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1型心肾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汪雁博 谷新顺 +3 位作者 郝国贞 姜云发 范卫泽 傅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院内是否发生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院内是否发生1型CRS分为非CRS组69例和CRS组2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介入治疗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计算患者的TIM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CRUSADE危险评分,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院内1型CRS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MI危险评分对STEMI患者院内1型CR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CRS组患者入院心率较非CRS组快,肌酐水平、肌酸激酶水平、MACE发生率及TIMI、GRACE、CRUSADE危险评分均高于非C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MI评分是STEMI院内发生1型CRS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IMI评分对STEMI患者院内1型CRS发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40,0.969)]。最佳截断点为3分,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和62.3%,约登指数为0.602。结论 TIMI危险评分是STEMI患者院内1型CRS发生的良好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肾综合征 timi危险评分 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临床特征、GRACE危险分层、TIMI危险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妙男 包炳蔚 +5 位作者 姚卓亚 钱少环 史晓俊 闵生萍 高大胜 王洪巨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特征、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危险分层)、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ACS...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临床特征、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危险分层)、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ACS病人601例。收集所有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根据GRACE危险分层,将2组病人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将2组病人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所有病人计算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对出院后ACS组病人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12个月,通过设计调查表统计Maces事件的发生,根据Maces事件将2组病人分为Maces组和非Maces组。结果:601例病人中,女236例(39.3%),男365例(60.7%),年龄(64.8±10.3)岁。基线资料显示,女性病人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男性病人(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早发冠心病比例、吸烟、血肌酐、尿酸均低于男性病人(P<0.05~P<0.01);围手术期用药、合并高血压、脑梗死、房颤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CE危险分层显示,2组病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危险分层显示,女性病人与男性病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病人在血管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2组Maces事件显示,2组病人发生Maces事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和血糖是女性病人发生Maces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男性病人发生Maces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女性ACS病人发病较男性偏晚,但更容易合并血糖、血脂的异常,且发病后的血管病变程度、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同男性病人无明显差别,应重视女性病人的筛查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GRACE危险分层 timi危险评分 女性
下载PDF
血浆脑钠尿肽及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士礼 包宗明 +2 位作者 张恒 史晓俊 王洪巨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0-61,64,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脑钠尿肽(BNP)联合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集中检测连续收入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63例AMI患者血浆BNP,按TIMI危险评分的多个临床资料分析记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BNP水平及TIMI危... 目的评估血浆脑钠尿肽(BNP)联合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集中检测连续收入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63例AMI患者血浆BNP,按TIMI危险评分的多个临床资料分析记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BNP水平及TIMI危险评分与患者3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5例复合心血管事件中BNP≥137 pg/ml者占11例,随着BNP水平增高,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增多,且随着TIMI危险评分值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BNP水平和TIMI危险评分越高,临床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尿肽 timi危险评分 心肌梗塞 急性 预后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成像联合TIMI危险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新玮 李天发 +4 位作者 刘先霞 秦将军 俞安乐 张光星 何喜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TA)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联合检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的急性胸痛患者71例。仔细询问病史、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TA)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联合检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的急性胸痛患者71例。仔细询问病史、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按TIMI危险评分的7个变量进行计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同时患者完成冠脉CTA检查及冠脉造影。对TIMI评分、CTA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三者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胸痛患者TIMI危险评分显著高于非缺血性胸痛者。TIMI评分结合冠脉CTA对冠脉病变的检测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冠脉CTA与TIMI危险评分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患者冠脉病变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冠脉CT血管成像 timi危险评分 冠脉造影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评价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中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盛洁 胡海 +2 位作者 何亚荣 魏薇 曹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在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鉴别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急性胸痛患者。按TIMI危险评分的7个变量进行计分,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在急诊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鉴别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急性胸痛患者。按TIMI危险评分的7个变量进行计分,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或(及)冠状动脉造影作为确诊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Youden指数评价TIMI危险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NSTE-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TIMI危险评分≥4分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NSTE-ACS有诊断价值。结论 TIMI危险评分增高的急性胸痛患者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NSTEACS有较好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timi危险评分 ROC曲线
下载PDF
KAMIR和TIMI危险评分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敏 江慧琳 +4 位作者 陈晓辉 林珮仪 田朝伟 张弋 李云妹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比较KAMIR与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年死亡率与KAMIR/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相关性;根据ROC... 目的:比较KAMIR与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年死亡率与KAMIR/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相关性;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KAMIR与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1年死亡率预测的准确度.结果:出院后1年病死率为19.8%.生存患者与病死患者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就诊时血糖升高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KAMIR危险评分值与STEMI患者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性(P&lt;0.05).KAMIR危险评分对STEMI1年病死率预测的ROC曲线灵敏度为68.18%(95%CI 45.1~86.1),特异度为68.54%(95%CI 57.8~78.0).TIMI危险评分ROC曲线的灵敏度为36.36%(95%CI 17.2~59.3),特异度为79.78%(95%CI 68.7~86.6).KAMIR危险评分对预测STEMI患者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TIMI危险评分(AUC 0.728 vs.0.614,P=0.036).结论:KAMIR危险评分比TIMI危险评分对STEMI患者1年病死率预测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KAMIR危险评分timi危险评分
下载PDF
GRACE/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韩冰 杨健 赵慧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4128-4131,共4页
