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locene tephra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Yanguang OLE BjФrslev Nielsen +3 位作者 ZHANG Deyu DU Dewen JAN Heinemeier WU Yonghu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8-89,共12页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of Core CSH1, which was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indicate that large amounts of volcanic materials have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Okina...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of Core CSH1, which was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indicate that large amounts of volcanic materials have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during the Holocene. On the basis of down-core variations in mineral and element contents of sediments, two layers in the uppermost section of Core CSH 1 characterized by high quartz, Na2O, MnO, K20, uranium contents and low contents of clay minerals, volatiles, Fe2O3, MgO, CaO and strontium,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tephra deposits. Systematic grain-size measurements also suggest that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are made up of terrigenous materials and volcanic ashe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sedi- ments of tephra layers in Core CSH1 show bi-modal patterns in grain-size distribution with modal grain-sizes of 74.3 and 7.81 μm,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adiocarbon dating on shells of zooplankton foraminifera, two tephra layers in Core CSH1, formed at 7 250 and 10 870 a BP (cal), approximately correspond to the K-Ah tephra [7 300 a BP (cal)] and the eruption of Kuju Volcano (12-10 ka BP),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inawa Trough HOLOCENE tephra deposits
下载PDF
Tephra Discovered in High Resolution Peat Sediment and Its Indication to Climatic Event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胜高 毛绪美 +3 位作者 王凤林 洪业汤 朱咏煊 安琪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Floating tephra was deposited together with ice core, snow layer, abyssal sediment, lake sediments, and other geological record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impact on the climate change of volcanic e... Floating tephra was deposited together with ice core, snow layer, abyssal sediment, lake sediments, and other geological record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impact on the climate change of volcanic eruptions from these geological records.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volcanic glass was discovered from the peat of Jinchuan (金川) Maar, Jilin (吉林) Province, China. And it is in situ sediments from a near-source explosive eruption according to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e tephra were neither from Tianchi (天池) volcano eruptions, Changbai (长白) Mountain, nor from Jinlongdingzi (金龙顶子) volcano about 1 600 aBP eruption, but maybe from an unknown eruption of Longgang (龙岗) volcano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geochemistry and distribution.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tephra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Jinglongdingzi, which are poor in silica, deficient in alkali, Na2O content is more than K2O content, and are similar to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EE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which helps to speculate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mantle magma with rare condemnation, and from basaltic explosive eruption of Longgang volcano group. The tephra, from peat with age proved that the eruption possibly happened in 15 BC-26 AD, is one of Longgang volcano group eruption that was not recorded and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Jinglongdingzi about 1 600 aBP erup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time of tephra is during the period of low temperature alteration, which may be the influence of eruption toward the local climate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vity of eruption to local temperature curve of peat cellulose oxygen isot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phra PEAT geochemistry volcano eruption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robabilistic Hazard Assessment of Tephra Fallout at Jinlongdingzi Volcano,Longgang Volcanic Field in Jilin Province
