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滦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严登华 王刚 +3 位作者 金鑫 张诚 郝彩莲 秦天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44-1849,共6页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 根据2009年4月份在滦河流域采集的25个土壤样点的数据资料,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量C、TN、TP质量分数特征、垂直分异规律、表聚性及与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TN、TP在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表聚系数分别为0.22、0.19和0.14,并且河滩地、林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C、TN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水稻田和旱田土壤,而农田系统土壤中TP质量分数相对占优。土壤微生物C、TN、TP的剖面分布均表现出从表层向下减少的总趋势,并以40cm为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同层观测值的显著性差异有所不同。土壤微生物量C、TN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气温、降水量呈负相关。TP与气温、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负相关,与其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碳 全氮 全磷 滦河流域 剖面 表聚性 相关关系
下载PDF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on Sloping Cropland in Yingwugou Small Watershed of the Dan River Basin
2
作者 Guoce XU Zhanbin LI +2 位作者 Peng LI Tiegang ZHANG Haidong G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Based on 3 m×3 m grid in sloping cornfield with soil auger in Yingwugou Small Watershed of the Dan River Basin,a total of 39sampling points were collected,and soil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 content were measured... Based on 3 m×3 m grid in sloping cornfield with soil auger in Yingwugou Small Watershed of the Dan River Basin,a total of 39sampling points were collected,and soil water content and nutrient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different soil depths.Meanwhile,the soi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depth have been analyzed by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and geo-statistics approaches.The results showed:the mean value of total nitroge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reduced as soil depth increased in general.But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as the soil depth increased.The change of total phosphorus with soil depth was not obvious.The total nitrogen,soil water content,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phosphorus presented a moderate intensity variation and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In the four sampling depths,semi-variance model can simulat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tal nitrogen,soil water content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0 to 10 cm and 10 to 20 cm well.Bu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not good,which could not be simulated with semi-variance model.The analysis with Kriging interpolation showed that,the total nitrogen,soil water content and total phosphorus presented layered distribution in 0 to 10 cm and 10 to 20 cm;wh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ed to 10 to 20cm from 0 to 10 cm,the averag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reduced to from 0.598 g/kg 0.310 g/kg,while the averag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otal phosphorus increased from 12.988%to 15.439%and from 0.229 g/kg to 0.366 g/kg,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ing CROPLand tn tp soil ORGANIC carbon Profile
下载PDF
基于土壤流失的农业面源TN和TP排海系数估算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有霄 黄翀 +3 位作者 刘高焕 赵忠贺 李贺 刘庆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32-4041,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区域地表污染物流失风险与入海通量的关系,构建了海岸带农业总氮(TN)和总磷(TP)面源污染排海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耕地类的TN和TP面源污染排海系数,验证表明输出系数... 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区域地表污染物流失风险与入海通量的关系,构建了海岸带农业总氮(TN)和总磷(TP)面源污染排海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耕地类的TN和TP面源污染排海系数,验证表明输出系数估算结果较好.研究区耕地的TN和TP排海系数分别为18.33 kg·(hm^(2)·a)^(-1)和1.02 kg·(hm^(2)·a)^(-1),在夏季面源污染负荷较高.子流域尺度较大的耕地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主要位于支脉河、广利河和小岛河管控区域.TN和TP总负荷较大的行政区主要位于北部黄河口镇和永安镇;较大的单位面积负荷在西南部.因此,需要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效应,同时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从子流域和行政单元的角度制定综合性面源污染防控策略,陆海统筹治理海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农业面源污染 土壤流失 入海通量 tntp排海系数
