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_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冬梅 常莹 +1 位作者 杨献峰 周正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 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_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MRI图像385例,依据患者的颈椎曲度形态分为曲度正常、变直和反曲3组,测量患者的T_1斜率和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结果 385例... 目的 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_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MRI图像385例,依据患者的颈椎曲度形态分为曲度正常、变直和反曲3组,测量患者的T_1斜率和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结果 38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颈椎曲度正常90例(23.4%),T_1斜率均值为28.1°±3.8°;颈椎曲度变直205例(53.2%),T_1斜率均值为16.6°±5.5°;颈椎曲度反曲90例(23.4%),T_1斜率均值为9.8°±4.1°,颈椎曲度正常与异常者间T_1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1);颈椎曲度异常及T_1斜率与各个独立椎间盘退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T_1斜率和颈椎曲度及颈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相关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T_1斜率较低,颈椎间盘退变率高,低T_1斜率是脊柱侧凸患者颈椎退变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t1斜率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改变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庆宏 刘蔚 +4 位作者 叶林辉 罗勇骏 凡进 殷国勇 蔡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不同节段个数ACDF手术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DF手术...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不同节段个数ACDF手术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DF手术的5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MRI上测量手术前后的颈椎矢状面参数,包括C0C2角、C2C7角、T1倾斜角、颈倾角和胸廓入口角。临床疗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C2C7角、T1倾斜角较术前增大,颈倾角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VAS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存在差异(P=0.001),在颈椎矢状位参数手术前后的差值以及治疗改善率上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手术通过改变颈椎曲度、增大T1倾斜角来恢复颈椎矢状位的平衡,不同节段个数的颈椎手术,在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变和治疗改善率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矢状位参数 颈椎病 节段数 t1倾斜角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 刘志维 +2 位作者 方忠 吴巍 李锋 《骨科》 CAS 2021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3D Cage)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3D Cage)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9例,按照置入的融合器类型分为两组,使用3D Cage的病例纳入3D组(18例),使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PEEK Cage)的病例纳入常规组(21例)。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测量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2-7Cobb角、C2-7矢状面偏移距离(C2-7SVA)、T1倾斜角。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率以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两组的椎间隙高度、C2-7Cobb角及T1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3D组术后3 d的椎间隙高度和C2-7Cobb角分别为(9.3±0.9)mm、20.8°±7.3°,末次随访时为(8.7±0.8)mm、18.6°±7.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为24.2°±5.4°,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为(7.2±0.9)mm,T1倾斜角为20.7°±5.0°,均较术后3 d时明显减小(P均<0.05)。C2-7SVA在组间及同组内各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Cage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在维持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和T1倾斜角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间融合器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面偏移距离 t1倾斜角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宇 李翔宇 +2 位作者 刘承鑫 孔超 鲁世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索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5名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颈椎深部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测量患者术前术后CL、T1倾斜角(T1 slop... 目的探索多节段颈椎前路术后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5名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颈椎深部椎旁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测量患者术前术后CL、T1倾斜角(T1 slope,T1S)、C2~7矢状垂直距离(cervical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来评价颈椎术后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术后CL的变化,将患者分为前凸角增加组、前凸角稳定组和前凸角丢失组。结果CL的变化(△CL)与术前CL以及术前T1S呈负相关,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之间呈正相关。前凸角丢失组术前T1S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及后伸肌CSA更小;前凸角增加组术前CL更小,cSVA更大,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更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CSA是术后CL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大的T1S以及较小的颈椎深部椎旁屈曲肌的CSA是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颈椎前凸角丢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凸角 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椎旁肌横截面 t1倾斜角
下载PDF
150例健康成人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相关影像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胜 唐超 钟德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9-553,558,共6页
