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屏风散对小鼠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宋阳 席研 葛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3062-3063,共2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采用ANAE染色法检测玉屏风散对小鼠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能明显增加血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P<0.01)。结论:玉屏风散具有一定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结果对进...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采用ANAE染色法检测玉屏风散对小鼠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能明显增加血T淋巴细胞酯酶染色率(P<0.01)。结论:玉屏风散具有一定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t淋巴细胞/生理学/酶学 类/诊断应用
下载PDF
不同HBV DNA载量CHB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及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喻雪琴 戢敏 +3 位作者 陈星 陈芳 梅怡晗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88例CHB患者按血清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35例、低拷贝组55例、中拷贝组56例、高拷贝组42... 目的比较不同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88例CHB患者按血清HBV-DNA载量分为阴性组35例、低拷贝组55例、中拷贝组56例、高拷贝组42例,另选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流式细胞仪及相关抗体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计算CD4^+T细胞/CD8^+T细胞值,ELISA法检测TNF、IFN-γ。结果与对照组和阴性组比较,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ALT和AST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阴性组AST水平降低(P <0.05)。与对照组和阴性组比较,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及CD4^+T/CD8^+T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阴性组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降低,CD4^+T/CD8^+T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和阴性组比较,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TNF、IFN-γ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阴性组TNF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均<0.05)。CHB患者ALT、AST水平与IFN-γ、TN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5、0.836、0.883、0.913,P均<0.05),CD4^+T、CD8^+T与IFN-γ、TNF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7、-0.831、-0.834、-0.820,P均<0.05)。CHB患者HBV DNA载量与IFN-γ、TN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2、0.940,P均<0.05),HBV DNA载量与CD4^+T、CD8^+T、CD4^+T/CD8^+T呈负相关(r分别为-0.820、-0.773、-0.930,P均<0.05)。结论随着HBV DNA载量增加,CHB患者CD4^+T、CD8^+T比例逐渐下降,ALT、AST及TNF、IFN-γ水平逐渐升高,HBV DNA载量在一程度上与CHB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肝功能受损程度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DNA 肝功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免疫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先智 周向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特征的影响。方法将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简称:结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尚未使用任何药物组(结胸组)、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组(抗结核组)及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特征的影响。方法将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简称:结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尚未使用任何药物组(结胸组)、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组(抗结核组)及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收集各组的胸腔积液淋巴细胞,体外培养48h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所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变。结果代表辅助T细胞1(Th1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在结胸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代表Th2细胞的白介素-4(IL-4)水平则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过程中,激素组较抗结核组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IL-4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T淋巴细胞特征是Th1细胞优势表达,而糖皮质激素可改变这一特征,使Th1细胞优势表达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糖皮质激素 免疫特征 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th1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抗结核药物 结核性胸膜炎 细胞特征 辅助t细胞 th2细胞 对照组 联合使用 体外培养 细胞因子 治疗过程 水平变化
下载PDF
注射用鼠抗人T淋巴细胞CD25抗原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
4
作者 葛苗苗 方凯 +4 位作者 黎维勇 王振迪 张爱华 张囡 孙可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鼠抗人T淋巴细胞CD25抗原单克隆抗体(WuTac)在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 16名肾移植患者随机分配到低、高(0.2,0.1 mg.kg-1)2个剂量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WuTac和人抗鼠抗体(HAMA)的浓度,评估... 目的研究注射用鼠抗人T淋巴细胞CD25抗原单克隆抗体(WuTac)在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 16名肾移植患者随机分配到低、高(0.2,0.1 mg.kg-1)2个剂量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WuTac和人抗鼠抗体(HAMA)的浓度,评估该药物的药动学行为特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T细胞表面CD25结合情况,评判其药效学。结果低、高2个剂量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51.41±16.24)(,59.53±24.96)h;AUCss分别为(2.28±0.35)(,5.13±1.53)mg.d.L-1;AUC0-t分别为(8.63±1.87)(,19.16±9.01)mg.d.L-1;AUC0-∞分别为(9.11±2.28)(,21.03±10.88)mg.d.L-1;Cmax分别为(3.27±0.53)(,8.36±1.92)mg.L-1;Tmax分别为(2.50±0.76)(,2.47±1.06)h。2组多次恒速滴注停药后,均能饱和T细胞白介2受体(IL-2R)相应结合位点。结论本品在中国肾移植患者起效迅速,疗效持久。多次给药耐受性良好,WuTac在0.1~0.2 mg.kg-1内基本呈线性药动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抗人t淋巴细胞CD25抗原单克隆抗体 白介2受体 联免疫吸附 药动 药效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进 谢珏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 4+、CD 8+和CD 19+淋巴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后,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法(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 4+、CD 8+和CD 19+淋巴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后,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法(T e lom eric repeats am p lification protoco l,TRAP)测定端粒酶活性;Sou thernB lot测定细胞端粒长度。结果:SLE患者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但只有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CD 4+和CD 8+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均较正常对照明显缩短,CD 19+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无明显缩短。结论:SLE患者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维持了细胞端粒长度;而CD 4+和CD 8+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不足以维持由于细胞分裂所导致的细胞端粒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端粒 末端转移/分析 t淋巴细胞 端粒/酶 抗原 CD8 抗原 CD4 抗原 CD19
