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家族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施文娟 张妍 +3 位作者 杨正茂 魏丽 王兆勋 万红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 BV)各家族谱系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CHB患者(CH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应用RT-PCR扩增TCR...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 BV)各家族谱系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CHB患者(CH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集其外周血、肝素钠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应用RT-PCR扩增TCR RV的24个家族,进行两组间扩增产物定量分析结果 CHB组△Ct5、△Ct7、△Ct15、△Ct22、△Ct23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组TCR BV 24个家族BV5、BV7、BV15、BV22、BV23的扩增产物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受体 β链v家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模型小鼠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TCR Vβ)偏向取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滕 姚新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2-1294,共3页
T细胞是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且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主要作用。而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是识别抗原的主要部位;TCR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最具多样性的是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 Vβ),TCR Vβ的研究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 T细胞是机体的主要免疫细胞,且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到主要作用。而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是识别抗原的主要部位;TCR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其中,最具多样性的是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 Vβ),TCR Vβ的研究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TCR Vβ家族在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将对Vβ亚家族偏向取用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tCR) β链可变(vβ)亚家族 小鼠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谱型特征及其与干扰素抗病毒近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平 杨瑞 张光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5-198,201,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探讨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入选19例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收集外周血5 mL,分离并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总RNA,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探讨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入选19例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收集外周血5 mL,分离并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总RNA,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β链可变区(BV)家族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溶解曲线分析各BV家族CDR3谱系的克隆性增生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19例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单、寡及偏峰性克隆增生;治疗3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病毒学应答组较无应答组TRBV CDR3克隆增生异常率、HBV-DNA载量及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AST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克隆性增生,且细胞免疫功能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效果间无相关性,采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来评估干扰素抗病毒近期疗效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3 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 干扰素-Α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受体与多发性硬化
4
作者 张纪红 董会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免疫性T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国外关于M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的研究显示M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的某些区段会有克隆性扩增,并且与临床类型、病程、MRI表现、扩展残疾状态评分有一定关系。本文就M... 免疫性T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国外关于M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的研究显示M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的某些区段会有克隆性扩增,并且与临床类型、病程、MRI表现、扩展残疾状态评分有一定关系。本文就MS患者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的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t淋巴细胞受体(tCR) t淋巴细胞受体β可变(tCR vβ)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克隆谱系分析
5
作者 张蕊 李志刚 +2 位作者 吴敏媛 朱平 胡亚美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情况。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高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8例正常对照及44例化疗结束后的ALL患儿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可变区(BV)第三互补决定区(C...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情况。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高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8例正常对照及44例化疗结束后的ALL患儿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可变区(BV)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的克隆谱系。结果白血病化疗结束至48个月TCRBV家族仍可见表达增高或降低(P均<0.05)。化疗结束后TCRBVCDR3谱型多态性基本恢复,但寡克隆增生情况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小于6个月组差异最明显(P均<0.05)。16例普通B细胞急淋(c-ALL)BV8、BV5.1、BV5.2和BV12发生克隆性增生的频率较高,9例前B细胞急淋(pre-B)BV6家族发生克隆性增生较多。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结束至48个月T细胞免疫尚未完全恢复;T细胞克隆谱系异常以寡克隆增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t细胞受体βv CDR3克隆谱系 免疫重建
