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K promotes the survival of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 被引量:4
1
作者 Bing Guo Xin Han +2 位作者 Diane Tkach Shu-Guang Huang Dong Zhang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8年第2期134-142,共9页
Background: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in males and the second in females worldwide in 2012. In the past 20 years, stro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ancer stem cells are the main c... Background: Colorectal cancer(CRC) is the third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in males and the second in females worldwide in 2012. In the past 20 years, stro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ancer stem cells are the main culprit of cancer metastasis,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relapse.Method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uniqu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ncer stem cells and uncover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to eradicate them, we first established a panel of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 tumor models using tumors surgically removed from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e then isolated CRC cancer stem cells based on their ALDH activity using fluorescent-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and characterized their metabolic properties.Results: Interestingly, we found that the CRC cancer stem cells(ie, CRC cells with higher ALDH activity, or ALDH+) express higher level of antioxidant genes and have lower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than non-CRC cancer stem cells(ie, CRC cells with lower ALDH activity, or ALDHà). The CRC cancer stem cells also possess more mitochondria mass and show higher mitochondrial activity. More intriguingly,we observed higher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activities in these CRC cancer stem cells. Inhibition of the AMPK activity using 2 AMPK inhibitors, Compound C and Iodotubercidin, preferentially induces cell death in CRC cancer stem cells.Conclusion: We propose that AMPK inhibitors may help to eradicate the CRC cancer stem cells and prevent the relapse of CR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ANCER METABOLISM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s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下载PDF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Newborn Rat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GDNF-RET and Protein Kinase B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涛 许能贵 +3 位作者 杨忠华 万言珍 吴清龙 黄康柏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57-466,共10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f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family receptor member RET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and its key downstream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protein kinase B (Akt) pathway in the process. Methods: A total of 220 seven-day-old SD rats (of either sex, from 22 bro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30 rats) for sham-surgery group and the other (190 rats) for HIE model group. The HIE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hypoxic treatment. Th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model group, EA group, sham-EA group, antagonist group and antagonist plus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ith 35 rats in each group. Baihui (GV 20), Dazhui (GV 14), Quchi (LI 11) and Yongquan (KI 1) acupoints were chosen for acupuncture. EA was performed at Baihui and Quchi for 10 min once a day for continuous 1, 3, 7 and 21 days, respectively. The rats were then kille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injured cerebral cortex was take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eurologic damage by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ing and the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cortical ultrastructure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T mRNA level and Akt protein level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pectively. Results: EA could ameliorate neurologic damage of the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 (SITr) and alleviate the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of cortical neurons in rats subjected to HIE. And the long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lasted, the better its therapeutic effect would be.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graduall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GDNF family receptor RET at the mRNA level and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Akt at the protein level in the ischemic cortex. Conclusion: EA ha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n HIE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HIE in the neonate. Activation of RET/Akt signaling pathway might be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ELECTROACUPUNCTUR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 protein kinase B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酮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廖清船 肖洲生 +3 位作者 秦艳芳 刘亭 赵彦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3-687,共5页
