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本草问答》探究唐宗海中西汇通思想
1
作者 蔡梦欣 丁侃 +2 位作者 杨欣欣 苏玮 张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31-134,138,共5页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的本草药理专著,体现了唐宗海中西汇通的学术色彩。本文简要介绍唐宗海的生平与成书背景,分析《本草问答》阐发汇通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认为该书在立足阴阳五行水火气血理论,重视药物自然属性的同时...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的本草药理专著,体现了唐宗海中西汇通的学术色彩。本文简要介绍唐宗海的生平与成书背景,分析《本草问答》阐发汇通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认为该书在立足阴阳五行水火气血理论,重视药物自然属性的同时,引用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西医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以补充论证中医观点。从“衷中”“参西”两个方面讨论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体现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总结认为《本草问答》是一部以中医议论为主,兼有西学观点,通过借鉴或对比,力图证明中医药理观点正确性的著作,此亦为中西汇通学派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成,对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问答》 唐宗海 中西汇通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从《血证论》探析唐宗海对小柴胡汤的运用
2
作者 张海东 陈泽涛 +1 位作者 孔维枝 封俊辰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对少阳三焦油膜和血证机理的详细论述,基于“和少阳之枢机,调气机升降出入”的治疗法则,巧变方,用经典重义不重形,善用药,审宜忌加减治新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用小柴胡汤经验。唐宗海治疗血证之时擅用小柴胡汤... 唐宗海的《血证论》通过对少阳三焦油膜和血证机理的详细论述,基于“和少阳之枢机,调气机升降出入”的治疗法则,巧变方,用经典重义不重形,善用药,审宜忌加减治新证,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运用小柴胡汤经验。唐宗海治疗血证之时擅用小柴胡汤,若见瘀血较重,阻气运行者,则用之化裁理气和血化瘀;若见呕血之后妇人妊娠恶阻等属中焦气机不利,火气互结者,则用之化裁调肝理气和中;若见妇人胞室中气血乖戾,致冲脉失于统领者,则用之化裁理血室、降冲逆;若见外邪干血,血家兼有表证者,则用之化裁和营卫、除寒热;若见妇人产后郁冒,阳气郁闭,津液输布受阻而咽干口渴者,则用之化裁通津液、畅三焦;若见肝气不疏,相火内郁或肝气肆逆,扰动血分者,则用之化裁发郁火、清火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宗海 “少阳三焦油膜”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浅析医家唐宗海与张锡纯中西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2
3
作者 谭胜男 高蕾 +1 位作者 关忠影 王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50-955,共6页
通过对唐宗海与张锡纯中西思想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二人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与传承,以《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为理论基础,并且融入西医理论进行中西汇通;在疾病的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唐宗海与张锡纯中西思想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二人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与传承,以《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为理论基础,并且融入西医理论进行中西汇通;在疾病的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为后世医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二者不同的是,在药物应用分析以及疾病的治疗上,唐宗海多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整体治疗和辨证论治的观念可与西医的病理、药理及生理相结合,从而形成中西融合的治疗理念;张锡纯则是通过西医的技术和知识寻找与中医的共通之处来为中西融合提供实践基础,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张锡纯 中西汇通
下载PDF
基于张锡纯吐血证治探析老年呕血辨治思路
4
作者 王家兴 汪湃 +1 位作者 冯晓洁 王媛媛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830-1834,共5页
老年人体质多虚实夹杂,多脏虚损,对于老年呕血患者,若但止血,恐在止血过程中由于瘀血骤然形成,发生危急重症;若但消瘀,又恐正虚难复,再次引发出血,故止血与消瘀当同时进行。但若为急性吐血,吐血量较大,则以止血为第一要务;若吐血量少,... 老年人体质多虚实夹杂,多脏虚损,对于老年呕血患者,若但止血,恐在止血过程中由于瘀血骤然形成,发生危急重症;若但消瘀,又恐正虚难复,再次引发出血,故止血与消瘀当同时进行。但若为急性吐血,吐血量较大,则以止血为第一要务;若吐血量少,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应加用水蛭、土鳖虫、地龙等辛咸之品,此类药物需合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剂,免伤正气。再者,老年患者应尽早扶正,谨防变证。张锡纯治吐血诸方,将消瘀、宁血及补血法寓于止血一法之中,一方多用,止血而不留瘀,补虚而不壅滞,冲、胃、肝、脾、肾往往多向兼顾,药用全面而重点突出,更适用于老年患者。但张锡纯止血之后,无补血专方,应宗唐宗海之意,血止之后予人参养荣汤、大补阴丸等补血方药以善后,同时配合脏腑辨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方可避免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血 老年 张锡纯 唐宗海
