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loudSat和ISCCP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帅辉 韩志刚 姚志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779,共13页
利用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CloudSat 2B-GEOPROF-LIDAR产品资料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D2月平均云量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及周边地区午间、凌晨年平均总云量的分布特征,并对两种探测手段得到的年平均总云量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对比... 利用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CloudSat 2B-GEOPROF-LIDAR产品资料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D2月平均云量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及周边地区午间、凌晨年平均总云量的分布特征,并对两种探测手段得到的年平均总云量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CCP与CloudSat总云量的分布形势在午间和凌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相对多云与少云中心的位置吻合较好。但是,两种资料得到的总云量在量值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整个研究区域而言,午间ISCCP较CloudSat平均总云量偏低8.9%,凌晨偏低15.1%。除了中国北方少云带和日本岛以北海域等区域ISCCP云量高于CloudSat云量外,其他区域ISCCP云量普遍低于CloudSat云量,且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以及印度半岛南端和热带部分岛屿等区域尤其显著。进一步对比表明,ISCCP与CloudSat云量差值总体上随CloudSat云量的增大而呈线性变化,在CloudSat少云区ISCCP略有偏高,而在多云区则显著偏低。此外,对云量昼夜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地区ISCCP云量昼夜变化量显著大于CloudS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云廓线雷达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云量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南宁机场2次低云过程对比分析
2
作者 宛涛 谢忠妙 +2 位作者 曾翔宇 刘晔恒 邹德龙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该文利用云高仪资料、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南宁机场2023年1月和2月2次低云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次过程均伴随降水,差别在于2月过程低云持续时间更长,期间出现一次大雾天气;②2次... 该文利用云高仪资料、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南宁机场2023年1月和2月2次低云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次过程均伴随降水,差别在于2月过程低云持续时间更长,期间出现一次大雾天气;②2次过程均受西南急流影响,后期中层西北气流和地面西南低压外围形势是2次过程低云消散的关键,差别在于2月过程低层切变线的维持和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使得低云更容易生成和维持;③2次过程低层都存在湿区且近地层存在逆温层,差别在于2月过程的逆温层深厚且长时间维持,逆温层高度的下降,是2月过程出现大雾的重要原因之一;④1月过程为冷暖交汇型低云转纯回流型低云,2月过程以冷暖交汇型低云为主,短时为纯回流型低云;⑤V0H对于低云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南北特征值都存在时,南风特征值的增大有利于低云的出现,当只存在南风特征值时,大于等于8 m/s的南风特征值有利于低云的消散;⑥2次过程云底高度的升降与垂直运动的方向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云 天气形势 风廓线雷达 大雾 对比分析
下载PDF
CloudSat卫星及其在天气和云观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3
作者 周毓荃 赵姝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3-614,共12页
介绍了2006年4月28日成功发射的第1颗以对云层特性进行全球主动遥感测量CloudSat卫星的观测仪器、工作参数、运行方式、数据产品及"A-Train"卫星群等基本概况。CloudSat卫星主要有效载荷是94 GHz(3 mm波)云雷达,它可以"... 介绍了2006年4月28日成功发射的第1颗以对云层特性进行全球主动遥感测量CloudSat卫星的观测仪器、工作参数、运行方式、数据产品及"A-Train"卫星群等基本概况。CloudSat卫星主要有效载荷是94 GHz(3 mm波)云雷达,它可以"切开"云层,获得许多有关云的最新气象数据,主要数据产品包括了云的宏观物理参量和微观物理参量。介绍了CloudSat卫星已获得的典型天气和云的初期观测结果:从首次观测的云三维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极洲上空风暴云的垂直剖面结构特征;从首张获得降雪云的垂直剖面图像可以得到降雪云层的发展状态以及结构特点;使用Cloud-Sat统计数据可分析全球水凝物的分布特征。将TRMM卫星上的测雨雷达与CloudSat卫星上的云雷达联合观测研究,可以获得从薄云到浓厚云及降水的精细垂直结构特征。通过下载的CloudSat观测资料,对我国典型台风和层状云系等两类不同天气条件下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看到台风眼区附近云系的垂直结构随台风发展不同阶段的演变;从层状云系的垂直剖面可以清楚地发现云层的内部分层结构及不同相态的垂直分布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卫星 云剖面雷达 云结构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卫星对地基云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校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晨 苏婧 +4 位作者 汪美华 胡晓宇 杨宣 母庆渝 葛觐铭 《气象科技》 2022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地基云雷达是云的重要探测手段,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雷达发射机、接收器等参数的变化,会使观测数据产生漂移偏差,从而对云物理特性的反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云雷达数据的校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针对KAZR(Ka-Band Zenith Radar,K波... 