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新变型——黄豆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根 彭国康 +2 位作者 曾文才 杨光耀 裘利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4-1196,1230,共4页
报道了在江西省乐安境内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属一新变型——黄豆杉,该变型与喜马拉雅红豆杉变种——南方红豆杉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变型假种皮为金黄色、叶片略宽和末端钝尖,其凭证模式标本藏于江西农业大学树木标本馆... 报道了在江西省乐安境内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属一新变型——黄豆杉,该变型与喜马拉雅红豆杉变种——南方红豆杉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变型假种皮为金黄色、叶片略宽和末端钝尖,其凭证模式标本藏于江西农业大学树木标本馆(编号LZ180930,JX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科 喜马拉雅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黄豆杉 变型
下载PDF
西藏红豆杉中紫杉醇及相关紫杉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文芝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确立了紫杉醇及5种相关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最佳条件是用ResolvepakC18柱,甲醇-水为流动相,紫外228nm检测。对6种化合物在反相柱上的保留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6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 确立了紫杉醇及5种相关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最佳条件是用ResolvepakC18柱,甲醇-水为流动相,紫外228nm检测。对6种化合物在反相柱上的保留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6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最低检测限为0.1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紫杉醇 紫杉烷 西藏红豆杉 红豆杉
下载PDF
湖北3种药用淫羊藿植物等位酶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艳琴 李作洲 +1 位作者 王瑛 黄宏文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71,共16页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3种淫羊藿属(EpimediumL.)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Zucc.)Maxim.)和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T.S.Ying)的11个自然居群进行了等...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3种淫羊藿属(EpimediumL.)药用植物: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Zucc.)Maxim.)和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T.S.Ying)的11个自然居群进行了等位酶种内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以及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6个酶系统在3种淫羊藿植物中检测到13个酶位点共45个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3种淫羊藿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2.6–3.2,P=69.2%–84.6%,HO=0.274–0.377,HE=0.282–0.369),远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依靠动物传粉植物的平均水平;2)所有居群都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大多数多态位点固定指数(F)明显偏离于0且正负值各半,暗示该属植物可能具有复杂的繁育系统;3)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分化度均较低,分别为GST=0.0246–0.0409和0.0495–0.1213,表明种内居群间存在较高的基因流和种间较近的遗传关系;4)聚类分析表明柔毛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与形态学特征、花瓣演化趋势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讨论分析认为3种淫羊藿植物的遗传变异特性是由淫羊藿属植物异交与克隆繁殖的混合繁育系统、多年生的生活特性、古老的进化历史和种子的蚁播特性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 巫山淫羊藿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生物疗法治疗小鼠白血病的研究
4
作者 魏虎来 刘华 +1 位作者 贾正平 马兰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5-187,382-383,共5页
目的:探讨抗 CD_3单克隆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IL-2)共同诱导的 T-AK 细胞和IL-2脂质体(L-IL-2、T-AK/L-IL-2),对小鼠 L_(1210)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以及红景天多糖(RKP)和以红景天为主药的复方中药合剂对 T-AK/L-IL-2疗法的促进效应。方法:... 目的:探讨抗 CD_3单克隆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IL-2)共同诱导的 T-AK 细胞和IL-2脂质体(L-IL-2、T-AK/L-IL-2),对小鼠 L_(1210)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以及红景天多糖(RKP)和以红景天为主药的复方中药合剂对 T-AK/L-IL-2疗法的促进效应。方法:用 DBA/2小鼠建立L_(1210)白血病模型;正常小鼠脾细胞诱生制备 T-AK 细胞。白血病小鼠转输 T-AK 细胞和 IL-2脂质体,RKP 或复方中药灌胃,检测 NK 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 IL-2诱生水平,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L_(1210)白血病小鼠过继输入 T-AK 细胞和 L-IL-2能部分逆转白血病小鼠低下的免疫功能,生存期(天)由16.43±1.92延长至24.78±3.94,14.3%荷瘤鼠长期存活(>60天);RKR)和复方中药合剂与 T-AK/L-IL-2联合应用,白血病小鼠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较单纯应用T-AK/L-IL-2治疗,生存期分别延长62%和89%,长期存活率分别为29%和57%结论:应用 T-AK 细胞和Ⅱ-2脂质体为主体,中药类活性增强剂为辅佐的中西医结合生物治疗方案,是较理想的白血病生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 细胞 IL-2脂质体 红景天多糖 复方中药 白血病 生物治疗
下载PDF
赤车(荨麻科)的一个新异名
5
作者 邵青 林祁 段林东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1-572,共2页
根据对少花赤车PellioniapaucifloraW .T .Wang模式标本和赤车P .radicans (Sieb .&Zucc.)Wedd .大量标本的研究 ,将少花赤车处理为赤车的新异名。
关键词 赤车 荨麻科 少花赤车 标本 中国
下载PDF
西藏红豆杉的双黄酮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林刚 连敏 +1 位作者 马忠武 何关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1期54-56,共3页
从西藏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Zucc.)枝叶中分得3种双黄酮(biflavones)成份,经鉴定为 sciadopitysin(Ⅰ),ginkgetin(Ⅱ)和 sequoiaflavone(Ⅲ)。
关键词 西藏红豆杉 双黄酮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喜马拉雅红豆杉扦插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侯潇棐 赵文涛 +1 位作者 安毅鹏 杨小林 《高原农业》 2020年第3期259-262,309,共5页
为保护濒危树种喜马拉雅红豆杉野生资源,缓解其资源危机,本试验通过不同基质、枝条类型、温度、湿度对扦插成活的影响分析,探索喜马拉雅红豆杉苗木无性繁育技术,以获得最大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红豆杉插穗60 d愈伤组织形成,90 ... 为保护濒危树种喜马拉雅红豆杉野生资源,缓解其资源危机,本试验通过不同基质、枝条类型、温度、湿度对扦插成活的影响分析,探索喜马拉雅红豆杉苗木无性繁育技术,以获得最大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红豆杉插穗60 d愈伤组织形成,90 d开始生根;1 a带2 a生枝条,扦插基质农田土∶珍珠岩(1∶1)成活率最高;喜马拉雅红豆杉扦插生根适合在自然变温10~25℃、湿度65%~80%条件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红豆杉 基质 枝条类型 成活率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limate models to predict range shifts and identify management priorities of the endangered Taxus wallichiana in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被引量:2
8
作者 Peixian Li Wenquan Zhu +1 位作者 Zhiying Xie Kun Qi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255-2272,共18页
