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NEW-TOAST病因学分型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贺亚龙 范百亚 郭晓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韩国改良TOAST(NEW-TOAST)病因学分型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EW-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型)121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型)18例,小动脉型(SAD型...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韩国改良TOAST(NEW-TOAST)病因学分型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EW-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型)121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型)18例,小动脉型(SAD型)82例,其他原因型(SOD型)6例,不明原因型(SUD型)73例。观察和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TOAST分型,随访1a,观察和比较再发脑卒中事件、心血管事件、死亡、周围血管血栓事件等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不同NEW-TOAST分型患者合并高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74,P〈0.05),其中AT型和SAD型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患者(χ2=5.016~14.217,P〈0.05);本组NEW-TOAST分型以AT型最多,TOAST分型以SUE最多,NEW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9,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2;不同NEW-TOAST分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3,P〈0.05);CE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χ2=6.096、16.388、7.673,P〈0.05),AT型患者的再发脑卒中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SAD型患者(χ2=4.89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EWTOAST分型标准可弥补TOAST分型的不足,其一致性较高,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可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NEW-toast 病因学分标准 预后
下载PDF
B型脑钠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学分型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智鑫 蒋龙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99-400,F0003,共3页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toast B脑钠肽 病因 应用 急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与NEW-TOAST病因学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琼 林春颖 +3 位作者 肖保国 沈筠筠 董强 王坚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Pl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AIS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pPlGF水平,分析各组pPlGF...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Pl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AIS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pPlGF水平,分析各组pPlGF水平的差异,以及pPlGF与患者年龄、NEW-TOAST病因学分型及预后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pPl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77.63±277.12 vs 72.88±82.57)pg·mL-1(P<0.001);校正年龄及性别后,AIS组pPlGF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1)。NEW-TOAST各亚型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AT:(246.58±234.50)pg·mL-1,P=0.003]及心源性脑栓塞型[CE:(487.67±510.38)pg·mL-1,P=0.03]患者pPlGF显著升高;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后,AT及CE型pPlGF水平仍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6)。pPlGF水平与年龄(P<0.001)及起病后14 d的NIHSS评分(P=0.015)呈显著相关,但纳入相关因素校正后呈无相关性。结论 pPlGF可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pPlGF在不同病因的AIS发病过程中的权重不同;NEW-TOAST病因学分型AT亚型患者的pPlGF变化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可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胎盘生长因子 NEW-toast病因学分型
原文传递
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力 何晓芬 +2 位作者 王力锋 刘广志 张茁 《中国医药》 2019年第8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登记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 120例,抽取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337例,作为青年组。随机按1∶1比例从剩余的4 783...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登记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 120例,抽取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337例,作为青年组。随机按1∶1比例从剩余的4 783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抽取337例作为中老年组。我们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记录是否存在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间进行比较,探究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型。结果青年组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男性、高血压、吸烟史、高脂血症、饮酒史、高Hcy血症、糖尿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头痛。中老年卒中组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饮酒史、高Hcy血症、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偏头痛。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Hcy血症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史、卒中病史/家族史比例低于中老年组患者[81. 9%(276/337)比70. 3%(237/337)、64. 4%(217/337)比49. 3%(166/337)、38. 3%(129/337)比23. 7%(80/337)、37. 4%(126/337)比18. 4%(62/337),66. 2%(223/337)比78. 9%(266/337)、25. 2%(85/337)比40. 4%(136/337)、49. 3%(166/337)比81. 0%(273/337)、16. 3%(55/337)比37. 7%(127/337)、12. 5%(42/337)比32. 6%(110/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青年组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最高[47. 5%(160/337)],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32. 0%(108/337)],不明原因型占比12. 8%(43/337),心源性栓塞型占比10. 1%(34/337)。不明原因型中男性占比较高。中老年组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最高,其次为小动脉闭塞型。结论青年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脑梗死;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第1位病因;加强戒烟戒酒健康宣教,提倡健康饮食,提高青年人群对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对于青年卒中的防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病因学分