地基云雷达是云的重要探测手段,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雷达发射机、接收器等参数的变化,会使观测数据产生漂移偏差,从而对云物理特性的反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云雷达数据的校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针对KAZR(Ka-Band Zenith Radar,K波段云雷达)云雷达特征,本文在Pavlos等提出的雷达数据校准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了对弱云和降水的信号识别,利用CloudSat星载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气体衰减校正等数据,对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环境监测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SACOL)KAZR云雷达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了校准,建立了KAZR雷达反射率因子46个月的历史资料校准数据库,并对校准周期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校准数据库的建立对SACOL站云的长期观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不同波段地基雷达的对比增加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KAZR) 云剖面雷达(CPR) 反射率因子 校准
下载PDF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 Sat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东阳 刘奇 周伶俐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576-593,共18页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CPR) onboard CloudSat is an active sensor specifically dedicated to cloud detection. Compared to passive remote sensors, CPR plays a unique role in investigating the occurrence of multi-la...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CPR) onboard CloudSat is an active sensor specifically dedicated to cloud detection. Compared to passive remote sensors, CPR plays a unique role in investigating the occurrence of multi-layer clouds and depicting the internal vertical structure of clouds. However, owing to contamination from ground clutter, CPR reflectivity signals are invalid in the lowest 1 km above the surface, leading to numerous missed detections of warm clouds. In this study, by using 1-yr CPR and 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synchronous data, those CPR-missed oceanic warm clouds that are identified as cloudy by MODIS are examin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PR severely underestimates the occurrence of oceanic warm clouds, with a global-average miss rate of about 0.43. Over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oceans, the CPR-missed clouds tend to occur in regions with relatively low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PR misses almost all warm clouds with cloud tops lower than 1 km, and the miss rate reduces with increasing cloud top. As for clouds with cloud tops higher than 2 kin, the negative bias of CPR-captured warm cloud occurrence falls below 3%. The cloud top height of CPR-missed warm clouds ranges from 0.6 to 1.2 kin, and these clouds mostly have evidently small optical depths and droplet effective radii. The vertically integrated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of CPR-missed warm clouds is smaller than 50 g m 2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CPR misses some warm clouds that have small optical depths or small droplet sizes, besides those limited in the boundary layer below about 1 km due to ground cl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ic warm cloud cloud profiling radar MODIS cloud occurrence underestimation
原文传递
Radio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FMCW Radar
6
