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a Mining for Flooding Episode in the States of Alagoas and Pernambuco—Brazil
1
作者 Heloisa Musetti Ruivo Haroldo F. de Campos Velho +1 位作者 Fernando M. Ramos Saulo R. Freita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8年第3期420-430,共11页
The increasing volume of data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eed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mong the challenges generated by this “data deluge”,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the knowledge ... The increasing volume of data in the area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eed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mong the challenges generated by this “data deluge”,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the knowledge discove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Here, statistical and tools from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re applied to analyze large data sets from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sciences. Our approach allows a geographical mapping of the statistical property to be easily interpreted by meteorologists. Our data analysis comprises two main steps of knowledge extraction, applied successivel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from the original data set. The goal is to identify a much smaller subset of climatic variables that might still be able to describe or even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n extreme event. The first step applies a class comparison technique: p-value estimation. The second step consists of a decision tree (DT) configured from the data available and the p-value analysis. The DT is used as a predictive model, identifying the mo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limate variables of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The methodology is employed to the study the climatic causes of 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occurred in Alagoas and Pernambuco States (Brazil) at June/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Min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tESt p-VALU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cision tree
下载PDF
利用T/P卫星测高资料构造中国近海及邻域平均海平面和海面地形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海瑛 陆洋 +1 位作者 许厚泽 王广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 在对T/P卫星4年1992年10月-1996年10月测高数据的编辑及预处理基础上,采用stacking处理技术构造出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相对于GRS80参考椭球的30’×30’年平均海平面,其总体精度达到±83cm(均方根)水平。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利用JGM-3和OSU91A混合模型的重力大地水准面,直接从平均海平面中扣除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影响,并采用“剪切”法得到中国近海及邻域完整到20阶次的海面地形模型的球谐函数表达式,验证了中国近海及邻域海面地形在总体上为正的格局,并对其构造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测高资料 平均海平面 海面地形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基于T/P资料分析南海海面风、浪场特征及其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齐义泉 施平 +1 位作者 毛庆文 王静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本文以T/P卫星高度计提供的海面风、浪资料为基础,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对南海海面风、浪场进行展开,然后找出统计上显著的几个典型场,探讨南海海风、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南海海面风、浪场的第一、第二模态具有很...  本文以T/P卫星高度计提供的海面风、浪资料为基础,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对南海海面风、浪场进行展开,然后找出统计上显著的几个典型场,探讨南海海风、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南海海面风、浪场的第一、第二模态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第三模态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这一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南海海面风、浪场间的关系,从而为海浪场的经验预报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卫星高度计 资料分析 南海 海面风 海浪场 经验函数分析 奇异值分解 水文预报
下载PDF
利用T/P海面高度数据校验验潮站地面升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树红 谢志仁 +1 位作者 钟鹤翔 信忠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8,共6页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1993—2001年的海面测高资料提取了上海和江苏临近海域这9年间的绝对海面变化信息,并与该区域6个验潮站的同时段潮位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T/P海面高度数据提取的月均海面变化曲线与同海区验...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1993—2001年的海面测高资料提取了上海和江苏临近海域这9年间的绝对海面变化信息,并与该区域6个验潮站的同时段潮位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T/P海面高度数据提取的月均海面变化曲线与同海区验潮站测得的同期海面变化过程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但是根据潮位序列得出的9年平均海面上升速率值均大于根据卫星资料得出的上升速率值。由于卫星测高数据是严格建立在地心坐标基础上的,因此二者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应与验潮站所在地点的地面沉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地面沉降校正的上海吴淞验潮站数据得出的9年平均海面上升速率值仅比卫星测高结果大0.43mm/a,而江苏省射阳河口至三条巷之间5个未经地面沉降校正的验潮站得出海面上升速率与卫星测高结果之间的差值在0.95~3.01cm/a之间,并呈向北递增趋势。这一对比结果反映该岸段近期的地面沉降速率可能有自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其量值有可能达到年厘米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变化 地面升降 卫星测高 t/p卫星 验潮站
下载PDF
甲烷-氮混合气体(天然气)低温下的p-V-T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燕波 童景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73,共3页
