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ES藏文信息处理系统通过鉴定
1
作者 南方 《语文建设》 1987年第1期60-,共1页
由航天部七一○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合作研制的TCES 藏文信息处理系统,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于1986年11月15日在京通过部级鉴定。航天部总工程师梁思礼、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长多杰才旦、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胡... 由航天部七一○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合作研制的TCES 藏文信息处理系统,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于1986年11月15日在京通过部级鉴定。航天部总工程师梁思礼、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长多杰才旦、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胡坦、中国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刘涌泉等出席了鉴定会。TCES 系统建立了一个由612个字符构成的藏文字符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系统 tces 刘涌泉 梁思礼 合作研制 学会副理事长 信息管理系统 多杰 中央民族学院 科研人员
下载PDF
微电解协同氧化技术深度降解三氯乙烯和1,4-二恶烷复合污染
2
作者 贺妮 肖劲光 +2 位作者 冯闯 刘喜 肖武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二恶烷(1,4-D)的伴生污染且难以综合去除。当前,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备受青睐,是一种降解有机污染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研究以铁碳原电池(n ZVI/C)为活化剂,过氧化钙(CP)为增强剂,柠檬酸/过硫酸钠(CA/PS)为氧化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微电解-氧化耦合技术体系(n ZVI/C/CP-CA/PS)探究水中高浓度TCE的降解。考察了不同修复体系类型、药剂投加比、间隔投放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降解TCE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耦合体系对TCE及1,4-D复合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为20℃,间隔时间为3h,活化剂n ZVI/C、增强剂CP与氧化剂CA/PS摩尔投加比为35∶0.5∶26的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0μg/L的TCE经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处理6h后,出水浓度满足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Ⅳ类水要求,去除率接近100%。降解机制说明TCE在活性炭吸附及n ZVI/C/CP原电池的还原脱氯作用下优先发生部分降解,随后通过原电池及其产物进一步活化CA/PS氧化剂产生·OH和SO4·-等强氧化性自由基起到深度降解的目的,从而使TCE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且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该试验表明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对高浓度TCE的降解兼具高效及经济双重优势,并在TCE及1,4-D复合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有助于推进该耦合体系在有机污染水处理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氧化 三氯乙烯(TCE) 1 4-二恶烷 有机复合污染 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混合式TCE教学模式效果探索
3
作者 朱旭 魏高文 +2 位作者 陈书 魏歆然 邓思思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卫生统计学课程为例,采用TCE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探索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混合式TC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卫生统计学 混合式教学 TCE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氯乙烯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抑制作用及去除特性
4
作者 宋雨佩 马玉石 +2 位作者 张朝志 沈志强 周岳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8-1096,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TCE浓度为75 mg/L(半抑制浓度,EC_(50))时,对水解酸化菌的产酸量有抑制作用;随着TCE浓度升高,水解酸化菌的EPS中蛋白质浓度先增大后减少,其中TCE浓度为_(50) mg/L时EPS中蛋白质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3.94±0.25)mg/L;zeta电位的结果显示,污泥的凝聚性能随TCE浓度增大(0~100 mg/L)而增大;厌氧水解酸化菌对TCE的脱氯能力随TC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水解酸化菌转化TCE的脱氯率由TCE浓度为10 mg/L时的77.83%降为200 mg/L时的6.67%。TCE对水解酸化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TCE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微生物活性,进而限制水解酸化菌降解TCE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水解酸化 厌氧颗粒污泥 比产酸活性 生物脱氯
下载PDF
氢气和氧气共存下三氯乙烯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HO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5