下载PDF
T细胞受体Vβ亚家族基因表达特点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6
作者 范建新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T细胞受体p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βVCDR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ITP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15例缓解组ITP患者、10例复发难治组ITP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组T细胞受体...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T细胞受体p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βVCDR3)基因表达的变化,与ITP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分析15例缓解组ITP患者、10例复发难治组ITP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组T细胞受体β链(TCRβ)的可变区(V)的24个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序列。结果15例缓解组ITP患者见部分CDR3基因谱型异常,平均每个患者基因异常的家族数为2.55±0.38个,未见T细胞克隆增生。10例复发难治组ITP患者中,在8V8、BV13.1、BV14和BV17等亚家族都出现了克隆性增生,平均每个患者异常家族为7.1±3.15个,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的发病及预后与T细胞免疫状态有关,TCRBVCRD3基因谱型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增生克隆,有助于判断ITP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细胞受体tCR β链v 互补决定3
下载PDF
AML-M2a型细胞诱导自体及异体优势增殖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荣福 李扬秋 +3 位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卢育洪 罗更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7-290,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M2 a亚型 (AML M2 a)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反应性 T细胞受体V区 β链 (TCR Vβ)亚家族 T细胞体内外优势表达情况及其体外细胞毒性分析。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培养法 (ML TC)将 AML M2 a细胞...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M2 a亚型 (AML M2 a)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反应性 T细胞受体V区 β链 (TCR Vβ)亚家族 T细胞体内外优势表达情况及其体外细胞毒性分析。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培养法 (ML TC)将 AML M2 a细胞与自体或正常人外周血 T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和扩增 ,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分析 ML TC前后患者和正常人 T细胞 TCR2 4个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 ,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分析。结果 :AML M2 a患者和正常人 T细胞在 ML TC培养后均出现了 TCR Vβ亚家族优势表达情况 ,与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L AK细胞 )相比具较高特异性的细胞毒性 (P<0 .0 1)。结论 :AML M2 a细胞可以诱导自体与异体特异性细胞毒性 T细胞 (CTL ) ,且其主要为一些优势的TCR Vβ亚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t细胞受体vβ链亚家族 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培养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湿证患者外周血TCRVβ亚家族表达及意义探讨
8
作者 项婷 林佑武 +3 位作者 张诗军 陈泽雄 孙保国 胡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湿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Vβ)亚家族的表达,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的特点。方法湿证患者组2例,正常组1例。对湿证组采用化湿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半年,观察湿证组治疗前... 目的通过检测湿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Vβ)亚家族的表达,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的特点。方法湿证患者组2例,正常组1例。对湿证组采用化湿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半年,观察湿证组治疗前与治疗取效后患者症状、体征和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2例湿证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TCRVβ表达均低下的亚家族是TCRVβ4、TCRVβ5.1、TCRVβ8、TCRVβ14、TCRVβ21.1、TCRVβ21.3、TCRVβ23;2例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TCRVβ表达均偏高的亚家族是TCRVβ3、TCRVβ16、TCRVβ18、TCRVβ24。2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均偏低,经治疗后表达均升高的亚家族是TCRVβ4、TCRVβ14、TCRVβ21.3、TCRVβ23;2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均偏高,经治疗后表达均降低的亚家族是TCRVβ3和TCRVβ18。结论湿证患者TCR Vβ谱系表达紊乱,经化湿治疗后,TCRVβ谱系不同程度上得以调节,提示TCR Vβ的表达异常可能是湿邪的"蒙蔽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t淋巴细胞受体βv(tcrvβ)
下载PDF