在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中低温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低温下物质的新的热力学数据的需求,该数据能满足低温下物质在各种生产系统中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低温下物质的基础数据P-V-T关系(状态方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讨论;在甲烷... 在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中低温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低温下物质的新的热力学数据的需求,该数据能满足低温下物质在各种生产系统中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低温下物质的基础数据P-V-T关系(状态方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讨论;在甲烷-氮混合物(天然气)热力学性质的计算中此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氮混合物 低温p-V-t数据 立方型状态方程
下载PDF
低温高压下液态乙烯的p-V-T关系
6
作者 梁燕波 童景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8,共3页
提供一个普遍化高压液体的状态方程,并将它应用于计算压力最高达130MPa、温度范围为120K^220K的液态乙烯的pVT数据。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明本方程适合用来描述高压下的液态乙烯的pVT行为。另外,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本方程可以... 提供一个普遍化高压液体的状态方程,并将它应用于计算压力最高达130MPa、温度范围为120K^220K的液态乙烯的pVT数据。将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表明本方程适合用来描述高压下的液态乙烯的pVT行为。另外,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本方程可以在更高压力范围获得推广应用(<500MPa)(例如:高压下直链烷烃压缩液体的P-V-T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态乙烯 pVt数据 tait方程
下载PDF
基于T/P和Jason-1高度计数据的渤黄东海潮汐信息提取 被引量:7
7
作者 仲昌维 杨俊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5,共8页
对19 a的TOPEX/POSEIDON(以下称T/P)和Jason-1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进行调和分析,得到渤黄东海海域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 Q1)。提出一种将两类卫星高度计数据统一的方法,消除了因两类卫星高度计校正算法等不同... 对19 a的TOPEX/POSEIDON(以下称T/P)和Jason-1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进行调和分析,得到渤黄东海海域的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 Q1)。提出一种将两类卫星高度计数据统一的方法,消除了因两类卫星高度计校正算法等不同所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偏差。变轨后的 T/P与Jason-1卫星加密了高度计对潮汐观测的空间分布。通过对交叉点处升轨与降轨的潮汐调和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检验调和分析方法及高度计数据的可靠性;将基于高度计数据的调和分析结果与验潮站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其正确性。4个主要分潮(M2、S2、K1、O1)振幅之差的均方根介于1.0-1.8 cm,迟角之差的均方根介于4.1°-7.8°。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调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综合变轨前后两类高度计测高数据的调和分析结果,给出并分析了渤黄东海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p(tOpEX p0sEIDON) 卫星高度计 Jason—1 调和分析 数据统一 同潮图
下载PDF
Inversion of two-dimensional tidal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M_2 constituent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安州 郭筝 吕咸青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68-875,共8页
Two-dimensional tidal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2 constituent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BYS) have been estimated by assimilating T/P altimeter data.During inversion,independent point(IP) strategy was used,in... Two-dimensional tidal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2 constituent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BYS) have been estimated by assimilating T/P altimeter data.During inversion,independent point(IP) strategy was used,in which several IPs on the open boundary is assumed,values at these IPs can be optimized with an adjoint method,and those at other grid points are determined by linearly interpolating the values at IPs.The reason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tested by ideal twin experiments.In the practical experiment(PE) after assimilation,the cost function may reach 1% or less of its initial value.Mean absolute errors in amplitude and phase can be less than 5 cm and 5°,respectively,and the obtained co-chart can show the character of the M2 constituent in the BYS.The results of the PE indicate that using only two IPs on the open boundary can yield better simulat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adjoint method t/p altimeter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independent points
下载PDF
基于WWATCH模式和高度计数据的几内亚湾海域海浪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庆红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磊 刘天波 《海洋技术》 2007年第4期30-34,共5页
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往来和能源合作日益密切,研究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海浪特点对此具有重要意义。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ATCH模式应用于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风场资料作为模式输入,对该海域2... 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往来和能源合作日益密切,研究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海浪特点对此具有重要意义。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WATCH模式应用于几内亚湾及其附近海域,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风场资料作为模式输入,对该海域2004年的海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2004年2月和8月几内亚湾及附近海域的海浪特点,将模式计算的有效波高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有效波高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与T/P高度计有效波高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在深海海域计算效果好于浅海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AtCH 海浪 t/p高度计 数值计算 几内亚湾
下载PDF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rmosteric Contribution to Sea Level Rising Trend 被引量:1
10
