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TOF-MRA对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孙宏 张秀玲 王智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动脉血管成像(3D-TOF-MRA)对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9.1至2021.12期间因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入院的240例中,其中确诊为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95例为疾病组(病变组),145例均为非...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动脉血管成像(3D-TOF-MRA)对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9.1至2021.12期间因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入院的240例中,其中确诊为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95例为疾病组(病变组),145例均为非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非病变组)。240例同时都有3T 3D-TOF-MRA和DSA检查完整资料。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比两种方法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类型的一致性,最后评价3D-TOF-MRA与对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3D-TOF-MRA与DSA评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类型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74、0.862;对照DSA“金标准”3D-TOF-MRA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2.41%、93.33%。结论 3D-TOF-MRA可以清楚显示颅内椎-基底动脉及主要分支的狭窄、闭塞动脉瘤、夹层等异常,具有等同DSA的诊断价值,与DSA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DSA 椎-基底动脉 血管病变
下载PDF
基于DBCNet的TOF-MRA中脑动脉树区域自动分割方法
2
作者 张嘉骏 鲁宇澄 +4 位作者 鲍奕仿 李郁欣 耿辰 胡伏原 戴亚康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从脑部医学影像中划分动脉树区域是诊断和评估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步骤.现有的区域分割方法多依赖人工辅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连通网络(dual branch connected network,DBCNet)的脑动脉树自动分区方法,可以将时间飞跃磁共振... 从脑部医学影像中划分动脉树区域是诊断和评估许多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步骤.现有的区域分割方法多依赖人工辅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连通网络(dual branch connected network,DBCNet)的脑动脉树自动分区方法,可以将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 of flight-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中的动脉树分割为6个主要区域.DBCNet中引入了分支特征解耦模块和Swin Transformer机制的全局与局部特征融合模块,训练采用先定位后分割的两步训练策略.本研究使用了111例TOF-MRA数据,其中81例作为训练集,20例作为验证集,10例作为测试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Dice系数为74.72%,95%豪斯多夫距离(HD95)为3.89 mm.和其他先进分割网络相比较,该网络能更准确地分割出各个主要区域,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树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 深度学习 分支连通网络 自动分割
下载PDF
3D-TOF-MRA与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芸 薛建建 刘山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TOF-MRA)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RA,3D-TOF-MRA)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2年6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为UIAs 52例患者的3D-TOF-MRA及CTA图像,比较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瘤体最大径及瘤体颈宽测量结果的差异,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DSA确诊的52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63个,MRA及CTA分别检出真实动脉瘤52个及53个,检出率分别为82.54%及84.13%,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4);MRA与CTA对颅内动脉瘤瘤体最大径及瘤体颈宽测量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与CTA在UIAs的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3D-TOF-MRA是一种无电离辐射、无需注射对比剂的无创检查,方便重复检查,故UIAs的筛查和定期随访首选3D-TOF-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tof-mra
下载PDF
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研究机制
4
作者 张岩 秦鹏 杨怡斐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21-22,49,共3页
目的探索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术前3D-TOF-MRA检查,观察组患者则实... 目的探索3D-TOF-MRA联合IONM技术在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纳入的100例均是我院收治的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二组。对照组采取术前3D-TOF-MRA检查,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术前3D-TOF-MRA检查联合术中IONM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两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两年复发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实施术前3D-TOF-MRA检查联合术中IONM技术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IONM技术 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微血管减压术 效果
下载PDF
新乡地区近7年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3.0T TOF-MRA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斌 乔燕燕 李振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1期3200-3203,共4页
目的分析新乡地区近7年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2019年本院放射科670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OF-MRA资料,对病情概况、瘤体大小、位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700... 目的分析新乡地区近7年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2—2019年本院放射科670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OF-MRA资料,对病情概况、瘤体大小、位置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7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3393例(50.64%),女3307例(49.36%),男女性别比为1.03∶1;年龄范围为2.3~94岁,年龄(63.79±13.00)岁,其中以71岁及以上占比最高(32.04%),其次为61~70岁(30.43%)及51~60岁(21.96%),不同年龄颅内动脉瘤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大动脉瘤直径为9 mm,最小为1.5 mm,以2~3 mm最多,其次为3 mm以上,小于2 mm最少;在左侧颈内动脉成长最多,其次为右侧颈内动脉和双侧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最少;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多样,以囊袋状动脉瘤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群体均可发生颅内动脉瘤,老年女性发病率更高,发病部位主要为左侧颈内动脉,直径以2~3 mm为主,形态以囊袋状动脉瘤居多。3.0T TOF-MR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作为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流行病学 特征 3.0T tof-mra