目的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 目的获取健康人群下颈椎矢状位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站立中立位颈椎侧位片,按照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T1倾斜角(T1-slope,TS)、C27矢状位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CSA、TS、C27SVA分别为(20.28±6.86)°、(25.81±5.54)°、(15.74±5.96)mm。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组间CSA、TS有统计学差异(P<0.05),C27SVA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CS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大,TS、CMSVA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段C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各年龄段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发现,TS与CSA(r=0.592,P<0.01),TS与CMSVA(r=0.308,P<0.01)呈正相关。结论健康人群CS A,TS存在性别差异,CS A,TS,C27 SVA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CS A,TS,C27SVA的正常值及TS与CSA和C27 SVA正相关性,为颈椎手术中下颈椎矢状位曲度固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人 下颈椎曲度 t1倾斜角 C2~7矢状位轴向距离
下载PDF
T1倾斜角-颈椎前凸角(T1S-CL)在三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士鹏 徐帅 +1 位作者 李士春 云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8-565,共8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手术前后颈椎序列和平衡状态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究该术式下T1倾斜角减去C2-C7颈椎前凸角(T1SCL)的合理阈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5...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连续性3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手术前后颈椎序列和平衡状态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究该术式下T1倾斜角减去C2-C7颈椎前凸角(T1SCL)的合理阈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73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接受连续性3节段ACDF,其中45例患者使用零切迹独立自锁系统,28例使用椎间融合器-前方钛板内固定系统,平均随访周期为73.8±8.6(m)。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L、C2-C7矢状位垂直距离(C2-C7 SVA)、T1S和T1S-CL,T1S-CL用于评估颈椎平衡状态,所有参数在术前和末次于颈椎X线上测得。生活质量由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NDI=20分定义为生活质量评分阈值。T1S-CL阈值的确定基于影像学参数和临床指标,通过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双重判定。结果CL和T1S在末次较术前相比均有提高(P<0.05)而T1SCL平均减低4.5±9.7°(P=0.008),C2-C7 SVA对比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临床疗效方面,NDI和JOA在末次较术前相比显著改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末次随访C2-C7 SVA与T1S-CL存在相关性,T1S与T1S-CL存在相关性(P<0.05),末次随访NDI与矢状位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C2-C7 SVA为NDI的独立危险因素(χ^(2)=34.02,P=0.001,比值比=1.51,ROC-AUC=0.955),而T1S-CL为C2-C7 SVA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2.26,P=0.001,比值比=1.24,ROC-AUC=0.878)。当NDI=20分时,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C2-C7 SVA的临界值为29.2 mm,此时对应T1S-CL的阈值为20.7°。结论3节段ACDF能够重建CSM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并改善颈椎平衡状态。对于该人群,C2-C7 SVA的临界值为29.2 mm,此时对应颈椎平衡参数T1S-CL的阈值为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t1倾斜角减C2-C7颈椎前凸角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的相关性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7
作者 傅敏生 曹文元 +1 位作者 林艳红 邱剑斌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的相关性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接受颈椎侧位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80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测量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参照MRI椎间盘退变...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的相关性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接受颈椎侧位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80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测量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参照MRI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评分系统判定退变严重程度。结果本组患者X线平片下C7斜率为23.06°±7.84°,T1斜率为27.08°±7.42°。Person相关分析显示,C7斜率与T1斜率呈正相关(r=0.917,P<0.001)。T1斜率关于C7斜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T1斜率=7.09+0.87×C7斜率。和高C7斜率组(>20°)比较,低C7斜率组(≤20°)各阶段颈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总分较高[(13.94±1.63)vs.(12.63±1.30);t=4.001,P<0.001],中重度颈椎间盘退变(Pfirrm ann分级评分≥15分)所占比例较高(40.62%vs.8.33%,χ2=11.964,P=0.001)。低C7斜率组(≤20°)患者C5-6[(3.22±0.83)vs.(2.81±0.73);t=2.299,P=0.024]和C6-7[(2.78±0.61)vs.(2.42±0.58);t=2.708,P=0.008]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评分显著大于高C7斜率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下C7斜率与T1斜率存在线性正相关,低C7斜率对预测C5-6和C6-7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具有价值,C7斜率可以作为X线平片下T1上终板显示不清而无法测量T1斜率时的替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7颈椎斜率 第1胸椎斜率 颈椎间盘退变 X线
原文传递