作者 薛晨 李翠 +3 位作者 刘明慧 余锦涛 欧阳葳葳 刘慧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8-265,共8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碳(CO_(2))气体的条件下,从氯代烃污染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得到一株TCE降解菌(编号为HO1),通过对该降解菌HO1进行鉴定,研究其在H_(2)/O_(2)共存条件下对TCE的降解特性,并考察其对TCE污染沉积物的强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HO1细胞呈杆状,菌团呈大小均匀的浅粉色球状,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Peudomonas putidaHO1;该菌株能利用所试的15种碳源生长;该菌株在纯O_(2)和H_(2)/O_(2)共存条件下能高效降解TCE,TCE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TCE降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63 9±0.005 6) d^(-1)和(0.047 5±0.004 9) d^(-1);该菌株能同时利用体系中的H_(2)、O_(2)及CO_(2)合成自身有机物质,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在H_(2)/O_(2)共存的TCE污染沉积物体系中,加入该菌株能显著促进TCE的降解;在寡有机物的地下环境中,利用该菌株,通过通入H_(2)/O_(2)有望强化TCE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该菌株可为实际场地微生物修复TCE提供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污染沉积物 降解菌HO1 氢气 氧气 分离鉴定 降解
下载PDF
地下水原位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迁
6
作者 邹莎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6-494,共9页
针对主要受三氯乙烯(TCE)和二氯乙烯(DCE)污染的地下水,将复合药剂注入地下,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经30 d的修复,可以使TCE完全去除,同时使DCE浓度降至风险控制值以下.注药前,地下水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高达95.44%.注入... 针对主要受三氯乙烯(TCE)和二氯乙烯(DCE)污染的地下水,将复合药剂注入地下,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经30 d的修复,可以使TCE完全去除,同时使DCE浓度降至风险控制值以下.注药前,地下水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高达95.44%.注入复合药剂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增至53.45%.同时,具有TCE和DCE降解功能的梭菌属(Clostridium)和毛球菌属(Trichococcus)在复合药剂的刺激下富集,其相对丰度从0分别增加到35.17%和14.00%,成为了新的优势菌属,使受污染的地下水得到有效修复.热图分析表明,复合药剂对TCE和DCE降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估地下水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三氯乙烯(TCE) 二氯乙烯(DCE)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明柱 陈鸿汉 +1 位作者 胡丽琴 孙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 根据室内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运移转化的土柱实验和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微生物作用下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研究区地下水中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为下一步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 PCE 生物降解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越飞 李来玉 +3 位作者 梁丽燕 陈学敏 黄建勋 唐小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8-709,共2页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药疹样皮炎 免疫功能 TCE 试剂 淋巴细胞增殖
下载PDF
过硫酸钠对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信德 吴嘉怡 +3 位作者 杜文婷 李荣飞 李诗殷 杨子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3-1267,共5页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不同浓度的TCE去除率均在93%以上.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采用连续氧化处理可达到较高的修复目标要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Na2S2O8溶液氧化7d后,TCE氧化率达到88.9%以上,且去除效果与处理方式有关,分次加入方式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Fe(Ⅱ) 柠檬酸 氧化 三氯乙烯(TCE)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嘉怡 蔡信德 +2 位作者 靖元孝 韩蕊 郭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0-814,共5页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100mg/kg的TCE去除率达到93.7%.TCE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2次处理能有效提高去除率.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MnO4溶液淋洗12d后,初始浓度为50mg/kg的TCE氧化率均达到88.1%以上,降低淋洗流速可提高TCE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氧化 砂壤土 三氯乙烯(TCE)
下载PDF
三氯乙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翌 岳飞飞 褚衍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5-1343,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对人体有很大危害,被列为"优先控制化合物"及"疑似致癌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采用各类技术对TCE的降解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为TCE环境污染的...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对人体有很大危害,被列为"优先控制化合物"及"疑似致癌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采用各类技术对TCE的降解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为TCE环境污染的修复提供了多种方法.本文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TCE原位修复方法的原理、效能、优缺点及各方法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TCE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临床皮肤病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建忠 梁顺华 +2 位作者 吴奇峰 李来玉 李祖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病例的皮肤病理,为探讨TCE引起人类变态反应的免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临床住院病例的皮肤活检标本采用病理常规切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例多形红斑类型的TCE药疹样...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病例的皮肤病理,为探讨TCE引起人类变态反应的免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临床住院病例的皮肤活检标本采用病理常规切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例多形红斑类型的TCE药疹样皮炎住院患者,皮肤表皮、真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皮肤表皮过度角化或角化不全,真皮乳头层淋巴细胞浸润,4例均有免疫复合物小体沉着。结论TCE药疹样皮炎皮肤病理符合变态反应所致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E药疹样皮炎 皮肤病理 变态反应 免疫