下载PDF
唐宗海《血证论》治血四法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蔡林 张蜀 +1 位作者 廖伯年 刘浩 《河南中医》 2011年第12期1376-1377,共2页
唐宗海治疗血证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将止血列为第一法,提出对出血性疾病必须进行有效的止血,才能挽救生命;瘀血留于体内日久就会产生其他变证,为防他变,其将消瘀列为治血第二法;止血、消瘀后,要想有效防止... 唐宗海治疗血证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将止血列为第一法,提出对出血性疾病必须进行有效的止血,才能挽救生命;瘀血留于体内日久就会产生其他变证,为防他变,其将消瘀列为治血第二法;止血、消瘀后,要想有效防止血再潮动,完善治疗,必须用药安之,故宁血是治血第三法;以上三法可止血,但如因失血对机体造成的虚损状态不能得到有效纠正,仍可引起一系列病症,故补虚以扶正固本为治血第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 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虚 唐宗海
下载PDF
清代医家林珮琴与唐宗海论治鼻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宇 刘旭莹 +4 位作者 韩雪 张玉 辛雨 李登雲 张一昕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10期1853-1855,共3页
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林珮琴《类证治裁》与唐宗海《血证论》书中鼻衄篇章的深入研读,探讨二位医家对于本病论治思想的异同。林氏以三因立论,治衄尤擅调气,疗鼻衄顽症颇有心得;唐氏以太阳阳明入手,主治肺肝,外治法别具一格。两位医家均善... 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林珮琴《类证治裁》与唐宗海《血证论》书中鼻衄篇章的深入研读,探讨二位医家对于本病论治思想的异同。林氏以三因立论,治衄尤擅调气,疗鼻衄顽症颇有心得;唐氏以太阳阳明入手,主治肺肝,外治法别具一格。两位医家均善用虫类药,林氏以"清"为重,唐氏以"通"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衄 林珮琴 唐宗海 论治思想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明清三位医家对气血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5
7
作者 叶爱萍 王键 胡建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7期935-937,共3页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过程,《黄帝内经》初步奠定了气血理论基础,而后各时期的医家在《黄帝内经》气血理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迁与中医学发展,对气血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明清时期叶... 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过程,《黄帝内经》初步奠定了气血理论基础,而后各时期的医家在《黄帝内经》气血理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迁与中医学发展,对气血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明清时期叶天士的《温热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宗海的《血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王清任 唐宗海 气血理论
下载PDF
《血证论》血下泄证论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洁景 刘宁 +1 位作者 王腾飞 刘宇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1期13-15,22,共4页
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唐氏治疗“血下泄证”的学术观点、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发。唐容川在“血下泄证”的论治中强调,(1)下部出血,治金为先,活用宣、润、清三法,多用风药、喜遣荆防;颇爱花粉、多配柴胡;恒赖“泻白... 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唐氏治疗“血下泄证”的学术观点、治疗理念、方药特色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发。唐容川在“血下泄证”的论治中强调,(1)下部出血,治金为先,活用宣、润、清三法,多用风药、喜遣荆防;颇爱花粉、多配柴胡;恒赖“泻白”、常伍人参。(2)遵古不泥,每有灼见,多有豁然开朗之论。发挥赤豆当归散与槐角丸,强调升降同调;拓展黄土汤与石莲汤,凸显清补并行。(3)偏爱种仁之属,力遣一药多能之品,水、火、气、血同治,协调配合,环环相扣,别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证论 唐宗海 血下泄证 学术思想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由《血证论》治血四法切入探讨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航 冯佳佳 +1 位作者 赵正滢 曾倩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11期74-75,共2页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重铸三焦结构、功能认识,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药,医理深透、颇有创见,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早孕药物...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重铸三焦结构、功能认识,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药,医理深透、颇有创见,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是当今女性患者关注的话题,也是血证中较为复杂的病证之一,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血证论 止血四法 流产后出血
下载PDF
