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hierarchical NiO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high pseudo-capacitance 被引量:2
1
作者 Hong-zhi YANG Jian-peng ZO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808-1818,共11页
Nickel oxide(NiO)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process consisting of a self-assembling,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alcination.The prepared NiO hollow microspheres composed of... Nickel oxide(NiO)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process consisting of a self-assembling,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alcination.The prepared NiO hollow microspheres composed of many nanoflakes,are about 2-3μm in diameter.The length of the NiO flakes,having clear edges,is about 500-700 nm,while the thickness is only about 40-50 nm.This indicates that the NiO microspheres posses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at can provide porous channels to facilitate the transmission of both electrons and electrolyte ions.NiO microspheres exhibit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about 1340 F/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 A/g and high capacitance retention about 96.5%after 1000 cycles.What’s more,the conductive mechanism of nickel oxide for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electrodes was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oxide hollow microspher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SELF-ASSEMBLING PSEUDO-CAPACITANCE
下载PDF
Efficient Rate Control Algorithm for Hierarchical Video Coding
2
作者 陆千里 岑锋 +1 位作者 许维胜 朱芳来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2年第3期222-226,共5页
For rate control (RC)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ding, an independent rate-quantization (R-Q)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s (MADs) in different temporal levels (TLs). In the proposed R-Q model... For rate control (RC)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ding, an independent rate-quantization (R-Q)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s (MADs) in different temporal levels (TLs). In the proposed R-Q model, a novel MAD model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rovide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verag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 and quality smoothness, than the H.264 reference model, JM14.2, under various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quantization (R-Q) model RATE control(RC) video coding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 hierarchical structure
下载PDF
Improved dynamic testing by impedance control
3
作者 Jochen Carl Mettupalayam V. Sivaselv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423-435,共13页
In this paper, the issue of actuator-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dynamic testing of structures is considered. The problem is approached from the novel standpoint of impedance control. It is shown that an effective strate... In this paper, the issue of actuator-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dynamic testing of structures is considered. The problem is approached from the novel standpoint of impedance control. It is shown that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design controls for dynamic testing is by designing the test system impedance.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is can be achieved using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dynamic testing, when the tested structure has a high and nonlinear stiffnes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stable and accurate dynamic testing can be achieved using the proposed strategy, when this is not possible using traditional feedback control techniques. Furthermore, the impedance control and feedforward strategies are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hybrid simulation, a technique of coupling computational and physical substructures applied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Here, a delay compensation scheme is necessary in addition to feedforwar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at demonstrate both improved dynamic testing performance when impedance control is employed, and its applicability in hybrid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test actuator-structure interaction impedance control hybrid simulation feedforward strategy
下载PDF
