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丽娟 田斌 +2 位作者 张瀚文 李俊慧 王洁丽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应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6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牙齿排列整齐前后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对患者的咬合... 目的本研究将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应用于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6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牙齿排列整齐前后使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对患者的咬合情况进行分析后依次记录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牙尖交错位等[牙合]位置的咬合时间、[牙合]百分比及接触点等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前伸运动、左侧方咬合运动及右侧方咬合运动的咬合分离时间及咬合接触时间较牙齿排列前均有缩短(P<0.05),左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右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及牙尖交错时磨牙区的[牙合]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区域[牙合]百分比呈下降趋势(P<0.05);左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右侧方咬合运动工作侧及牙尖交错时前磨牙区的咬合接触点呈上升趋势,而其余区域的咬合接触点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作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测量咬合情况的工具,能够明确知晓通过改善患者此前前牙深覆合、调整尖牙及磨牙的咬合关系,达到改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应用效果
下载PDF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口腔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若佳 廖崇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93-198,共6页
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咬合功能的测量和分析对治疗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以往测量咬合状态的方法受口腔医师主观影响,准确性不高,无法量化。大量研究显示T-Scan咬合分析系统能精确测量不同咬合状态下的咬合力与时间实时的关系,精确记录咬... 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咬合功能的测量和分析对治疗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以往测量咬合状态的方法受口腔医师主观影响,准确性不高,无法量化。大量研究显示T-Scan咬合分析系统能精确测量不同咬合状态下的咬合力与时间实时的关系,精确记录咬合接触时间、力量、面积,并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在颞颌关节紊乱疾病、正畸正颌、修复和种植、牙周病等多种口腔疾病治疗中,该系统协助临床医生执行精确和有针对性的咬合诊断和调整,并通过可预测和数值测量的治疗结果评价减少咬合并发症发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系统量化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更能满足现代口腔疾病临床治疗的需求。本文就T-Scan咬合分析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 临床应用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 口腔修复 口腔种植 牙周病学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下载PDF
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指导咬合调整在固定局部义齿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4
作者 郭琛 杨程 贾静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评价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在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进行咬合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88例单颗后牙缺失需固定局部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每组44例。口内试戴时,分别... 目的评价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在T-Scan 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进行咬合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88例单颗后牙缺失需固定局部义齿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每组44例。口内试戴时,分别采用传统咬合纸法和T-Scan Ⅲ指导法对修复体进行咬合调整,经抛光、粘接后完成修复,于3、12个月时复诊,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评价系统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后3个月时,咬合纸法组和T-Scan Ⅲ法组成功率分别为95.45%和97.73%;修复后12个月时,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0.91%和95.45%,两个时间点两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修复体咬合接触类型评价中,T-Scan Ⅲ法组Ⅰ类占93.18%,高于咬合纸法组(P<0.05);在对修复后咬合感受满意度调查中,两组分别有68.18%和86.36%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后者较前者高(P<0.05)。结论T-ScanⅢ指导下咬合调整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固定局部义齿修复中可以将T-ScanⅢ指导下咬合调整作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调整 固定局部义齿
下载PDF
TeeTester与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正常青年学生咬合力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颖 丁张帆 +3 位作者 康龙 周娜 任利玲 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289-8293,共5页
