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TA3与FOXA1在luminal亚型乳腺癌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赵帅 冯玉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GATA3与FOXA1在luminal亚型乳腺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基于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公共数据库中乳腺癌临床病例数据集,分析luminal A、luminal B和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组织中GATA3与FOXA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GATA3与FOXA1在luminal亚型乳腺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基于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公共数据库中乳腺癌临床病例数据集,分析luminal A、luminal B和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组织中GATA3与FOXA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和分析工具Cytoscape预测GATA3与FOXA1的相互作用。以luminal亚型的MCF-7和T-47D乳腺癌细胞以及basal-like亚型的MDA-MB-231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ATA3和FOX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GATA3和FOXA1的细胞定位;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GATA3与FOXA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临床病例数据分析显示GATA3与FOXA1在luminal A、luminal B和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047、0.4761、0.5876,均P<0.0001)。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显示GATA3与FOXA1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Luminal乳腺癌细胞中GATA3和FOXA1的mRNA(t=80.95、79.73、33.84、33.60,均P<0.0001;t=15.24、5.21、14.95、14.93,均P<0.001)和蛋白(t=29.63、28.48、36.60、35.60,均P<0.0001;t=34.06、35.30、75.01、74.32,均P<0.00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asal-like细胞。GATA3与FOXA1在MCF-7和T-47D细胞核中共定位。GATA3与FOXA1存在蛋白相互作用。结论:GATA3与FOXA1可能通过相互作用维持luminal亚型乳腺癌表型稳态,抑制肿瘤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inal亚型乳腺癌 GATA3 FOXA1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Polo样激酶1的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都建 程里 +2 位作者 陈立建 陈滢 安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的阳性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Plk1,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两者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两者共定位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期的中体。结论: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中体的成熟,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以及DNA的损伤应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其与14-3-3ζ的相互作用为14-3-3蛋白家族参与有丝分裂(M期)的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蛋白 POLO样激酶1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有丝分裂
下载PDF
TNFAIP1与RIN3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贺琼芝 李莉 +5 位作者 颜峰 李文 魏科 刘庆文 张健 胡翔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7,共5页
TNFAIP1是第一个被鉴定能受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诱导的蛋白.TNFAIP1基因是一个多功能基因,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的调节等.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以TN-FAIP1为靶蛋白筛选得到与其相互作用蛋... TNFAIP1是第一个被鉴定能受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诱导的蛋白.TNFAIP1基因是一个多功能基因,参与DNA的复制和修复,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信号通路转导的调节等.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以TN-FAIP1为靶蛋白筛选得到与其相互作用蛋白RIN3.RIN3含有RIN家族多个多功能的结构域,根据RIN3结构域对其分段,研究与TNFAIP1的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荧光共定位一系列细胞证明TNFAIP1蛋白能直接与RIN3相互作用,提示TNFAIP1可能参与细胞的胞吞胞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aip1 RIN3 酵母双杂交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突变体与其结合蛋白-3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丁红梅 刘宝英 +2 位作者 杜清友 王会信 薛沿宁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0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突变体与IGF结合蛋白 3(IGFBP3)的相互作用 ,针对IGF1的第 3、4、15、16位氨基酸残基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 [Y15L16 ]IGF1和 [Q3A4Y15L16 ]IGF1。然后分别将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cDNA克...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突变体与IGF结合蛋白 3(IGFBP3)的相互作用 ,针对IGF1的第 3、4、15、16位氨基酸残基 ,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 [Y15L16 ]IGF1和 [Q3A4Y15L16 ]IGF1。然后分别将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cDNA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GBT9和pACT2中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检测IGF1/IGF1突变体和IGFBP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IGF1与其结合蛋白的结合力是可行的 ,构建的这两个IGF1突变体与IGFBP3的结合力 ,与天然IGF1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IGFBP3 蛋白质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TNFAIP3和TNIP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岚 钟华 +4 位作者 李明 郝丽霞 陈荣威 向坤 宿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TNFAIP3和TNIP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先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笔者曾采用SNaPShot法对564名云南省汉族SLE患者和504名同地区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了TNFAIP3和TNIPl基因... 目的探讨TNFAIP3和TNIP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种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先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笔者曾采用SNaPShot法对564名云南省汉族SLE患者和504名同地区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了TNFAIP3和TNIPl基因共8个标志SNPs的分型,比较两组的各个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本研究对其中450例资料完整的SLE患者根据11种临床表型进行分层,并与以上SNPs多态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多个临床表型如蝶形红斑、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免疫学紊乱、抗核抗体呈显著相关(P=0.001~0.021);而TNIPl基因多态性与蝶形红斑、肾损害、免疫学紊乱、抗核抗体呈弱相关(P=0.017~0.043)。结论结合同期研究结果确定TNFAIP3和TNIP1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SLE的易感基因,尤其TNFAIP3可能是不同人群SLE发病的共同风险因子,并对SLE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有所贡献,提示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临床表型 tnfaip3基因 tnip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TNFAIP3和TNIP1基因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霞 张丽 张正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58-360,363,共4页