作者 Ghada M. SAMI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FMCW Rad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is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such as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inter-vehicle ranging, etc. FMCW radar systems are usually very compact, relatively cheap in pur... FMCW Radar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ar) is used for various purposes, such as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inter-vehicle ranging, etc. FMCW radar systems are usually very compact, relatively cheap in purchase as well as in daily use, and consume little power. In this paper, FMCW radar determines a target range by measuring the beat frequency between a transmitted signal and the received signal from the target, and Combines between PO and radar single. The approach based on frequency domain physical optics for the scattering estimation and the linear system modeling for the estimation of time domain response, and FMCW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 WAVE FMCW radar cloud profiling radar
下载PDF
风廓线仪探测降水云体结构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2
7
作者 阮征 葛润生 吴志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0-338,共9页
风廓线仪用于探测大气三维风的分布 ,当有降水出现时 ,受雨滴下降末速度的影响 ,不能直接得到大气的真实风在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演变。风廓线仪与多普勒天气雷达都是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 ,因此对于有降水时的风廓线仪资料 ,通过雷达气象... 风廓线仪用于探测大气三维风的分布 ,当有降水出现时 ,受雨滴下降末速度的影响 ,不能直接得到大气的真实风在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演变。风廓线仪与多普勒天气雷达都是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 ,因此对于有降水时的风廓线仪资料 ,通过雷达气象方程能够获取探测空间附近的降水回波强度垂直剖面结构、云中降水含水量以及测站上空雨滴下降的平均多普勒速度 ;同时利用雨滴下降的平均多普勒速度对风廓线仪垂直观测资料进行修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云体结构 风廓线仪 雷达回波强度 云中降水含水量 雨滴下降末速度
下载PDF
基于星载云雷达资料的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尹金方 王东海 +1 位作者 翟国庆 王志恩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 利用近5年(2006年6月—2011年4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了东亚大陆云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文中可降水是根据观测到的可降水粒子信息计算到达地面的降水,并不是指地面观测到的实际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雷达反射率(回波)垂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除降水云反射率通常接地外,降水云主要集中在8 km以下,反射率通常为-20—15dBz,非降水云主要集中在4—12 km,反射率为-28—0 dBz;降水云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在2 4 km,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0—10 dBz,而非降水云出现在8—10 km,且对应的雷达反射率为-26—-24 dBz;(2)从雷达反射率廓线来看,降水云中雷达反射率随高度的变化先增强后减弱,而非降水云几乎不变;(3)液态降水云、固态降水云和毛毛雨降水云反射率的垂直分布明显不同;(4)液态降水云自11至7 km雷达反射率迅速增强,表明此高度是粒子快速增长的优势空间;(5)固态降水云中-15℃温度频数分布与雷达反射率频数大值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在-15℃附近的条件下冰相粒子凝华-碰冻是粒子增长的优势过程;(6)云的垂直结构随着季节变更而变化,降水云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冬季主要在低层;固态降水云的垂直分布频数大值中心从春季至冬季呈"双-单"中心交替变化,且与云中-15℃频数分布变化一致;非降水云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7)深对流云和雨层云是形成降水粒子的主要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资料 云垂直结构 降水云和非降水云 雷达反射率 频数分布
下载PDF
垂直探测雷达的降水云分类方法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钰 阮征 +1 位作者 罗秀明 嵇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5-824,共10页
风廓线雷达采用相干累积技术提高雷达探测灵敏度,用于对降水云体进行垂直探测,能获取高分辨率的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多年降水天气统计资料,针对北京延庆地区降水特征,提出了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的降水... 风廓线雷达采用相干累积技术提高雷达探测灵敏度,用于对降水云体进行垂直探测,能获取高分辨率的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多年降水天气统计资料,针对北京延庆地区降水特征,提出了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的降水云分类方案。该方案将降水资料分为浅对流、浅层状云、深对流、深层状云、混合—排除和混合—包含等六种降水类型。根据该方案,利用风廓线雷达结合双偏振雷达和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2012年9月1日和2013年6月27日发生在延庆地区的两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垂直廓线可以较好的描述降水云体的垂直结构,回波强度廓线发展趋势与地面降水量趋势吻合较好。当降水存在对流时,地面降水量出现明显增大,同时伴随着大速度值区和高空大谱宽值区。利用基于风廓线雷达的分类方案识别降水云,可以降低降水类型误判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云分类 风廓线雷达 谱参数 地面降水量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的LAPS分析场与多源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红莉 张文刚 +2 位作者 付志康 周志敏 万霞 《暴雨灾害》 2017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结合2014年7月初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将融合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的LAPS分析场,与长江中游暴雨监测外场试验观测基地的多源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并对鄂东南暴雨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APS可降水量、... 