下载PDF
TOF-MRA和ASL-MRA在体检人群颅内动脉MRI扫描中的对比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文俊 周芳 +5 位作者 黄婵桃 林洁 李彩霞 张梓雄 严承功 许乙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1-3,11,共4页
目的对比性评估TOF-MRA和ASL-MRA在体检人群颅内动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适应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头颅MRA检查的受检者489例,所有受检者同时行TOF-MRA和ASL-MRA扫描。由两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TO... 目的对比性评估TOF-MRA和ASL-MRA在体检人群颅内动脉的成像质量以及适应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头颅MRA检查的受检者489例,所有受检者同时行TOF-MRA和ASL-MRA扫描。由两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检验两位医师对两种MRA方法评分结果的一致性。根据颅内动脉是否有病变及病变类型,主要分为正常血管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组、颅内动脉闭塞组、颅内动脉瘤组,并对各组中两种MRA成像方法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89例受检者中,正常血管326例、颅内动脉狭窄61例、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61例、颅内动脉闭塞18例、颅内动脉瘤17例、其余6例。两位医师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正常血管组TOF-MRA和ASL-MRA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瘤组的TOF-MRA评分低于ASL-MRA(P值均<0.001);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组、颅内动脉闭塞组的TOF-MRA评分高于ASL-MRA(P值均<0.05)。结论对于正常颅内血管,TOF-MRA和ASL-MRA均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对存在狭窄、动脉瘤病变的血管,ASL-MRA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多的诊断信息,而对于闭塞、颅内动脉或椎动脉纤细的血管,TOF-MRA成像效果更优,望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f-mra ASL-MRA 颅内动脉 成像质量
下载PDF
3D-TOF-MRA与3D-FIESTA联合3D-TOF-MRA对面肌痉挛术前评估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元良 罗正祥 +1 位作者 许璐 朱水兵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630-635,共6页
目的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间接比较3D-TOF-MRA与3D-FIESTA+3D-TOF-MRA对单侧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网、万方、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 目的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间接比较3D-TOF-MRA与3D-FIESTA+3D-TOF-MRA对单侧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网、万方、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相对比值间接比较二者的评估价值。结果经筛选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共计6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单侧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术前评估价值,3D-FIESTA+3D-TOF-MRA与3D-TOF-MRA的Sen合并、Spe合并、+LR、-LR、DOR分别为0.97(95%CI:0.95~0.99),0.85(95%CI:0.81~0.88),6.15(95%CI:4.26~8.87),0.04(95%CI:0.02~0.08),168.23(95%CI:73.19~386.72)与0.89(95%CI:0.85~0.93),0.72(95%CI:0.66~0.78),3.66(95%CI:12.24~5.99),0.13(95%CI:0.06~0.3),29.21(95%CI:10.38~82.17)。3D-FIESTA+3D-TOF-MRA与3D-TOF-MRA间接比较结果RDOR为5.76(95%CI:4.71~7.05)。结论在单侧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术前评估方面,3D-FIESTA+3D-TOF-MRA相较于3D-TOF-MRA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3D-FIESTA 单侧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部动脉3D TOF-MRA与心电门控颈部斑块扫描的成像技术探讨
8
作者 王勇刚 孟凯龙 马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110-110,共1页
目的:讨论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使用3.0T MR 3D TOF-MRA和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的临床特点,研究在颈邵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40例,就诊时间为2016年... 目的:讨论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使用3.0T MR 3D TOF-MRA和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的临床特点,研究在颈邵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40例,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9月,均使用3.0TMR 3D TOF—MRA和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列tse_9_db_t1_fs成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这些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使用3D TOF-MRA检查40例患者,其中33例A级,占82.5%;4例B级,占10%;3例C级,占7.5%。在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其中27例A级,占67.5%;8例B级,占20%;5例C级,占12.5%。结论: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是可以使用3D TOF—MRA技术确切诊断的,但不足之处也是有的,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_db_t1_fs成像可以弥补颈部3D TOF—MRA成像的不足,对无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行确切诊断,有效的补充了3D TOF-MRA成像,合理应用和结合二者可以全面的对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进行诊断.互相补充和呼应。具有安全、无创伤、精确度等优点,用于颈部血管病变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检查方法,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tof-mra成像 心电门控颈部斑块扫描 成像技术
下载PDF
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9
作者 余东 黄伟 熊图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探索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01月~2019年12月之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 目的:探索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其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01月~2019年12月之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照MRA与DSA的检出结果,分析统计MRA的诊断效能。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一共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30倒。其中巨大动脉瘤3例、大型动脉瘤15例、中型动脉瘤5例、小型动脉瘤5例、微小动脉瘤2例。对照TOF-MRA法,一共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25倒。其中巨大动脉瘤3例、大型动脉瘤15例、中型动脉瘤5例、小型动脉瘤2例。TOF-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8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4%和89.5%。在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检出结果中,MRA与DS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中型动脉瘤检出结果中,MRA与DSA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OF-MRA对中型以上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较高,而对于小型和微小型动脉瘤容易漏诊。但总体MRA对颅内动脉瘤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的首选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tof-mra