目的研究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的亚型p38 MAPK在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酮(Genistein)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 目的研究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的亚型p38 MAPK在植物雌激素金雀异黄酮(Genistein)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BMSCs用无酚红α-MEM(含经活性碳吸附的10% FBS、β-磷酸甘油、维生素C)培养,先用Genistein处理细胞,观察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情况,然后用SB203580(p38 MAPK通路阻断剂)以及PD98059(p44/42 MAPK通路阻断剂)阻断相应的通路后,再用Genistein处理细胞,观察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并同时观察上述处理后MAPK通路的变化.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Ca)沉积量反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状况,用Western blot来检测MAPK通路是否激活.结果 Genistein(0.01,0.1,1 μmol·L-1)剂量依赖性增加小鼠BMSCs细胞内ALP活性和细胞外Ca沉积量,并同时引起p38MAPK通路的激活和p44/42MAPK通路的抑制.SB203580预处理能减弱Genistein刺激引起的p38MAPK通路的激活并同时阻止Genistein诱导的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Genistein在0.01~1 μmol·L^-1剂量范围内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槲皮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慧 王昌明 +2 位作者 阳耀忠 黄文新 陈建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槲皮素(quercetin)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SMC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槲皮素(quercetin)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SMC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观察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SM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可显著地抑制PDGF诱导的SMC增殖及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尤以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分子量为85~180kD明显。结论:槲皮素可显著地抑制PDGF诱导的SM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PDGF 槲皮素
下载PDF
AMPK激活剂抑制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峻 郑婷 +4 位作者 童珊珊 李钰青 佘晓芬 张萌 肖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方法: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PDGF及AICAR干预24 h、48 h、72 h后,分为A组(AICAR)、P组(PDGF)、A+P组(AICAR+PDGF)和对照组,4个组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不同AICAR作用时间下(30 min、1 h、3 h、6 h、12 h)AMPK的活化情况和mTOR的蛋白活性,以及上述各组中AMPK活化和mTOR蛋白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DGF干预组的MTT值显著增加(P<0.05),AMPK激活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MTT值的增加效应(P<0.05);(2)AICAR可诱导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AICAR的诱导效应有随药物干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AICAR干预后p-mTOR表达活性显著减弱(P<0.05),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p-mTOR表达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各组干预12 h后分别检测p-AMPK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减弱(P<0.01),A+P组显著增强(P<0.01),而A+P组与P组比较,A+P组强于P组(P<0.01),A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检测p-mTOR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增强(P<0.05),A+P组较低(P<0.05),A+P组低于P组(P<0.05),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GF刺激能促进VSMCs增殖,该促增殖效应可被AMPK激活剂AICAR所抑制;细胞mTOR活性下调可能参与AMPK活化诱导的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SDF-1对糖尿病外周血EPCs功能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黎金凤 林安华 +4 位作者 邓颖 霍亚南 刘精东 吴明斌 王晨秀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9-1072,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探讨SDF-1对EPCs的影响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外周血30 m L,提取并培养EPCs。(1)SDF-1干预组加入100μ...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探讨SDF-1对EPCs的影响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外周血30 m L,提取并培养EPCs。(1)SDF-1干预组加入100μg/L SDF-1培养液,非干预组加入EGM-2MV培养基,采用Boyden小室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s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2)将培养的EPCs分为空白对照组、1μg/L SDF-1组、10μg/L SDF-1组、100μg/L SDF-1组、单纯AMD3100组及100μg/L SDF-1+AMD3100组,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PCs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无SDF-1干预时,DM组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低于HC组,SDF-1干预后,2组的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均较干预前增强,但DM组增强的幅度高于HC组。(2)同一浓度下,DM组的AKT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C组(均P<0.01)。无论是DM组还是HC组,AKT蛋白的表达均随着加入SDF-1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P<0.05);100μg/L SDF-1+AMD3100组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较100μg/L SDF-1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SDF-1可增强外周血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为明显,且SDF-1对EPCs的影响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内皮祖细胞 PI3K/AKT 糖尿病