MRI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参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黎龙 程招军 +3 位作者 崔子健 任志帅 彭兵 张学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MRI测量,分析不同矢状位曲度状态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主要颈椎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找出具有代表意义的颈椎矢状位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的88例患者资料,于... 目的通过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MRI测量,分析不同矢状位曲度状态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主要颈椎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找出具有代表意义的颈椎矢状位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的88例患者资料,于颈椎矢状位MRI T_2加权像上测量C_2~C_7 Cobb角、T_1倾斜角(T_1 slope,T_1S)及C_2~C_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C_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C_7 SVA)。根据C_2~C_7 Cobb角大小不同将患者分为前凸组(Cobb角≥10°,48例)及变直组(Cobb角0~10°,40例)。数据测量可靠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表示,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各参数的ICC为0.858~0.946,组内测量一致性良好。变直组C_2~C_7 Cobb角为(5.6±2.4)°,T_1S为(22.2±6.7)°,C_2~C_7 SVA为(10.2±5.4)mm;前凸组C_2~C_7 Cobb角为(20.1±8.2)°,T_1S为(23.4±8.9)°,C_2~C_7 SVA为(8.2±4.6)mm。变直组3个参数间均无相关性,其中T_1S与C_2~C_7 Cobb角(r=0.100,P=0.510);T_1S与C_2~C_7SVA(r=–0.100,P=0.500);C_2~C_7 Cobb角与C_2~C_7 SVA(r=0.080,P=0.610)。前凸组T_1S与C_2~C_7 Cobb角之间成正相关(r=0.540,P=0.000),T_1S与C_2~C_7 SVA之间成负相关(r=–0.450,P=0.001),C_2~C_7 Cobb角与C_2~C_7SVA之间无相关性(r=–0.003,P=0.980)。结论具有颈椎生理前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仅以MRI测量的T_1S值作为评判矢状位曲度的主要参数代表;而对于颈椎生理前凸变直患者,需要T_1S、C_2~C_7 Cobb角、C_2~C_7 SVA进行测量来综合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 倾斜角 颈椎矢状位参数 脊髓型颈椎病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枕头高度对颈胸段脊柱矢状位曲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熊毅 柯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05-907,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枕头高度对颈胸段脊柱矢状位曲度参数的影响。方法于2015-12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5名,年龄(26.35±3.64)岁。志愿者采用标准仰卧位平躺于检查床上,头部分别枕于0、10、20 cm高度枕头上,并摄标准颈椎侧位X线... 目的评估不同枕头高度对颈胸段脊柱矢状位曲度参数的影响。方法于2015-12招募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5名,年龄(26.35±3.64)岁。志愿者采用标准仰卧位平躺于检查床上,头部分别枕于0、10、20 cm高度枕头上,并摄标准颈椎侧位X线片(包括颈胸段)。测量X线片中颈胸段脊柱矢状位曲度参数:T_1斜率、颈倾角、胸廓入口角和颈椎Cobb角。结果 T_1斜率、颈椎Cobb角随着枕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枕头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22,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倾角随着枕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枕头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胸廓入口角有随着枕头高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枕头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枕头高度0 cm与20 cm、10 cm与20 cm时胸廓入口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枕头高度0 cm与10 cm时的胸廓入口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结论不同高度的枕头可以影响颈胸段脊柱矢状位曲度参数,且枕头高度在10 cm时的T_1斜率与13°~25°的参考范围最相符,推荐人们使用高度为10 cm左右的枕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头高度 颈椎曲度 t1斜率 颈倾角 胸廓入口角 颈椎Cobb角
原文传递
胸1倾斜角在3D打印寰枢侧块融合器植入术后矢状位平衡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泽源 王玉强 +6 位作者 赵耀 张书豪 艾鑫 徐远志 刘宏建 王利民 刘屹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70,共4页
目的分析胸1倾斜角在3D打印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中的临床意义,讨论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3D打印融合器植入手术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共25例... 目的分析胸1倾斜角在3D打印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中的临床意义,讨论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3D打印融合器植入手术的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共25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及3、6、12个月随访时的症状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测量矢状位径线:C0~C2角(C0~C2 angle)、C2~C7角(C2~C7 angle)、C2~C7矢状面垂直轴(SVA)、颈倾角(NT)、胸1倾斜角(T1S)、胸廓入射角(TIA),使用SPSS2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术后VAS(7.64±2.38比3.32±2.62,t=6.896,P<0.05)、mJOA(7.84±3.63比14.40±3.31,t=-7.954,P<0.05)、NDI(63.60±18.61比11.72±16.57,t=11.2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刻C0~C2角,术前与术后1~3 d C2~C7角、T1S、NT,术前与术后各时刻C2~C7 SVA、TI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8、-1.596、-1.534、1.230、-1.613、-0.122,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刻C0~C2角[(14.66±10.46)°比(10.55±8.07)°,t=2.974、2.407、2.642、3.198,P<0.05),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C2~C7角、T1S、NT[(17.35±14.92)°比(24.06±4.81)°,(18.07±6.26)°比(24.13±4.36)°,(54.93±11.90)°比(50.36±10.10)°,t=-3.253、-3.121、-2.180,-5.047、-4.937、-5.715,3.023、3.110、2.8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C2~C7角与ΔT1S之间明显相关(r=0.498,P<0.05);ΔT1S与ΔVAS、ΔNDI评分之间正向相关(r=0.447、0.467,P<0.05),与ΔmJOA评分具有负向相关性(r=-0.501,P<0.05)。结论3D打印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患者矢状位平衡得到改善,T1S的改变与临床疗效改变相关,T1S在衡量脊柱矢状位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1倾斜角 3D打印寰枢侧块融合器 矢状位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