下载PDF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免疫相关基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丽燕 越飞 +1 位作者 黄振烈 李来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了解HLA-DM基因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和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情况,探索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基因,为其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病例组及对照组基因组DNA应用降落式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和直接测序,确定其... 目的了解HLA-DM基因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和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情况,探索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基因,为其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病例组及对照组基因组DNA应用降落式PCR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和直接测序,确定其DMA及DMB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比较两组之间DMA和DMB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出现频率。结果病例组HLA-DMA*01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3%,对照组为55·0%,P<0·05);病例组HLA-DMB*01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LA-DMA*0102-*0102纯合子比例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HLA-DMB*0101-*0102杂合子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药疹样皮炎 免疫学 基因易感性 HLA-DM基因 TCE 变态反应
下载PDF
水中三氯乙烯的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乃云 李富生 +2 位作者 汤浅晶 乐林生 周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17,共4页
叙述了三氯乙烯的毒性和世界健康组织对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定浓度以及各种去除方法:活性炭吸附、空气吹脱、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法等,特别是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TiO2小球作为催化媒体的光催化法。需要呼吁有关技术人员尽快开发... 叙述了三氯乙烯的毒性和世界健康组织对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定浓度以及各种去除方法:活性炭吸附、空气吹脱、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法等,特别是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TiO2小球作为催化媒体的光催化法。需要呼吁有关技术人员尽快开发新型、有效和无毒的脱脂剂和氯化溶剂的替代产品,从源头上控制三氯乙烯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毒性 饮用水 溶胶凝胶法 TIO2 光催化法 脱脂剂 氯化溶剂 TCE
下载PDF
模拟有机-矿质体中不同吸附域对TCE的吸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思慧 何江涛 +1 位作者 石钰婷 张小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42,共9页
为研究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影响,制备了蒙脱土-腐植酸复合体以及混合体模拟土样,分别代表蒙脱土与腐植酸之间有相互作用和无相互作用,并运用批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有机质与无机矿物质量比(C/M)的... 为研究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影响,制备了蒙脱土-腐植酸复合体以及混合体模拟土样,分别代表蒙脱土与腐植酸之间有相互作用和无相互作用,并运用批实验的方法,针对不同有机质与无机矿物质量比(C/M)的有机-矿质复合体及混合体开展了三氯乙烯(TCE)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CE在不同C/M的有机-矿质复合体和混合体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采用纯蒙脱土及腐植酸的吸附方程叠加计算获取无相互作用模拟土样的固相吸附量计算值,计算值均小于复合体和混合体的实际固相吸附量,表明复合体中蒙脱土与腐植酸吸附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腐植酸性质改变,使复合体的吸附能力增强,而混合体由于等温吸附实验过程中有水的参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复合体.随着C/M的增大,有机-矿质复合体和混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增强.当C/M小于0.08时,复合体中蒙脱土与腐植酸发生较为充分的相互作用,导致腐植酸性质改变,增强了复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因而复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混合体;当C/M大于0.08时,复合体中后续叠加在补丁上的有机质保留了源腐植酸的特性,这部分有机质将掩盖变性有机质的吸附影响,因而复合体与混合体对TCE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当.TCE初始浓度影响分析表明,当C/M固定时,随着TCE初始浓度(C0)的增大,非线性叠加模型的固相吸附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值(Qe)呈增大趋势,分析认为复合体中的变性有机质较其他组分对TCE具有更强的亲和力,随着C0的增加,变性有机质的吸附贡献率增大,因此导致Qe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无机矿物 有机-矿质复合体 TCE 吸附
