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老年病人心肌纤维化T1-Mapping与左心室应变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玲 鲁国卫 +3 位作者 章宏 尹成俊 陈凤 田荣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老年病人心肌纤维化T1-Mapping参数与左心室应变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T2DM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病程分为短期T2DM组40例(病程<5年)和长期T2DM组42例...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老年病人心肌纤维化T1-Mapping参数与左心室应变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T2DM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病程分为短期T2DM组40例(病程<5年)和长期T2DM组42例(病程≥5年),以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左心室应变参数及T1-Mapping参数。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T1-Mapping参数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分析T1-Mapping参数与左心室应变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短期T2DM组病人左室周向峰值舒张应变率(PDSR)[1.25(0.95,1.50)1/s比1.40(1.20,1.70)1/s]较对照组降低(P<0.05),细胞外体积(ECV)[31.00(29.00,33.50)%比29.00(27.00,32.00)%]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长期T2DM组病人左室纵向峰值应变(PS)[−14.50(−12.38,−16.50)%比−16.15(−14.60,−18.30)%]、径向PDSR[(−2.58±0.83)1/s比(−3.32±0.88)1/s]、周向PDSR[0.90(0.70,1.20)1/s比1.40(1.20,1.70)1/s]、纵向PDSR[0.70(0.58,0.90)1/s比1.10(0.80,1.38)1/s]降低(P<0.05),ECV[34.00(32.00,35.00)%比29.00(27.00,32.00)%]升高(P<0.05)。与短期T2DM组比较,长期T2DM组病人左室纵向PS[−14.50(−12.38,−16.50)%比−16.15(−14.45,−18.38)%]、径向PDSR[(−2.58±0.83)1/s比(−3.61±0.76)1/s]、周向PDSR[0.90(0.70,1.20)1/s比1.25(0.95,1.50)1/s]、纵向PDSR[0.70(0.58,0.90)1/s比1.10(0.80,1.30)1/s]降低(P<0.05),ECV[34.00(32.00,35.00)%比31.00(29.00,33.50)%]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糖尿病病程是T2DM病人ECV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T2DM病人ECV与左室纵向PS(r_(s)=0.35,P<0.05)、纵向峰值收缩应变率(PSSR)(r_(s)=0.3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周向PDSR(r_(s)=−0.29,P<0.05)、纵向PDSR(r_(s)=−0.43,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脏磁共振T1-Mapping可能发现T2DM病人早期心肌纤维化,T1-Mapping参数与左心室应变参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脏磁共振 心肌纤维化 心肌应变 t1-mapping参数
下载PDF
非增强T1-mapping、DKI、BOLD-MRI在评估I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宋佳琪 王垚 +8 位作者 唐欣斌 谭卓菁 陈敏月 袁建雷 孙晨 周非 陆慧健 袁莉 施钊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非增强T1-mapping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I,BOLD-MRI)在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非增强T1-mapping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及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I,BOLD-MRI)在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各项MRI参数的评估效用进行比较。方法:纳入经肾活检确诊的57例IgAN患者以及19名健康志愿者,根据肾功能不全严重程度[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将IgAN患者分为轻度损害组[≥60 mL/(min·1.73 m^(2))]、中度损害组[30~<60 mL/(min·1.73 m^(2))]、重度损害组[<30 mL/(min·1.73 m^(2))],比较对照组与IgAN组各亚组间的肾脏MRI参数,分析T1-mapping(T1值)、DKI(Fak、MK、MD值)、BOLD-MRI(R2*值)与肾功能评估指标如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等的相关性,探索3种肾脏MRI在评估IgAN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与IgAN组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2.15±89.91)ms vs(1776.30±172.08)ms,P<0.001];IgAN各肾功能不全亚组间T1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损害组(1684.86±103.57)ms、中度损害组(1888.99±182.01)ms、重度损害组(1969.14±133.74)ms,均P<0.001]。对照组与IgAN组Fa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0.08~0.20)vs 0.19(0.11~0.32),P<0.05],轻度损害组与重度损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0.11~0.25)vs 0.35(0.28~0.40),P<0.01];各组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gAN组T1值与eGF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呈负相关(r=-0.620、-0.679、-0.629,均P<0.001),与Scr、CysC呈正相关(r=0.559、0.604,均P<0.001);Fak值与eGFR呈负相关(r=-4.004,P<0.05),与Scr、CysC呈正相关(r=0.366、0.378,P<0.05,P<0.01);MD值与Hb、HCT呈正相关(r=0.472、0.498,P<0.001);R2*值与各项临床指标皆无相关性;T1值预测IgAN肾功能轻、中、重度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60~0.922,P<0.01)、0.972(95%CI:0.914~1.000,P<0.01)、0.988(95%CI:0.958~1.000,P<0.01);Fak值预测IgAN重度肾功能损害的AUC为0.883(95%CI:0.678~1.000,P<0.01)。结论:非增强T1-mapping、DKI对IgAN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具有预测价值,且非增强T1-mapping的预测价值优于D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t1-mapping 扩散峰度成像 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 磁共振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 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涛 陆健 +1 位作者 张学琴 张继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T1-mapping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共99例被检者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3例(健康志愿者,S0),病例组76例。