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1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黑豆球蛋白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相互作用研究
1
作者 刘金杰 马梦瑶 +4 位作者 谢岩黎 杨玉辉 孙淑敏 马卫宾 李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在不同pH值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其抗氧化能力也有所差异。黑豆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膳食蛋白,具有作为不稳定生物活性化合物载体的潜力,了解黑豆球蛋白与C3G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它们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光谱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了pH值为2.0、5.0和7.0时黑豆β-伴大豆球蛋白(7S)和大豆球蛋白(11S)与C3G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3G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为2.0和5.0时,C3G与7S和11S结合不仅导致Tyr残基周围的疏水环境减少,极性增加,而且使7S和11S中α-螺旋增加,β-折叠比例下降。pH值为7.0时,C3G的存在使7S和11S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占比呈增加趋势,但β-转角比例降低。此外,C3G与7S和11S结合是一个放热过程,在不同pH值条件下,C3G与7S和11S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使7S和11S静态荧光猝灭。7S和11S均在pH值为7.0时对C3G亲和力最强。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S上的GLU229、ARG356和PRO101残基,11S上的ARG161、VAL162、ILE171和THR176残基在与C3G结合中起关键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7S、11S与C3G结合后均显著增强了C3G的氧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球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特征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朱磊 王学成 +3 位作者 徐妍妍 王楠 朱炳鑫 李政委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4,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 目的动态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变化,并评估其预测儿童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3年7月47例中重度TBI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中度亚组(9~12分)和重度亚组(3~8分);以同期因腹股沟斜疝诊治且无基础疾病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IF-1α、BNIP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S100B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对TBI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TBI组患儿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BI患儿中,重度亚组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高于中度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P<0.05)。治疗7 d后,非手术TBI和手术TBI患儿的血清HIF-1α、BNIP3、Beclin-1及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BNIP3、Beclin-1、S100B水平预测重度T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35、0.872、0.880(P<0.05),预测TBI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775、0.814、0.751(P<0.05)。结论TBI患儿血清HIF-1α、BNIP3及Beclin-1水平显著升高,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TBI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Bcl-2/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BECLIN-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儿童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耿金 李涛 +3 位作者 李伟 袁国良 王丙剑 章延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72-575,5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TRAF3IP2)与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1年6至12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41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血以及部分心房肌组织,比较两组患者TRAF3IP2表达水平和纤维化指标[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结果房颤组左心房直径(LAD)、TRAF3IP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TRAF3IP2表达与LAD呈直线相关(r=0.33,P=0.037)。分层分析显示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在LAD>3.5 mm的患者中,房颤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均P<0.01)。马松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房颤组心房肌胶原含量及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房颤组心房肌组织TRAF3IP2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结论TRAF3IP2与房颤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房颤患者的TRAF3IP2表达水平高于非房颤患者,提示TRAF3IP2可能参与房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3相互作用蛋白2 心房颤动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靶向调控微RNA-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4
作者 郑留昌 崔发财 +1 位作者 郑培明 赵伟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靶向调控微RNA-128-3p(miR-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量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转录序列1(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靶向调控微RNA-128-3p(miR-128-3p)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量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W620、HT-29和LoVo)及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中lncRNA OIP5-AS1和miR-128-3p的表达。将SW620细胞设为si-OIP5-AS1组、si-NC组、miR-128-3p mimic组、mimic-NC组、miR-128-3p inhibitor+si-OIP5-AS1组和inhibitor-NC+siOIP5-AS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2F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OIP5-AS1与miR-128-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1.42±0.40比0.98±0.29,P<0.05),miR-128-3p表达显著降低(0.72±0.21比1.52±0.39,P<0.05),且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与FHC细胞(1.05±0.10)相比较,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1.60±0.25)、SW620(2.19±0.33)、HT-29(1.62±0.23)和LoVo(1.95±0.20)]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miR-128-3p表达(0.70±0.15、0.46±0.03、0.59±0.14、0.74±0.09比1.02±0.11)显著降低(均P<0.05)。lncRNA OIP5-AS1与miR-128-3p为相互作用靶基因,lncRNA OIP5-AS1表达下调或miR-128-3p表达上调均能降低vimentin、N-cadherin、E2F1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在转染si-OIP5-AS1的同时转染miR-128-3p inhibitor可增加vimentin、N-cadherin、E2F1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逆转lncRNA OIP5-AS1表达下调对SW62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lncRNA OIP5-AS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靶向调控miR-128-3p参与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lncRNA OIP5-AS1和miR-128-3p能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侵袭 转移 微RNA-128-3p 长链非编码RNA 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向RNA1
下载PDF
DABDAB2相互作用蛋白和相互作用蛋白和β-联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联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吴振江 王洪涛 +2 位作者 姜功前 陈思诺 王国磊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968-973,981,共7页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取5... 目的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取5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低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r=-0.609,P﹤0.01)。不同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DAB2IP阴性表达患者,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和DAB2IP阴性表达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较低,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较高,二者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DAB2相互作用蛋白 β-蛋白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下载PDF