下载PDF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病因学分型研究和临床精准医疗实践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准 温思萌 +5 位作者 朱识淼 蔡启亮 蒋宁 尚芝群 王海涛 牛远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551-555,共5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中晚期前列腺癌,虽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能使疾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性...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中晚期前列腺癌,虽经过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能使疾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此类患者预后差。虽然针对CRPC制定的有相应的诊治指南,并推荐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些指南的制定主要根据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类,从而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CRPC的治疗效果,但其适用范围有限。我们根据多年的前列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了CRPC的三类形成机制,即(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相关机制、(2)干细胞形成机制和(3)神经内分泌转化机制。并根据CPRC的异质性、多样性及其多种形成机制,对CPRC从病因学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雄激素-雄激素受体(Androgen-AR)信号依赖性,分子标志物为FKBP5;Ⅱ型:肿瘤干细胞型,分子标志物为YaP 1;Ⅲ型:神经内分泌型,分子标志物为NTS。同时我们结合二代测序技术,针对不同CRPC分型进行了临床精准医疗实践探索,采取精准医疗手段个体化治疗CRPC,尤其是耐药性的CRPC,并取得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病因学分 精准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影像学分型及病因学分型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施咏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Adams分型及LSR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分型诊断, 第一为OCSP分型: 分别为TACI、PACI、POCI、LACI; 第二为Adams分型: 分别为腔梗组、小梗塞组、大梗塞组、阴性组; 第三为LSR分型: 分别为LAA、CE、SAD及其他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 OCSP各亚型构成: TACI10. 7%, PACI28 .0%, POCI17 .9%, LACI43 .4%。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88. 9%的TACI为大面积梗死; PACI中36. 2%为大梗塞及57. 4%为小梗塞; POCI中53. 3%为腔梗, 36 .7%为小梗塞; LACI多数为腔梗(83. 6% )。大多数TACI是由CE造成的, 在PACI中, CE和LAA的数量相近, POCI的病因多样, 60. 3%的LACI被划分为SAD, 而23. 3%被划为LAA。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OCSP亚型构成中轻型患者多,重症少。OCSP分型与影像学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用OCSP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病因分类, 但难以预测PO- CI患者的病因, 不少的LACI是由LAA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SP分 影像学分 病因 急性脑梗死患者 TACI PACI Adams 影像学结果 对应关系 大面积梗死 LAA 诊断 病因不明 病因分类 SAD 梗塞 IAA CE 混合性 病因 预测
下载PDF
梗塞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吕风亚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诊断,比较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57例(91.94%)为腔梗,5例(8.06%)... 目的探讨脑梗死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诊断,比较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57例(91.94%)为腔梗,5例(8.06%)为大梗塞,较多发生于顶叶、颞叶与额叶,患者发病时伴有意识障碍。38例心源性栓塞患者中36例(94.74%)为大梗塞,2例(5.26%)为腔梗。57例小动脉病患者中,51例(89.47%)为小梗塞,4例(7.02%)为阴性,2例(3.51%)为大梗塞。43例病因不明、其他病因或混合病因患者中,36例(83.72%)为腔梗,3例(6.98%)为大梗塞,3例(6.98%)为小梗塞,1例(2.33%)为阴性。结论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影像学分型准确性高,对应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toast 影像学分
下载PDF
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中SSS-TOAST的概念及翻译
8
作者 杨任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27,共1页
近来在阅读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类系统的文献时,发现其中大多将分类系统之一的SSS.TOAST(STOPstrokestudy—TOAST)分型翻译为“停止卒中研究TOAST系统”,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toast SSS 病因 翻译 类中 学分 分类系统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凯 税丽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参照TOAST分型标准将2011-08—2013-12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心源性脑卒中(CE)、其他少见病因型脑卒中(SOE)、不明原因...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参照TOAST分型标准将2011-08—2013-12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心源性脑卒中(CE)、其他少见病因型脑卒中(SOE)、不明原因型脑卒中(SUE)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异常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2)LAA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O组、CE组、SOE组、SUE组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升高,且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的升高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学分 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和病变部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和病变部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临床关系,分析血浆Hcy水平异常升高对急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和病变部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临床关系,分析血浆Hcy水平异常升高对急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8例,小动脉闭塞型103例,心源性栓塞型41例,其他明确病因型17例,其他未明确病因型9例;颅内病变126例,颅外病变83例,颅内外病变5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因学分型和病变部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Hcy水平,分析血浆Hcy水平异常升高对急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为(19.37±7.0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3.25±2.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异常升高(>15μmol/L)是急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16,SE=0.064,Waldχ2=10.038,P=0.011,OR=1.241,95%CI:1.112~1.429)。不同病因学分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血浆Hcy水平最高,心源性栓塞型血浆Hcy水平次之,之后依次为小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有明确原因的脑卒中、原因不明确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病因学分型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颅内外病变者血浆Hcy水平最高,颅内病变者血浆Hcy水平次之,颅外病变者血浆Hcy水平最低,不同病变部位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在急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和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血浆Hcy异常升高是急性脑卒中发生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病因学分和病变部位 血浆同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丽丽 