下载PDF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介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柳青 叶琼 +2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吴可贵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9-763,共5页
目的研究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SHR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3H-胸... 目的研究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SHR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状况。用特异性的Phospho-p38MAPK抗体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38MAPK的活性。结果1)AngⅡ、PDGF成剂量依赖性促进SHR血管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率,当AngⅡ为10-7mol/L、PDGF为10ng/L时,[3H]-TdR掺入率显著增加[AngⅡ组:(11588±1322)比对照组(2546±207)计数/min;PDGF:(5279±391)比对照组(2587±230)计数/min,P<0.05]。p38MAPK选择性阻断剂SB202190(10-9~10-7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ngⅡ、PDGF诱导的VSMC增殖活度。2)AngⅡ、PDGF对p38MAPK的磷酸化均有显著增强作用,此作用同样被SB202190抑制。3者作用都呈剂量依赖性。结论AngⅡ、PDGF能激活SHR血管平滑肌细胞的p38MAPK发生磷酸化,进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血管紧张素Ⅱ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髓质海绵肾的新认识 被引量:8
9
作者 林鹭 郁胜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13-2216,共4页
髓质海绵肾(MSK)是一种肾脏发育异常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肾钙质沉着或肾结石、肾小管酸化和浓缩功能障碍、髓质集合管囊性扩张及尿路感染等。以前关于MSK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属于先天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MSK的重视以... 髓质海绵肾(MSK)是一种肾脏发育异常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肾钙质沉着或肾结石、肾小管酸化和浓缩功能障碍、髓质集合管囊性扩张及尿路感染等。以前关于MSK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属于先天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MSK的重视以及研究的深入进展,对本病有了新认识。本文着重介绍了MSK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认为在肾脏发育过程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发挥重要作用,很可能与MSK等肾脏发育异常性疾病相关;而在疾病的诊断方面,MSK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以往静脉肾盂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但随着CT的发展,有逐渐替代静脉肾盂造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质海绵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尿路造影术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降低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洋 金志军 +2 位作者 王丹 吴玉仙 王成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66-471,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从而下调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活性和侵袭相关蛋白c-Met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本院病理已确诊的40例宫颈癌样本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通过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从而下调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活性和侵袭相关蛋白c-Met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本院病理已确诊的40例宫颈癌样本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在细胞水平分为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CerEpiC组、HeLa组、HeLa+PEDF组、HeLa+PEDF+PI3K/Akt激活剂组和HeLa+PI3K/Akt抑制剂组。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PEDF、PI3K、p-Akt、Akt及c-Met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结果:宫颈癌样本和HeLa细胞中的PI3K/Akt通路显著激活,且PEDF表达显著下降(P<0.01)。PEDF可以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PI3K/Akt激活和细胞活性以及侵袭相关蛋白水平的增加(P<0.01)。Akt激活剂可以逆转PEDF对HeLa细胞活性和侵袭蛋白表达的影响,而激活PI3K无法改变PEDF的作用。单纯的药物抑制PI3K/Akt通路不足以模拟PEDF对HeLa细胞的作用。结论:PEDF通过PI3K/Akt双重抑制作用降低HeLa细胞活性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这为临床上PEDF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类 PI3K/AKT通路 磷酸肌醇3-激酶类 蛋白激酶类 HeLa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新利 苗慧鹏 +2 位作者 周忠友 赵平 刘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以及细胞通透性相关因子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生理盐水注射组(DM+NS组)和糖尿病PEDF注射组(DM+PEDF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第1周、2周、3周时,DM+PEDF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PEDF,而DM+NS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周时处死大鼠,摘出眼球,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PEDF、VEGF、ICAM-1、MCP-1以及ZO-1、Akt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均造模成功。4周糖尿病病程尚不能导致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透射电镜下,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大,基质肿胀明显,可见大部分或全部的嵴消失,部分双侧膜融合,粗面内质网扩张,而玻璃体内PEDF注射可以明显地改善这一病理改变。DM组大鼠PEDF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光感受器基质以及色素上皮层、脉络膜等部位;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ICAM-1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层,MCP-1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内层细胞,包括节细胞层和内核层,ZO-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核层的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Akt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以及脉络膜的细胞浆中。