背景:TeeT ester和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在口腔临床各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对两种仪器的使用尚未见到对比数据。目的:应用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研究正常青年学生的咬合特征,并比较两系统咬合分析的差异。方法:采用Te... 背景:TeeT ester和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在口腔临床各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国内对两种仪器的使用尚未见到对比数据。目的:应用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种咬合分析仪研究正常青年学生的咬合特征,并比较两系统咬合分析的差异。方法:采用TeeT ester咬合系统V3.2.0记录13例正常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力中心点位置、力不对称指数、前牙咬合力占力总值的百分比,采用T-ScanⅢV8.01咬合分析仪记录13例正常受试者在ICP时的上述指标,并在25%,50%,75%,100%最大咬合力时的4个时段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TeeT ester与T-ScanⅢ两系统所测得的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系统所测得的所有受试者力中心点绝大多数在规定灰圈内,且均位于前磨牙区。两系统所测得力中心点距中线的垂直距离、力中心点偏移方向,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两系统所测得的力不对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Tee Tester所测得的前牙咬合力占总力的百分比大于T-ScanⅢ所测结果,且在50%,75%,100%最大咬合力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1)正常者左右侧咬合基本平衡。(2)左右侧咬合力分布百分比、力中心点、力不对称指数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是否正常的指标。(3)Tee Tester与T-ScanⅢ在前牙咬合力占总力百分比的测量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HE| 咬合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咬合分析 正常[牙合] TeeTester t-scan
下载PDF
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平 胡晓阳 周崇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咬合重建(10例)、咬合创伤(14例)及总义齿病例(15例)。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状况,并在其指导下调牙合,1周后复查咬合状况。对比分析患者主观感觉、异常... 目的:探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咬合重建(10例)、咬合创伤(14例)及总义齿病例(15例)。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状况,并在其指导下调牙合,1周后复查咬合状况。对比分析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咬合接触点的数量、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及咬合力中心点(COF)的位置变化。结果:T-ScanⅡ系统能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咬合状况。在其指导下调牙合后患者主观感觉良好。调牙合后异常咬合接触点基本完全消除,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显著下降(P<0.01),咬合力中心点也基本位于中心区。结论: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能准确评价患者的咬合状态,精确指导临床医师进行调牙合,有效消除咬合干扰和咬合创伤,达到咬合力量的均衡分布,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重建 调牙合
下载PDF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蕾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12-13,共2页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一套引入时间参数,可以对咬合接触情况做动态定量分析的计算机分析系统。而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是最新一代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种植、口腔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咬合分析系统。本文对T-scan咬合分析系...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一套引入时间参数,可以对咬合接触情况做动态定量分析的计算机分析系统。而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是最新一代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种植、口腔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咬合分析系统。本文对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口腔种植 进展
下载PDF
运用T-Scan系统测量对比分析正畸与非正畸青年学生的咬合参数 被引量:5
8
作者 方涵 孙琦 +5 位作者 李政朝 桂腾记 杨莉莉 周婷 吴剑花 李星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41-45,共5页
目的 运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下个别正常合和正畸后[牙合]在咬合过程中的咬合变化,比较两者咬合差异,对临床错颌畸形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10例个别正常[牙合]受试者与10例正畸结束受试... 目的 运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下个别正常合和正畸后[牙合]在咬合过程中的咬合变化,比较两者咬合差异,对临床错颌畸形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分别记录10例个别正常[牙合]受试者与10例正畸结束受试者的咬合数据(正中颌位、前伸颌位、侧[牙合]颌位的前后牙[牙合]力百分比平均值、[牙合]力不对称指数、[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咬合接触时间、咬合分离时间),并对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正畸组在左右侧伸颌的咬合分离时间明显比非正畸组延长,正畸组前牙区咬合力比非正畸组有所降低。其余咬合力参数测量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Scan系统能较为准确直观的表达咬合力参数,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畸与非正畸组在咬合分离及前后牙咬合力分布的变化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接触 咬合分离 [牙合]力中心点 咬合功能 牙尖交错[牙合]