目的检测轻度和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质3(TNFAIP3)和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质1(TNIP1)mRNA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20例寻常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中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结果与正... 目的检测轻度和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质3(TNFAIP3)和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质1(TNIP1)mRNA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20例寻常银屑病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中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10例轻度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出现TNFAIP3基因表达下调和TNIP1基因表达上调(P<0.05)。10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和皮损中,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AIP3和TNIP1 mRNA表达异常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的早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质3(tnfaip3) 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质1(tnip1)
下载PDF
支架蛋白GIT2通过与Smad3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
7
作者 何东方 陈慧 +3 位作者 詹轶群 王建 于淼 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0-667,共8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s 2,GIT2)是一种信号支架蛋白,可募集多种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装、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化及胞内信号传递等生物学过程.采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TGF-β1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Smad3是GIT2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内、外源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证实,GIT2与Smad3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实验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IT2增加Smad3的转录活性并增强TGF-β1诱导的Smad3的磷酸化.研究还发现,Git2-/-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Smad3磷酸化受到抑制,其骨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低于Git2+/+小鼠.本研究表明,GIT2通过与Smad3的相互作用调节其转录活性并活化TGF-β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 转录因子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SLE患者B细胞TNFAIP3、TNIP1基因启动子、增强子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家辉 李晓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85-8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该病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并常伴有免疫细胞功能亢进。SLE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该病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并常伴有免疫细胞功能亢进。SLE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SLE多发于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妇女,男女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约为1:9。其发病率及患病率存在种群及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nfaip3 tnip1基因 启动子 增强子
下载PDF
Bcl2相互作用蛋白3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严必红 曾为红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Bcl2相互作用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表达变化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的关系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GSE51981、GSE6364、GSE4888、GSE25628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比... 目的探究Bcl2相互作用蛋白3(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表达变化与正常子宫内膜周期的关系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GSE51981、GSE6364、GSE4888、GSE25628的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比较正常子宫内膜周期组增殖期到分泌期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基因富集情况以及BNIP3在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周期中的表达变化;比较数据集中正常子宫内膜周期组人群与内异症病人差异趋势表达基因以及各样本中BNIP3的表达,总结其在EMs发病中的意义;取23例Ⅲ⁃ⅣEMs病人正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以及2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NIP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验证BNIP3表达变化同EMs发病的关系。结果GSE4888、GSE6364、GSE51981数据集中,BNIP3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22±16.54、332.80±32.29,487.68±100.09、1425.83±157.47,8.36±0.69、9.82±0.7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SE25628数据集中,BNIP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Ms病人正位、EMs病人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0.11±0.72)、(9.19±0.56)、(8.52±0.57),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样本中,正常内膜组织、EMs正位内膜组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BNIP3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15±0.57、0.56±0.19、0.36±0.08,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IP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Ms正位内膜组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41、0.58±0.20、0.38±0.12,三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NIP3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与EMs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调节蛋白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生物信息学 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 凋亡
下载PDF
利用随机多肽文库研究ZO-1中PDZ3结构域的配体结合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佳岩 宋婀莉 +2 位作者 黄海明 马素参 高友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建立一种研究PDZ结构域配体结合特点的简单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随机多肽文库中寻找所有可能与ZO 1中PDZ3结构域结合的C末端序列 ,从现有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具有该C末端蛋白 .利用液体培养物 β 半乳糖苷酶检测实验 ,比较文... 建立一种研究PDZ结构域配体结合特点的简单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随机多肽文库中寻找所有可能与ZO 1中PDZ3结构域结合的C末端序列 ,从现有蛋白质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具有该C末端蛋白 .利用液体培养物 β 半乳糖苷酶检测实验 ,比较文库中筛选的C末端序列和已知的PDZ3结构域结合配体———JAM的C末端 (SFLV)与PDZ3结构域结合的强弱 .共筛选到 3个阳性克隆 ,其C末端序列分别为 LGWV、 LVWV和 DEWV .前 2者属于第二类PDZ结构域 ,后者属于第三类 .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 ,有多个蛋白质具有 LGWV、 LVWV末端 ,没有检索到任何具有 DEWV末端的蛋白质 .