同CON组相比,DM组、DM+NS组视网膜中PEDF、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CAM-1、MCP-1表达增加,ZO-1、Akt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CAM-1、MCP-1表达减少,ZO-1、Akt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可以明显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而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紧密连接蛋白-1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NIH 3T3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昌明 张珍祥 +2 位作者 黄慧 白晶 莫碧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Giemsa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技术对PDG...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槲皮素对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Giemsa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的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WesternBlot分析技术对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处理可显著地抑制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而且主要是细胞周期S期抑制,WeseternBlot分析提示槲皮素可明显地抑制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可显著地抑制PDGF诱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 酪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剂 槲皮系 NIH3T3细胞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SDF-1诱导巨噬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鹏程 徐茜 胡燕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对培养的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蛋白激酶C(PKC)对其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法观察人SDF-1对培养的大鼠脾巨噬细胞的...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对培养的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的作用,以及蛋白激酶C(PKC)对其的影响。方法用Boyden小室法观察人SDF-1对培养的大鼠脾巨噬细胞的趋化效应,以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氯化白屈菜季铵碱对其趋化反应的影响;用RT-PCR方法观察浓度为100ng/ml的SDF-1作用12h后人U937细胞VEGF的表达以及氯化白屈菜季铵碱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SDF-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巨噬细胞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化作用,100ng/ml时作用最强,趋化细胞数为(398±159)个/视野;不同浓度的氯化白屈菜季铵碱预处理后均能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反应,10μ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SDF-1的趋化细胞数下降至(68±31)个/视野。SDF-1能使U937细胞VEGF的mRNA转录水平提高20%;当氯化白屈菜季铵碱预处理后,此促进效应受到明显抑制,氯化白屈菜季铵碱浓度为10μmol/L时作用最强,仅可检测到微量VEGF。结论SDF-1通过其受体CXCR4实现对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促VEGF表达的作用,PKC参与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巨噬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与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艳霞 刘洪梅 +2 位作者 王红军 王炎强 高殿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存活和分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生后大鼠中脑脑片培养,并依培养基内加入的不同物质分为空...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存活和分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可能作用。方法生后大鼠中脑脑片培养,并依培养基内加入的不同物质分为空白对照组、GDNF组、PI3K通路阻断组、MAPK通路阻断组。培养6 d后,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统计学处理;同时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脑片中TH的表达。结果GDNF组TH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形状更趋向成熟,其TH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密度、胞体大小和TH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13K通路阻断组TH表达阳性神经元几乎消失,其TH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DNF组而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别;MAPK通路阻断组TH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及TH表达水平与GDNF组无显著区别,但TH表达阳性神经元胞体显著小于GDNF组。结论P13K通路参与介导GDNF对DA能神经元的促存活作用,而MAPK通路参与介导其促形态学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PKC和GDNF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哲 吴晓芝 +1 位作者 孙黎光 姚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0-632,共3页
目的 选用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的动物模型 ,观察AD大鼠海马PKC和GDNF的变化 ,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PKC的活性 ,应用Westernblo... 目的 选用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的动物模型 ,观察AD大鼠海马PKC和GDNF的变化 ,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PKC的活性 ,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GDNF。结果 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手术侧海马PKC活性 (565 85± 1 80 70pmol·mg- 1 ·min- 1 )与正常对照组 (744 45±1 33 2 0pmol·mg- 1 ·min- 1 )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而手术对侧 (681 50± 1 2 0 2 0pmol·mg- 1 ·min- 1 )和假手术组 (675 52± 1 35 51pmol·mg- 1 ·min-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DNF ,手术组条带浅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 穹窿海马伞切断AD大鼠海马PKC和GDNF均降低 ,这表明在AD海马有PKC和GDNF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激酶C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PKC和G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燕 刘忠锦 +3 位作者 冯化杰 廉洁 陈志伟 黄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Morris水迷宫筛选40只健康Wistar大鼠...