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1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融合 经皮弓根钉固定 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置入微创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张若帆 关欢欢 +8 位作者 何卓群 张云凤 金凤 王志强 王建忠 李筱贺 祝勇 王海燕 张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21-4429,共9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而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至关重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置入不同高度微创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集一名17岁男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节段突出)的CT扫描资料,MIMICS三维重建后,选择用与实验对象椎间隙等高和高于椎间隙3 mm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设计重建两种可膨胀混合材料椎间融合器:融合器L前高11 mm、后高9 mm、宽9 mm、长28 mm;融合器H前高14 mm、后高11 mm、宽11 mm、长28 mm,并对腰椎融合器进行建模。将融合器与腰椎模型经过优化处理,逆向建模后导入ABAQUS并最终得到腰椎融合三维模型。模拟人体腰椎后伸、前屈、右侧弯、左侧弯等生理活动,得到相应应力云图,观察L4-5椎体在7种不同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两种融合器终板最大应力均在前屈和后伸工况,前屈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8.27±3.80)MPa和(15.02±3.24)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6±0.05)MPa和(9.17±1.83)MPa;后伸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9.11±4.03)MPa和(16.32±3.72)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3±0.01)MPa和(4.92±1.01)MPa;(2)除中立位L5上终板,其余不同工况下H型融合器终板应力值均大于L型融合器终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同一椎间隙中选择高度超过椎间隙高度3 mm的椎间融合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盘突出症 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器高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融合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满足骨长期力学适应性的椎间融合器数字化设计和验证
4
作者 何思渊 霍梦科 +1 位作者 赵志旭 张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36,共1页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 目的低刚度的多孔结构减少了植入器械骨的应力屏蔽,同时孔洞内的骨长入也有助于提高骨整合效果。现有半经验性方法难以设计满足骨长期适应性的植入器械结构,为此研究和发展数字仿真方法预测术后植入器械上的骨组织再生和器械应力环境下的骨重塑,以及植入器械结构的数学优化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包含引导骨柱长入的多孔结构和调节应力环境多孔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方法采用agent方法建立骨组织再生仿真模型,计算术后早期融合器骨沉积状态;发展椎骨载荷环境推测方法,以及椎间融合器力学环境下骨重塑仿真方法;通过建立骨组织生长和设计域变量的数学关联,兼顾疲劳应力约束,在初始骨沉积状态上采用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融合器最优结构。结果骨组织再生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骨组织初始主要在融合器的顶部和底部聚集,为椎间融合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初始的生物力学环境参考。以骨长期适应性为优化目标求解的椎间融合器结构能改善骨单元和设计域单元应力集中的现象,并有效促进了骨量的增加,且融合器的应力水平低于金属疲劳应力。结论数学方法求解获得的融合器结构在椎骨载荷下提高了骨柱内的骨量,同时融合器结构的应力水平低于疲劳应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骨整合 长入 多孔结构 骨组织 应力约束 数学方法 疲劳应力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臧加成 马信龙 +3 位作者 王涛 马剑雄 田鹏 韩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1)、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数据库(时间截至2011年6月),手工检索Spine、Euro Spine、JBJS、中华骨科、中国脊柱脊髓等相关杂志,纳入关于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RCT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选取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优良率、取骨处疼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筛选,11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139个病例。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等级均较高(A级10个,B级1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组与自体骨植骨融合组比较,前者平均术中失血量少于后者[MD=-8.42,95%CI(-15.59,-1.25),P=0.02],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后者[MD=-0.31,95%CI(-0.62,-0.0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后者[OR=0.56,95%CI(0.37,0.83),P=0.004],取骨处疼痛二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0.06,95%CI(0.01,0.27),P=0.0002];平均手术时间[MD=-14.55,95%CI(-30.79,1.69),P=0.08]、融合率[OR=1.44,95%CI(0.70,2.96),P=0.32]、优良率[OR=1.39,95%CI(0.92,2.09),P=0.12],两种融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椎间融合器(Cage)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取骨处疼痛的发生,并且在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优良率等方面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自体骨植骨融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6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模拟腰椎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融合器术T_(12)-S_1腰段脊柱粘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宝林 贺家宁 +2 位作者 马洪顺 杨有庚 姚文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根据国人腰椎的特点 ,设计研制了一种纯钛腰椎置入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 T1 2 - S1 腰椎标本 ,测定完整腰椎 (正常组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 (对照 1组 )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 (对照 2组 ... 根据国人腰椎的特点 ,设计研制了一种纯钛腰椎置入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 T1 2 - S1 腰椎标本 ,测定完整腰椎 (正常组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 (对照 1组 )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 (对照 2组 ) T1 2 - S1 段腰椎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时间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 ,对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入纯钛融合器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盘摘除 t12-S1腰段脊柱 稳定性 粘弹性 置入融合器