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研究及其参数设计 被引量:61
4
作者 葛俊 童陆园 +2 位作者 耿俊成 陈全世 韩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9,共5页
正确地分析TCSC频率阻抗特性是评价TCSC抑制SSR能力的基础。该文给出了考虑导通角变化的三维频率阻抗图,该图清晰地表明:当目标导通角小于临界导通角时,TCSC低频阻抗特性存在一个容性曲面,只有越过临界导通角后低频视在阻抗才表现为感... 正确地分析TCSC频率阻抗特性是评价TCSC抑制SSR能力的基础。该文给出了考虑导通角变化的三维频率阻抗图,该图清晰地表明:当目标导通角小于临界导通角时,TCSC低频阻抗特性存在一个容性曲面,只有越过临界导通角后低频视在阻抗才表现为感性。基于IEEE第一基准模型的数字仿真分析验证了频率阻抗计算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深入阐明了TCSC抑制SSR的物理机理以及要实现完全抑制SSR需满足的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TCSC主电路的参数设计原则,使得TCSC不仅能满足工频基波阻抗调节特性的要求,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对SSR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次同步谐振 参数设计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电力系统 频率阻抗特性
下载PDF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变参数PID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路 李海峰 +3 位作者 陈珩 戴先中 何丹 张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4期7-10,38,共5页
TCSC阻抗控制是实现TCSC其他控制功能的基础。为较好地实现TCSC阻抗控制,采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TCSC详细模型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阻抗控制的规律,提出了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变参数PID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ID控制器的缺点,有较强的... TCSC阻抗控制是实现TCSC其他控制功能的基础。为较好地实现TCSC阻抗控制,采用数字仿真的方法,对TCSC详细模型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阻抗控制的规律,提出了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变参数PID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PID控制器的缺点,有较强的鲁棒性,可适用于不同的命令客抗。通过在实际工程的仿真计算,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阻抗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阻抗控制 变参数 PID控制 交流输电
下载PDF
TCSC的基本控制与过压保护数字仿真 被引量:7
6
作者 林集明 郑健超 +2 位作者 吴承琦 刘长 陈葛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6-28,36,共4页
结合伊—冯输电系统 ,给出可控串联补偿 ( TCSC)基本控制和保护方法数字仿真的初步结果。其中包括内层驱动方式和中层阻抗控制方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短路故障时 ,TCSC过电压保护控制方式对过电压保护水平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 ... 结合伊—冯输电系统 ,给出可控串联补偿 ( TCSC)基本控制和保护方法数字仿真的初步结果。其中包括内层驱动方式和中层阻抗控制方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短路故障时 ,TCSC过电压保护控制方式对过电压保护水平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 M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交流输电 过电压保护 数字仿真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电抗器品质因数对TCSC特性的影响及阻抗特性的双解现象 被引量:5
7
作者 孙海顺 裴志宏 +2 位作者 程时杰 赵建国 段献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51,共6页
可控串联电容器(TCSC)装置的晶闸管控制支路电抗器(TCR)品质因数只能是有限值,该文通过时域数字仿真分析了这一参数对TCSC稳态阻抗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抗器品质因数有限的情况下,TCSC等效阻抗特性的谐振点相对理想情况会... 可控串联电容器(TCSC)装置的晶闸管控制支路电抗器(TCR)品质因数只能是有限值,该文通过时域数字仿真分析了这一参数对TCSC稳态阻抗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抗器品质因数有限的情况下,TCSC等效阻抗特性的谐振点相对理想情况会出现偏移;同时,在容性运行区间,对于同样的触发角指令,Q值越小,TCSC的等效基频电抗也越小,而在感性运行区间,情况则刚好相反。这种影响在感性和容性运行区间还因TCSC同步触发控制方式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以电容电压过零点为同步触发参考时标时,触发角指令与等效阻抗之间是单值对应关系,而以线路电流为同步触发参考时标时,触发角指令与等效阻抗之间是双值对应关系,即所谓的双解阻抗特性。文章进一步研究了线电流同步方式下TCSC等效基频阻抗呈现双解的现象,指出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了不同的触发参考时标。TCSC等效基频阻抗特性的双解现象实际上是在以线路电流过零点为触发参考时标时TCSC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运行特性。它与以电容电压同步触发参考时标的阻抗特性之间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在两种不同的触发时标下,通过详细时域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抗器 品质因数 tcsc 阻抗特性 双解现象 等效基频电抗 可控串联电容器
下载PDF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免疫反馈PID控制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可军 赵建国 靳晓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49-52,67,共5页
分析了常规PID控制应用于可控串补(TCSC)的阻抗控制时在TCSC的命令阻抗从不同阻抗阶跃到同一阻抗的情况下其鲁棒性差的原因,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响应调节机理,提出了一种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免疫反馈PID控制方法,该方法不改变传统PID... 分析了常规PID控制应用于可控串补(TCSC)的阻抗控制时在TCSC的命令阻抗从不同阻抗阶跃到同一阻抗的情况下其鲁棒性差的原因,借鉴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响应调节机理,提出了一种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免疫反馈PID控制方法,该方法不改变传统PID控制器的结构,其中的免疫反馈响应速度可通过调整控制系统自身的参数进行调节,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免疫反馈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的仿真比较结果证明,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响应各种阻抗阶跃命令时具有较小的超调量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并能快速消除偏差,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可控串补(tcsc) 阻抗控制 命令阻抗 免疫反馈 PID控制
下载PDF
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及其抑制SSR的参数设计 被引量:12
9
作者 康海燕 王西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6,共6页