孙梅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3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CS)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IC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其TOAST病因学分型进行分组,并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型)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CS)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IC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其TOAST病因学分型进行分组,并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型)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病变组和颅内外病变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Hcy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627,P<0.05);血浆Hcy水平仅与受试者的年龄(标化回归系数=0.386)呈正相关性(t=3.862,P<0.05);吸烟史(OR=9.134)、饮酒史(OR=1.387)、高血压(OR=11.687)、TC水平(OR=1.517)、LDL水平(OR=2.998)、Hcy(OR=1.156)均与ICS发病呈正相关性(P<0.05);LAA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研究对象(q=3.628~5.126,P<0.05);颅外病变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颅内病变组或颅内外病变组(q=5.155、4.82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I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与LAA型ICS及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水平与其他传统因素无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颅内病变组或颅内外病变组(q=5.155、4.82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I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与LAA型ICS及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水平与其他传统因素无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学分 半胱氨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立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9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老年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对照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及危险因素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入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9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老年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对照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LAA分型占比44.44%,低于对照组60.00%,SOE占比12.22%,高于对照组2.22%,证实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更加复杂,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心脏病发病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来说,需完善各项检查积极寻找病因,排除病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达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学分 危险因素 研究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亚型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胜云 赵性泉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TOAST分型分为5个亚型组。所有入组者于发病1周内及3个月后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所有急性缺...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TOAST分型分为5个亚型组。所有入组者于发病1周内及3个月后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1周之内为(53.4±25.6)mg/L,3个月后为(25.2±9.2)mg/L)]。在5个病因学亚型组中,心源性脑栓塞组1周之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其他亚型组高[(77.4±20.6)mg/L)],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61.5±25.6)mg/L]。在随后3个月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30.8±6.7)mg/L]。结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C-反应蛋白仍呈持续性增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脑血管意外 病因学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后正常时间12小时内初诊血压与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张首龙 王诺 +2 位作者 鲁桂华 底静 李嵩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最后正常时间(LKW)12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初诊血压与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脑梗死病因分型(TOAST分型),将667例LKW 12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心源性卒中组(193例)和非心源性卒中组(47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最后正常时间(LKW)12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初诊血压与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脑梗死病因分型(TOAST分型),将667例LKW 12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心源性卒中组(193例)和非心源性卒中组(47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的影响因素;采用Person相关分析评估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与LKW 12h内初诊收缩压(SBP)的相关性。结果心源性卒中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比例均高于非心源性卒中组,LKW、LKW 12h内初诊SBP及吸烟患者比例均低于非心源性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KW 12h内初诊SBP是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LKW 12h内初诊SBP与心源性病因学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LKW 12h内初诊血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源性病因学分型相关,及时完善的心脏检查有利于对初诊不伴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压 病因学分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与TOAST分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渊炳 陈石伙 +4 位作者 庄伟雄 龙小武 吴志林 梁允强 陈燕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和TOAST的差异。方法:连续采集237例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根据两种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然后对各种分型构成比及两者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ASCO-1分型增加大动脉硬化型性比例,降低小血管性及病因不明型的比例...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和TOAST的差异。方法:连续采集237例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根据两种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然后对各种分型构成比及两者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ASCO-1分型增加大动脉硬化型性比例,降低小血管性及病因不明型的比例;一致性方面:TOAST/ASCO-1特定病因型最高,K=1,心源性栓塞次之,K=0.96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仍有较好一致性,K=0.50。结论:TOAST分型与ASCO分型一致性高,ASCO分型提高大动脉硬化型比例,降低不明原因型比例,ASCO分型较TOAST分型病因诊断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病因学分 对比 一致性
下载PDF