结合强度实验结果表明 ,它们与PDZ3结构域结合强度依次为 DEWV > LGWV > LVWV > SFLV ,说明筛选的 3个C末端除了反映ZO 1中PDZ3结构域可能的潜在结合配体外 ,也有可能成为JAM蛋白阻断性试剂甚至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利用随机多肽文库 ,可以尽可能寻找所有可能与PDZ结构域结合的C末端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1 PDZ3结构域 蛋白质相互作用 随机多肽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低氧环境下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国庆 叶萍 +1 位作者 徐玲 谢晓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0-70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卵巢癌HO-8910PM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线粒体自噬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人高转移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BNI... 目的探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卵巢癌HO-8910PM细胞线粒体外膜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线粒体自噬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人高转移性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BNIP3 siRNA组,各组细胞处理48 h后,应用吖啶橙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变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BNIP3、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低氧条件下,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HO-8910PM细胞线粒体自噬率显著增加,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O-8910PM细胞线粒体自噬小体显著增多(P<0.01)。转染BNIP3 siRNA后细胞线粒体自噬、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率均显著受抑(P<0.01)。低氧组BNIP3、LC3-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低氧条件下转染BNIP3 siRNA后BNIP3、LC3-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在低氧条件下抑制卵巢癌HO-8910PM细胞BNIP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自噬 腺病毒E1B蛋白质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运动 肿瘤转移 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
下载PDF
人类14-3-3ζ和GCH1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钱玮 石彦 +3 位作者 伍慧玲 田志鹏 施慧莉 霍克克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寻找人类14-3-3ζ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揭示14-3-3ζ的作用机理提供线索。方法以14-3-3ζ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脑cDNA文库得到"猎物"蛋白,通过GST pull-down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免疫共沉... 目的寻找人类14-3-3ζ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揭示14-3-3ζ的作用机理提供线索。方法以14-3-3ζ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脑cDNA文库得到"猎物"蛋白,通过GST pull-down技术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14-3-3ζ和"猎物"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结果首次利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技术发现了14-3-3ζ能够与GTP环化水解酶Ⅰ(GTP cyclohydrolase1,GCH1)相互作用,并通过了体内和体外的蛋白质结合实验证实了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结论发现并验证了14-3-3ζ与GCH1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及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ζ GCH1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还原酶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丹琴 刘志磊 +4 位作者 朱松杰 吕锦晶 章文韵 邓海腾 周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3(PRDX_3)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在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验证了PRDX_3的表达。根据表达量构建了786-O的PRDX_3过表达细胞...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依赖的过氧化物还原酶3(PRDX_3)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在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验证了PRDX_3的表达。根据表达量构建了786-O的PRDX_3过表达细胞系及敲低表达细胞系,考察了PRDX_3过表达和敲低表达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通过pull-down试验联合LC-MS/MS技术寻找PRDX_3的相互作用蛋白。初步探究了PRDX_3与过氧化物酶1(PRDX_1)的相互作用关系及PRDX_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16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样本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14例样本PRDX_3下调表达,下调均值1.78倍左右。成功筛选到PRDX_3过表达的786-O单克隆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786O-PRDX(_3+)和786O-PRDX(_3-)]和PRDX_3敲低表达的786-O单克隆细胞系和无意义序列对照细胞系(786O-PRDX_3KN和786O-PRDX_3NCi)。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比786O-PRDX(_3-)组,786O-PRDX(_3+)组在mRNA水平过表达约2.1倍,在蛋白水平过表达约1.8倍;相比786O-PRDX_3NCi组,786O-PRDX_3KN组在mRNA水平低表达约0.48倍,在蛋白水平低表达约0.51倍。CCK-8试验表明,相比786O-PRDX(_3-),786O-PRDX(_3+)细胞生长速率明显降低。但敲低PRDX_3的表达后,敲低组和其对照组细胞的生长速率却无显著性差异。Pull-down试验发现PRDX_3可能与PRDX_1存在相互作用。结合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发现PRDX_3通过二硫键与PRDX_1结合并发挥作用,分别通过plink软件鉴定到二者可信的结合位点,初步探讨了PRDX_3参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结论】PRDX_3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下调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提高PRDX_3的表达水平,能显著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基于PRDX_3蛋白,可能开发针对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DX3 肾透明细胞癌 蛋白质相互作用 PRDX1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官喜龙 徐静 +1 位作者 陈轶尘 杨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4-177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红景天苷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特定且有意义的遗传靶标。方法本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得了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2001,通过R语言...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红景天苷预处理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特定且有意义的遗传靶标。方法本研究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得了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2001,通过R语言筛选出经红景天苷预处理和未处理的缺血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分析了其富集途径。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子复合物检测(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MCODE)分析筛选得分最高的模块,最后构建了TF-DEGs-microRNA调控网络,并在Cytoscape软件中将其可视化。结果研究总共筛选了250个DEGs,下调了82个基因,上调了168个基因。筛选出的DEGs主要富集在类固醇代谢、激素代谢和炎症反应的生物学过程。通过MCODE分析筛选PPI网络得分最高的模块。最后构建了TF-DEGs-microRNA调控网络,预测出红景天苷参与脑保护相关的非编码小分子RNA mir-19a-3p和转录因子TAL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红景天苷可能通过TAL1/Nr4a1/mir-19a-3p轴在缺血性/再灌注模型中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脑卒中 生物信息分析 差异基因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TAL1 Nr4a1 mir-19a-3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