基于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探讨大蒜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作用
7
作者 贾磊 张超 +2 位作者 陈俊如 冯岳龙 朱瑞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膀胱癌细胞BIU-87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50、75、100 mg/L)大蒜素作用于细胞,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测定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2...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膀胱癌细胞BIU-87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50、75、100 mg/L)大蒜素作用于细胞,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测定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长而显著增长(P<0.05)。与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较高,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增高;侵袭细胞数量明显较低,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较弱,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弱;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较高,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大蒜素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有调控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膀胱癌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 裂解的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
下载PDF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周秋云 俞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用平衡透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 ,认为 8Q5SAC与BSA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静电引力为主的非共键作用力 ,并探讨了其结合模型。在... 用平衡透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 2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7 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 ,认为 8Q5SAC与BSA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静电引力为主的非共键作用力 ,并探讨了其结合模型。在 2 98K下 ,测得这一反应的最大结合数为 35~ 40 ,结合常数为 6 .1× 10 5L mol。还研究了溶液基本条件如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对 8Q5SAC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在pH =3.34条件下 ,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 0 .2 0~ 46 .90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 8-二羟基-3 6-萘二磺酸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平衡透析法 分光光度法 蛋白
下载PDF
电针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元自噬及相关蛋白轻链3Ⅱ和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波 隋汝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自噬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甲泼尼龙治疗)及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穴治疗)4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装置(50 g/...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元自噬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甲泼尼龙治疗)及电针组(电针大椎、命门穴治疗)4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装置(50 g/cm)复制大鼠T10~11中度SCI模型。分别于SCI后6 h、1 d、7 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经透射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各组SCI后神经元自噬的病理变化及轻链(LC)3Ⅱ、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BNIP)3的表达。结果 1SCI后1 d脊髓组织中LC3Ⅱ、BNIP3表达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和西药组SCI后脊髓组织中LC3Ⅱ、BNIP3的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西药组与电针组差异不显著(P>0.05)。2在透射电镜观察下,对照组脊髓组织神经元细胞核膜完整,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分布及数目正常,未发现自噬小体,溶酶体数目也未见增多;模型组脊髓组织可见线粒体肿胀明显、空泡化,溶酶体数量增多,细胞核形不规则,可发现自噬小体;西药组和电针组可见脊髓组织神经元细胞肿胀,线粒体也略肿胀,核形规则,核内染色质欠均匀,溶酶体数目未见明显增多。结论电针可降低SCI大鼠脊髓组织中LC3Ⅱ和BNIP3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减缓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损害,其作用与甲泼尼龙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自噬 轻链(LC)3 bcl-2/腺病毒E1B19000相互作用蛋白(BNIP)3
下载PDF
铜离子与SALI3-2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玉林 高占 +3 位作者 徐宏 贺建芝 董一含 郑易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用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了CuCl2对转Sali3-2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发现转基因植株Sali3-2的表达可提高其耐受Cu2+胁迫的能力.进一步克隆Sali3-2基因,表达并纯化了缺失信号肽的SALI3-2蛋白.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 用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拟南芥幼苗,研究了CuCl2对转Sali3-2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发现转基因植株Sali3-2的表达可提高其耐受Cu2+胁迫的能力.进一步克隆Sali3-2基因,表达并纯化了缺失信号肽的SALI3-2蛋白.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分析发现,Cu2+能够与SALI3-2蛋白结合.通过荧光光谱及圆二色光谱(CD)进一步研究了Cu2+与SALI3-2蛋白间的键合机理.结果表明,Cu2+可引起SALI3-2蛋白内源性荧光猝灭,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Cu2+与SALI3-2蛋白的结合常数为8.89×106,结合位点数为1.6.CD分析显示,Cu2+与SALI3-2蛋白的结合未使SALI3-2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由此推测,在高浓度铜离子胁迫下,SALI3-2蛋白通过结合一定数量的Cu2+使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这可能是SALI3-2蛋白的表达使植物耐受Cu2+胁迫能力提高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SALI3-2蛋白 金属离子亲和层析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一种噻吩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莉 孙绍发 宋功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T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PTP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BSA荧光强度显著降低。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PTP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PTP与BSA相互结合时的作用距离,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对氯苯基-2-(4-叔丁基苯氧基)-3'-氧环己烷并噻吩并[2 3-d]嘧啶-4(3H)-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C趋化因子受体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范阳阳 李义沙 +2 位作者 李凯 陈红霞 田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51-53,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HI3L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129例作为AI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HI3L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129例作为AI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3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7例,随访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97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AIS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AIS患者血清CHI3L1、CCR2水平。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3L1、CCR2水平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血清CHI3L1、CCR2水平高于对照组(t=38.958、21.382,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CHI3L1、CCR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38、34.76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中的CHI3L1、CCR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t=6.226、8.694,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HI3L1、CCR2水平均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93、2.593,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HI3L1、CCR2及两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882、0.965,敏感度为70.10%、86.60%、87.63%,特异度为93.75%、90.62%、96.87%,两者联合预测优于血清CHI3L1、CCR2单独预测(Z=2.990、2.931,P<0.05)。结论AIS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CHI3L1、CCR2水平越高,两者均可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3蛋白-1 CC趋化因子受体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血清正五聚蛋白3、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水平变化与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13