湿邪致病大鼠相关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谱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Carlini Fan Hardi 张诗军 +3 位作者 陈泽雄 朱宝益 王伟 胡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湿邪致病大鼠(TCRVβ)亚家族基因表达谱,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特点。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湿大鼠模型组、外湿大鼠模型组和内外湿大鼠模型...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湿邪致病大鼠(TCRVβ)亚家族基因表达谱,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特点。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湿大鼠模型组、外湿大鼠模型组和内外湿大鼠模型组4组,造模20d后,各组按随机数字表选3只大鼠,检测其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湿大鼠模型组的TCRVβ1、TCRVβ7、TCRVβ9、TCRVβ13表达升高(P<0.05,P<0.01,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湿大鼠模型组的TCRVβ8、TCRVβ14、TCRVβ18表达降低(P<0.05,P<0.01),内外湿大鼠模型组的TCRVβ8、TCRVβ18表达也降低(P<0.05,P<0.01)。结论:在外湿大鼠模型组部分TCRVβ亚家族比正常对照组表达升高,而在内湿大鼠模型组及内外湿大鼠模型组中部分TCRVβ比正常对照组表达低下,提示内湿之邪可能具有"蒙蔽性"有关,在内湿的环境中,机体可能对外在相关抗原相对不敏感,进而导致湿邪致病大鼠免疫功能障碍而死亡率升高,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致病 t淋巴细胞受体β可变(tcrv β)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SLE患者外周血Vγ9链T细胞受体CDR3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芳 康宁 +2 位作者 崔莲仙 巴德年 何维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5-270,共6页
为探讨Vγ9链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3,CDR3)是否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和随机序列测定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 为探讨Vγ9链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3,CDR3)是否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利用基因扫描技术和随机序列测定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Vγ9TCR CDR3区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γ9CDR3序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J区等位基因的取用不同:健康人以表达JγP为主(82.86%),而SLE患者Jγ1/Jγ2(40.82%)和JγP(59.18%)表达率相近。两组人群相比,Jγ1/Jγ2和JγP表达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果表明,SLE患者外周血Vγ9链T细胞受体具有与健康人不同的CDR3组成特点,提示其可能参与SLE病理过程中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本研究为寻找SLE中γδT细胞识别的自身抗原以及阐明γδT细胞在SLE中的独特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ΓΔt细胞 t细胞受体 vγ9 互补决定3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湿证患者外周血TCRVβ亚家族谱系表达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霄 林佑武 +4 位作者 张诗军 陈泽雄 程永华 项婷 胡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湿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Vβ)亚家族的表达,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的特点。方法:CHB湿证患者组3例,正常组1例。对湿证组采用化湿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湿证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V区(TCRVβ)亚家族的表达,从免疫识别的角度探讨湿邪致病"蒙蔽性"的特点。方法:CHB湿证患者组3例,正常组1例。对湿证组采用化湿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半年,观察湿证组治疗前与治疗取效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定量、乙肝病毒标志物和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变化。结果:3例CHB湿证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HBeAg均发生血清学转换,HBV-NDA定量均降低或转阴,同时,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由湿证变为非湿证。3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偏低,经治疗后表达升高的亚家族是TCRVβ1,TCRVβ6.1,TCRVβ7,TCRVβ8;3例治疗前TCRVβ表达均偏高,经治疗后表达降低的亚家族是TCRVβ12,TCRVβ14。结论:TCRVβ的表达异常可能是湿邪的"蒙蔽性"所致,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可能通过调节TCRVβ的表达,改善免疫识别,激活有效免疫反应来清除病毒。同时TCRVβ1,TCRVβ6.1,TCRVβ7,TCRVβ8可能为识别HBV抗原或引发免疫应答的基因片段,在CHB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湿证 t淋巴细胞受体βv
原文传递
淋巴瘤相关抗原肽刺激所获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的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晓玲 朱平 +3 位作者 朱霞 刘静 欧媛 杜金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克隆识别靶细胞的肽特异性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以及其赖以识别抗原肽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表达序列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体外CTL刺激扩增体系,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框架区上的... 目的研究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克隆识别靶细胞的肽特异性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限制性,以及其赖以识别抗原肽的T细胞受体(TCR)基因表达序列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体外CTL刺激扩增体系,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框架区上的B淋巴瘤相关抗原九肽(IgHV1QLVQSGAEV和IgHV3SLYLQMNSL)负荷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刺激正常HLAA0201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每周1次共4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培养细胞的免疫表型的变化,并用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体(MHC)四聚体方法检测肽特异性的CTL增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TL与不同的靶细胞共同孵育时释放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指纹谱型图方法检测培养前后的淋巴细胞的克隆变化,并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得到CTL克隆的TCR基因序列。结果B淋巴瘤相关抗原肽4次刺激体外培养的PBMC后CD8+CTL大量增殖,CD4/CD8明显下降(0.10vs1.43,P<0.05)。IgHV1QLVQSGAEV/HLAA0201四聚体和CD8双阳性的肽特异性CTL数量(49.38%)比刺激前(0.04%)明显上升。ELISA检测IFNγ的分泌表明其识别靶细胞是肽特异性和HLA限制性的。TCR基因指纹谱型图显示抗原肽反复刺激获得的CTL的TCR表达集中于个别基因家族,呈克隆性增殖。结论应用IgHV基因框架区来源的B淋巴瘤相关抗原九肽可以使特异性CTL克隆增殖,这些克隆以肽特异性和HLA限制性的方式识别靶细胞。了解这些CTL的作用和TCR识别相关抗原肽的分子结构,将有助于确定体内T细胞和B细胞相互调节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肽 t细胞克隆 HLA-A*020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免疫球蛋白重可变 逆转录-多聚酶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CD8^+CtL 流式细胞仪检测 主要组织相容性 CD4/CD8 ELISA检测 t细胞受体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TCR VβCDR3谱型的特点