下载PDF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美夏 米丛波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8期3606-3609,共4页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能精确记录咬合接触的时间、力量、面积,并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的精密仪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正常牙合的咬合接触情况,为口腔正畸临床中咬合的... 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能精确记录咬合接触的时间、力量、面积,并动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的精密仪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T-Scan咬合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正常牙合的咬合接触情况,为口腔正畸临床中咬合的调整提供依据;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咬合接触特点,为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咬合调整提供更合适的方案;还可分析正畸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的变化等。T-Scan咬合分析系统已成为口腔正畸临床咬合调整不可或缺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分析 口腔正畸
下载PDF
安氏Ⅰ类错病人正畸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淑贞 厉松 王丁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观察安氏I类青少年错病人在矫治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民航总医院口腔正畸门诊16例安氏I类青少年错颌畸形病人,于全口28颗牙粘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使用T Sca... 目的观察安氏I类青少年错病人在矫治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民航总医院口腔正畸门诊16例安氏I类青少年错颌畸形病人,于全口28颗牙粘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使用T 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正畸治疗后16例病人前牙力百分比平均值减小(8.33±3.85)%(P<0.05),后牙力百分比增加(8.33±15.13)%(P<0.05),[牙合]力中心点COF(Cen ter of Force,[牙合]力中心点距上切牙唇面的垂直距离)矢状向位置后移(4.88±9.86)mm(P<0.05),左侧分离时间减少(0.32±0.77)s(P<0.05),右侧[牙合]分离时间减少(0.19±0.20)s(P<0.05),咬合接触时间与前伸[牙合]分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合]力分布平衡度变化不明显;仍有4例病人存在干扰。结论青少年错病人在规范的矫治治疗后咬合状况会有明显改善,但需注意力分布与咬合干扰,消除咬合隐患后再予拆除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Ⅰ类 咬合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下载PDF
咬合纸指导调可靠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倩 王辉 +3 位作者 冯春雷 刘莹 焦阳 陈吉华(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6-90,95,共6页
目的:评估咬合纸指导调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拟行单象限第一磨牙冠修复的患者32名,经冠修复后分别在咬合纸指导下对其进行调;调后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患者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情况,通过自身对照法,将冠修复体的咬合接触与... 目的:评估咬合纸指导调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拟行单象限第一磨牙冠修复的患者32名,经冠修复后分别在咬合纸指导下对其进行调;调后采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患者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情况,通过自身对照法,将冠修复体的咬合接触与对侧同名天然牙进行比较,分析咬合接触点、面积及力是否存在差异;记录力的中心位置及力不平衡指数,分析冠粘固后牙弓左右两侧咬合的一致性。结果:11例冠修复体为不良咬合接触类型;有咬合接触且无高点的冠修复体的平均咬合接触点数为(3.04±1.27)个,少于对侧同名牙(5.21±1.14)个;冠修复体咬合接触面积及力均明显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冠粘固后,牙弓左右两侧咬合接触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咬合纸记录和传递咬合信息具有局限性,而T-scanⅢ咬合分析仪则能定量分析咬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修复体 调 牙尖交错位 咬合接触 t-scan咬合分析
下载PDF
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后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宜君 杨燃 +3 位作者 王艳 张琼 黄睿洁 邹静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11期785-791,共7页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对儿童咬合及颞下颌关节是否存在影响,为儿童口腔乳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39例于全麻下行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患儿,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对儿童咬合及颞下颌关节是否存在影响,为儿童口腔乳磨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39例于全麻下行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患儿,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使用T-scan咬合分析系统对所有患儿的咬合接触面积、总咬合力百分比、咬合力不对称比及咬合接触时间进行分析,牙科垂直距离测量尺测量咬合垂直距离,同时采用改良临床障碍指数及问卷调查评估是否存在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结果术后3月及6月的咬合接触面积恢复到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及6月的总咬合力百分比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P<0.05);术后6月的咬合力不对称比及咬合接触时间下降(P<0.05);咬合垂直距离于术后1月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评估表明,治疗前后临床障碍指数及主观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完成所有乳磨牙金属预成冠修复的患儿咬合状态在1个月后基本恢复稳定;术后6月,总咬合力百分比大幅提升,咬合状态更稳定,无明显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龋齿 重症低龄儿童龋 牙体缺损 牙体修复 金属预成冠 咬合 颞下颌关节 全身麻醉 前瞻性研究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Helkimo临床障碍指数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莹 马明宇 +2 位作者 张晓虹 梁炎 张月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评价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应用T-ScanⅢ系统对其进行咬合检查,记录排齐... 