正确分析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是研究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SSR)能力以及进行TCSC参数设计的重要基础。基于对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模型的研究,绘制了三维频率阻抗图,分析了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特别提出了次同步谐振导通角的概念。基... 正确分析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是研究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SSR)能力以及进行TCSC参数设计的重要基础。基于对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模型的研究,绘制了三维频率阻抗图,分析了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特别提出了次同步谐振导通角的概念。基于内蒙古上都电厂串补输电线路模型,在满足工频基波阻抗调节特性的前提下,根据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研究了考虑TCSC自然抑制SSR时其主电路参数的设计原则。通过对上述系统各模态频率阻抗特性的综合分析,讨论了TCSC控制参数的选择方法。仿真结果证实了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联补偿电容 次同步谐振 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 次同步谐振导通角
下载PDF
基于广域测量的滑模TCSC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飞跃 段献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0-55,共6页
广域测量系统为电力系统实现网络化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对基于广域测量信号的可控串补(thyristorcontrolledseriescompensator,TCSC)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广域测量的TCSC系统模型。通过引入附加状态变量,将含有时滞的时... 广域测量系统为电力系统实现网络化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对基于广域测量信号的可控串补(thyristorcontrolledseriescompensator,TCSC)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广域测量的TCSC系统模型。通过引入附加状态变量,将含有时滞的时滞系统转换为不含时滞的离散控制系统,并采用离散滑模控制的方法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对克服控制器中的抖振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补(tcsc) 变结构控制 延迟 广域测量系统(WAMS) 相量测量单元(PMU)
下载PDF
可控串补(TCSC)模糊变结构控制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可军 赵建国 冯忠才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分析设计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可控串补变结构控制器 .该控制器对不确定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呈不灵敏性 ,决策过程与网络结构和系统的工作点无关 .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
关键词 变结构控制 模糊控制/电力系统稳定性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下载PDF
面向工程实际的TCSC底层阻抗控制仿真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冬 赵建国 武守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68,共4页
TCSC的底层阻抗控制是整个装置实现与否的关键。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符合实际的TCSC底层控制模型,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基于本模型的仿真对于实际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TCSC的底层阻抗控制是整个装置实现与否的关键。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符合实际的TCSC底层控制模型,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基于本模型的仿真对于实际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还提出一套阻抗控制方法和晶闸管全触发方法。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FACTS装置 tcsc 阻抗特性 阻抗控制 仿真 数学模型 电网 电力系统
下载PDF
TCSC阻抗双解现象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可军 赵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9,共7页
TCDC是靠调整触发角来获得需要的命令阻抗,因此命令阻抗与触发角的关系尤为重要,以往对TCSC阻抗双解研究局限于讨论电抗器品质因数的影响,该文讨论了考虑晶闸管导通特性和电抗器支路品质因数影响时TCSC的阻抗特性,文中通过相量图分析发... TCDC是靠调整触发角来获得需要的命令阻抗,因此命令阻抗与触发角的关系尤为重要,以往对TCSC阻抗双解研究局限于讨论电抗器品质因数的影响,该文讨论了考虑晶闸管导通特性和电抗器支路品质因数影响时TCSC的阻抗特性,文中通过相量图分析发现,即使在品质因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晶闸管导通电流的增大,电容电压过零点与线路电流过零点之间的相位差也会逐渐减小,引起晶闸管实际导通幅度和宽度的减小;指出了造成TCSC双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晶闸管的导通受阻,其受阻程度由电抗器支路的电流和等效品质因数2个因素决定:线路电流同步方式下晶闸管导通电流的幅度和宽度均受阻;而电容电压同步下,晶闸管导通电流只有幅度受阻,因此阻抗双解现象在线路电流同步方式下更容易出现。数字仿真和动模实验结果分别验证了阻抗双解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可控串联补偿(tcsc) 阻抗双解 相量图 品质因数 晶闸管导通特性
下载PDF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CMAC和PID复合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永胜 王克文 董燕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28-30,共3页
TCSC的阻抗控制是实现TCSC其他控制功能的基础。为更好地实现TCSC对命令阻抗的响应,采用了一种新型阻抗控制策略——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与PID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被控对象的... TCSC的阻抗控制是实现TCSC其他控制功能的基础。为更好地实现TCSC对命令阻抗的响应,采用了一种新型阻抗控制策略——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erebella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与PID复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被控对象的逆动态模型,同时保证系统能有效地抑制扰动,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两区域四机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阻抗控制 CMAC 复合控制
下载PDF
考虑电抗器支路电阻影响时的TCSC稳定运行区域内的双解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冬 赵建国 武守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72,共6页