13
作者 王春波 王丹 +1 位作者 刘海云 王琳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S0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自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TCRβ)CDR3基因谱型的表达特点,从而总结AID的发病特征与基因谱型的关系及指导免疫治疗。方法选取2007—200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AID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自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TCRβ)CDR3基因谱型的表达特点,从而总结AID的发病特征与基因谱型的关系及指导免疫治疗。方法选取2007—200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AID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ID患者外周血TCRβ可变区(V)基因系列的25个家族,同时将电泳胶于长泳道测序,呈现TCRVβ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通过图中电泳条带明确T淋巴细胞质克隆增生特征,分析其TCRβ基因序列,明确AID谱型的特征及AID发病特点并指导AID的治疗。结果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呈现10余条呈高斯分布的电泳带,主要由正常TCRβV2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电泳后依次形成。41例患者CDR3谱型图均呈现异常克隆增生,其中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1~4、5.1、6~9、13.1、13.2、14~18、20、21、23~25等,1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1~4、5.1、5.2、6~9、12、13.1、13.2、14~16、18、20、21、23、24等,4例强直性脊椎炎(AS)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1~4、6、8、9、11、12、14、15、17、20、24、25等,2例白塞氏病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1、3、5.2、11、13.1、13.2、14、15等,6例CTD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除外βV9、18、21、22、24、25等,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2~4、5.2、6、7、13.1、15~17、20等,3例成人STILL′S病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 3、4、5.1、6、8、9、11、13.1、14、15、20等,1例SS患者克隆增生的家族有βV 1、4、13.1、20等。单一条过度浓集之所以在谱型图上呈现是因患者寡克隆T淋巴细胞增殖或单克隆。1例RA患者Vβ25 CDR3区、Vβ25 CDR3区、Vβ4 CDR3区分别与3例SLE、4例SLE、1例SLE患者完全一致。1例AS、1例SLE患者Vβ1 CDR3区完全一致(CASSEGLGAYEQYF),1例SS、1例SLE患者Vβ20 CDR3区完全一致(CAGSVSGRSNNEQFF)。结论AID患者出现T淋巴细胞克隆增生,同种AID具有相对倾向性的克隆条带,不同AID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克隆条带,AID分类可能与特异性条带具有直接关系,且针对特异性克隆条带治疗,可能是治疗AID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淋巴细胞受体 t淋巴细胞受体β可变 CDR3基因
下载PDF
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在淋巴瘤性红皮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莹 李思琪 +4 位作者 甘璐 孔英琪 李颜 陈浩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红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29例红皮病患者,包括6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EMF)、5例Sézary综合征(SS)及18例不同病因的炎症性红皮病(IE... 目的探讨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在红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29例红皮病患者,包括6例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EMF)、5例Sézary综合征(SS)及18例不同病因的炎症性红皮病(IE),4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及克隆性,比较其在炎症性红皮病与淋巴瘤相关红皮病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组受试者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D4-CD8-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S患者T细胞比例(93.8%±3.4%)高于EMF(42.7%±6.4%)及IE(46.0%±6.8%,t=12.8、14.4,P<0.001),IE患者CD4-CD8-细胞比例(0.37%±0.40%)低于EMF(2.93%±0.84%)及SS(2.38%±0.74%,t=9.2、6.7,P<0.05)。健康对照及IE患者均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TCR-vβ)表达;3例EMF及所有SS患者检测到表达克隆性TCR-vβ的细胞亚群,且TCR-vβ克隆性细胞均为CD4+CD7-CD26-表型。4组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4、CXCR3、CCR5与皮肤淋巴细胞抗原(CLA)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IE患者表达CCR4、CLA、PD-1细胞比例低于SS及EMF患者(均P<0.001),表达CXCR3、CCR5细胞比例高于SS患者及EMF患者(均P<0.001)。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可为红皮病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佐证,有助于淋巴瘤相关红皮病与炎症性红皮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细胞 皮肤 SÉZARY综合征 流式细胞 红皮病型蕈样肉芽肿 炎症性红皮病 t淋巴细胞 表位 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可变β链
原文传递
重组活化基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邹红云 王小宁 马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4,共6页
1976年,Hozumi等首次发现V(D)J重组现象,使人类对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质认识有了一个划时代转变。V(D)J重组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抗原受体多样性以及淋巴细胞发育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免疫球蛋白重链(Ig... 1976年,Hozumi等首次发现V(D)J重组现象,使人类对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质认识有了一个划时代转变。V(D)J重组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抗原受体多样性以及淋巴细胞发育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轻链(IgL)基因座以及T细胞受体(TCR)α、β、γ和δ基因座相继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J重组 基因研究进展 适应性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重 活化 淋巴细胞发育 t细胞受体 抗原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