作者 罗红玉 陈柳青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水平变化与尖锐湿疣(CA)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CA患者(CA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进一步分为复发组(n=64)和...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水平变化与尖锐湿疣(CA)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CA患者(CA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进一步分为复发组(n=64)和无复发组(n=56)。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PTX3、LRG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TX3、LRG1及其联合对CA患者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CA组PTX3、LRG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熬夜、避孕套使用、性伴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人数及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PTX3、LRG1水平显著较高(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IL-6、IL-1β、TNF-α、CRP、PTX3、LRG1均是C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患者血清PTX3与LRG1呈正相关(r=0.680,P<0.05),PTX3与IL-6、IL-1β、TNF-α、CRP呈正相关(r=0.587、0.523、0.592、0.566,P<0.05),LRG1与IL-6、IL-1β、TNF-α、CRP呈正相关(r=0.547、0.508、0.559、0.53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TX3、LRG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CA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795、0.878,其中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Z=2.490、1.615,P<0.05)。结论CA患者血清PTX3、LRG1水平显著上升,其可增加CA复发的风险,均可作为CA复发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正五聚蛋白3 富亮氨酸α-2-蛋白1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嘉霖 彭化南 叶红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5-1289,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 合成并表征了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为静态猝灭;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在298 K时分别是7.043 7×102L/mol和0.970 3,化合物与BSA以接近1∶1(物质的量比)的比例生成基态复合物;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ΔH>0,ΔS>0,ΔG<0);结合距离(r)为3.49 nm,表明化合物与BSA分子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4-(4-甲氧酰基苯基)-5-甲氧羰基-3 4-二氢嘧啶-2- 合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艳 孙绍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5,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噻吩并嘧啶酮有机化合物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SDA),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S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噻吩并嘧啶酮有机化合物2-叔丁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SDA),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SD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SDA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SDA与BSA分子以物质量的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SDA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叔丁氨基噻吩并[2 3-d]嘧啶-4(3H)酮(SDA)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 杨剑 吴鸣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59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 合成了一种新型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F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FSS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FSS与BSA分子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同时,应用同步荧光考察了FSS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二甲基-3-腈基-2-呋喃胺水杨醛Schiff碱(FSS)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艳 翟海燕 孙绍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有机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质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该化合物(CA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CAF能强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CAF与BSA分子以摩尔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甲基-4-乙氧羰基-3腈基2-对氯苯甲胺基呋喃(CAF) 合成 表征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立新 廉淑芹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1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在292,298,307 K,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 采用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3-c]并吡唑(1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在292,298,307 K,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71×104,2.41×104,2.6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13,1.15,1.09.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得了1f与BSA相结合距离(r)及能量转移效率(E).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氨基-5-氰基-4-(2-羟基)苯基-3-甲基-1-苯基吡啶[2 3-c]并吡唑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
19
作者 孙绍发 陈才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4-687,693,共5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EPQ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QO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酮(EPQ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QO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热力学公式和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用力类型以及结合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2-乙氧基-3-苯基喹唑啉-4-
下载PDF
3-吲哚丁酸与HSA的相互作用及其对HSA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张国文 张丹 吴健妹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方法联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3-吲哚丁酸(IB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究了两者相互作用对HS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IBA能够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方法联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3-吲哚丁酸(IB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究了两者相互作用对HS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IBA能够与HSA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加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氢键和范德华力为IBA与HSA结合的主要驱动力,其结合常数在103数量级。位点竞争实验和分子对接表明,IBA结合在HSA亚域ⅡA的SiteⅠ位点,并通过范德华力与氨基酸残基Ser192、Tyr150、Glu196、Ala291、His288和Glu292发生相互作用,且与Arg257和Glu153形成氢键。IBA的结合使得HSA的多肽链收缩,巯基含量减少,α-螺旋含量增加和β-折叠含量降低。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表明,IBA与HSA结合使得HSA的表面疏水性下降,极性增加,分子结构刚性程度减弱。这些发现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IBA与HSA的作用机制及IBA的潜在毒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丁酸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