目的评价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排齐整平后的咬合特征。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应用T-ScanⅢ系统对其进行咬合检查,记录排齐整平前后在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前伸运动及侧方运动的[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咬合接触时间(OT)和分离时间(DT)、[牙合]力百分比及咬合接触点数目。结果排齐整平后,MIP OT、COF和前伸运动DT均较排齐整平前缩短(P<0.05)。排齐整平后,MIPⅠ类侧切牙区[牙合]力百分比较排齐整平前降低,磨牙区[牙合]力百分比较排齐整平前升高,Ⅱ类侧切牙区、尖牙及前磨牙区[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降低;侧方运动工作侧[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升高,非工作侧[牙合]力百分比均较排齐整平前降低(P<0.05)。排齐整平后,MIPⅠ类侧切牙区、尖牙及前磨牙区咬合接触点均较排齐整平前减少,Ⅱ类侧切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减少,磨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前伸运动Ⅰ类侧切牙区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Ⅰ类侧侧方运动工作侧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增加,非工作侧咬合接触点较排齐整平前减少(P<0.05)。结论正畸排齐整平有助于调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的咬合接触关系,从而使全口咬合趋于协调稳定,但后期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 咬合特征 t-scan系统
下载PDF
成人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咬合的特征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媛媛 赵玺 +1 位作者 孟庆芳 范雅儒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错合畸形经过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变化,为成人矫治结束前精细调整及矫治后保持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例通过正畸后获得个别正常牙列形态的成人错合畸形患者,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使用T-ScanIII咬合分析系... 目的探讨成人错合畸形经过正畸后牙尖交错位的咬合接触特征及变化,为成人矫治结束前精细调整及矫治后保持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6例通过正畸后获得个别正常牙列形态的成人错合畸形患者,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使用T-ScanI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结束即刻(T1)及矫治结束后12个月(T2)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合力中心点COF位置、闭合时间(TO),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人错合畸形患者矫治结束后12个月,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力中心点COF位置距灰色椭圆中心点距离与矫治结束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时间较矫治结束即刻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错合畸形患者正畸后佩戴标准霍利保持器,保持12个月期间牙齿生理性调整,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成人错合畸形 咬合接触
下载PDF
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牙合)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文倩 李晓茜 +2 位作者 马丽 马晓妮 徐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 目的探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咬合及肌电特点,为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其中A组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B组上颌为天然牙列,C组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每组20例患者。使用T-scan记录4种颌位的咬合特点,采用肌电仪记录静息状态及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颞肌前束和咬肌的电位变化,探讨咬合与肌电之间的联系。结果咬合分析结果:C组的咬合接触时间、最大咬合力时左右侧咬合力平衡度及咬合力中心左右向偏移度、咬合力中心位移、前伸颌及侧方颌的咬合分离时间均大于A、B两组(P<0.05),3组最大咬合力时咬合力中心前后向偏移度及前牙区咬合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分析结果:C组的静息状态下肌电幅值、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咀嚼肌不对称指数大于A、B两组(P<0.05),A、B组的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幅值大于C组(P<0.05)。结论在下颌牙列缺失固定种植修复中,当上颌为可摘局部义齿时,咬合不稳定程度及咬合力中心偏移大于上颌为固定种植修复和天然牙列的患者。咬合与肌电息息相关,上颌可摘局部义齿可造成肌电活动增加,降低咀嚼肌的潜力,双侧肌电的不对称与咬合不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患者 固定种植修复 咬合分析系统 t-scan 肌电仪
下载PDF
安氏Ⅱ~1错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艳玲 韩凉 +1 位作者 张勇 张瑾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力总值(TOF)、力不对称指数(AOF)、力中心点位置(COF)、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患者的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错 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接触 力中心点 咬合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