目的分析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RACE、TIMI危险评分并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随访患者发... 目的分析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RACE、TIMI危险评分并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随访患者发病30d内及出院后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脏呼吸骤停、室速及室颤等高危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死亡等)的情况,计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两种评分方法下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及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预测的准确度。方法两种评分方法下,低、中、高危三组患者30d及1年内MACE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RACE危险评分各时间段MACE发生率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两种评分方法均可为临床上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TIMI危险评分相比GRACE危险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GRACE/timi危险评分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timi危险评分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思壮 高斯德 +1 位作者 林徐泽 俞梦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探究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461例,根据患者TIMI危险... 目的:探究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冠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461例,根据患者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3分,n=157)和中高危组(>3分,n=304),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随访时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进行Cox回归分析评估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及ROC曲线。结果: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8.9%和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危组与较低的MACE风险独立相关(HR=0.468,95%CI:0.258~0.849,P=0.013)。ROC曲线分析提示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AUC为0.679)。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MINOCA患者远期预后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timi危险评分 危险因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aVL导联T波改变与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静 孟少华 薛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9期3606-3609,共4页
目的研究aVL导联T波改变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57例,对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不... 目的研究aVL导联T波改变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57例,对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不良结局情况,并分为不良结局组(57例)和结局良好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进行TIMI危险评分、心电图检测。结果结局良好组心肌损伤指标NT-proBNP、H-FABP、cTnI及TIMI危险评分均低于不良结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危险评分与心肌损伤指标NT-proBNP、H-FABP、cTnI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TIMI危险评分预测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其敏感度为92.53%,特异度为87.50%。结局良好组aVL导联T波改变、ST段压低、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发生率均低于不良结局组(P<0.05)。aVL导联T波预测不良结局敏感度91.23%,特异度98.00%,阳性预测值96.30%,阴性预测值为95.14%,Kappa值为0.902。结论aVL导联T波改变与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aVL导联T波 timi危险评分 心血管终点事件 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在筛选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玉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在筛选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间来该院急诊科或者心内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40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史询查和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后,根据TIMI危险评分...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在筛选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间来该院急诊科或者心内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40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史询查和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后,根据TIMI危险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不同的危险层次给予不同的处理。对患者进行追踪寻访,了解其就诊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对不同TIMI评分对急性心源性胸痛的诊断敏感性等进行计算。结果根据TIMI危险评分结果,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的患者分别有263例、105例和33例,各占65.59%、26.18%、8.23%。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94%、47.62%、71.43%,随着TIMI危险评分的增高,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3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低分组的患者排除急性心源性胸痛的敏感性为95.06%,TIMI危险评分中分组和高分组患者诊断急性心源性胸痛敏感性分别为47.62%和100.00%。结论 TIMI危险评分用于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的筛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危险评分 急性心源性胸痛 临床价值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心脏病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爱勤 《社区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共2页
目的 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危险分层与预测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15 6例择期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术前行TIMI危险评分 ,累计患者入院时的评分值 ,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 ,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并... 目的 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危险分层与预测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 15 6例择期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术前行TIMI危险评分 ,累计患者入院时的评分值 ,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 ,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 1~ 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评分≤ 3分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平均发生率 ,而≥ 4分者则显著增高 ,随评分值的逐渐递增 ,其MACE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高 ,评分≥ 8分者的MACE发生是评分为 0的 8倍 ,提示评分值越高 ,尤其是≥ 6分者不仅总MACE发生增多 ,且心脏性死亡也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 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入院时床旁定量分析STEMI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危险评分 手术治疗 心脏病 床旁定量分析 危险分层 临床预后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海林 崔英杰 +4 位作者 赵香梅 徐雅欣 张胜龙 白伟民 秦历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53-657,共5页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09—2019-02经急诊收住院并诊断为脑血管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2例,按照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71例(32.0%)、中危组(4~6分)87例(39.2%)和高危组(7~14分)64例(28.8%)。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记录患者出院后1 a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预后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TIMI危险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1 a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2.8%(2/71)、5.7%(5/87)、15.6%(10/64),高危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脑血管病合并STEMI患者PCI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imi危险评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型利钠肽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娅 李媛媛 +2 位作者 石韵 倪烨 张越月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70-771,共2页
临床常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为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机型评分可评估患者病变性质及范围^([1])。临床其他与ACS相关的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 临床常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为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资料机型评分可评估患者病变性质及范围^([1])。临床其他与ACS相关的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利钠肽(BNP)。CRP是心血管事件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急性期的标志物^([2]);BNP是一种多肽类心源性激素,有舒张血管、促进钠排出、促排尿作用,是临床评价心功能常用指标^([3])。为探讨ACS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CRP、NT-proBNP及Hcy及其间相关性,笔者将我院收治的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健康人群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危险评分 冠状动脉综合征 舒张血管 稳定型心绞痛 B型利钠肽 全身炎症反应 非特异性反应 常用指标