基波阻抗和触发角的关系是可控串补(TCSC)底层触发控制的关键所在。该文建立了恒流源下的考虑晶闸管导通压降和电抗器上所带电阻影响的TCSC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以线路电流同步时的触发角和导通角的隐式关系式,并应用... 基波阻抗和触发角的关系是可控串补(TCSC)底层触发控制的关键所在。该文建立了恒流源下的考虑晶闸管导通压降和电抗器上所带电阻影响的TCSC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以线路电流同步时的触发角和导通角的隐式关系式,并应用数值方法求解该表达式,最终得出基波阻抗和触发角的关系曲线;发现了在TCSC的大部分稳定运行区域内,对应于同一触发角存在2个理论上的稳态解。当晶闸管导通压降和电抗器上所带电阻较大时,这2个稳态解 都可以出现在工程中,尤其是出现在开发阶段的小容量模拟实验和动模实验中,从而为实际工程的开发和底层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最后运用仿真手段和动模实测数据验证了文中提出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c 电抗器 支路电阻 数学模型 数字仿真 电力系统
下载PDF
计及TCS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杰康 丁一琰 何杲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7,32,共6页
基于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提高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以... 基于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提高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以节点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的灵敏度为指标,结合参与因子,判断全电网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或者区域,从而为系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对美国西部5机14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TCSC在交直流系统中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特征结构分析法 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 静态电压稳定性 最小模特征值
下载PDF
用于TCSC阻抗控制的积分投切式PID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冬 赵建国 武守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9-32,共4页
可控串补(TCSC)的阻抗控制是整个串补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在命令阻抗从不同阻抗阶跃到同一阻抗时鲁棒性不好的原因,得出了常规PID控制的效果主要与接到阻抗阶跃命令后命令阻抗和测量阻抗所包围的... 可控串补(TCSC)的阻抗控制是整个串补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在命令阻抗从不同阻抗阶跃到同一阻抗时鲁棒性不好的原因,得出了常规PID控制的效果主要与接到阻抗阶跃命令后命令阻抗和测量阻抗所包围的第一块面积有关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积分投切式 PID阻抗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接到阻抗阶跃命令后切除积分环节,而在测量阻抗第一次超越命令阻抗时才投入积分环节。与常规PID控制的仿真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在响应各种阻抗阶跃命令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能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tcsc 阻抗控制 积分投切式PID控制方法
下载PDF
含控制器在内电力系统元件的完整结构化模型及其简化(Ⅱ):SVC、TCSC与HVDC建模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先中 张凯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363-4371,共9页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各元件,如发电机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柔性交流输电等电力电子装置,均安装有控制器,当进行区域控制(或进行区域级仿真或分析)时,迫切需要含各元件控制器的完整区域模型。该文系统给出规...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各元件,如发电机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柔性交流输电等电力电子装置,均安装有控制器,当进行区域控制(或进行区域级仿真或分析)时,迫切需要含各元件控制器的完整区域模型。该文系统给出规范化建立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TCSC)与HVDC元件本身模型、含元件控制器在内的元件完整模型的方法,并给出在保证微分–代数性质、保留隐动态的前提下,降低微分方程阶数与复杂性的元件简化模型,从而得到相对比较简洁的包含SVC、TCSC与HVDC等电力电子装置本身及其控制器在内的区域模型。为实时控制提供合适的区域级模型,采用的控制器(原理上)能基本覆盖当前所应用的传统的线性控制器、复杂的(可解析表达的)非线性控制器,以及神经网络逆控制那样的非解析控制器。最后还对建立的简化模型与完整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比,验证了简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模型 简化模型 元件控制器:静止无功补 偿装置 可控串联补偿装置 高压直流输电
下载PDF
TCSC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绍强 康积涛 +1 位作者 宋战慧 王腾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5-12,11-12,共8页
常规的固定串联电容补偿(FSC)在补偿度较高时,就会诱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固定串补的不足和抑制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就应运而生了。文章分析了TCSC的... 常规的固定串联电容补偿(FSC)在补偿度较高时,就会诱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固定串补的不足和抑制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就应运而生了。文章分析了TCSC的基频阻抗特性和次频阻抗特性,提出了确定最优的TCSC的主电路特征参数K值的方法,利用测试信号法和时域仿真法研究了TCSC在容抗调节模式下不同触发角时的电气阻尼特性和轴系扭振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了TCSC具有一定的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能力,得出了TCSC在容抗调节模式下次频正电阻能削弱和缓解SSO,但不能完全消除SSO,呈容性的次频电抗在一定触发角范围内仍能有效抑制SSO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次同步振荡 次频阻抗 测试信号法 时域仿真法
下载PDF
TCSC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研究
20
作者 刘瑞叶 鲁金枝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和变结构的控制理论,设计TCSC的模糊变结构控制规律,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灵活地改变补偿容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上进行仿真,表明TCSC采用模糊变结构控制,可以改进系统的暂态性能,同时电压质量... 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和变结构的控制理论,设计TCSC的模糊变结构控制规律,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灵活地改变补偿容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上进行仿真,表明TCSC采用模糊变结构控制,可以改进系统的暂态性能,同时电压质量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联补偿(tcsc) 电力系统稳定 模糊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