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TAB2与TAK1蛋白互作鉴定及其对两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杨文飞 郭佳静 +1 位作者 赵文平 李槿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了探究草鱼TAB2(Ci TAB2)与Ci TAK1能否互作及其对2种草鱼抗菌肽基因(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表达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拟态弧菌感染后Citab2和Citak1在草鱼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然后利... 为了探究草鱼TAB2(Ci TAB2)与Ci TAK1能否互作及其对2种草鱼抗菌肽基因(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表达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拟态弧菌感染后Citab2和Citak1在草鱼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然后利用荧光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技术鉴定Ci TAB2与Ci TAK1在细胞内共定位及相互作用情况。最后将过表达质粒pEGFP-N1-Citak1与pEGFP-N1-Citab2共同转染草鱼肾细胞(CIK细胞),检测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拟态弧菌感染能够显著改变Citab2和Citak1的相对表达水平,前者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在各检测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而后者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i TAB2与Ci TAK1共定位于转染后的HEK293T和CIK细胞的胞质中,且在HEK293T细胞内能够形成Ci TAB2-Ci TAK1蛋白复合物;共同过表达Ci TAB2与Ci TAK1后,CIK细胞内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Ci TAB2与Ci TAK1存在互作关系且二者互作能够促进上述两种抗菌肽的转录表达。本研究从蛋白互作调控抗菌肽表达的角度为防治鱼类弧菌病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TAK1结合蛋白2(tab2) 蛋白互作 抗菌肽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双内参基因用于大鼠挫伤肌肉TAB2 mRNA表达量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杜秋香 程晓花 +2 位作者 朱细燕 王英元 孙俊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31-234,237,共5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Rpl32和Rpl13作为单内参基因与两者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检测大鼠挫伤肌肉组织中TAB2 m RNA表达量的结果。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和肌肉损伤组(12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分别于4h^48... 目的比较和分析Rpl32和Rpl13作为单内参基因与两者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检测大鼠挫伤肌肉组织中TAB2 m RNA表达量的结果。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和肌肉损伤组(12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肌肉挫伤模型,分别于4h^48h之间12个时间点取肌肉组织,提取总RNA、合成c DNA、采用real-time q PCR法,以Rpl32和Rpl13作为单独内参基因和二者作为双内参基因检测大鼠肌肉挫伤组织中TAB2 m RNA相对表达量,并计算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结果以Rpl32或Rpl13单独作为内参基因或作为双内参基因,TAB2 m RNA表达随损伤时间总体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规律,但使用单内参基因在24h和32h出现极高值,而用双内参基因计算未出现极值,且各结果的变异系数均较小。结论 Rpl32和Rpl13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计算TAB2 m RNA相对表达量,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关实验中建议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损伤时间推断 tab2 MRNA 内参基因 real-time qPCR
原文传递
TA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南汉族人群隐睾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粟闵 李芝隆 +3 位作者 宋雅平 王艳云 周斌 李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2-648,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TAB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ctiv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2)基因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隐睾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南地区259名隐睾患者和355名成年男性健康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初步探讨TAB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ctiv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2)基因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隐睾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南地区259名隐睾患者和355名成年男性健康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TAB2基因的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tag SNP)rs237028、rs521845、rs652921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3个tag SNP位点与隐睾症发病的关系。结果本实验的3个tag 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限制性酶切实验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TAB2 rs237028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隐睾组中的频率高于对照组(30.9%vs.25.6%,P=0.04,OR=1.31,95%CI:1.01~1.70),在显性遗传模型中AG/GG基因型携带者罹患隐睾症的风险升高(P=0.006,OR=1.57,95%CI:1.14~2.17)。在隐睾组中rs652921位点的TC/CC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3%vs.67.0%,P=0.03;OR=1.50,95%CI:1.05~2.14)。未观察到rs521845与中国人群隐睾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结论TAB2基因rs237028的AG/GG基因型和rs652921的TC/CC基因型可能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罹患隐睾症的风险性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tab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