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柯梓 刘巍 +1 位作者 熊志浩 陈付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7-131,共5页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显著增加了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极大影响了康复疗效。目前西医对此尚无比较成熟而规范化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针刺是治疗该病较为有效的疗法,且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翳风穴为...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显著增加了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极大影响了康复疗效。目前西医对此尚无比较成熟而规范化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针刺是治疗该病较为有效的疗法,且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翳风穴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要穴,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翳风穴为主的综合针刺疗法或针刺联合疗法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查阅文献过程中,作者发现针刺翳风穴单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较少,且缺乏对该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的归纳总结与机制剖析。因此,该文试通过检索CNKI、PubMed、Cochrane数据库,就针刺翳风穴为主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西医理论、操作方法以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翳风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试验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翳风穴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伟 马坤琴 +5 位作者 肖洪波 李佩芳 桂美琳 卢尹凤 陈瑞全 朱宗俊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予以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针刺患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予以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针刺患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巨刺健侧穴位结合梅花针叩刺双侧翳风、完骨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和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DIP、FDIS、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两组FDIP、FD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3%(23/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内随访,观察组复发率13.63%(3/22),对照组复发率40.00%(10/2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 梅花针 叩刺 翳风穴 完骨穴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翳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素芳 李鑫 苏心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翳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期Hunt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泛昔洛韦... 目的观察翳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期Hunt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口服泛昔洛韦颗粒剂、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翳风穴体表电刺激与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并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疱疹消退时间、面瘫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疱疹消退时间以及面瘫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E、N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翳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治疗急性期Hunt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且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避免了因应激反应增强而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综合征 体表电刺激 翳风穴 星状神经节阻滞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针刺翳风穴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绪平 王亚文 +1 位作者 张红星 魏凤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7-148,497,共3页
针前头痛组的脑血流图波幅比正常人组的波幅明显增高(P<0.01),针刺翳风穴后,多数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其波幅随之下降,而趋于正常水平,而正常人组各值变化不大,也有少数患者头痛时,其波幅降低,针刺后波幅升高。结果表明,... 针前头痛组的脑血流图波幅比正常人组的波幅明显增高(P<0.01),针刺翳风穴后,多数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其波幅随之下降,而趋于正常水平,而正常人组各值变化不大,也有少数患者头痛时,其波幅降低,针刺后波幅升高。结果表明,针刺翳风穴对偏头痛患者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P<0.013.2针刺臀风穴后,正常人组各在一定范围内呈相应改变,但无明显差异。患者组各值则变化明显,尤以波幅最为突出,主要反映在针中与针前,以及针后与针前的对比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正常人组与患者组在针前的对比上,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组,针刺后波幅明显下降而趋于常值。我们在实验中还观察到多数患者在头痛剧烈时波幅明显增高,呈典型扩张波,有的高达0.30(Ω),两侧波幅不对称,有的波幅差>38%,针刺翳风穴后,头痛随即缓解,其波幅随之下降而趋于常值。两侧波幅亦趋于对称。亦有少数患者头痛时波幅降低,呈收缩波,针刺本穴后,其波幅值升高。这结果表明,针刺翳风穴对偏头痛患者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4讨论我们对50例健康成人及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实验观察。其结果表明,正常人组的脑血流图以两种波形为主,一是陡直形,多为青年男性;二是转折形,多为青年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针灸治法 体积描记术 阻抗腧穴 翳风
下载PDF
浅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栋富 姚志方 张炜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采用浅针手法治疗7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95.8%。其中痊愈者占69.8%。与国内体针治疗面瘫效果比较基本一致。本组病例中年龄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轻,疗效越好;(x^2=27.3 P<0.01)。同时患者发病天... 采用浅针手法治疗7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95.8%。其中痊愈者占69.8%。与国内体针治疗面瘫效果比较基本一致。本组病例中年龄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年龄越轻,疗效越好;(x^2=27.3 P<0.01)。同时患者发病天数短者,疗效较好。(x~=53.58 P<0.001)。浅针疗法,取穴少,刺激量微,但能起到疏导经络,激发经气,协调经络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操作手法简单,效果显著,无痛、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平根 朱贤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0,共2页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曾服抗精神病药在有效剂量(折合氯丙嗪400mg/日)一月以上幻听无改善者,其中男42例,女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4岁。