病例组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1期13例,S2期13例,S3期26...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T1-mapping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共99例被检者符合入组标准并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3例(健康志愿者,S0),病例组76例。病例组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1期13例,S2期13例,S3期26例,S4期24例。采用Look-Locker序列于增强前及Gd-EOB-DTPA增强后20min(肝胆期)采集T1-mapping图像,并测量肝组织弛豫时间T1,同时计算肝胆期弛豫时间T1减低率(ΔT1)。进行DWI检查并测量肝脏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ADC值、ΔT1及肝胆期弛豫时间T1(T1HBP)。应用ROC曲线分析ADC、T1HBP、ΔT1对肝纤维化≥S2期、≥S3期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S0组(对照组)的ADC、T1HBP、ΔT1分别为(1.57±0.16)×10-3mm2/s、(239.08±20.63)ms、(69.24±4.64)%;S1组分别为(1.44±0.12)×10-3mm2/s、(273.57±53.75)ms、(64.27±9.94)%;S2组分别为(1.31±0.12)×10-3mm2/s、(375.74±97.86)ms、(61.14±5.61)%;S3组分别为(1.18±0.09)×10-3mm2/s、(561.59±56.55)ms、(38.76±6.08)%;S4组分别为(1.03±0.08)×10-3mm2/s、(564.69±68.62)ms、(37.01±6.80)%。S0、S1、S2、S3、S4组的ADC值、ΔT1和T1HBP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DC值、ΔT1和T1HBP诊断肝纤维化≥S2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0.987,0.984;诊断肝纤维化≥S3期的AUC分别是0.817,0.930,0.847。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790,P=0.000),T1HB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822,P=0.000),ΔT1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832,P=0.000)。结论:Gd-EOB-DTPA增强T1-mapping成像和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t1-mapping 扩散加权成像 肝纤维化 肝炎
下载PDF
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定量技术对股骨头坏死软骨变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晓蕊 洪郭驹 +2 位作者 赵曼 刘斯润 冷晓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6-869,共4页
目的:分析T_1ρ和T_2-mapping定量MRI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软骨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47例股骨头坏死(ARCOⅠ~Ⅲ期)初治患者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ERGE)、T_1ρ及T_2-mapping。... 目的:分析T_1ρ和T_2-mapping定量MRI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软骨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47例股骨头坏死(ARCOⅠ~Ⅲ期)初治患者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多回波回复梯度回波(MERGE)、T_1ρ及T_2-mapping。测量定量参数T_1ρ及T_2-mapping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两者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股骨头坏死组的T_1ρ和T_2-mappin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3.77,P<0.01)。T_1ρ与T_2-mapping值呈正相关关系(r=0.381,P<0.01)。T_1ρ的ROC下最大面积为0.822,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4%和70.83%,特异度明显高于T_2-mapping(58.33%)。结论:磁共振T_1ρ及T_2-mapping成像技术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变性的定量诊断,T_1ρ的诊断价值稍高于T_2-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1ρ成像 t2-mapping 软骨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距骨骨软骨损伤MR T2-mapping与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 于泽晨 +4 位作者 贾岩波 于静红 海玲 乌日汗 白心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表达与磁共振T2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微创... 目的探讨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表达与磁共振T2值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微创治疗术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均行3.0 T常规踝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T2-mapping功能成像,测量距骨软骨T2值。术后离体距骨骨软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距骨骨软骨MMP-1的表达,统计学分析距骨骨软骨T2值与MM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内中侧最为多见(磁共振6分区法),距骨骨软骨T2值随软骨损伤Mankin分级明显增大(P<0.05)。软骨MMP-1蛋白表达高级别与低级别差异明显(P<0.05)。软骨T2值与软骨MMP-1表达呈线性相关趋势,Pearson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T2值增加与MMP-1蛋白表达增加呈直线性正相关(r=0.821,P<0.0001)。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以内中侧最为多见,距骨骨软骨磁共振T2值随软骨损伤分级逐级递增;距骨骨软骨损伤磁共振T2值与MM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距骨骨软骨磁共振T2-mapping功能成像T2值定量分析可在体、无创性预测不同级别软骨损伤MMP-1蛋白的表达含量,为临床治疗OLT提供影像学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 t2-mapping 定量分析 基质金属蛋白酶-1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1-mapping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疗效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俞顺 苏家威 +2 位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例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病例组99例,病例组中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TNFi治疗为治疗组。