3
作者 Yu Hongmei Xu Jiandong +2 位作者 Wu Jianping Luan Peng Zhao B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Tephra fallou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hazard caused by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come a fas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ssess the dispersion and deposition of tephra fallout.According... Tephra fallout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hazard caused by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come a fas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assess the dispersion and deposition of tephra fallout.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2D diffusion model of Suzuki( 1983),we edited a tephra diffusion program that can run in the Windows system.Based on previous data,we simulated the diffusion scope of the Jinlongdingzi volcanic eruption,which is the latest eruption in the Longgang volcanic cluster.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measurement in situ,indicating that the model is reliable and th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model are suitable.By using wind profiles of ten years,7,021 sim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wind profiles were carried out,and then probabilistic hazard maps of tephra fallout were constructed for tephra thickness thresholds,1cm and 0.5cm.This study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volcanic hazard analysis,risk mitigation pla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Longgang volcanic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风险评估 数值模拟 火山灰 火山区 吉林省 WINDOWS系统 扩散模型 辐射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Advection-Diffusion Methods for Tephra Transport in Volcanic Eruptions
4
作者 Kae Tsunematsu Bastien Chopard +1 位作者 Jean-Luc Falcone Costanza Bonadonna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SCIE 2011年第5期1323-1334,共12页
In order to model the dispersal of volcanic particles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eir deposition on the ground,one has to simulate an advection-diffusionsedimentation process on a large spatial area.Here we compare a Latt... In order to model the dispersal of volcanic particles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eir deposition on the ground,one has to simulate an advection-diffusionsedimentation process on a large spatial area.Here we compare a Lattice Boltzmann and a Cellular Automata approach.Our results show that for high Peclet regimes,th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produce results that are as accurate as th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and is computationally mor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a lattice Boltzmann tephra transport ADVECTION-DIFFUSIO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Use of environmental magnetic measurements to characterize and correlate tephra-A case study in Iceland 被引量:1
5
作者 XIADunsheng J.Bloemendal +2 位作者 R.C.Chiverrell J.A.Dearing JIN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3期286-294,共9页