原文传递
祁连山典型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氮磷钾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瑞浩 赵维俊 +4 位作者 王坤 敬文茂 张丽霞 于丹丹 刘淑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基于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海拔2600~3300 m的带状青海云杉林中0~10、10~20、20~40 cm的土壤TN、TP、TK的测定分析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其土壤TN、TP、T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 基于祁连山中段排露沟流域海拔2600~3300 m的带状青海云杉林中0~10、10~20、20~40 cm的土壤TN、TP、TK的测定分析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其土壤TN、TP、TK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壤TN含量为1.34~8.98 g·kg^(-1),土壤TP含量为0.46~1.12 g·kg^(-1),土壤TK含量为9.75~24.17 g·kg^(-1);不同土层土壤TN、TP、TK变异系数为13.26%~35.47%,均属中等程度变异;2)10~20 cm TP的块金系数为0.617,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余块金系数均<0.25,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3)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土壤TN、TP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土壤T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同土层土壤TN、TP、TK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与海拔、土壤母质及云杉林枯落物等结构性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tn 土壤tp 土壤tk 空间变异 祁连山 青海云杉林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土壤氮磷钾的估算 被引量:10
5
作者 乔璐 陈立新 董诚明 《森林工程》 2018年第6期25-31,71,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高光谱遥感分析技术对大面积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全钾(Total Potassium TK)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庆... 本文旨在研究高光谱遥感分析技术对大面积土壤全氮(Total Nitrogen TN)、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全钾(Total Potassium TK)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区和四县(肇源县、肇州县、杜蒙、林甸县)土壤的光谱特征和土壤养分指标,计算出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一阶微分(R)′、倒数(1/R)、倒数一阶微分(1/R)′、对数(log R)等形式;利用一元线性回归(ULR)、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估算模型。并用独立样本对校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的最佳吸收波段分别为TN(802 nm,1 108 nm),TP(784 nm,1 085 nm),TK(1 079 nm,1 578 nm);偏最小二乘法(PLSR)的建模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N(R2=0.831,RMSE=2.506 g/kg),P(R2=0.687,RMSE=0.844 g/kg),K(R2=0.832,RMSE=0.097 g/kg)。全氮(TN)、全钾(TK)预测精度较高,全磷预测结果相对较低,但也可用来粗略估算。同时利用MODIS影像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专项制图。该研究证实,利用高光谱技术结合特定算法能够较好预测差异性较大的土壤全氮、全钾、全磷含量,并可以实现预测信息可视化。这对于实时快速监测大面积土壤环境变化、预测土壤信息变化趋势、监测生环境、建立我国土壤养分数据库和降低土壤成分监测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全磷(tp) 全钾(tk) 全氮(tn)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法 MODIS影像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拦截外源氮磷等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广恪 邓春生 张燕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2-1789,共8页
采用室内土柱淋洗装置,在潮褐土中按干质量比分别加入2%、4%、8%、16%的生物炭,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下渗速度的影响及对污水中氮、磷、COD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外源污水的下渗速度,进... 采用室内土柱淋洗装置,在潮褐土中按干质量比分别加入2%、4%、8%、16%的生物炭,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下渗速度的影响及对污水中氮、磷、COD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生物炭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外源污水的下渗速度,进水10~12 L期间,2%和4%生物炭用量系统的下渗速度与CK无显著差异,而8%生物炭用量系统的下渗速度相对CK可提高593.08%,16%系统的下渗速度最大提高942.90%。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中TN(进水浓度为30.16 mg·L-1)有很好的拦截效果,TN平均拦截率为95.79%,且生物炭用量与进水量对土柱系统的TN拦截率无显著性影响;生物炭对外源污水中COD(进水浓度为510 mg·L-1)有很好的拦截效果,2%~8%生物炭用量系统的平均COD拦截率为54.14%,而16%系统的平均COD拦截率为66.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进水量增加,不同处理淋滤液中COD浓度变化不明显。结合污水下渗速度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高生物炭用量(8%和16%)处理可拦截更多的外源氮素和COD。试验初期(进水3~6 L时)高生物炭用量(8%和16%)处理的淋滤液中TP浓度高于进水浓度,而2%和4%系统的TP浓度低于进水浓度,随进水量增加,不同处理淋滤液中TP浓度逐渐降低:8%生物炭用量系统在进水量达到9L时出水TP浓度低于进水浓度,并最终达到45.70%的TP拦截率;16%的系统在进水量达到17 L时TP拦截率为20.71%;2%和4%系统的TP平均拦截率达到90%。综合不同生物炭用量的下渗速度、氮磷等污染物的拦截率,8%生物炭用量的土柱系统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显著提高土壤对外源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并减小土壤内磷素流失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岸边植被缓冲带新的构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 tn tp COD 下渗速度 拦截率 拦截量
下载PDF