下载PDF
NSCLC原发部位和转移淋巴结中PD-L1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佳 张菁 +2 位作者 李晓 马胜林 张仕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部位和转移淋巴结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标本和40例超声支气管内镜活检的淋巴结标本...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部位和转移淋巴结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标本和40例超声支气管内镜活检的淋巴结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D-L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采用生存分析探讨PD-L1蛋白表达和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D-L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部位的阳性率是23.6%(13/55)。PD-L1表达阳性率在病理类型(腺癌vs鳞癌,P=0.047)和病理分期(Ⅰ期vsⅡ~Ⅲ期,P=0.025)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D-L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较短(P=0.049)。PD-L1 mRNA在原发部位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癌组织(P=0.017),且随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29)。原发部位和转移淋巴结中PD-L1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L1蛋白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总生存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L1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在原发部位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淋巴转移 膜糖蛋白类/代谢 t淋巴细胞/免疫 配体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 聚合链反应
下载PDF
T-SPOT.TB与TB-IgG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德生 李娅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8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SPOT.TB)与血清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试验(TB-Ig G)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3例临床疑似结核病病例或待排病例(确诊活动性结核患者41例为结核组,...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SPOT.TB)与血清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试验(TB-Ig G)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3例临床疑似结核病病例或待排病例(确诊活动性结核患者41例为结核组,非结核患者232例为非结核组)进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血清结核分支杆菌抗体(TB-Ig G)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诊断试验对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 T-SPOT.TB检测结核临床诊断的敏感性为90.24%(37/41),特异性为80.17%(186/232);TB-Ig G检测结核的敏感性为17.07%(7/41),特异性为95.69%(222/232)。结核组T-SPOT.TB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B-Ig G检测阳性率(P<0.05),非结核组T-SPOT.TB检测法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TB-Ig G检测阳性率(P<0.05)。T-SPOT.TB曲线下面积为0.852,TB-Ig G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564,均超过诊断有效标准0.5,且T-SPOT.TB曲线下面积>0.7,诊断准确性更好。结论 T-SPOT.TB技术检测结核病操作简便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但TB-Ig G技术对排除结核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弥补T-SPOT.TB特异性上的不足,是防止误诊的有效补充,临床筛查结核病可联合使用两种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杆菌抗体 t淋巴细胞 免疫 联免疫斑点法 细胞斑点试验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co-stimulator 4-1BB molecul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djacent non-tumor liver tissue,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tumor immunity 被引量:6
8
作者 Wan, YL Zheng, SS +3 位作者 Zhao, ZC Li, MW Jia, CK Zhang, 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4-1BB molecul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METHODS: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e expression... AIM: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4-1BB molecul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METHODS: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4-1BB in hepatocarcinoma and its adjacent tissues,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from both HCC and health control groups.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phenotypes of T cell subsets from the blood of HCC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and further to determine whether 4-1BB molecules were also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CD4+ and CD8+ T cells. The localization of 4-1BB proteins on 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cytochemical staining and detect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RESULTS:4-1BB mRNA, which was not detectable in normal liver,was found in 19 liver tissues adjacent to tumor edge(<1.0cm).Low expression of 4-1BB mRNA was shown in 8 tumor tissues and 6 liver tissues located within 1 to 5cm away from tumor edge. In PBMCs, 4-1BB mRNA was almost not detected. Percentage of CD4^+, CD8^+ and CD3^+/CD25^+ T cells, as well as ratio of CD4 to CD8 reveal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respectively),while a significant lower percentage of CD3^+ T cell was found in HCC group