作者 ZUO Juncheng DU Ling +1 位作者 ZHANG Jianli CHEN Meix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0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The sea level derived from TOPEX/Poseidon (T/P) altimetry data shows prominent long term trend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rising rate during 1993-2003 was 2.9mm a^-1. The T/P sea level t... The sea level derived from TOPEX/Poseidon (T/P) altimetry data shows prominent long term trend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rising rate during 1993-2003 was 2.9mm a^-1. The T/P sea level trend maps the geographical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15°-64°N), the sea level rise is very fast at the mid-latitude (20°-40°N) but much slower at the high-latitude, for example, only 0.5 mm a^-1 in the latitude band 40°-50°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sea level shows high rising rate both in mid-latitude and high-latitude areas, for example, 5.1 mm a^-1 in the band 40°- 50°S. The global thermosteric sea level (TSL) derived from Ishii temperature data was rising during 1993-2003 at a rate of 1.2 mm a^-1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40% of the global T/P sea level ris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TSL distribution are not spatially uniform; for instance, the percentage is 67%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only 29% fo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15°-64°S) and the maximum thermosteric contribution appears in the Pacific Ocean, which contributes more than 60% of the global TSL. The sea level change trend in tropical ocea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hermosteric effec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is area. The TSL variability dominates the T/P sea level rise in the North Atlantic, but it is small in other areas, and shows negative trend at the high-latitude area (40°-60°N, and 50°-60°S). The global TSL during 1945-2003 showed obvious rising trend with the rate of about 0.3 mm a-l and striking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with period of 20 years. In the past 60 years, the Atlantic TSL was rising continuously and remarkably, contributing 38% to the global TSL rising. The TSL in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rose with significant in- 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The first EOF mode of the global TSL from Ishii temperature data was the ENSO mode in which the time series of the first mode showed steady rising trend. Among the three oceans, the first mode of the Pacific TSL presented the ENSO mode; there was relatively steady rising trend i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no dominant mode in the India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steric effect sea level trend t/p altimeter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基于AGA-BP强预测的爬升段油耗估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静杰 张永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45-2849,2857,共6页
为准确预测燃油消耗量,减少民航碳排放,分析飞行数据影响油耗的参数,提出两种爬升阶段油耗预测模型,即BP预测模型与基于自适应(简写为A)GA-BP强预测模型。GA-BP强预测模型以BP预测网络为弱预测器,经有限次数迭代得到强预测器输出,实现... 为准确预测燃油消耗量,减少民航碳排放,分析飞行数据影响油耗的参数,提出两种爬升阶段油耗预测模型,即BP预测模型与基于自适应(简写为A)GA-BP强预测模型。GA-BP强预测模型以BP预测网络为弱预测器,经有限次数迭代得到强预测器输出,实现误差的优化调整,解决非线性复杂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非线性预测方面有明显优势,预测精度和拟合度较好,验证了两种模型在油耗预测领域都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数据 油耗 Bp网络 自适应GA-Bp强预测模型 误差
下载PDF
基于改进Shapley权力指数的特征选择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巫红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2-71,共10页
针对特征选择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模型与改进Shapley权力指数的通用特征选择算法.首先,计算特征对类簇表征与类簇判别的重要性值;然后,计算特征对类簇的不确定度;最终,合并特征的重要性值与不确定... 针对特征选择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模型与改进Shapley权力指数的通用特征选择算法.首先,计算特征对类簇表征与类簇判别的重要性值;然后,计算特征对类簇的不确定度;最终,合并特征的重要性值与不确定度,提取合适的特征.因为概率模型对数据类型、数据缺陷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所以对不同的数据集获得了稳定、高性能的特征选择效果.基于人工合成数据与benchmark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不同的数据集保持了稳定的特征选择效果,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模型 Shapley权利指数 特征选择 鲁棒性 数据缺陷
下载PDF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推求中国近海及邻域大地水准面起伏和重力异常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许厚泽 王海瑛 +1 位作者 陆洋 王广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5-471,共7页
首先对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内4年的T/P卫星测高数据(1992-10-03-1996-10-09)和1年多的ERS-1卫星测高数据(1992-10-23-1994-01-20)进行了预处理以剔除数据中的粗差影响.然后,对... 首先对中国近海及邻域(0°-40°N,105°─135°E)内4年的T/P卫星测高数据(1992-10-03-1996-10-09)和1年多的ERS-1卫星测高数据(1992-10-23-1994-01-20)进行了预处理以剔除数据中的粗差影响.然后,对卫星的重复轨迹采用"共线"处理方法得到该海域的平均海平面.在扣除海面地形的影响后得到该海域30'×X30'大地水准面起伏。再分别采用Stokes公式逆运算加FFT技术和最小二乘配置法恢复出该海域30'×30'海洋重力异常.所得到的海洋大地水准面起伏精度为8.5cm,恢复出的重力异常的精度为35×10-5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大地水准面 重力异常 中国 近海
下载PDF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申辉 郭佩芳 +1 位作者 钱成春 韩树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 ,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993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期间 ,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 ;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 1 .2mm/a ;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 ,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993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期间 ,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 ;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 1 .2mm/a ;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 ,但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 5 0 %。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海平面 海面抬升 t/p卫星高度计