A set of environmental magnetic parameters(i.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ARM, IRMs, hysteresis loops and thermomagnetic curves) has been applied to two soil sections from SE Icelan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in... A set of environmental magnetic parameters(i.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ARM, IRMs, hysteresis loops and thermomagnetic curves) has been applied to two soil sections from SE Icelan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in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tephras are ferrimagnetic minerals (e.g.magnetite) and canted antiferromagnetic minerals (e.g.haematite), with abundant paramagnetic material also present. Cross plots of Mrs/Ms vs. (B0)cr/(B0)c and xfd% vs.xARM/SIRM indicate that the main magnetic grain sizes in tephras are pseudo single domain (PSD) and multidomain(MD). Initial correlation of tephra layers was achieved, usingall the measured magnetic parameters, by use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Similarity Coefficient (SC) andEuclidean Distance (ED). This demonstrates that magnetictechniques can potentially assi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correlation of distal teph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冰岛 磁性参数 相似系数 欧几里德距离
原文传递
科洛火山小椅山火山灰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
作者 贺双俊 杨健 +3 位作者 刘涛 张爽 王伟东 晏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阐释科洛火山小椅山火山灰中细菌多样性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解析小椅山火山灰细菌群落多样性,实验借助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法,并运用CANOCO 5.0软件对环境因子、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冗... 为阐释科洛火山小椅山火山灰中细菌多样性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解析小椅山火山灰细菌群落多样性,实验借助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法,并运用CANOCO 5.0软件对环境因子、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进一步解读小椅山火山灰样品细菌群落组成同环境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发现:小椅山火山灰样品的pH为7.31,呈中性;总铁(TI)含量为1.875 mg·g^(-1),总碳(TOC)含量为7.32%,总氮(TN)含量为4.75 ug·g^(-1),硝态氮(NO3-N)含量为21.356 ug·g^(-1);火山灰环境共获得2182个OTU分布。其中,基于门分类水平研究,主要优势菌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15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2.042%),厚壁菌门(Firmicutes,17.08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36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054%),芽单胞菌门(Gemmatimmonadetes,5.173%)。基于属分类水平研究,其主要优势菌群为Lactobacillus(8.394%)和Gemmatimonas(2.287%),这些优势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组成。通过结合RDA分析推测TC、NO3-N、TI是影响科洛火山小椅山火山灰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素。科洛火山群的小椅山火山灰环境中分布的细菌菌种资源丰富,且存在大量潜在异于火山土、火山泥自然环境的特有细菌新种资源,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和探讨细菌群落在小椅山火山灰环境分布特征和特定生态分布规律奠定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洛火山群 细菌多样性 火山灰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火山灰的提取及测试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隋淑珍 刘嘉麒 +3 位作者 郭正府 Valerie A.HALL Chris S.M.TURNEY 王文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同一次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 ,能在广阔的区域内形成等时标志层 ,成为地层定年和对比的极有价值的工具。文中介绍了提取肉眼不可见火山灰的 4种方法 :烧失法、稀碱法、重液浮选法和酸化法 ,还介绍了火山玻璃的显微镜下识别技术及电子探... 同一次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 ,能在广阔的区域内形成等时标志层 ,成为地层定年和对比的极有价值的工具。文中介绍了提取肉眼不可见火山灰的 4种方法 :烧失法、稀碱法、重液浮选法和酸化法 ,还介绍了火山玻璃的显微镜下识别技术及电子探针测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火山爆发 等时标志层 地层定年 烧失法 稀碱法 重液浮选法 酸化法 电子探针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火山灰的成分及其来源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正府 刘嘉麒 +1 位作者 储国强 J.F.W.Negendank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6-272,共7页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的火山灰保存了其原始形貌、原生的沉积和成分特征 ,是进行岩芯沉积物对比和定年的理想材料之一。除了对火山灰进行常规的定年外 ,通过精确测定火山灰中玻璃碎屑 (玻屑 )的成分 ,并与已知时代的火山喷发物成分对比...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的火山灰保存了其原始形貌、原生的沉积和成分特征 ,是进行岩芯沉积物对比和定年的理想材料之一。除了对火山灰进行常规的定年外 ,通过精确测定火山灰中玻璃碎屑 (玻屑 )的成分 ,并与已知时代的火山喷发物成分对比确定火山灰的年龄已成为火山灰年代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因为它能够区分年龄差别在同位素定年误差之内的数层火山灰。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湖光岩玛珥湖岩芯火山灰中玻屑的成分 ,经与全球年龄已知火山喷发物的成分对比和分析 ,认为该火山灰的年龄为 740 0 0aB .P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湖光岩玛珥湖岩芯 740 0 0aB .P .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珥湖 火山灰 玻屑成分 湖光岩 火山喷发物 电子探针
下载PDF