病例组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分为中度活动组、活动度提高组、活动度非常高组三个亚组,治疗组根据治疗的不同周期分为治疗前组、治疗3周组、治疗6周组和治疗12周组。所有对象均行T1-mapping序列检查,比较对照组、病例组以及病例组各亚组之间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并根据治疗组不同治疗周期T1-mapping值下降率对疗效进行监测。结果(1)各组骶髂关节骶侧、髂侧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T1-mapping值的差异对活动度提高组和活动度非常高组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3)治疗组中不同治疗周期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下降率能够有效监测疗效。结论T1-mapping技术可以量化评估axSpA炎症活动性,并有效监测疗效,有益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t1-mapping 骨髓水肿
下载PDF
T_1-mapping直方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晓宁 孙英杰 程敬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对3.0 T MRI设备扫描得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_1-mapping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找出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对照组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对3.0 T MRI设备扫描得到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_1-mapping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找出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对照组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直方图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从而判断直方图对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4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研究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10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40岁。24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67岁。行3.0 T心血管MRI(CMR)检查。采用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回复(MOLLI)序列进行左心室成像,获取左心室基底段、中央段及心尖段心肌T_1-mapping图像。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百分位数等。用AUC评价直方图参数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均值、方差、最大值及10%分位数、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90%分位数等直方图参数对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除最小值、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外,均值、最大值、方差、10%分位数、25%分位数、50%分位数、75%分位数、90%分位数AUC均>0.7。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大多数直方图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AUC集中在0.70~0.92,直方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可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血管磁共振 t1-mapping 直方图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下载PDF
心肌T1-mapping进展: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笛 赵世华 陆敏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33-938,共6页
心肌T 1-mapping成像作为近些年快速成长起来的心脏磁共振(CMR)技术,在心肌水肿、纤维化及浸润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用于定量检测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评估无症状性或早期心肌改变,效果优于传统对比剂增... 心肌T 1-mapping成像作为近些年快速成长起来的心脏磁共振(CMR)技术,在心肌水肿、纤维化及浸润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用于定量检测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评估无症状性或早期心肌改变,效果优于传统对比剂增强T 1WI和T 2WI。本文拟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心肌T 1-mapping成像的序列、成像技术和在水肿、纤维化及浸润性心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国际共识中有关T 1-mapping的纳入情况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mapping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肌疾病 初始t1
下载PDF
Native T1-mapping在评估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施钊钰 王欣全 +3 位作者 顾红梅 张园 袁莉 吴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T1-mapping定量分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肾功能状态及肾脏纤维化评估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行肾活检确诊的43例CGN,同期招募1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CGN组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T1值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T1-mapping定量分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肾功能状态及肾脏纤维化评估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行肾活检确诊的43例CGN,同期招募1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CGN组中慢性肾脏病(CKD)各期患者T1值的差异,分析肾脏皮质T1值与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性。