土壤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利伟 燕启社 +1 位作者 黄飞 张瑞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对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时期对系统进水和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浓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地埋式设计,系统在不同季节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运行稳定,当进水... 对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时期对系统进水和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浓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采用地埋式设计,系统在不同季节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运行稳定,当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运行过程同时表明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零排放、景观和谐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土壤生态系统 CODCR tn tp
下载PDF
湖库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会改 罗俊 +3 位作者 刘春莉 杜涛 王洪前 王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3-67,共5页
以泸州市土桥子水库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Johns输出系数模型,结合查阅文献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符合小流域特征的输出系数值,估算了小流域实施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村建设沼气池前后(2009年和2013年)的TN、TP输... 以泸州市土桥子水库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Johns输出系数模型,结合查阅文献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符合小流域特征的输出系数值,估算了小流域实施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村建设沼气池前后(2009年和2013年)的TN、TP输出量,以水质监测和降雨量数据计算实际负荷量验证模型估算结果。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小,该饮用水源地小流域2009年的TN、TP污染负荷入河总量为10.74、0.90t/a,2013年TN、TP污染负荷入河总量为5.90、0.63t/a,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TN、TP的削减率分别为33.3%、17.1%,农村建设沼气池对TN、TP的削减率分别为11.2%、13.0%,综合使用两种措施,TN、TP的削减率分别为45.0%、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非点源污染 乡镇 饮用水源地 测土配方施肥 沼气池 tntp削减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红丽 李艳丽 +3 位作者 张文佺 王磊 付小花 乐毅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为1.36%、0.1%、0.03%,而芦苇/米草混合型黏质土壤中分别为2.41%、0.27%、0.07%。随着高程的增加(从光滩向高潮滩过渡),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型沙质湿地土壤与芦苇/米草(Phragmites communis/Spartina alterniflora)混合型黏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平稳上升,但全磷变化并不显著。这表明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黏质湿地土壤对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盐以及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具有更好的汇聚效应,同时高潮滩的汇聚功能总体较光滩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土壤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C、N、P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4 位作者 罗迪 齐鹏 罗珠珠 李玲玲 张仁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4-239,共6页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陇中雨养农田下豆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共设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 为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影响,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陇中雨养农田下豆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共设4种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结果表明:较传统耕作,免耕、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均可提升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免耕+秸秆覆盖效果最好;同时,〉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反之;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最高,传统耕作处理的最低。各处理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分布呈(〈0.25mm)〉(0.25~2mm)〉(2~5mm)〉(〉5mm);全氮、全磷对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有机碳对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稳定性均有正激发效应。因此,长期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升团聚体含量、稳定性,还可增加团聚体中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下载PDF
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维 葛刚 +1 位作者 熊勇 吴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5-1790,共6页