关键词 幻觉 针灸疗法 电针
下载PDF
针刺加灸翳风穴并电磁波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 被引量:2
7
作者 郝爱荣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8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翳风穴刺络拔罐并电磁波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针刺常规取穴,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电磁波患侧面部及耳后照射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最长20天以上,最短15天以内。结果 5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翳风穴刺络拔罐并电磁波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针刺常规取穴,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电磁波患侧面部及耳后照射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最长20天以上,最短15天以内。结果 5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治疗后痊愈50例(92.59%),显效1例(1.85%),有效3例(5.56%)。结论针刺加灸翳风穴刺络拔罐并电磁波照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灸法 拔罐 电磁波 温通经络 翳风穴
下载PDF
深刺廉泉与翳风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覃亮 张选平 +3 位作者 杨信才 崔彩虹 石晶 贾春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6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法(SSA)、洼田饮水试验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SA评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吞咽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46/52,88.46%)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52,61.54%,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54%(6/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与翳风穴基础上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咽功能,协调吞咽肌肉,重建吞咽功能,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廉泉穴 翳风穴 常规吞咽训练
原文传递
吴中朝“三风一针”平扫法治疗头颈部疾病经验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兵 张宁 吴中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37-1640,共4页
介绍吴中朝运用"三风一针"平扫法治疗头颈部疾病的经验。"三风"是指风府、风池、翳风三个穴位,分属于督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三条经脉网罗头颈及面部,三穴均有疏风、通络、开窍醒神、聪头明目之功效。因... 介绍吴中朝运用"三风一针"平扫法治疗头颈部疾病的经验。"三风"是指风府、风池、翳风三个穴位,分属于督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三条经脉网罗头颈及面部,三穴均有疏风、通络、开窍醒神、聪头明目之功效。因长针透刺可同时刺激到三个"风"穴,故名"三风一针"平扫法。此方法可有效改善头颈、颌面部血液循环。并附应用此法治疗眩晕、头痛、失眠、复视验案4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疾病 风府 风池 翳风 名医经验 吴中朝
原文传递
针刺风池穴和翳风穴时F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珊珊 杜国良 +3 位作者 王艳芹 刘敏 白云 管振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探索刺激穴位时的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针灸治疗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穴位组、风池穴和翳风穴组,每组8只。在麻醉状态下针刺20 min2,h后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法显示Fos阳性... 目的:探索刺激穴位时的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针灸治疗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非穴位组、风池穴和翳风穴组,每组8只。在麻醉状态下针刺20 min2,h后灌流、固定、取脑、切片;免疫组化法显示Fos阳性神经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分别计算相关核团的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果:针刺右侧风池穴后,Fos阳性神经元特异地分布于Sp5C左外侧、右外侧;针刺右侧翳风穴后,Fos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Sp5I左外侧、Sp5I左腹侧;在脑干听觉核团、RMg、ROb、DR等中缝核团亦分布有较多的Fos阳性神经元。结论:刺激风池穴和翳风穴的信号向三叉神经脊束核有主要的传递位点,并能激活脑干听觉核团和中缝核团的神经元。提示针刺风池穴和翳风穴,其传入信号可通过三叉神经系统影响听觉系统和中缝系统神经元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风池穴 翳风穴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大鼠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漆小丽 沈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每2d穴位注射1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共治疗5次;对照组前3d静...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结合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每2d穴位注射1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共治疗5次;对照组前3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后3d改为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共治疗6d。比较2组平均听力闽值变化及伴随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听力阈值[(49.64±20.10)dB比(70.44±21.60)dB,t=4.231]、对照组平均听力阈值[(49.25±20.80)dB比(65.64±22.30)dB,t=3.225]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耳呜有效率为85.3%(29/34)、对照组为73.5%(2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观察组耳闷胀感有效率为92.6%(25/27)、对照组为82.7%(2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9,P=0.035);观察组眩晕有效率为92.9%(13/14)、对照组为69.2%(9/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6,P=0.033)。治疗后,观察组病程≤7d与〉7d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0.5%(19/21)、66.7%(10/15),对照组分别为73.9%(17/23)、46.2%(6/13),2组组内不同病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2.162,P=0.031;ZWJIf!m=1.991,P=0.046)。结论地塞米松穴位注射结合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伴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穴位疗法 地塞米松 翳风 听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