唐宗海论治妇产科病证特点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慧光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2-34,共3页
清代医家唐宗海的《血证论》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有独到之处。提出经血治水,辨证调理;崩带同源,治脾为主;胎病多端,水血立法;产后诸证,皆宜治气。所举诸证,皆与血证有互相发明之处,方药平正,颇切临床应用。
关键词 唐宗海 血证论 中医妇产科学
下载PDF
基于唐宗海《血证论》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的中医论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新宇 唐秀琴 +4 位作者 吕咪 牧慧 戴蕾 李凤 王玉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研究晚清名医唐宗海《血证论》中的治痨思想,进而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一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以《血证论》中'痨瘵篇'和'抱儿痨篇'为研究对象,结合《红炉点雪》《十药神书》《诸病源候论》及《医学正传》等... [目的]研究晚清名医唐宗海《血证论》中的治痨思想,进而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一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以《血证论》中'痨瘵篇'和'抱儿痨篇'为研究对象,结合《红炉点雪》《十药神书》《诸病源候论》及《医学正传》等相关著作中对痨病的认识,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一病的中医论治思路。[结果]妊娠合并肺结核相当于中医抱儿痨病,因痰、水饮、相火在上逆胎气的带动下上攻肺部而引发,病机复杂,当从五脏论治。痰为病,当'滋脾肾之阴,清肺豁痰';水饮为病,当'温脾肾之阳,泻肺除饮';相火为病,当'交通心肾,培土生金';痨虫为病,当'凉血泄瘀,杀虫伐肝'。同时,'纳肾气,降肺胃之气'及'补养气血'贯穿以上诸法之中。产母困惫者又当下胎保母,并注重早期预防和产后调护。[结论]唐宗海《血证论》在痨病的治疗上,理法清晰,见解独到,从而为妊娠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此病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肺结核 抱儿痨 肺痨 唐宗海 血证论 医家思想
下载PDF
从《血证论》气血水理论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艳蕾 颜旭 杨军辉 《四川中医》 2022年第3期36-39,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瘀血、水饮、痰浊为标,且与五脏相关。唐宗海在《血证论》中的气血水关系的论述探讨,可引用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症状的解述,分别从气水、血水、气血两两关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瘀血、水饮、痰浊为标,且与五脏相关。唐宗海在《血证论》中的气血水关系的论述探讨,可引用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症状的解述,分别从气水、血水、气血两两关系探究。治则,从基础论治——治气为本,活血为标;从根论治,减缓病情发展—温补肾阳,利水化痰;顾及全局,调和五脏—五脏兼治,以脾为主。分为轻重缓期,选用相对应方药治之。以期对今后在防治慢性心衰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唐宗海 《血证论》 气血水 治法方药
下载PDF
试论唐宗海对汗血的论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琦 李柳骥 严季澜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汗血指血液由汗孔而出的一种疾病,属于血证的范畴。在唐宗海之前,血证的理论尚未完备,至《血证论》出现,出血性疾病的论治才达到一个新高度。唐宗海将汗血归于血外渗性疾病。本文从唐宗海的血证理论入手,分析汗血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出... 汗血指血液由汗孔而出的一种疾病,属于血证的范畴。在唐宗海之前,血证的理论尚未完备,至《血证论》出现,出血性疾病的论治才达到一个新高度。唐宗海将汗血归于血外渗性疾病。本文从唐宗海的血证理论入手,分析汗血产生的原因,归纳总结出其治疗汗血的特色方法,旨在通过对专科医家思想的探微,发现能指导临床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更好地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汗血 论治
下载PDF
唐宗海与张锡纯论治吐血之异同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新宇 李萍 +3 位作者 袁琪 赵松停 姚梦茜 李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55,共4页
比较了唐宗海及张锡纯论治吐血的异同。二者对吐血的病因多责之于气逆与火热,治疗以降胃止血为首要,并均注重消瘀。但唐宗海主张止血后再消瘀,张锡纯则以消瘀寓于止血中;急性出血,唐宗海予以独参汤,张锡纯则以独参汤配代赭石;对于血证复... 比较了唐宗海及张锡纯论治吐血的异同。二者对吐血的病因多责之于气逆与火热,治疗以降胃止血为首要,并均注重消瘀。但唐宗海主张止血后再消瘀,张锡纯则以消瘀寓于止血中;急性出血,唐宗海予以独参汤,张锡纯则以独参汤配代赭石;对于血证复发,唐宗海立宁血及补血法,而张锡纯善用代赭石。认为张锡纯的论述对唐宗海治吐血四法可形成一定的补充,对现代临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血 张锡纯 唐宗海 医学衷中参西录 血证论
下载PDF
唐宗海与张锡纯对气化理论的发挥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雪芳 钱会南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9期1002-1004,共3页
唐宗海、张锡纯参西而衷中,皆认为三焦实质为人身网膜,以通气行水,为人体气化贯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且各经脉气化与三焦网膜密切关联。唐宗海认为气、血、水、火生化过程是整个人体气化过程的高度概括,而张锡纯认为人身较为重要的是以胸... 唐宗海、张锡纯参西而衷中,皆认为三焦实质为人身网膜,以通气行水,为人体气化贯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且各经脉气化与三焦网膜密切关联。唐宗海认为气、血、水、火生化过程是整个人体气化过程的高度概括,而张锡纯认为人身较为重要的是以胸中大气斡旋全身气机。治疗上二人从不同角度入手,皆重视脾胃的枢纽作用,而用药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张锡纯 气化理论 三焦 脾胃