下载PDF
磁共振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在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雪 王亚丽 +2 位作者 刘晓宁 张彩霞 彭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3D-TOF-MRA和...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 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扫描,并对脑干、面神经及周围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判定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与血管的毗邻关系,统计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根部与周围血管接触关系以及神经受压、变形的数量,进一步辨明责任血管及来源,并与术中解剖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中,MRI 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应用与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结果对照分析显示,MRI发现症状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受压阳性率为94.83%(55/58),非症状侧血管与神经接触、受压的阳性率为17.24%(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812,P<0.05),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最为常见,占比63.79%(37/58),其次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静脉以及椎动脉+前下动脉复合性压迫。58例患者行59次微血管减压术,其中2例术前判断为面神经未受压迫,术中所见亦未受压迫;术前1例判断为面神经无压迫,术中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压迫;术前应用MRI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联合判定面神经责任血管压迫的敏感度98.2%,特异度100%。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联合应用磁共振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可准确判断颅脑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并可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3.0T磁共振联合3D-FIESTA-C及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迎春 孔延亮 +1 位作者 刘婷 强永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F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血管压迫面神经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C)序列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F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微血管减压术(MVD)证实存在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单侧HFS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图像进行3次读片,分析3.0T MR检查术前诊断HFS的最佳序列,并分析责任血管的比例。结果HFS患者症状侧面神经血管关系阳性率高于非症状侧(P<0.05)。联合应用3D-FIESTA-C及3D-TOF-MRA序列的阳性率最高。最常见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AICA),占74.36%。结论3.0T MR联合应用3D-FIESTA-C及3D-TOF-MRA序列为目前术前诊断血管压迫性HFS最佳的MR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 3D-FIESTA-C 3D-tof-mra 磁共振
下载PDF
3D-FIESTA和3D-TOF-MRA扫描对面肌痉挛的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传东 朱先进 +1 位作者 孙士龙 王武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0期67-69,9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扫描对面肌痉挛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微血管减压术前进行3D-FI...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扫描对面肌痉挛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面肌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微血管减压术前进行3D-FIESTA和3D-TOF-MRA扫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断层图像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术前评估的准确性。结果症状侧神经受血管压迫比例为88.4%(61/69),高于非症状侧神经受血管压迫比例4.3%(3/69),责任血管的压迫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以手术结果作为判断责任血管的金标准,磁共振成像(MRI)发现责任血管的敏感度为88.4%(61/69),准确度100%(61/61),两种序列联合使用其图像质量优于单独使用3D-FIESTA和3D-TOF-MRA(P值分别为0.021和0.063)。结论磁共振断层图像可以敏感、准确地显示血管与面神经的关系,有助于术前判定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TOF-MRA成像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高宇 谢兵 +3 位作者 冯华 吴南 黄毅 潘杰香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8期460-461,464,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寻找和判别责任血管,以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术前3D-TOF-MRA检查30例中,28例证实有明显的责任血管,并在术中得到证实;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MRA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例术中发现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区腹侧受到基底动脉明显压迫,另外1例术中可见小脑上动脉有多支细小动脉攀附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给予MVD+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4例。结论 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3D TOF-MRA和ZTE-MRA在脑血管成像的对比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宇 晁迎九 徐运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12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比较3D TOF-MRA和ZTE-MRA技术在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放射科行脑血管3D TOF-MRA及ZTE-MRA的31例病人的影像资料,进行血管可视化及饱和伪影的质量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 目的:比较3D TOF-MRA和ZTE-MRA技术在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放射科行脑血管3D TOF-MRA及ZTE-MRA的31例病人的影像资料,进行血管可视化及饱和伪影的质量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阅片者评分的一致性,并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两种MRA成像的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测量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对比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各项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两名阅片者的质量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6);ZTE-MRA成像血管可视化的评分与3D TOF-MRA无显著差异(P>0.05),在饱和伪影方面ZTE-MRA成像有显著优势(P<0.05);除在动脉瘤介入术后栓塞段成像的信噪比,ZTE-MRA成像客观评估的各项指标均高于3D TOF-MRA成像(P<0.05)。结论:ZTE-MRA与传统3D TOF-MRA成像技术相比,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tof-mra ZTE-MRA 脑血管 成像质量