下载PDF
TIMI危险评分联合肌钙蛋白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芳芳 徐同珊 +1 位作者 张继丰 汤云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联合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入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按TIMI危险评分的多个临床资料分析记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c...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联合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入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按TIMI危险评分的多个临床资料分析记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cTnI水平及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6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cTnI浓度为(27.25±5.62)ng/ml,无心血管事件组cTnI浓度为(8.31±3.7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cTnI≥11.93ng/ml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5.56%,高于cTnI<11.93pg/ml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TIMI危险评分值高(≥6分)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2.50%)高于TIMI危险评分值低者(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P<0.05)。结论 TIMI危险评分和肌钙蛋白I水平越高,临床预后越差,联合评测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危险评分 肌钙蛋白I 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树梅 李晓燕 +2 位作者 刘现亮 刘科卫 魏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IMI危险评分差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TIMI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1999年12月~2003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共76例,以8个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IMI危险评分差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TIMI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1999年12月~2003年10月住院的AMI患者共76例,以8个临床预测变量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TIMI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timi危险评分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P波离散度与TIMI危险评分对STEMI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明亮 张焕轶 +3 位作者 刘燕 尹鲁骅 吴云 宋兆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确诊为STEMI患者785例,根据住院7 d内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房颤动(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确诊为STEMI患者785例,根据住院7 d内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98例)和非房颤组(68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和TIMI危险评分与STEMI患者早期新发房颤的关系。结果发生房颤患者Pd与TIMI危险评分较未发生房颤患者明显升高[Pd:(45±13)ms vs.(33±10)ms,P<0.001 TIMI危险评分:8±4 vs.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d与TIMI危险评分均可以独立预测STEMI患者住院7 d内房颤的发生。TIMI危险评分判定发生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要高于Pd(0.747 vs.0.708,P=0.023),将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均高于各自的预测值(P均<0.05)。根据ROC所计算Pd及TIMI危险评分的切点将患者分组,Pd及TIMI危险评分均增高的STEMI患者早期发生房颤的风险最大。结论临床联合应用Pd与TIMI危险评分可以预测STEMI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P波离散度 timi危险评分 房颤
原文传递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结合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席建宏 林春梅 董正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6期3129-31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Ⅱ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同时探讨结合TIMI危险评分对预后预测价值是否有影响。方法对198例CCU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计算病死危险度、TIM...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Ⅱ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评价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同时探讨结合TIMI危险评分对预后预测价值是否有影响。方法对198例CCU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计算病死危险度、TIMI危险评分及其两者之和的总得分,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ROCC)比较3种评分的分辨能力。结果 APACHE Ⅱ评分存活组为(9.42±3.38)分,与病死组(14.77±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8,P〈0.01);TIMI危险评分存活组为(3.48±0.96)分,与病死组(5.57±0.6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3,P〈0.01)。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中 APACHE Ⅱ评分为(10.33±3.86)分,预测病死率11.61%(13/112)与实际病死率18.75%(2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8,P〈0.01);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中,APACHEⅡ评分为(10.10±4.14)分,预测病死率11.63%(10/86)与实际病死率10.47%(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9.330,P〉0.05);总体急性冠脉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为(10.23±3.86)分,预测病死率11.62%(23/198)与实际病死率15.15%(3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2,P〈0.01)。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TIMI危险评分具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其预测存活与死亡的分辨度最好。结论 APACHE Ⅱ评分对于心血管病重症患者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能很好地预测病死率,而且结合TIMI危险评分后也未发现此种新评估方法相对TIMI危险评分的明显优势,TIMI危险评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一种快捷、方便、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timi危险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Ⅰ CTP、Ⅲ CT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艾文婷 傅莹莹 +1 位作者 李瑞 武敏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33-436,44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Ⅰ型、Ⅲ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ⅢCT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01-2016-12在我科治疗的116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3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Ⅰ型、Ⅲ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P、ⅢCT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01-2016-12在我科治疗的116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3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5例),选取6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另外选择60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非冠心病患者设置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ⅠCTP、ⅢCTP水平。结果: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ⅠCTP和ⅢCT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5)。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ⅠCTP和ⅢCT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ⅠCTP、ⅢCTP水平可能成为ACS患者危险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Ⅲ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imi危险评分
原文传递
TIMI和GRACE危险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海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12h内行PCI的481例STEMI患者临床...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12h内行PCI的481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TIMI和GRACE危险评分,分析TIMI和GRACE危险评分与MACE的相关性及其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481例行PCI的STEMI患者中发生MACE 87例(18.1%),MACE发生率随两种评分危险分层升高而升高。TIMI和GRACE危险评分与MACE发生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IMI和GRACE危险评分预测STEMI患者MACE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95%CI:0.766~0.862)和0.861(95%CI:0.819~0.904),两种危险评分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结论TIMI和GRACE危险评分与PCI术后的STEMI患者MACE发生均呈正相关,两种危险评分对MACE的预测价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imi危险评分 GRACE危险评分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