计算病理积分,比较各纤维化程度T1值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1值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结果CGN组T1值与eGFR呈负相关(r=-0.413,P<0.05),对照组及CGN组CKD各期T1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95±78)ms;CGN组CKD1期(1688±104)ms、CKD2期(1717±94)ms、CKD3期(1802±72)ms;F=11.74,P<0.001];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T1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P=0.004),无纤维化组T1值低于中、低纤维化组(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值可独立预判肾脏纤维化的发生(OR=1.017,95%CI 1.003~1.031,P<0.05)。结论T1-mapping定量分析对CGN的肾功能状态及肾脏纤维化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肾疾病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
下载PDF
心脏T1-mapping和T2-mapping技术及其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淑荔 赵世华 陆敏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4-697,共4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心脏检查手段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各个领域,成为全面、有效评估缺血性心肌病重要方法。常规评估心肌活性的磁共振技术有延迟强化、心脏电影及灌注等,随着心血管磁共... 心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参数的心脏检查手段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各个领域,成为全面、有效评估缺血性心肌病重要方法。常规评估心肌活性的磁共振技术有延迟强化、心脏电影及灌注等,随着心血管磁共振迅速发展,出现了T1-mapping、T2-mapping等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可直接测量心肌组织T1、T2值,计算心肌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EVC),定量评估心肌纤维化、出血及心肌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介绍T1和T2-mapping成像技术及其在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中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 t2-mapping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磁共振T 1-mapping及细胞外容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青 王佳佳 葛英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5-1100,共6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节段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 1-mapping)及细胞外容积(ECV)的特点,探讨T 1-mapping及ECV对HCM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行3.0T心脏MRI检查的HCM患者56例(HC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测...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节段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 1-mapping)及细胞外容积(ECV)的特点,探讨T 1-mapping及ECV对HCM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行3.0T心脏MRI检查的HCM患者56例(HC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测量两组舒张末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心肌质量、16个心肌节段初始和增强后T 1-mapping值,计算其ECV值,分别比较HCM组与正常对照组及HCM各亚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HCM组56例患者共有896个节段,将其分为肥厚并强化节段260个(A组)、肥厚未强化节段145个(B组)、非肥厚并强化节段15个(C组)、非肥厚未强化节段476个(D组)。HCM组舒张末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心肌质量、初始T 1-mapping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为(21.01±4.42)mm和(8.41±1.23)mm、(235.49±96.63)g和(110.01±22.36)g、(1260.21±66.47)ms和(1195.28±37.48)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初始T 1-mapping值及ECV值最高,增强后T 1-mapping最低,A、B、C、D四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MRI T 1-mapping值和ECV值可定量评估HCM的心肌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t 1-mapping 细胞外容积 延迟强化
下载PDF
T1-mapping序列在心肌梗死定量分析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罗芳 周绍权 +3 位作者 徐刚 顾敏 卢小军 慕长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188-2190,2193,共4页
目的分析T1-mapping序列显示心肌受损的模式和定量分析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方法收集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1.5T磁共振进行心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磁共振黑血反转恢复成像技术(T2WI-STIR)、首过灌注... 目的分析T1-mapping序列显示心肌受损的模式和定量分析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方法收集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用1.5T磁共振进行心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磁共振黑血反转恢复成像技术(T2WI-STIR)、首过灌注、延迟强化、心肌电影和T1-mapping序列。对比分析T1-mapping与常规序列显示心肌病变范围和灵敏度。结果试验组心肌T1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20.0±50.0)ms vs.(981.0±23.0)ms,P<0.05],T1-mapping显示受累心肌病变范围比T2WI-STIR更准确。T1-mapping能敏感显示局灶性心肌梗死,特别对早期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显示较清楚。T1-mapping与T2WI-STIR比较,其显示心肌梗死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但其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 T1-mapping序列不使用对比剂可准确显示病变心肌范围并可进行定量分析,对局灶性心肌梗死显示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mapping 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延迟强化