火山碎屑空降沉积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谊 张程远 席道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从大气中火山灰扩散的二维微分方程出发 ,采用Suzuki(1983)对火山空降碎屑灾害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研制出用于单个火山一次性喷发事件的碎屑物空降沉积分布的实用程序。介绍了编程的基本思想 ,讨论了编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 从大气中火山灰扩散的二维微分方程出发 ,采用Suzuki(1983)对火山空降碎屑灾害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研制出用于单个火山一次性喷发事件的碎屑物空降沉积分布的实用程序。介绍了编程的基本思想 ,讨论了编程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同时结合长白山火山物理研究工作给出的长白山火山动力学参数 ,对长白山火山喷发空降碎屑厚度分布进行了具体模拟应用 ,针对实际模拟结果对程序提出了改进意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灾害 空降碎屑物 数值模拟 大气 数学模型 人类 环境
下载PDF
冲绳海槽北部CSH1孔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淑兰 石学法 +3 位作者 吴永华 李德贵 熊应乾 SAITO Yoshi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64,共9页
以2~4cm为间隔,对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孔岩心(17.36m)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根据岩心上部的两个特征火山灰层和浮游有孔虫组合分析建立了钻孔的时间框架,沉积物底部年龄可能为50ka.除了在三个火山灰层和近表层向下的快速降低外,... 以2~4cm为间隔,对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孔岩心(17.36m)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根据岩心上部的两个特征火山灰层和浮游有孔虫组合分析建立了钻孔的时间框架,沉积物底部年龄可能为50ka.除了在三个火山灰层和近表层向下的快速降低外,整个钻孔磁学参数的变化甚小,未能反映出50ka来的气候变化.与大多数沉积物不同,该钻孔大多数层位的S值(S=-IRM-0.3T/SIRM,它代表了低矫顽力磁性矿物的含量)小于0.9,指示钻孔沉积物中存在相当比例的高矫顽力磁性矿物.代表性沉积物样品的磁化率-温度(K-T)曲线除了存在580℃磁铁矿的居里温度之外,还显示200-350℃的居里温度,指示样品中存在铁硫化物(胶黄铁矿-磁黄铁矿).这与加热过程中有刺鼻的臭味、加热后的沉积物变黑对铁硫化物的指示相吻合.自生成因的铁硫化物的存在以及表层磁性参数的快速降低,都明确表明沉积物遭受了早期成岩作用.除了三个火山灰层以外钻孔的其他层位无特征磁学变化,表明沉积物后来受到的改造作用强烈,磁学参数所蕴含的原始气候信号被破坏.在这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中消耗了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水溶液中的硫酸盐,造成了沉积物中铁、锰元素的重新溶解和沉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北部 CSH1孔 岩石磁学特征 火山灰层 早期成岩作用
下载PDF
吉林龙岗四海火山碎屑物粒度分析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强 魏海泉 +5 位作者 许建东 栾鹏 孙春强 潘波 赵波 于红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四海火山灰是龙岗火山群中的一次火山爆发形成的,这次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质空降堆积物分别组成金龙顶子火山渣锥和位于金龙顶子火山锥以东的、分布于辉南县红旗林场和靖宇县四海林场一带的低缓开阔的火山碎屑席。通过投点得知金龙顶子... 四海火山灰是龙岗火山群中的一次火山爆发形成的,这次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质空降堆积物分别组成金龙顶子火山渣锥和位于金龙顶子火山锥以东的、分布于辉南县红旗林场和靖宇县四海林场一带的低缓开阔的火山碎屑席。通过投点得知金龙顶子火山喷发类型为次布里尼式(Sub-Plinian)喷发,反映金龙顶子火山爆发强度很大。四海火山灰空降碎屑物7个样品的粒度累计频率曲线投点分布范围、集中区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累计频率曲线表明碎屑物在空中搬运与沉降时都经过了类似的重力分选作用。近火口缘样品粗粒碎屑含量较高,随着与火口缘距离的增加,粗粒部分含量明显降低,细粒碎屑含量增加趋势明显。龙岗火山区内其它岩渣锥火山碎屑物粒度分布范围明显宽于四海火山灰粒度分布范围,累积频率曲线斜率较为一致。虽然样品距火山口距离均较近,但也出现了细粒富集程度变缓的现象,反映了龙岗火山区其它火山锥喷发强度明显小于四海火山。对比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发现,天池火山空降堆积物粒度分布斜率变化比较均匀,四海火山灰斜率有明显变化;四海火山灰最大粒度小于长白山天池火山空降堆积物,但是粗粒度碎屑物含量较高。细粒度碎屑物部分累计频率曲线上升趋势较缓,说明金龙顶子火山的喷发爆破性小于天池火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海火山灰 粒度特征 次布里尼式喷发
下载PDF
冲绳海槽北部的全新世火山碎屑沉积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焱光 曹东林 +3 位作者 张德玉 孙吉林 NIELSEN Ole Bjφerslev 石学法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45,共12页
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岩芯沉积物中矿物组成、化学元素质量分数和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日本九州岛发生了2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大量的火山物质沉积在冲绳海槽北部。从岩芯最上部的沉积物中可识别出2... 分析了冲绳海槽北部的CSH1岩芯沉积物中矿物组成、化学元素质量分数和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新世期间,日本九州岛发生了2次大规模火山喷发活动,造成大量的火山物质沉积在冲绳海槽北部。从岩芯最上部的沉积物中可识别出2层火山碎屑沉积,它们都具有沉积物粒径突然变粗、SiO2和Na2O等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突然增加以及粘土矿物、挥发份、Fe2O3、MgO、CaO和Sr的质量分数迅速下降等特征。沉积物粒度数据的端员分析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部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硅酸盐碎屑是由陆源碎屑物质和火山灰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有火山物质混入的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多呈现双峰模式,粒度众数值分别为74.3和7.81μm。浮游有孔虫壳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表明,2层火山碎屑所对应的火山喷发年代分别为7210和10870cal.aBP。其中前者与K—Ah火山的喷发时间一致,后者可能与Kuju火山在12~10cal.kaBP期间的喷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全新世 火山碎屑沉积
下载PDF
火山灰年代学: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宣谕 徐义刚 Martin MENZIES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91-3500,共10页