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Morris水迷宫筛选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鼠采用链脲霉素(STZ)所致AD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治疗,电针组针刺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氢溴酸加兰他敏灌胃,疗程为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和GDN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PKC和GDNF表达减少,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AD大鼠海马PKC和GDNF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 蛋白激酶C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PKC-ζ参与调节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诱导的人U937细胞VEGF mRNA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鹏程 徐茜 胡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用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抑制人U937细胞的蛋白激酶C-ζ(PKC-ζ)表达后,对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刺激的U937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一对针对人PKC-ζ的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将其连入载体。对重组质粒pSIRENp进... 目的:探讨用短发夹RNA表达质粒抑制人U937细胞的蛋白激酶C-ζ(PKC-ζ)表达后,对基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刺激的U937细胞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一对针对人PKC-ζ的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后将其连入载体。对重组质粒pSIRENp进行酶切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分别将质粒pSI-RENp和对照质粒转染U937细胞,用RT-PCR检测PKC-ζ和U937细胞VEGFmRNA。结果:酶切证实目的寡核苷酸片段已经被克隆到pSIRENp,转染后几乎完全抑制U937细胞的PKC-ζ表达;VEGF mRNA表达在SDF-1作用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结论:shRNA方法可成功抑制U937细胞的PKC-ζ表达。PKC-ζ可能参与调节U937细胞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SHRNA 基质细胞来源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U937细胞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建良 贾光伟 熊辉 《新医学》 2013年第12期813-817,共5页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胰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别检测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MAPK)阻断剂PD98059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道(PI3K)阻断剂LY294002在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胰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别检测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MAPK)阻断剂PD98059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道(PI3K)阻断剂LY294002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对胰腺癌细胞MIA Paca-2存活率的影响,利用Trans-well装置在boyden小室的下室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GDNF、GDNF抗体、PD98059、LY294002),通过计数各组跨膜细胞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GDNF对胰腺癌细胞的趋化作用和PD98059、LY294002的阻断效果。结果 MTT实验中,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D98059或LY294002后,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胰腺癌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各组的细胞存活率总体水平大都维持在90%~100%,且随药物作用时间或药物浓度变化均无明显规律性变化。Trans-well实验中,下室中加入GDNF后增加了Boyden小室跨膜细胞数量,加入阻断剂PD98059后跨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加入阻断剂LY294002后跨膜细胞数量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同时加入两种阻断剂后跨膜细胞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NF可增强胰腺癌细胞MIA Paca-2的侵袭转移能力,发挥这一作用的途径可能与MAPK通道和PI3 K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腺癌 神经侵袭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磷脂 酰肌醇激酶-3
下载PDF
神经元癫癇模型miRNA-212对BDNF/TrkB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浩 吴秋静 +3 位作者 朱延霞 赵文 李斌 宋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癫癇模型转染微小RNA(mi RNA)-212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经体外培养7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正常对照组),通过无镁离子细胞外液处理(3 h)方法建立癫癇神经元模型(... 目的探讨海马神经元癫癇模型转染微小RNA(mi RNA)-212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 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经体外培养7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正常对照组),通过无镁离子细胞外液处理(3 h)方法建立癫癇神经元模型(癫癇模型组),继而以含镁离子正常细胞外液与慢病毒稀释液转染构建mi RNA-212慢病毒表达载体;免疫荧光双染法、膜片钳技术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转染mi RNA-212对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无论是正常海马神经元或癫癇神经元模型,与BDNF共培养后其磷酸化Trk B(p Trk B)/Trk B比值均显著升高(P=0.001),表明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转染mi RNA-212后,癫癇神经元模型p Trk B/Trk B比值降低并低于未转染者(P=0.001),提示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结论 BDNF具有激活海马神经元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作用,而转染mi RNA-212可抑制BDNF/Trk B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微RNAS 转染 免疫印迹法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p16INK4a/p19Arf与年龄相关性胰岛β细胞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迪 刘东方 吴锦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2-1086,共5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能力下降,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p16INK4a是引起胰岛β细胞年龄...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能力和分泌能力下降,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抑制剂p16INK4a是引起胰岛β细胞年龄相关性老化的重要调控因子.研究表明,通过p16INK4a介导的胰岛老化机制可能有如下两个:p38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途径和PDGF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途径,两者均引起p16ink4a及p19ARF表达增加,而损害胰岛细胞增殖.本文综述年龄相关性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的潜在机制,从而为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衰老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4a编码抑癌蛋白p1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