下载PDF
试论唐宗海对缪希雍“治吐血三法”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新宇 吕咪 +6 位作者 唐秀琴 韩卉 李胜利 范丽丽 戴蕾 李凤 王玉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对于吐血一证,缪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有“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施治要法,而其后世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吐血》中,又主张“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法则。其中,“不宜止血... 对于吐血一证,缪希雍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有“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的施治要法,而其后世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吐血》中,又主张“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法则。其中,“不宜止血”和“止血”是截然相反的论述,笔者基于此点,对二者的论治方法进行系统比较,提出:唐宗海借鉴缪希雍治疗吐血理论,但缪氏的论述过于简单,理论尚不健全,唐氏对其进行拓展,确定了吐血的病位、因机,规定了吐血治疗的时间轴,使吐血证的论治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缪希雍 吐血 止血 《血证论》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下载PDF
唐宗海《血证论》治疗崩漏、带下思路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丽颖 陆妍 +4 位作者 施心贤 李兰楠 刘泳锌 李姿慧 张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1713-1717,共5页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作者通过研究唐宗海的学术理论,概括其对崩漏、带下病因病机的认识...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是一部论治各科血证的专书,其中治疗崩漏、带下的思路颇有独到之处,以阴阳气血水火论为理论依据,以治脾为主要治疗思路,取各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作者通过研究唐宗海的学术理论,概括其对崩漏、带下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的思路,选方用药和其治疗经验对诊治男科白浊、下血的启发,并进行比较、总结,旨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以求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治疗崩漏、带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崩漏 带下 《血证论》
下载PDF
应用唐宗海《医学见能》三方痹证治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子儒 刘明伟 李主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医学见能》是清代医家唐宗海的名作,广州近代著名中医霍耀池擅长使用该书方剂治疗痹证,包括疼痛、麻木、关节肿大等症状。本文在《医学见能》五物逐瘀汤、利湿燥筋汤、加味固胎丸三方基础上对三则痹证治案进行分析及回顾,期待能为痹... 《医学见能》是清代医家唐宗海的名作,广州近代著名中医霍耀池擅长使用该书方剂治疗痹证,包括疼痛、麻木、关节肿大等症状。本文在《医学见能》五物逐瘀汤、利湿燥筋汤、加味固胎丸三方基础上对三则痹证治案进行分析及回顾,期待能为痹证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医学见能 唐宗海 秦伯未 何竹林 霍耀池
下载PDF
《血证论》治血四法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法要浅析
19
作者 周思彤 高卫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眼底出血性疾病是眼科的多发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并且易于复... 唐宗海所著《血证论》强调水火气血互相维系作用及变化,重视脏腑病机不同特性、症状,并提出了血证治疗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目前,眼底出血性疾病是眼科的多发病之一,单纯的西医治疗往往预后不佳,并且易于复发,故以《血证论》思想指导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宗海 血证论 治血四法 眼底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唐宗海之经脉气化观浅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素云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9-411,共3页
阐析清代唐宗海经脉观念中之气化内涵。在清代中晚期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的背景下,从唐宗海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明确提出的"经脉是脏腑气化之路径"入手,并结合历代医家有关经脉、气化等方面的论述,揭示唐宗海采用气化... 阐析清代唐宗海经脉观念中之气化内涵。在清代中晚期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的背景下,从唐宗海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明确提出的"经脉是脏腑气化之路径"入手,并结合历代医家有关经脉、气化等方面的论述,揭示唐宗海采用气化观点阐释经脉内涵具有一定合理性,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传世十二经脉理论中的"经脉"概念确实包含了一些中医气化理论的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历史文献 唐宗海 经脉 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