火山灰(<2mm)等时标志层是火山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火山灰地层的直接或间接测年依赖于火山灰中存在合适的原生矿物(如:透长石、锆石、磷灰石)或外来物质(如:炭化木)。然而大多数火山灰沉积层,尤其是远源火山灰,其主要由岩浆源碎屑构... 火山灰(<2mm)等时标志层是火山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火山灰地层的直接或间接测年依赖于火山灰中存在合适的原生矿物(如:透长石、锆石、磷灰石)或外来物质(如:炭化木)。然而大多数火山灰沉积层,尤其是远源火山灰,其主要由岩浆源碎屑构成,开展测年显得十分困难。利用火山玻璃(岩浆)的地球化学,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替代性方法。火山玻璃作为岩浆源物质普遍出现在各类近源、远源可见火山灰层和显微火山灰中,其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定的同位素组成能被电子、激光和离子探针技术准确测定。近源-远源玻璃化学成分的相互匹配,使得火山灰等时标志层得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联,构成有力的地层学工具,用以同步各类环境、考古和火山活动记录。近源火山沉积和远源火山灰层中的年龄信息得以实现交叉验证和整合。远源海洋、湖泊沉积中的相对年龄信息(氧同位素地层学,年纹层年代学)也为揭示火山活动、古环境变化和考古学事件的时间顺序提供了可能。火山灰年代学在地球科学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对于第四纪研究,其在同步各类记录从而评估火山活动、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演化/迁移的因果关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显微火山灰 火山灰年代学 火山灰地层学 等时定年 火山玻璃
下载PDF
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元辉 石学法 +4 位作者 葛淑兰 刘焱光 陈志华 王旭晨 吕华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B5-4孔存在至少2段火山碎屑沉积层,其沉积年代分别约为1.3 ka BP和13.2 ka BP。B5-7站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组合以新近系硅藻化石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ova-Poretzkaya和Kisseleviella ezoensis Akib为主,且与附近海域其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组合面貌差异明显,可能是沉积物再沉积结果,其初始沉积年代大约为早中新世。白令海北部陆缘/陆坡区附近遍布的海底大峡谷对该区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区浊流沉积与再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此外,白令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北美板块交汇区边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地震与火山等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进而进一步促使该区海底异常沉积现象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异常沉积 浊流 火山碎屑 再沉积
下载PDF
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心重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2 位作者 吴永华 邹建军 姜晓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5,共9页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科学院隆起区OS03-1岩心碎屑重矿物及火山灰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岩心重矿物以紫苏辉石、绿帘石和普通角闪石为主,特征矿物为钛磁铁矿和普通辉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岩心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冰筏搬运(陆源)和火山喷发。陆源物...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科学院隆起区OS03-1岩心碎屑重矿物及火山灰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岩心重矿物以紫苏辉石、绿帘石和普通角闪石为主,特征矿物为钛磁铁矿和普通辉石,矿物特征表明本岩心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冰筏搬运(陆源)和火山喷发。陆源物质大部分来源于鄂霍次克海西部和北部地区,少量来自堪察加半岛冰川携带沉积物;火山物质则来源于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的火山喷发产物。在岩心中识别出3个火山灰层,各种证据表明火山灰层1与已知的K2火山灰层相同,形成年代为26ka BP;火山灰层3具有明显火山物质与陆源物质混合特征,而火山灰层2则只能通过碎屑矿物的含量特征来判定,外在颜色不明显,已经明显的被陆源物质所稀释。研究表明,碎屑矿物组分参数可以有效地指示物质来源,也是识别火山灰层存在(特别是被陆源物质稀释)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霍次克海 岩心沉积物 重矿物 火山灰层 物质来源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红梅 许建东 赵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文中以Suzuki火山灰扩散数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空气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和不同大小的颗粒由于内含气泡数量的不同而造成的密度不同,计算了不同尺寸颗粒的最终沉降速度和沉降时间。并对喷发柱扩散概率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对长白... 文中以Suzuki火山灰扩散数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空气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和不同大小的颗粒由于内含气泡数量的不同而造成的密度不同,计算了不同尺寸颗粒的最终沉降速度和沉降时间。并对喷发柱扩散概率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碎屑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时根据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应用3个模型:1)固定风速30m/s;2)风速从地球表面线性增加到对流层顶部,在平流层的速度为对流层顶部风速的0.75倍(又称MW1模型);3)风速在对流层与MW1相同,但是从对流层顶部到20km高处风速线性减小,20km高度以上的风速为对流层顶部的10%(又称MW2模型)。通过与前人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模拟结果与前人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火山 空降碎屑物 数值模拟 扩散模型
下载PDF