下载PDF
基于三维CT图像辅助研制表面纳米化的仿生椎间融合器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洪刚 刘静 +5 位作者 李峰坦 杨少光 陈治 姚芳莲 代凤英 刘文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1期3851-3854,共4页
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 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下载PDF
疲劳作用下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失效形式分析
9
作者 陈磊浩 黄秀玲 +1 位作者 朱俊俊 华子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8-488,共1页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 目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拥有多孔性结构以及骨小梁构造,有利于骨长入并促进融合。相较于传统融合器而言,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结构失效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选用3D打印金属融合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标准方法,对融合器进行了动态压缩、剪切以及扭转等体外力学等效试验,实时监控样品表面形变和材料的疲劳性能,记录融合器的疲劳寿命及其断裂特征,重点观察融合器骨小梁结构、连接点的失效形式,评估融合器失效对人体的潜在风险。结果和结论除了椎间高度丢失、断裂等失效形式以外,3D打印融合器还会伴有金属颗粒或粉末掉落等特有失效情况。通过上述研究,期望阐明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疲劳加载后的失效形式及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为该类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骨小梁结构 3D打印 医疗器械 金属颗粒 失效形式 等效试验 多孔性结构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7 位作者 汪洋 王小娟 吕鹏 陈龙 石震 谢维 竺义亮 李绪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第2天)及术后1,3,6,12个月椎体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将患者分为融合器后移组(≥2 mm)与融合器未后移组(<2 mm),对可能影响融合器后移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终板损伤、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cage置入深度、cage大小、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15例发生融合器后移(15/200);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椎间隙高度差、佩戴支具时间、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年龄与融合器后移有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及cage置入的位置是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④结果说明,融合器后移受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佩戴支具时间及cage置入的深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 融合器 后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11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前路盘切除融合 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螺纹椎间融合器(TFC)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楠 王炳强 +3 位作者 李东 郭艾 李锦军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03-2002-03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及腰椎滑脱症于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的病例,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访病例住院时间(31.76±9.28)d。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03-2002-03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及腰椎滑脱症于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的病例,通过随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随访病例住院时间(31.76±9.28)d。手术时间(3.00±0.94)h,术前JOA评分(15.94±4.87)分;随访时(27.12±3.80)分,二者有显著差异。术后改善率83.7%。术前病变节段椎间孔高度(0.85±0.22)cm;随访时(0.95±0.22)cm,二者有显著差异。融合率为83.7%,是否应用椎弓根钉、不同植骨来源、Cage数量对于融合率无显著影响。Cage垂直移位发生率24.5%,平均(0.06±0.13)cm。近椎体退变发生率18.4%。术后1例发生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出现腰部脓肿,1例术中挤压神经根。在残留症状方面,2例发生患肢肌力减低,4例遗留患肢麻木疼痛,6例发生腰部不适。结论腰椎后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安全,经过长期随访显示术后疗效肯定,椎间隙高度增加明显,Cage移位不明显,椎间融合率高,近椎体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螺纹融合器(tFC) 融合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比格犬椎间融合器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翊 张远 +3 位作者 吴宏飞 任忠明 董宇启 曹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3期3192-3195,共4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比格犬椎间融合器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16只雌雄各半的健康成年比格犬进行腰椎扫描,立体的显示比格犬腰椎结构,测量出重建图像的各腰椎体横径、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值,并观察其形态及雌雄差异。...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比格犬椎间融合器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16只雌雄各半的健康成年比格犬进行腰椎扫描,立体的显示比格犬腰椎结构,测量出重建图像的各腰椎体横径、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值,并观察其形态及雌雄差异。结果 1)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3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2mm之间;2)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1.0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0.0mm之间;3)雄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5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0mm之间;4)比格犬腰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值有性别差异(P<0.05)。结论 1)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比格犬腰椎的立体结构。2)比格犬腰椎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隙有性别差异。