结合2014年7月初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将融合多普勒雷达基数据、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的LAPS分析场,与长江中游暴雨监测外场试验观测基地的多源探测资料进行对比,并对鄂东南暴雨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APS可降水量、液态水含量和云底高度随时间演变趋势与咸宁微波辐射计观测基本一致。与GFS背景场相比,LAPS风分析更接近风廓线雷达观测;与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观测相比,LAPS分析的风垂直分布高度更接近对流层风廓线雷达观测。LAPS云体高度与云雷达观测相当,可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及强度均接近GPS/MET反演的整层水汽;降水发展过程中强弱回波分布与SWAN实况分析一致,可刻画出与风云卫星红外云图接近的云区结构。与GFS背景场相比,暴雨中心单站地面各要素随时间分布形势和强度均接近实况观测,可作为地面分析的依据。暴雨区域三维高空形势场与常规探空实况相当,单站基本要素随高度分布较GFS背景场更接近GPS下投式探空观测。对此次鄂东南暴雨初步诊断表明,LAPS可分析暴雨系统的发展演变以及暴雨中心区域有利的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和水汽条件,揭示降水云的发展过程;数值对比试验表明,融合雷达等观测资料后的LAPS系统可为模式提供更优初值,改进暴雨区域降水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S 融合 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下载PDF
垂直探测雷达对北京地区夏季降水分类统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钰 阮征 +2 位作者 郭学良 何晖 嵇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5-754,共10页
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提出降水云分类方案,将降水分为浅对流、浅层状云、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五种类型,其中浅对流和浅层状云降水属于暖雨范畴而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降水属于冷雨范畴。并且利用此分类... 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提出降水云分类方案,将降水分为浅对流、浅层状云、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五种类型,其中浅对流和浅层状云降水属于暖雨范畴而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降水属于冷雨范畴。并且利用此分类方案对2012年和2013年夏季(5-10月)北京延庆地区降水天气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暖雨是北京夏季降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26%,其降水比例为17%;冷雨过程占74%,降水比例为83%。北京夏季以混合型降水为主占47%,其次是层状云占43%,对流性降水最少,占10%;对流性系统造成的降水最显著,其次是混合型降水,层状云对降水的贡献最小。对各种降水类型的特征归纳得到:浅层状云降水的谱参数随高度变化均不明显,总体比较平滑;浅对流性降水变化比浅层状云降水强烈,在3 km处增大明显,且降水出现次数随高度下降迅速增多;深对流性降水谱参数分布广泛,特别是谱宽,比其他类型都宽且高空存在宽谱区;深层状云降水回波呈现出统一的亮带分布,速度和谱宽在零度层附近出现强梯度区;混合型降水兼顾对流性和层状云降水特征,其回波分布跟深对流性降水类似,速度和谱宽分布跟深层状云降水分布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云分类 风廓线雷达 谱参数 统计特征
下载PDF
C-FMCW雷达对江淮降水云零度层亮带探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龙 阮征 +2 位作者 葛润生 吴林林 戴秀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22,共11页
不同于体扫雷达探测降水系统,垂直指向雷达可探测降水云中粒子垂直演变的微物理过程。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指向雷达(C-FMCW)采用收发分置天线,数据垂直分辨率达15~30 m,时间分辨率达2~3 s,利用其2013年6—8月在安徽定远探测数据对降... 不同于体扫雷达探测降水系统,垂直指向雷达可探测降水云中粒子垂直演变的微物理过程。C波段调频连续波垂直指向雷达(C-FMCW)采用收发分置天线,数据垂直分辨率达15~30 m,时间分辨率达2~3 s,利用其2013年6—8月在安徽定远探测数据对降水云垂直结构特征及亮带中融化微物理过程进行研究。6次降水过程共计46 h中的39.1%数据具有清晰的亮带结构特征,期间降水占地面总降水量的15%;江淮雨季层状云、对流云和混合性降水系统中均出现零度层亮带,层状云中亮带长时间维持,对流降水系统移出后减弱阶段的亮带结构稳定,混合降水系统中的对流扰动加强冲破了亮带结构。以融化层中最大回波强度Z_p所在高度进行融化层的粒子碰并增长和破碎减弱分层分析,上半层融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碰并增长,下半层则是粒子破碎减弱。剔除了介电常数、下降速度引起的粒子浓度改变影响后,层状云和对流降水后期的回波强度加强表明融化增长程度接近,后者略强,混合降水云的融化增长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MCW雷达 降水云分类 零度层亮带 融化层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误差及对祁连山地形云风场监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添宇 陈跃 陈乾 《干旱气象》 2011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利用2010年夏季祁连山地形云探测试验期间的风廓线和气球探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资料变化趋势的一致程度和资料的偏离程度。同时,用风廓线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风场演变。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总... 利用2010年夏季祁连山地形云探测试验期间的风廓线和气球探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资料变化趋势的一致程度和资料的偏离程度。同时,用风廓线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风场演变。