下载PDF
TCE/PCE的DNAPL污染及零价铁墙防治技术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国俊 孟洪 +1 位作者 薛峰 纪志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8,共7页
介绍了一种国内环保领域鲜有提及的土壤及地下水中的重非水相液体污染即:DNAPL污染,并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例阐述了其产生来源、危害及污染行为。针对DNAPL污染,详细论述了零价铁墙防治原理、降解途径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DNAPL污染 三氯乙烯(TCE) 四氯乙烯(PCE) 零价铁墙
下载PDF
负载纳米零价铁/钯(ZVI/Pd)双金属活性炭去除水中三氯乙烯(TCE)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巍 左军 +3 位作者 韩晓琳 邱兆富 吕树光 应维琪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间,其负载量具有上限,一般低于30%。相比于GAC,RAC的BET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RAC上的铁成分主要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分散度。通过批式试验发现,RAC能够快速有效降低水中TCE浓度,其去除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萃取试验和氯离子检测结果表明,RAC在吸附TCE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还原脱氯,在48 h内不同RAC对于吸附其上的TCE的脱氯比例可达14.5%~30.4%。RAC对于水中TCE的去除能力短期内以吸附为主,铁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其对于TCE的吸附但会有助于增加长期TCE的还原降解量。RAC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TCE的去除性能优良,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大区别;但若经过大量好氧(DO=6.9 mg/L)的纯水浸泡,表面零价铁颗粒可能逐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颗粒活性炭 反应性活性炭 三氯乙烯(TCE) 地下水修复
下载PDF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新香 陈慈珊 +3 位作者 刘惠芳 巫带花 夏丽华 陈嘉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其并发感染提供依据,并为该病患者防止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按1∶1配对进行病...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其并发感染提供依据,并为该病患者防止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OR=0.006~26.806,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热情况、皮肤黏膜破损程度、病情是否危重与合并感染相关(OR=5.621~23.280,P<0.05)。结论皮肤黏膜破损、病情危重、合并感染前发热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TCE致药疹样皮炎 感染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贤杰 付连国 +4 位作者 吴学森 庄颖 韩慧 姚荣英 周纯先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统计学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错误辨析(TCE)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4个班99人分为教改组(49人)和传统组(50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改组... 目的: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统计学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错误辨析(TCE)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将蚌埠医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4个班99人分为教改组(49人)和传统组(50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改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实施TCE教学模式,采用试卷考核与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教改组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传统组(P<0.01);2组之间的体会和反馈在交流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对自己所在的实验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以TCE教改组的肯定回答比例为高。结论:TCE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卫生统计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TCE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氯乙烯致癌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训军 卢伟 +1 位作者 陈良 王文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0-492,505,共4页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在各地空气、水、土壤、食物和动物脏器中都有检出,其中接触量最大的人群为金属清洗工人,多为呼吸道吸入[1].目前,动物实验已确认TCE存在致癌性,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尚不足以将其确定为人类致癌物.有鉴于...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在各地空气、水、土壤、食物和动物脏器中都有检出,其中接触量最大的人群为金属清洗工人,多为呼吸道吸入[1].目前,动物实验已确认TCE存在致癌性,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尚不足以将其确定为人类致癌物.有鉴于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于1995年将TCE从Ⅲ类(非人类致癌物)划分为ⅡA类(人类可能致癌物);同时澳大利亚工业化学论证与评估项目亦将其划为Ⅱ类(人类可能致癌物)[2];而日本职业接触剂量委员会则认为此划分尚为时过早,目前更适合把TCE定为ⅡB类(对人类或许致癌物)[3].本文简要回顾了TCE致癌性的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致癌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性 人群 三氯乙烯 TCE 致癌物 动物脏器 流行病学资料 接触量 土壤 空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