通过研究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在不同季节、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深度下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变化,分析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在不同的... 通过研究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在不同季节、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深度下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的含量变化,分析了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矶山湿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在不同的土壤深度、季节和植被类型中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南矶山灰化苔草、南荻、狗牙根植被群落样地0~15cm表层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含量显著大于30~45cm底层含量;灰化苔草、南荻群落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尤其是表层土壤在各个不同的季节差异显著,但狗牙根植被群落土壤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季节变化不明显;3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总磷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呈现"N"的变化趋势。土壤总有机碳与总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磷含量显著相关,表明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氮、磷主要以有机质的结合形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南矶山湿地 土壤养分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果树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估测研究--以红富士苹果树为例 被引量:42
12
作者 邢东兴 常庆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7,154,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光谱分析手段估测果树N、P、K营养元素含量的精度及应用潜力。【方法】首先,对果树鲜叶的光谱反射率(Rλ)以及叶片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种元素含量与Rλ及其多种变式数据(1/Rλl、g(1/Rλ)... 【目的】探讨采用光谱分析手段估测果树N、P、K营养元素含量的精度及应用潜力。【方法】首先,对果树鲜叶的光谱反射率(Rλ)以及叶片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种元素含量与Rλ及其多种变式数据(1/Rλl、g(1/Rλ)、d1Rλ、d2Rλ、d1[lg(1/Rλ)]、d2[lg(1/Rλ)]l、g(1/BNC)、f′(Rλ)、Dn)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与每种元素含量相关性最强的光谱数据形式;其次,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每种元素含量和与其相关性最强的光谱数据形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入选波长;最后,利用入选的波长,进行基于最小误差平方和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结果】叶片TN、TK含量与波长间隔设为5 nm的d1Rλ的相关性最强,TP含量与波长间隔设为9 nm的d1[lg(1/Rλ)]的相关性最强;利用入选的特征波长建立的估测模型均具有较好的线性趋势,R2均在0.8以上。【结论】光谱分析手段对果树N、P、K营养元素含量的估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果树叶片 全氮 全磷 全钾 估测
下载PDF
精确滴灌施肥技术对大棚土壤盐渍化和氮磷流失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春霞 沈根祥 +3 位作者 黄丽华 钱晓雍 徐小辉 Massimo Pugliese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1,共5页
针对温室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常规肥水管理方式为对照,在上海崇明东滩温室大棚采用土壤次生盐渍化监测、灌水洗盐过程模拟和农作物生产试验等方法研究精确滴灌施肥技术在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减少农... 针对温室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常规肥水管理方式为对照,在上海崇明东滩温室大棚采用土壤次生盐渍化监测、灌水洗盐过程模拟和农作物生产试验等方法研究精确滴灌施肥技术在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减少农田氮磷流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可有效降低农田表层土壤的盐分积累速度,以此降低洗盐频次,进而显著削减温室大棚因灌水洗盐而引起的氮磷流失负荷。当滴灌施肥区洗盐频次降低为常规区的一半时,总氮、总磷、硝氮和氨氮的年流失负荷较常规方式削减45%~53%,而作物产量基本可以保持;当洗盐频次降低为常规区的1/4时,总氮、总磷、硝氮和氨氮的年流失负荷的削减率达58%~75%,但后茬作物减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滴灌施肥 土壤盐渍化 灌水洗盐 总氮流失负荷 总磷流失负荷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志祥 谢贵水 +2 位作者 杨川 周兆德 陈帮乾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 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晚期(7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各土壤层次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度而降低;(2)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的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开割树(16龄),各土壤层次的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度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54 3,P<0.001);(3)不同林龄胶林的土壤全磷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且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样地(胡椒地),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4)不同林龄胶林的土壤全钾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且均极显著地低于对照样地(胡椒地),而且随着胶林林龄的增加,土壤的全钾含量依次减少,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本研究发现,随着热带土壤植胶的进行,土壤肥力和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为保证土壤肥力,必须增施肥料;本研究也可为热带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及橡胶林碳氮耦合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热区的天然橡胶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不同林龄 橡胶林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下载PDF
骆马湖滨岸带4种植物氮磷与土壤氮磷含量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翠英 徐德兰 +2 位作者 万蕾 韩宝平 闫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2,47,共6页