3)根据CT测量研制的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符合比格犬腰椎间隙的解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成年比格犬 融合器 测量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慧玲 《现代医院》 2011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翻身、坐起及站立训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并...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翻身、坐起及站立训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并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及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术后B-twin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亦未见间隙变窄及融合器内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平均住院10 d,均痊愈出院,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B-twin融合器 盘镜 护理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Telamo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惠强 王自立 +1 位作者 乔永东 戈朝辉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92-493,5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Telamo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管狭窄并椎间不稳2、1例腰椎滑脱I^III度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开窗减压单枚或两枚Tela-mon椎间植入融合术。结果术后随防了3~37个月...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结合Telamo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管狭窄并椎间不稳2、1例腰椎滑脱I^III度的患者采用了经椎弓根固定,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开窗减压单枚或两枚Tela-mon椎间植入融合术。结果术后随防了3~37个月,根据JOA29分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了疗效评分,术前平均9.8分,术后平均24分,术后的平均改善率为74%。结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Telamo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疗效满意;手术方式取决于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 弓根钉固定 telamon融合器
下载PDF
B-twin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伟斌 李菊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7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6月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68例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结果 68例患... 目的分析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6月应用B-twin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68例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结果 68例患者出现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1.4%);融合器位置不佳9例(13.2%)。随访6~24个月,出现感染1例(1.4%);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即刻平均丢失10.5%,其中>30%有2例(3%);原发节段椎间盘再突出1例;邻近节段不稳3例(4.4%);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1.4%);椎间不融合3例(4.4%);其中融合器脱出1例(1.4%)。12例有腰疼症状,其中2例有神经根症状(2.9%)。结论手术适应症及腰椎术式选择、术中减压范围、脊柱稳定性破坏程度、融合器选择的大小、植入位置及植骨量与质量是导致B-twin融合术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全面掌握B-twin融合器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操作规范和技术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融合 B-twin融合器
下载PDF
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研制及其Xtube管道下置入方法的研究
17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2 位作者 尹庆水 王善琛 李树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用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手术Xtube通道下置入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方法:自行设计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并通过解剖学测量确定其规格尺寸。应用40套成人腰骶椎干骨标本... 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用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手术Xtube通道下置入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方法:自行设计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并通过解剖学测量确定其规格尺寸。应用40套成人腰骶椎干骨标本,针对不同椎间隙(L3/4、L4/5、L5/S1),分别测量斜跨中线放置时所需要的融合器理论长度及放置融合器的最佳倾斜角α;同时测量Xtube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角μ。结果:用于不同椎间隙时(L3/4、L4/5、L5/S1)融合器的理想倾角α分别是23.9°±3.8°(21.3°~28.2°)、25.8°±3.1°(22.2°~29.2°)和28.8°±3.8°(26.9°~33.6°)。相应倾斜角下,所需融合器的理论长度分别是28.7±4.4mm(26.8~31.2mm)、29.3±3.8mm(27.3~31.8mm)和30.4±4.6mm(28.6~30.8mm)。Xtube工作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斜角μ的均值为22.3°±2.5°(18.3°~27.5°)。结论: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放置的方法实施微创TLIF手术时,在L5/S1斜向对侧放置融合器时需要比L3/4、L4/5更大的内倾斜角,在实施L4/5、L5/S1椎间融合时,需要的融合器长度略长于L3/4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tube 融合器 可注射人工骨 融合术(tLIF)
下载PDF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融合器 融合
下载PDF
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评价关注重点研究
19
作者 高娜 张博 +2 位作者 孙钰朋 李帆 杨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工艺、新型制造材料的特点,针对椎间融合器的以上特性提出风险点,并结合其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质量评价建议,以期为椎间融合器科学研究和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骨科植入物 3D打印 生物材料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
20
作者 薛旺东 周海军 +2 位作者 黄伟 张升(综述) 陈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修的关键。该文从患者自身、融合器、手术因素3个方面导致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避免融合器沉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 侧方融合 危险因素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