伴有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首发急性脑梗死病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万勇 谭泽锋 +1 位作者 辛秀峰 徐安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18-3320,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首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TOAST病因学分型各亚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先行头颅MRI判断患者是否有SCI病灶,再将125例首发ACI患者分为伴SCI组(SCI组)... 目的探讨伴有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首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TOAST病因学分型各亚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先行头颅MRI判断患者是否有SCI病灶,再将125例首发ACI患者分为伴SCI组(SCI组)和不伴SCI组(无SCI组)。采用TOAST病因学分型方法,观察各亚型在伴有SCI的ACI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SCI组74例(59.2%)CE亚型所占比例最少。高龄和糖尿病史是伴有SCI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E亚型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或有糖尿病史的首发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合并SCI,应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 首发急性脑梗死 病因学分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脑梗死 TOAST 病因学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文法 张素平 余慧文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 TOAST 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首次发病24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及同期在门诊体检的正常健康...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Fib)在急性脑梗死 TOAST 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和小动脉闭塞(SAO)型]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首次发病24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及同期在门诊体检的正常健康者4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 h 内完善 Fib 水平测定及 NIHSS 评分,然后完善影像学、超声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LAA、SAO 两亚型及正常健康组 Fib 水平分别为(3.51±0.74)、(3.00±0.73)、(2.53±0.16)g/ L。LAA、SAO 两亚型 Fib 水平均较正常健康组高,LAA 型水平最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A、SAO 两亚型 NIHSS 分值分别为7.29±5.29和3.13±1.13,LAA 型高于SAO 型,两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Fib 水平与 NIHSS 分值呈正相关(r =0.639,P =0.013)。回归方程为 NIHSS =-5.224+3.646Fib;ROC 曲线确立 Fib≥3.00 g/ L 判断为 LAA 型的灵敏度为60.1%,特异度为73.4%,阳性预测值为81.8%,阴性预测值为43.5%。结论 Fib 水平可协助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病因学分型,尤其对 LAA 型的预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toast 病因学分
原文传递
microRN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18
作者 李政 王姣琦 徐忠信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1期1737-1738,F0003,共3页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的TOAST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microRNA被发现参与机体代谢的各个途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本文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发展...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的TOAST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最为常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microRNA被发现参与机体代谢的各个途径,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本文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综述了microRNA在其中的作用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toas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分子生物学技术 预测价值 MICRORNA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机体代谢
下载PDF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与急性脑梗死TOAST亚型及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高雪 余传庆 +3 位作者 张梅 薛敏 朱蕾 邵枝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6-112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TOAST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4例入院时未发生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组... 目的探讨不同TOAST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的差异及其与脑梗死后感染风险的关系。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4例入院时未发生感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依据TOAST病因学分型分组,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72例、心源性栓塞型组38例、小动脉闭塞型组44例,同时选取4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病例组新鲜血标本(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Tre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Treg%及炎性因子与急性脑梗死TOAST亚型、脑梗死后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eg%及炎性因子对脑梗死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梗死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Treg%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源性栓塞型组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IL-6、IL-10水平较心源性栓塞型组明显降低,小动脉闭塞型组hsCRP水平较心源性栓塞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呈负相关关系(rs=-0.488,P=0.000),与心源性栓塞型及小动脉闭塞型呈正相关关系(rs=0.355,P=0.000;rs=0.200,P=0.013);IL-6、IL-10、hsCRP水平与心源性栓塞型呈正相关关系(rs=0.578,P=0.000;rs=0.508,P=0.000;rs=0.299,P=0.015),与小动脉闭塞型呈负相关关系(rs=-0.404,P=0.001;rs=-0.394,P=0.001;rs=-0.308,P=0.012)。(2)病例组中3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感染,脑梗死后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相比Treg%及IL-6、IL-10、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eg%、hsCRP与脑梗死后感染呈正相关关系(rs=0.305,P=0.007;rs=0.653,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预测脑梗死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95~0.992,P=0.000),Treg%预测脑梗死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548~0.866,P=0.008),Treg%联合hsCRP预测脑梗死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18~0.99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为脑梗死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TOAST亚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间免疫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Treg%及hsCRP可作为脑梗死后感染的早期预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病因学分型 脑梗死后感染 调节性T细胞 白介素-6 白介素-10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耿延磊 滕继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 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型的可能病因。结果 不明原因型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型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不明原因型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P<0.01)。不明原因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不明原因型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型患者的风险。结论 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型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 不明原因脑梗死 病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