火山空降碎屑灾害预测软件包的研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谊 马宝君 施行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0-490,共11页
简述了火山空降碎屑灾害的危害性 ,指出研制火山空降碎屑灾害预测软件包的实际意义。介绍了软件的主要结构框图、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结构设计时的几点考虑。介绍了在VisualBasic6 .0平台下 ,碎屑粒径参数、岩浆黏度、结晶压力、喷出... 简述了火山空降碎屑灾害的危害性 ,指出研制火山空降碎屑灾害预测软件包的实际意义。介绍了软件的主要结构框图、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结构设计时的几点考虑。介绍了在VisualBasic6 .0平台下 ,碎屑粒径参数、岩浆黏度、结晶压力、喷出压力、给定时间段和特定区域的各高度层风参数、岩浆动力学参数、喷出物总量、抛射体分布、坍塌阶段碎屑分布和扩散阶段碎屑分布计算等各程序的主要结构及主要功能。介绍了在Mapinfor 6 .0平台下软件的主要功能。给出了实现该软件包各项功能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并展示了 1980年 5月 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空降碎屑分布计算的实例 ,同时把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从而使模型的改进工作和软件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最后 ,对软件存在的缺陷和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空降碎屑 灾害预测 软件包 灾害 预测 火山喷发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空降浮岩碎屑的形貌特征和最终沉降速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红梅 许建东 林传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0-451,共12页
碎屑的形貌参数是计算碎屑最终沉降速度公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而以往在计算中只是把碎屑假设为球形或椭球形,未对其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产生的空降碎屑的形貌分析得到一些新的认识:空降碎屑以浮岩为主,浮岩碎... 碎屑的形貌参数是计算碎屑最终沉降速度公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而以往在计算中只是把碎屑假设为球形或椭球形,未对其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产生的空降碎屑的形貌分析得到一些新的认识:空降碎屑以浮岩为主,浮岩碎屑的形态不规则,从等轴状到拉长状,从次圆状到棱角状都有。随着浮岩碎屑粒径的减小,颗粒拉长现象明显,拉长碎屑的比例从15.02%上升到47.5%。并且,浮岩碎屑的粒度越小,颗粒棱角状越明显。通过对样品的形貌分析,得到其平均形态参数F=0.72。如果假设长白山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浮岩碎屑为球形(F=1)时,计算的最终沉降速度是浮岩碎屑形态参数F=0.72时最终沉降速度的1.52倍,而当假设颗粒为椭球(F=0.5)时,计算的最终沉降速度是浮岩碎屑形态参数F=0.72时最终沉降速度的0.89倍。风速为10m/s时,不同形态参数的碎屑的沉积等厚线图显示,火山碎屑的扩散范围随着形态参数F值的减小而扩大。以上分析充分说明,碎屑的形貌特征对其最终沉降速度和扩散范围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今后在模拟火山碎屑扩散和灾害预测时应该充分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岩碎屑 形貌参数 最终沉降速度 扩散模型 长白山天池火山
下载PDF
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陆源输入物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小慧 王汝建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82,共10页
运用多种方法,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地区陆源输入物以及火山碎屑物的沉积历史。在11.0~6.0kaBP期间,北部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供应量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由于该时期海平面上涨了50~60m,东海陆架上的海岸线快速后退,导致输入... 运用多种方法,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地区陆源输入物以及火山碎屑物的沉积历史。在11.0~6.0kaBP期间,北部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供应量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由于该时期海平面上涨了50~60m,东海陆架上的海岸线快速后退,导致输入北部冲绳海槽的陆源碎屑物和有机质明显减少,沉积物粒度变细。在8.1~7.8kaBP期间,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数目显著增加,导致该时段沉积物粒度急剧增大。经对比分析,该火山玻璃层即为源自日本南部Kikai火山的K-Ah火山灰层。但深海沉积序列中该火山灰层年龄比陆相记录中的7.3kaBP偏老几百年,推测这是由海洋14C测年的校正问题引起的。早全新世冲绳海槽地区的碳储库年龄应该比现在偏老300~500a,导致14C测年的校正值出现偏移。一些陆源烷烃的参数指标显示,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增多,而木本植物逐步减少,表明陆地干旱化程度逐渐加强,这与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减弱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物质 火山灰 植被变化 东亚夏季风 全新世 冲绳海槽
下载PDF
中国火山灾害区划研究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建东 万园 +4 位作者 王新茹 潘波 于红梅 赵波 杨文健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426-433,共8页
火山灾害区划是防御和减轻火山灾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喷发危险性最高、潜在火山灾害最强的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回顾我国火山灾害区划研究历史,讨论典型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的主要火山灾害类型、成灾机制和灾害效应,总... 火山灾害区划是防御和减轻火山灾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喷发危险性最高、潜在火山灾害最强的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回顾我国火山灾害区划研究历史,讨论典型火山喷发活动引起的主要火山灾害类型、成灾机制和灾害效应,总结不同历史阶段各种不同类型火山灾害区划图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国际上火山灾害区划的研究现状和编图技术,对我国未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火山灾害区划图的思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灾害区划 长白山火山 火山灰 碎屑流 熔岩流 泥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