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总体上能反映风向的变化,具备监测祁连山地形云近地面风向变化的能力;(2)风廓线雷达探测的风速误差较大,尤其是1 400 m以下误差更大,在使用时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 误差 检验 地形云 探测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温湿廓线反演方法改进试验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雪芬 王志诚 +3 位作者 茆佳佳 汪章维 张东明 陶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为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特别是云天条件下温湿廓线的反演精度,利用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气象局北京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探空数据,在微波辐射计反演温湿度廓线的过程中通过区分晴天和云天条件并引入全固态Ka波... 为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特别是云天条件下温湿廓线的反演精度,利用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气象局北京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探空数据,在微波辐射计反演温湿度廓线的过程中通过区分晴天和云天条件并引入全固态Ka波段测云仪云高及云厚信息,对反演输入亮温进行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2017年1月—2018年3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在亮温订正前提下,晴天温度模型、云天温度模型、晴天相对湿度模型和云天相对湿度模型反演结果与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9,0.80和0.78,均方根误差为2.3℃,2.3℃,9%和16%,较微波辐射计自带产品(LV2产品)减小约0.4℃,0.3℃,11%和9%,准确性提升约30%,28%,64%和45%;温度模型偏差在±2℃以内、湿度模型偏差在±20%以内的占比分别为68%,70%和95%,78%,较LV2产品分别提高了7%,5%和27%,23%,其中相对湿度改善明显。可见亮温订正、区分天气类型训练反演模型有利于改善地基微波辐射温湿廓线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BP神经网络 温湿廓线 测云仪
下载PDF
国外星载气象雷达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治华 杜辉 《航天器工程》 2008年第5期88-94,共7页
调查研究了国外星载气象雷达技术发展情况,在对多颗典型卫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并对开展星载气象雷达技术先期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测雨雷达 测云雷达 双频测雨雷达
下载PDF
一次基于风廓线雷达观测的北京夏季降水的垂直观测研究
16
作者 黄钰 郭学良 +4 位作者 罗秀明 陈羿辰 张邢 杜远谋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3-405,共13页
本文利用风廓线雷达数据反演了降水云体的大气垂直速度、雨滴下落末速度等云动力特征和云水混合比、雨水混合比等云微物理参数,并结合天气雷达、探空、自动站、雨滴谱仪和微波辐射计等数据对2020年5月7~8日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次夏... 本文利用风廓线雷达数据反演了降水云体的大气垂直速度、雨滴下落末速度等云动力特征和云水混合比、雨水混合比等云微物理参数,并结合天气雷达、探空、自动站、雨滴谱仪和微波辐射计等数据对2020年5月7~8日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次夏季降水过程进行垂直综合观测。结果表明:垂直探测仪器观测及其反演的数据可以获得降水云体的详细动力参数和微物理特征。站点位于主体降水回波边缘,降水为层状云类型,整体回波较弱(主要在0~20 dBZ),4 km高度的水平风垂直切变贯穿整个降水过程,降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7日20时(北京时,下同)至8日02时低层存在浅对流结构,云顶较高(平均高度8207 m),低层水平风切变促进了对流发展,10~20 dBZ的回波比重较大,粒子谱较窄,直径<1 mm,雨强较弱,但粒子数浓度值大,最大值26305 m;,2~3 km处存在暖平流,水汽和液水值大,雨水混合比0.02~0.15 g/kg,云水混合比0.5~2 g/kg,且强值区域大,雨滴下落末速度3.2~4.2 m/s,大气垂直速度在±0.6 m/s之间,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变换明显;后期8日02~10时转为典型层状云降水,云顶较低(平均高度7831 m),<10 dBZ的回波比重较大,3100 m处形成亮带的强值中心,粒子谱展宽,最大直径接近1.5 mm,粒子数浓度值减小,最大值<3000 m;,雨水和云水值比对流期小了一个量级,且强值范围变窄,雨滴下落末速度减小为2.8~3.6 m/s,大气垂直速度也比对流时期小了一个量级,并且在亮带高度以下(2.5~2.8 km)范围内出现明显横向带状的上升和下沉气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云微物理场 云垂直动力场 夏季降水 垂直综合观测
下载PDF
CPR雷达探测北半球夏季多层云系结构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瑞婷 冼桃 傅云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利用2007~2010年北半球夏季(6~8月)Cloud Sat卫星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loud Profile Radar,CPR)探测结果对0°~60°N区域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各云层云类组成、云水路径等物理量分布进行分析。云量的... 利用2007~2010年北半球夏季(6~8月)Cloud Sat卫星搭载的云廓线雷达(Cloud Profile Radar,CPR)探测结果对0°~60°N区域单层、双层和三层云系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各云层云类组成、云水路径等物理量分布进行分析。云量的统计结果表明CPR探测的单层、双层和3层云系的云量分别为36.63%、8.26%和1.40%,云量的水平分布表明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对流旺盛区域,且高值区的云层云顶高、厚度大,而低值区则多位于副热带高压区域。对不同云类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层云系中各云类的出现频率相近;多层云系的上层以卷云为主,下层以层积云为主。对比海陆差异发现洋面卷云和层积云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陆面,但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出现频率低于陆面。