对骆马湖东部滨岸带4种植物和土壤的总氮、总磷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植物组织氮磷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植物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带植物区土壤TN、TP显著高于无草区;4种植物群落立地土壤氮磷的水平变化差异较... 对骆马湖东部滨岸带4种植物和土壤的总氮、总磷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植物组织氮磷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植物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带植物区土壤TN、TP显著高于无草区;4种植物群落立地土壤氮磷的水平变化差异较大,TN按近滨—前滨—后滨依次递减变化,而TP按后滨—近滨—前滨依次递减变化;从垂直变化来看,4种植物群落的立地土壤各层TN、TP差异显著,土壤表层(0—20cm)TN最高;而TP最高值分别出现在黄蒿、茅草群落土壤表层以及芦苇、香蒲群落土壤次表层(20—40cm)。4种植物的叶、茎、根等组织的TN、TP差异较大,但均以叶中含量最高,茎和根中含量较低,而且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能力远大于磷素。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叶TN与土壤表层、次表层TN显著正相关,植物叶TP与土壤表层TP极显著正相关,植物茎TP与土壤次表层TP显著负相关。芦苇和茅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效应较好,而香蒲和黄蒿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滨岸带 植物 土壤 氮磷
下载PDF
太湖东岸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主要化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莹 冯育青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6,共4页
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带。笔者以太湖东岸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小的吴中与吴江段湖滨带为代表,测定分析了湖滨带沿水位变幅区至陆向辐射区(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 湖滨带是湖泊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生态过渡带。笔者以太湖东岸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小的吴中与吴江段湖滨带为代表,测定分析了湖滨带沿水位变幅区至陆向辐射区(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的含量。结果表明:湖滨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逐渐减小趋势,近水区最大,平均值为93.10mg/kg,中水区与远水区平均值分别为62.70、52.00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铁、锰含量的分布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陆向辐射区高于水位变幅区,这说明自然状态下的湖滨带在拦截、过滤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全磷 湖滨带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云阳段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宇 莫福孝 刘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0,共3页
为探索消落带水土环境的变化及相互影响,为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三峡库区云阳段消落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消落带土壤的有机质、TP及TN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一级,为60... 为探索消落带水土环境的变化及相互影响,为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三峡库区云阳段消落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消落带土壤的有机质、TP及TN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一级,为60~110g/kg,平均80g/kg,其含量随海拔减少呈下降趋势;土壤总磷含量大多数处于三、四级,为0.2~0.8g/kg,平均0.54g/kg,其含量随海拔减少呈下降趋势淹水有利于有机质和总磷的解析;土壤总氮含量差异较大,为0.4~1.6g/kg,平均0.93g/kg,其含量随海拔降低有上升的趋势。结论,表层土壤的有机质与总氮含量高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低于深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有机质 总磷 总氮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安溪县山地茶园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空间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岑薇 张燕 +3 位作者 辛思洁 陈锦辉 杨庆 王义祥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
为布设更加适应茶园开发的水土保持措施,以福建省安溪县采取了良好水土保持措施的山地茶园(已治理茶园)与未采取良好水土保持措施的山地茶园(未治理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水平位置和高程下已治理茶园... 为布设更加适应茶园开发的水土保持措施,以福建省安溪县采取了良好水土保持措施的山地茶园(已治理茶园)与未采取良好水土保持措施的山地茶园(未治理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水平位置和高程下已治理茶园和未治理茶园土壤的N、P含量,以及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已治理茶园土壤中TP平均含量为0.63 g/kg,比未治理茶园土壤中的TP平均含量(0.44 g/kg)高43.2%;未治理茶园与已治理茶园土壤的TN含量均随高程降低呈减少的趋势,已治理茶园土壤TN含量在最大高程(600 m)处出现最大值,显著高于低高程区域;未治理茶园土壤TP含量随高程降低呈减少趋势,而已治理茶园TP含量变化趋势则相反,在最低高程(300m)处出现最大值;在水平位置上,已治理茶园土壤的N∶P值从支毛沟的上游到下游呈显著减少趋势,而未治理茶园土壤的N∶P值则相反,呈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山地茶园 土壤tn含量 土壤tp含量 土壤N:P 福建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瑞芳 张永春 谷江波 《新疆环境保护》 2004年第3期19-22,共4页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研究现状 污染物去除 发展前景 污水处理方式 总悬浮物 研究发展 环保型 非点源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河岸缓冲带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20
作者 白芝兵 任改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641-1643,共3页
以披碱草、高羊茅、紫穗槐、柽柳为试验材料,研究这4种植物不同配比方式构造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全氮、全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缓冲带前段栽植草本,中段栽植灌木,末段栽植小乔木,并在小乔木林下栽植草本的缓冲带... 以披碱草、高羊茅、紫穗槐、柽柳为试验材料,研究这4种植物不同配比方式构造的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全氮、全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缓冲带前段栽植草本,中段栽植灌木,末段栽植小乔木,并在小乔木林下栽植草本的缓冲带类型(缓冲带3型)对径流中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建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水土保持 固体颗粒污染物 全氮 全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