下载PDF
探讨3.0MRI T1-map成像技术在肩关节上盂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绍高 万芳 +3 位作者 李明智 严婷 黄婷 曾炳亮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3.0 MRI未注入造影剂T1-map成像技术评估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患者组(男/女=21:12;年龄22-92岁,平均56.2岁)和33名健康对照组(男/女=20:13;年龄17-80岁,平均52.1岁),两组均采用S... 目的探讨应用3.0 MRI未注入造影剂T1-map成像技术评估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患者组(男/女=21:12;年龄22-92岁,平均56.2岁)和33名健康对照组(男/女=20:13;年龄17-80岁,平均52.1岁),两组均采用Siemens超导MR扫描仪(3.0T)进行肩关节MRI常规扫描及T1-map成像。对两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map彩图色阶变化的观察,并测量T1值,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在T1-map上呈均匀的浅绿色区域。病例组中有33例肩关节上盂唇在T1-map出现斑片状黄色、红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955.2±55.7)ms,病例组肩关节上盂唇软骨的平均T1值为(1767.5±111.3)ms,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肩关节上盂唇软骨T1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map成像技术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诊断是可行的,对肩关节上盂唇损伤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关节上盂唇损伤 磁共振成像t1-map
下载PDF
组织病理学参数在T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评价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世周 郑家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参数 t1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哲 张洛英 +1 位作者 潘大欢 王静 《癌症进展》 2020年第9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EC患者和106例接受子宫内膜活检且结果正常者,分别作为E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和TIAM1表达情况,比...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血小板参数和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EC患者和106例接受子宫内膜活检且结果正常者,分别作为EC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EC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及TIAM1表达情况。结果EC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C组患者中TIAM1的阳性表达率为94.0%(94/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EC患者中,Ⅰ~Ⅱ期58例,Ⅲ~Ⅳ期42例。Ⅰ~Ⅱ期EC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EC患者中TIAM1的中等-强阳性表达率为68.97%(40/58),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的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患者中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CT水平较高,TIAM1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和TIAM1可作为预测EC发生与发展的新指标,对协助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子宫内膜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基于线驱动原理的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迎雪 聂秀珍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160,共5页
为满足较高的作业精细化程度要求,必须保证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的精确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线驱动原理的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以线驱动原理为基础,通过明确线性驱动器输出量与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之间的... 为满足较高的作业精细化程度要求,必须保证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的精确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线驱动原理的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以线驱动原理为基础,通过明确线性驱动器输出量与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获取运动数值,即首先利用传感器采集线性驱动器实际运行参量,然后通过Matlab软件当中的Simulink工具构建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模型,最后计算与预期输出量之间的差值,通过改进PID算法将差值转换为控制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的参数值,控制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达到预期。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应用下,得出的3T1R并联机器人运动参数与设定的理想值更为接近,达到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驱动原理 3t1R并联机器人 改进PID算法 运动参数
下载PDF
磁共振T1-mapping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分层中的评估价值及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王凌飞 孔维倩 石梦园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9期1005-100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肌节段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86例肥厚型心... 