云水路径分析表明,单层云系的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均最大,而在多层云系中云层越高、厚度越大、冰水路径越大,液水路径则随着云层的降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廓线雷达 多层云系 云量 云类 云水路径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湿度廓线反演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高进 杨智鹏 +3 位作者 彭静 杨玲 陶法 茆佳佳 《气象科技》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大气湿度廓线对于研究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基微波辐射计有着连续观测的特性,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反演出高度至10 km的大气湿度廓线,廓线数据对于气象预报和研究气候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反演大气湿度廓线的... 大气湿度廓线对于研究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基微波辐射计有着连续观测的特性,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反演出高度至10 km的大气湿度廓线,廓线数据对于气象预报和研究气候系统的变化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反演大气湿度廓线的精准度,本文使用时间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微波辐射计连续探测的信号并使用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数据提高有云时的反演精度,采用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反演计算大气湿度廓线,用探空仪实测相对湿度验证并分析反演效果。该模型反演的湿度廓线与探空廓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80%,均方根误差为13.85%,优于经典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11.52%,均方根误差15.66%。通过比较,证明了本文的反演模型利用连续观测的亮温数据能够有效地提高反演精度,特别是对于3~7 km范围内大气湿度廓线分布较为复杂的相对湿度的反演。并验证了该模型加入云观测数据提高了有云时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循环神经网络 大气湿度廓线 云雷达
下载PDF
结合风廓线雷达的毫米波衰减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钟正宇 马舒庆 +2 位作者 杨玲 黄书荣 唐英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6-504,共9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35GHz毫米波云雷达和L波段风廓线雷达2016年5月1日—7月31日在降水条件下的观测数据,根据不同观测模式下两部雷达得到的数据,计算在一定高度区间内不同下落速度的降水粒子反射率因子变化量,初步分析... 使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35GHz毫米波云雷达和L波段风廓线雷达2016年5月1日—7月31日在降水条件下的观测数据,根据不同观测模式下两部雷达得到的数据,计算在一定高度区间内不同下落速度的降水粒子反射率因子变化量,初步分析不同下落速度的降水粒子对毫米波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层状云降水且降水粒子在雷达观测范围内均匀分布条件下,毫米波衰减与降水粒子下落速度呈近似线性关系,且毫米波经过的路径长度越长,衰减越大;毫米波在经过1110~2430 m,1110~3510m的高度区间时,下落速度处于3.5~7.5 m.s^(-1)之间的降水粒子对毫米波的衰减作用导致毫米波云雷达所测的等效反射率因子分别减小约1~7dB和2~11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风廓线雷达 衰减 反射率因子 功率谱
下载PDF
利用Ka波段云雷达对青藏高原三类重要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静雅 孙强 +3 位作者 毕永恒 田玉芳 王一楠 吕达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0-1040,共11页
青藏高原上空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受大尺度环流、当地太阳辐射和地表过程的联合作用,对辐射收支、辐射传输及感热、潜热的分布等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持续定量的观测,对各类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了解还十分不足。多波段多大气... 青藏高原上空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受大尺度环流、当地太阳辐射和地表过程的联合作用,对辐射收支、辐射传输及感热、潜热的分布等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持续定量的观测,对各类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了解还十分不足。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tic Observation System)的Ka波段云雷达是首部在青藏高原实现长期观测云的雷达。本文基于2019年全年APSOS的Ka波段云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研究了西风槽、切变线和低涡三类重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有云频率、单层非降水云或者降水云非降水时段的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得到了统计回归方程。主要结论有:(1)西风槽系统日均有云频率为56.9%,切变线系统为50.8%,低涡系统达73%。(2)尽管西风槽和切变线系统的成因不同,但两类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趋势和主要谐波周期相似:日变化趋势基本为单峰单谷型,日出前最低,日落前最高。有云频率表现为日变化和半日变化,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主要表现为日变化。(3)低涡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与前两类系统明显不同: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多峰多谷型,虽然有云频率和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主要谐波中均以日变化振幅最大,但频谱分布分散,云厚主要变化中振幅最大的是周期为4.8 h的波动。(4)得到了各系统有云频率、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统计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OS(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 Ka波段云雷达 云宏观参数 日变化 西风槽 低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