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手术治疗TASCⅡD型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宇 吴继东 +1 位作者 李新宇 张成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对于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TASC11)D型股胭动脉病变,尤其是涉及到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闭塞性病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血管外科医师。指南推荐应用旁路移植手术来治疗,但随着微... 对于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TASC11)D型股胭动脉病变,尤其是涉及到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闭塞性病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血管外科医师。指南推荐应用旁路移植手术来治疗,但随着微创腔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复合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伟 段红永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94-199,共6页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由于病变复杂,既往首选治疗方法是主动脉旁路移植术。随着治疗理念的变化、对吻支架研究的深人及重建主动...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由于病变复杂,既往首选治疗方法是主动脉旁路移植术。随着治疗理念的变化、对吻支架研究的深人及重建主动脉分叉和一体式支架技术的引进,腔内治疗获得满意的短期和长期通畅率。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TASCII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对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硬化 闭塞性 综述 tascd型主盤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股腘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冠华 郭相江 +3 位作者 谢辉 叶猛 张岚 黄晓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Z1期113-117,共5页
目的评估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class D,TASCⅡD)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方法总结2012-01至2014-01收治的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ⅡD)腔内治疗病例64例71条肢体,绘制Ⅰ期、辅助、Ⅱ期通畅率... 目的评估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rans 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class D,TASCⅡD)腔内治疗临床疗效及再狭窄处理。方法总结2012-01至2014-01收治的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ⅡD)腔内治疗病例64例71条肢体,绘制Ⅰ期、辅助、Ⅱ期通畅率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方差分析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6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3~91岁,平均年龄为(73.6±8.7)岁;病变长度范围在200~500 mm,平均长度为(309.0±58.2)mm,支架平均数目为2.4枚(1~4枚);随访时间范围在7~3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1±6.2)个月。所植支架均为裸支架。1、2、3年的Ⅰ期通畅率分别为68%、15%和15%;1、2、3年的辅助通畅率分别为82%、37%和37%;1、2、3年的Ⅱ期通畅率分别为96%、68%和68%。1年的随访中,无大截肢发生。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流出道的数目与支架内再狭窄程度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长段闭塞(TASCⅡD)中短期临床疗效可以接受,长期随访欠满意;再次腔内治疗可作为再狭窄处理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tascd病变 腔内治疗 通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对股腘动脉闭塞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健 洪星禹 孙大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TASC II C、D型股腘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TASC II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178例患者回顾性分为观察组82例(开放手术组)和对照组96例(腔内治疗组),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通畅率及踝肱... 目的:探讨TASC II C、D型股腘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TASC II C、D型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178例患者回顾性分为观察组82例(开放手术组)和对照组96例(腔内治疗组),对其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通畅率及踝肱指数(ABI)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通畅率及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SC II C、D型股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开放手术治疗后ABI改善情况及中远期通畅率高于腔内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闭塞 tasc C、d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