目的探讨磁共振心肌节段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8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左室壁厚度评估危险分层,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磁共振T1-mapping检查,比较两组及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磁共振T1-mapping定量参数[初始T1-mapping值、增强后T1-mapping值、细胞外容积(ECV)值]、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分析磁共振T1-mapping定量参数与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分层相关性,随访6个月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磁共振T1-mapping定量参数,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预测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初始T1-mapping值、ECV较大(P<0.05);与轻中度患者比较,重度患者初始T1-mapping值、ECV较大(P<0.05);与轻中度患者比较,重度患者LVESV较低,SV、LVEF较高(P<0.05);初始T1-mapping值、ECV与危险分层、SV、LVESV呈正相关,与LVESV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初始T1-mapping值、ECV较大(P<0.05);初始T1-mapping值、ECV对肥厚型心肌病预后不良预测AUC分别为0.795、0.856,联合预测AUC为0.927,优于单一参数预测。结论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技术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具有较高评估价值,为临床早期危险分层、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1-mapping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 危险分层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自旋密度ρ、弛豫时间T1和T2定量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6
18
作者 康宁 俎栋林 张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944-1947,共4页
目的 研究定量MR图像可能的临床应用和借助于计算机自动认读图像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最基本的磁共振参数 ,自旋密度 ρ、弛豫时间T1、T2以及临床自旋回波序列、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得到定量maps ,以探索所执行的路线。 结果 分别用自旋... 目的 研究定量MR图像可能的临床应用和借助于计算机自动认读图像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最基本的磁共振参数 ,自旋密度 ρ、弛豫时间T1、T2以及临床自旋回波序列、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得到定量maps ,以探索所执行的路线。 结果 分别用自旋双回波序列和自旋快回波序列采集混合加权图像数据 ,对其中任一套数据进行后处理 ,都成功得到了定量的自旋密度 ρ map、弛豫时间T2 map和T1 map。 结论 上述两种采集方法中 ,快自旋回波采集可减少采集时间 ,且效果比较理想。用一个子序列扫描获得一套数据 ,同时处理出三个参数的maps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线性回归 定量图像 ρ-map t2-map t1-map
下载PDF
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及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晓光 康厚艺 +1 位作者 程海云 张伟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在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价值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Ⅱ级12例,Ⅲ级8例,Ⅳ... 目的:探讨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中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在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价值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脑胶质瘤患者中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6例。手术前均行DCE-MRI并在相应后处理软件获得Ktrans、Ve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与Ve值的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探讨Ktrans、Ve值及胶质瘤级别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Ktrans、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Ⅱ级胶质瘤的Ktrans及Ve值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P<0.01),但Ⅲ级与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Ktrans和Ve值分别为0.054/min和0.296时可以鉴别出Ⅱ级与Ⅲ级胶质瘤;当Ktrans=0.084/min和Ve=0.345时可鉴别Ⅱ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和Ve值均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1),Ktrans值与Ve值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DCE-MRI通过评估肿瘤血管通透性不仅可以鉴别Ⅱ级与Ⅳ级胶质瘤,还可鉴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t1加权像动态对比增强MRI 容积转运参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 微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莉 任芳 +1 位作者 张冠男 吕喜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0例NSCLC(50例鳞癌、40例腺癌)患者新鲜血液,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Ficoll密度梯度离心...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分别取90例NSCLC(50例鳞癌、40例腺癌)患者新鲜血液,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免疫磁珠法获得CD8+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D-1+CD8+T细胞的表达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肺鳞癌组、肺腺癌组、健康对照组的PD-1+CD8+T表达阳性率依次为(18.32±5.20)%、(18.68±5.41)%和(7.44±2.59)%,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58.344,P<0.001);PD-1+CD8+T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临床分期越高,PD-1+CD8+T表达阳性率进行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75,P<0.001);PD-1+CD8+T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PD-1在NSCL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高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提示PD-1分子可能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PD-L1相互作用而抑制CD8+T细胞功能,导致肿瘤进展,从而参与NSCLC免疫逃逸过程,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 CD8+t细胞 免疫逃逸 临床病理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