵隔肿块直径〉5cm的患者进行放疗,最后选择合适的移植方式进行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成年人 Hyper—CVAD方案 治疗
原文传递
T细胞抗原受体(TCR)标志物βF1及TCRγ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芬 罗东兰 +6 位作者 陈玉 武鸿美 严金海 骆新兰 何娇 罗陆桥 刘艳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摘要目的检测T细胞抗原受体(TCR)标志物βF1及TCRγ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51例确诊为T-LBL/ALL的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 摘要目的检测T细胞抗原受体(TCR)标志物βF1及TCRγ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51例确诊为T-LBL/ALL的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βF1及TCRγ在T-LBL/ALL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例T-LBL/ALL中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3例,成人患者38例。βF1及TCRγ在T-LBL/ALL的表达率分别为27.5%(14/51)及15.7%(8/51)。成人患者(≥18岁)在αβ T-LBL/ALL、TCR沉默型T-LBL/ALL及γδ T-LBL/ALL占比分别为7/14、79.3%(23/29)及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性别、乳酸脱氢酶值、骨髓侵犯及临床分期在3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γδ T-LBL/ALL中6例为CD4^-/CD8^-表型,14例αβ T-LBL/ALL中7例为CD4^+/CD8^+表型。CD4/CD8表达情况在3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γδ T-LBL/ALL仅发生于成人患者,以CD4^-/CD8^-表型为主;αβ T-LBL/ALL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发生率更高,以CD4^+/CD8^+表型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基因 t细胞抗原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娜 刘正华 +3 位作者 富威 王萍萍 颜晓菁 李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CD1a^-/CD8^-、My/S^+及CD5^(weak)对早期前体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ETP-ALL)诊断的意义及与临床特点的关系,以提高对ETP-ALL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初诊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流式免疫分型结果,分... 目的:分析CD1a^-/CD8^-、My/S^+及CD5^(weak)对早期前体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ETP-ALL)诊断的意义及与临床特点的关系,以提高对ETP-ALL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初诊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流式免疫分型结果,分析CD1a^-/CD8^-、My/S^+、CD5^(weak)及ETP与各抗原表达阳性率的关系,以及CD1a^-/CD8^-、My/S^+和CD5^(weak)两两联合对ETP诊断特异性的影响,并比较ETP(CD1a^-/CD8^-、My/S^+、CD5^(weak)),near ETP(CD1a^-/CD8^-、My/S^+、CD5^(+++))及其他(others)组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多数抗原表达阳性率在CD1a^-/CD8^-和not CD1a^-/CD8^-组间、My/S^+和My/S^-组间及ETP和non ETP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CD5^(weak)和CD5^(+++)组间,各抗原表达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a^-/CD8^-联合My/S^+对ETP的诊断特异度为75.8%,CD5^(weak)联合CD1a^-/CD8^-或My/S^+对ETP的诊断特异度均为90.9%。ETP,near ETP及others组年龄、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a^-/CD8^-、My/S^+对ETP-ALL的识别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D5^(weak)在ETP-AL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注意将符合CD1a^-/CD8^-、My/S^+,但CD5高表达的near ETP患者区分出来。ETP及near ETP均具有较独特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早期前体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良 郭庆 +4 位作者 张正祥 吴波 周航波 王海 石群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镜检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 目的:探讨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原发性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镜检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少,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示,瘤细胞呈CD3、CD5、CD43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79α阳性,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CD10、bcl-2散在阳性;Pax-5、CD20、CD99和MPO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40%。结论: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原发于成人乳腺者极为罕见,而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诊断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新进展
18
作者 李永军 张媛媛 +1 位作者 王文静 史敏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因此,研究T-AL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T-ALL最佳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作用,并且与T-ALL发生...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因此,研究T-ALL的发病机制,对寻找T-ALL最佳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作用,并且与T-AL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lncRNA的概述及其在T-ALL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为T-ALL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RNA 长链非编码 分子靶向治疗 白血病 抗药性
原文传递
Wnt信号通路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伊瑶 史敏 +1 位作者 亢培颖 李永军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8期505-508,共4页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起源于前体T细胞恶性转变和克隆性增殖。T-ALL的发生通常与基因突变和(或)染色体易位有关,从而导致T细胞发育中的T细胞生存、增殖和祖细胞分化的通路发生改变。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调节和正常T...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起源于前体T细胞恶性转变和克隆性增殖。T-ALL的发生通常与基因突变和(或)染色体易位有关,从而导致T细胞发育中的T细胞生存、增殖和祖细胞分化的通路发生改变。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调节和正常T细胞发育至关重要,在T-ALL中也发生异常改变。文章就近年Wnt信号通路在T-ALL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WNt信号通路 造血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培门冬酶致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疗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耀嘉 刘淑媚 +1 位作者 姚倩 席亚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接受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期间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PEG-Asp治疗期间发...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患者接受培门冬酶(PEG-Asp)治疗期间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PEG-Asp治疗期间发生CVST的23岁男性T-ALL/LB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分型,全身增强CT等检查。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案断定。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1年7月24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此外,以"门冬酰胺酶""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asparaginase""malignant neoplasm of the lymphohematopoietic system""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接受门冬酰胺酶(Asp)治疗后发生CVST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0月20日。总结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Asp治疗期间发生CVST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及防治等资料。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患者于2020年6月2日因"咳嗽、吞咽困难2个月,加重伴胸痛3 d"入院。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分型,血常规、全身增强CT检查等结果,本例患者被诊断为T-ALL/LBL,于第1、5疗程分别接受PVAP(泼尼松+长春新碱+表柔比星+PEG-As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和PVA+L(地塞米松+长春新碱+柔红霉素+PEG-Asp)方案巩固治疗。患者化疗后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骨髓完全缓解(CR),胸部压迫症状缓解、出院。②出院后第3天,患者因"持续头痛3 d伴抽搐3次"再次入院。其血常规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3.03×109/L、102 g/L、44×109/L和85%;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示,纤维蛋白原(Fib)值、D二聚体(D-D)值、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Ⅲ活动度、血浆蛋白S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活性、蛋白C活性分别为1.4 g/L、0.51μg/mL、12.9 s、1.17、16.1 s、25%、49.8%、27%和31%;血栓弹力图结果示,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分别为3.9 min、11.7 min、34.0°、20.6 mm和-9.636。头颅增强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检查结果示,双侧额部脑外弧形异常强化,考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梗死。③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患者被诊断为CVST,遂采取甘露醇降压、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甲氨蝶呤方案鞘内注射预防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治疗期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1150 mL。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无抽搐后出院。随访7个月,患者病情稳定。④文献复习: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6篇,共纳入8例接受Asp治疗后均出现CVST的患者。对其进一步治疗中,单独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为1例,PEG-Asp为6例,2种制剂均应用为1例;4例发病时AT-Ⅲ活性偏低,8例患者发病后均接受凝血因子抗凝治疗,5例患者一般状况良好,2例血栓仍存在,继续接受抗凝治疗,1例因并发症停用抗凝治疗。结论T-ALL/LBL患者接受PEG-Asp治疗存在并发CVST风险,应充分评估高危因素,加强院内、外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积极预防CVST,并尽早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血栓溶解疗法 天冬酰胺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