下载PDF
结合3D-Cube联合3D-TOF-MRA序列中大脑中动脉斑块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辉艳 申炜 许梅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GE 750W 3.0T磁共振高分辨3D-Cube序列和亮血技术3D-TOF-MRA序列中大脑中动脉斑块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MRI检查年龄45~65岁,主要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短暂性晕厥中老年患者61例。GE 750W 3... 目的:探讨GE 750W 3.0T磁共振高分辨3D-Cube序列和亮血技术3D-TOF-MRA序列中大脑中动脉斑块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MRI检查年龄45~65岁,主要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短暂性晕厥中老年患者61例。GE 750W 3.0T磁共振,使用头颅颈联合线圈,患者仰卧位,头颅摆正,双眼紧闭,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采用3.0T磁共振高分辨3D-Cube T1序列、3.0T磁共振高分辨3D-Cube T2序列、亮血技术3D-TOF-MRA及使用对比剂后扫描高分辨3D-Cube T1 fs序列。结果:61例患者中,58例患者得到非常优质的图像,3列患者有轻微运动伪影,但不影响诊断。结论:使用磁共振高分辨3D-Cube序列及亮血技术3D-TOF-MRA序列检测大脑中动脉斑块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影像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 斑块 粥样硬化 3D-Cube 3D-tof-mra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WI结合3D-TOF-MRA诊断脑内毛细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禹 王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8-708,共1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经3D-TOF-MRA分析Willis环形态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子航 王月 +3 位作者 蓝天琦 彭静 汪诗瑶 朱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1期26-29,共4页
目的经3D-TOF-MRA观察Willis环形态来探讨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我院所有行脑MRA检查并同时做CTA检查的患者435例,依据颅内动脉瘤的有无分为动脉瘤组173例、非动脉瘤组262例。对各部位动脉瘤进行分组... 目的经3D-TOF-MRA观察Willis环形态来探讨与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5月我院所有行脑MRA检查并同时做CTA检查的患者435例,依据颅内动脉瘤的有无分为动脉瘤组173例、非动脉瘤组262例。对各部位动脉瘤进行分组,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组46例、大脑中动脉瘤组35例、大脑颈内动脉瘤组41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组51例,并对Willis环分型与动脉瘤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间Willis环Ⅱ型、Ⅲ型、Ⅳ型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illis环分型中的Ⅱ型、Ⅲ型、Ⅳ型所占比例(80.4%)高于非动脉瘤组(40.5%)。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间Willis分型中的Ⅱ型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Willis环分型中的Ⅱ型所占比例(49.0%)高于非动脉瘤组(19.5%)。结论Willis环不对称时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Willis环后部不对称时与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mra CTA WILLIS环 颅内动脉瘤 发育不良
下载PDF
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长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 49例面肌痉挛病人用1.5T磁共振机行3D-TOF序列轴位扫描,实验组为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透明化彩色容积再现等成像模... 目的探讨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 49例面肌痉挛病人用1.5T磁共振机行3D-TOF序列轴位扫描,实验组为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透明化彩色容积再现等成像模式及合适的成像参数,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观察,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点及责任血管。对照组为在PACS工作站的诊断结果。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计算2组诊断符合率。结果 49例均在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及明确压迫点,实验组压迫点诊断符合率83.7%,对照组5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责任血管诊断符合率81.6%,对照组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行3D-TOF-MRA多模式成像,对面肌痉挛病人神经血管压迫点和责任血管的诊断符合率优于在PACS工作站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3D-tof-mra 神经血管压迫点
下载PDF
颈部动脉3D TOF-MRA与心电门控颈部斑块扫描的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全红 康枫 +6 位作者 齐旭红 康群凤 于洋 陈世光 邵秋霖 刘炎 温智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3.0T 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 目的分析3.0T 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 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 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B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 3D 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_9_db_t1_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 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心电门控 颈部血管斑块
下载PDF
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MRA序列对面肌痉挛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管因素病因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赵春雷 宋玉鸿 白文红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与3D-TOF-MRA序列的联合应用对面肌痉挛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及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1例临床诊断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与3D-TOF-MRA序列的联合应用对面肌痉挛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及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41例临床诊断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磁共振3D-FIESTA序列联合3D-TOF-MRA序列扫描,观察两种序列中神经与邻近血管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症状侧面神经或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39例,无接触的为2例,阳性率为95.1%。结论3D-FIESTA序列及3DTOF MRA序列的联合应用可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及其与面神经、三叉神经的关系,明确责任血管来源,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为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评估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FIESTA 3D-tof-mra 血管性神经压迫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