a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 group (P<0.05).However, 4-1BB molecules were almost not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CD4+ and CD8+ T cells in HCC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Double-staining of 4-1BB^+/CD4^+ and 4-1BB^+/CD8^+ immunofluorescence on 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s was detected in 13 liver tissues adjacent to tumor edge (<1.0cm) by confocal microscopy.CONCLUSION: Although HCC may escape from immune attack by weak immunogenicity or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HC-1 molecules on the tumor cell surface,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s can be activated via other costimulatory signal pathways to exert a limited antitumor effect on local micro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also implicates that modulating 4-1BB/4-1BBL costimulatory pathway may be an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strategy to augment the host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免疫 4-1BB基因 分子机制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激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帆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抗原和CD40抗原的表达,以确定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子表达和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RPE细胞分别在γ-干扰素诱导和无诱导的条件下培养,免疫组织...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抗原和CD40抗原的表达,以确定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分子表达和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RPE细胞分别在γ-干扰素诱导和无诱导的条件下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HLA—DP、-DQ、-DR抗原和CD40抗原在RPE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RPE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荧光活化细胞分类仪测定其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表达升高和CD40在人RPE细胞上的表达,CD69阳性的T淋巴细胞,在人RPE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同培养系统中的含量增加。结论人RPE细胞能够激活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 HLA—D抗原/生理学 t淋巴细胞/免疫 细胞培养技术 免疫组 织化
原文传递
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斌 严灿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湿阻证患者7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 目的:观察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湿阻证患者7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的情况。结果:湿阻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红细胞免疫指标RBC—C3bRR均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CD8、红细胞免疫指标RBC-ICR、SIL-2R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阻证患者尿木糖排泄率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指标间相关性分析:CD4/CD8与SIL-2R呈负相关,与RBC—C3bRR呈正相关(P<0.01,P<0.05);尿木糖排泄率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RBC—C3bRR呈正相关,与RBC—ICR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与机体营养吸收障碍及能量代谢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阻 病理生理学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细胞 NA(+)K(+)交换AtP 细胞 尿木糖排泄率
下载PDF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克岩 吕嘉华 徐格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 观察伏格特-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变化。方法采集15例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标志物CD4... 目的 观察伏格特-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变化。方法采集15例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25以及特征性的细胞核内转录因子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网子(FOXP3)的抗体标记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并与15例以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中的该亚群细胞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治疗前患者组为(0.30±0.19)%,正常对照组为(1.41±0.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5,P〈0.01);治疗1个月后,患者组为(1.28±0.54)%,接近正常对照组。另有2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异常升高。结论VKH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治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表明VKH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患者外周血中天然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病理生理学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t淋巴细胞 调节性/免疫 流式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军生 余祖江 +1 位作者 江河清 武淑环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随机入组的...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宿主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5例随机入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 HBc-IgM定性结果分为两组(HBc-IgM阳性组为实验组;HBc-IgM阴性组为对照组),分别以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色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荧光素双标记 FCM(flow cytometry)技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相对含量,统计学分析用 t检验与秩和检验。结果 HBc-IgM阳性组ALT、AST和HBVDNA平均值高于 HBc-IgM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 IgG含量和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亚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后,HBV清除延迟;HBV激活的宿主免疫应答主要通过特异性免疫导致肝组织损伤和病毒清除,宿主体内多克隆免疫应答的激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机制 急性发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CD8^+t淋巴细胞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特异性免疫治疗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阳性 CD3^+ CD4^+ 统计差异 免疫功能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检测 荧光素双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