Taxus wallichiana Zucc.(Himalayan yew)is subject to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because of its over-exploitation and decline over the last 30 years.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wal... Taxus wallichiana Zucc.(Himalayan yew)is subject to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because of its over-exploitation and decline over the last 30 years.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wallichiana’s distribution might help protect the wild populations and plan effective ex situ measures or cultivate successfully.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climates and the uncertainty inherent in climate modeling for mountainous regions,we integrated three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i.e.,RCP2.6,RCP4.5,RCP8.5)based on datasets from 14 Global Climate Models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 5 to:(1)predict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T.wallichiana under recent past(1960–1990,hereafter‘‘current’’)and future(2050s and 2070s)scenarios with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MaxEnt.;and(2)quantify the clima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In respond to the future warming climate scenarios,(1)highly suitable areas for T.wallichiana would decrease by 31–55%at a rate of 3–7%/10a;(2)moderately suitable areas would decrease by 20–30%at a rate of 2–4%/10a;(3)the average elevation of potential suitable sites for T.wallichiana would shift upslope by 390 m(15%)to 948 m(36%)at a rate of 42–100 m/10a.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contribution rate ca.61%),isothermality and temperature seasonality(20%),and annual precipitation(17%)were the main climatic variables affecting T.wallichiana habitats.Prior protected areas and suitable planting areas must be delimited from the future potential distributions,especially the intersection areas at different suitability levels.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is precious resource by prohibiting exploitation and ex situ restoring wild resources,as well as artificially planting considering climate sui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us wallichiana zucc. Climate warming Potential distribution MAXENT Conservation and cultivation
下载PDF
大关野生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生境特点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波 温源伟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2期78-84,共7页
2002年5月在云南省大关县的2镇1乡首次发现有零星的喜马拉雅红豆杉不均匀地分布在崇山峻岭中。为给以后人工造林及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生境特点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多年和多处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喜马... 2002年5月在云南省大关县的2镇1乡首次发现有零星的喜马拉雅红豆杉不均匀地分布在崇山峻岭中。为给以后人工造林及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生境特点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多年和多处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喜马拉雅红豆杉,其立地条件差,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海拔越高其植株越高大,为乔木,处于林冠上层,属于优势木,海拔越低植株越矮小,为小乔木或灌木,属于亚优势木;其结实都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喜马拉雅红豆杉是一种喜光耐寒的树种,在有雾及土壤肥沃的高寒山区长势良好;采取其树蔸萌生芽或主干上的萌生芽无性繁殖的植株均能长成乔木,采取其侧枝上的芽培植的植株呈灌木状;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有光照、湿度、温度。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人为砍伐和挖幼苗、开垦、放牧等十分严重的破坏现象,提出了如下建议:当地各级政府与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破坏行为;在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山地,扩大种植面积,大量发展喜马拉雅山红豆杉;在现有野生喜马拉雅红豆杉连片的高山上规划和建立生态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野生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喜马拉雅红豆杉 生境 生物学特性 调查分析 云南大关
下载PDF
西藏喜马拉雅红豆杉的分布及繁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普布顿珠 臧刚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阐述喜马拉雅红豆杉在西藏的分布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繁殖方法,提出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和异地繁殖培育增加资源总量等建议。
关键词 喜马拉雅红豆杉 分布 繁殖 西藏
下载PDF
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化合物含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长桥 蒋路园 +4 位作者 杨艳芳 陆英 唐其 陈段芬 邱德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8-543,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5种红豆杉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利用乙醇超声浸提后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 目的分析和比较5种红豆杉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利用乙醇超声浸提后得到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10-DAB)、10-去乙酰基紫杉醇(10-deacetyltaxol,10-DAT)、三尖杉宁碱和10-去乙酰基-7-木糖基紫杉醇(10-deacetyl-7-xylosetaxol,DXT)含量。结果不同种红豆杉紫杉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陇南地区中国红豆杉中10-DAB、紫杉醇、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和湖南省南方红豆杉中10-DAB含量也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均表明,10-DAT和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含量显著相关,且前者比后者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作用更大;聚类分析还表明温室内栽植的南方红豆杉聚为一类,大田种植的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太行山地区南方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聚为一类,表明环境因子对紫杉烷积累具有明显影响。结论不同种红豆杉中紫杉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种类是影响红豆杉紫杉醇等紫杉烷含量的重要因素,紫杉醇含量随着10-DAT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巴卡亭Ⅲ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10-去乙酰基紫杉醇 三尖杉宁碱 10-去乙酰基-7-木糖基紫杉醇 中国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 云南红豆杉 西藏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