下载PDF
基于多卫星融合数据的海平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美香 王蕾 +1 位作者 左军成 张国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31,共7页
利用1993—2008年法国空间局的AVISO多卫星融合高度计资料,采用随机动态、EOF等方法分析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幅度以及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1993—2008年间太平洋海平面呈西升东降的形态,印度洋绝大部分海区... 利用1993—2008年法国空间局的AVISO多卫星融合高度计资料,采用随机动态、EOF等方法分析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变化幅度以及季节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1993—2008年间太平洋海平面呈西升东降的形态,印度洋绝大部分海区海平面呈上升趋势,大西洋除湾流流域外的其他海区海平面的长期趋势以上升为主;(b)全球海平面变化存在显著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等季节信号,无论是半球平均还是洋盆平均,北半球海平面季节变化的振幅明显大于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季节变化的振幅最大;(c)北印度洋海平面季节变化的振幅高于同纬度带的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受西边界流、赤道流系等强流影响的海域海平面变化幅度大于周围海域;(e)赤道海域各大洋东、西边界和大洋内区海平面变化不同步,可能受赤道海洋波动的影响较大;(f)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暖池和赤道太平洋中部海平面明显降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海平面明显升高,赤道印度洋海域东、西边界的海平面变化与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t/p卫星高度计 随机动态方法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下载PDF
基于QuickBird数据的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帆 张绘芳 +2 位作者 李霞 周艳飞 丁程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66-2072,共7页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量化指标,基于高分辨遥感数据,研究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定量评定研究区生态恢复、进行不同尺度遥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为研究...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量化指标,基于高分辨遥感数据,研究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定量评定研究区生态恢复、进行不同尺度遥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为研究区,基于QuickBird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柽柳树冠进行解译,根据解译结果采用已建立的树冠、树干与生物量估测模型,计算以胡杨、柽柳为主的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并分析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研究区距离河0~300、300~600、600~900、900~1 200以及1 200 ~1 500 m,荒漠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31、2.7、2.09、1.58和1.17 t/hm2;距离河300~600 m荒漠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最大,比距离河300 m内下降了76%.[结论]研究区林分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均明显受制于地下水埋深.自2000年至2004年历经5 a的输水后,地下水埋深对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距离河道300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QuickBird数据 塔里木河下游 胡杨 柽柳
下载PDF
“98·04”寒潮影响下的渤海风浪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国诞 赵红军 +1 位作者 徐福敏 张淑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39,共4页
基于第3代数值海浪模型SWAN,采用自嵌套的方法提供谱型边界,对渤海"98.04"寒潮大风引起的风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T/P卫星高度计观测资料和近岸浮标实测资料(波高和波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并分析了... 基于第3代数值海浪模型SWAN,采用自嵌套的方法提供谱型边界,对渤海"98.04"寒潮大风引起的风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T/P卫星高度计观测资料和近岸浮标实测资料(波高和波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并分析了风浪要素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风浪要素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表明SWAN模型能较好地再现渤海寒潮期间风浪的时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SWAN模型 t/p卫星高度计
下载PDF
南海的偶极子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孝鹏 黄大吉 章本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6-960,共5页
为了了解南海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南海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南海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汐校正和空间插值得到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HHT,得到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变化的三维能量-频率-时间谱... 为了了解南海的海平面变化规律,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南海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南海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潮汐校正和空间插值得到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进行HHT,得到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变化的三维能量-频率-时间谱和海平面高度距平(SSA).结果表明,在南海有一个偶极子存在,它的两极分别位于海南岛西南侧和吕宋岛西侧.冬季海南岛西南的SSA为正值约10 cm,而在吕宋岛的西侧为负值约-10cm;夏季前者具有负的水位距平约-10 cm,而后者为正值约10 cm.春季和秋季为SSA季节变化的过渡季节,东西向SSA梯度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希尔伯特谱 偶极子 t/p高度计
下载PDF
基于卫星平台的海面变化监测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树红 谢志仁 +1 位作者 钟鹤翔 信忠保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以海神号海洋地形卫星(T/P)为代表的海面高度卫星监测技术已经达到准厘米级的精度,日渐积累的卫星海面测高数据为全球和区域海面变化研究和各种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回顾了T/P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T/P卫星的定轨技... 以海神号海洋地形卫星(T/P)为代表的海面高度卫星监测技术已经达到准厘米级的精度,日渐积累的卫星海面测高数据为全球和区域海面变化研究和各种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回顾了T/P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T/P卫星的定轨技术,并以T/P卫星为例,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监测海平面变化的原理、误差校正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对中国海区海面变化研究的初步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海面变化 t p 测高数据处理
下载PDF
海洋潮汐模型在浅海区域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虞南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6年第1期17-25,共9页
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 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潮汐模型 浅海海域 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