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0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FER-MATRIX METHOD FOR SURFACE SPIN WAVES IN A SEMI-INFINITE MAGNETIC SUPERLATTICE WITH A SINGLE-ION ANISOTROPY
1
作者 李振亚 沈文忠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76-184,共9页
Surface spin waves in a semi-infinite magnetre super lattice with a single-ion uniaxial anisotropy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ransfer mafrix method.The dispersion equations of surface spin wavs are obfained.We find... Surface spin waves in a semi-infinite magnetre super lattice with a single-ion uniaxial anisotropy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ransfer mafrix method.The dispersion equations of surface spin wavs are obfained.We find that not all the magnetic superlattice structures can excite the surface spin waves,and that the anisotropy term need not be favorable to the excitation of surface spin wavs,but surely influences the values of the energy of the excited surface spin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矩阵法 表面旋转波 超点阵 磁性材料 各向异性 离子
全文增补中
On U(1) Gauge Theory Transfer-Matrix in Fourier Basis
2
作者 Narges Vadood Amir H.Fatollah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921-926,共6页
Th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fer-matrix of U(1) lattice gauge theory in the Fourier basis are explored.Among other statements it is shown:(i) the transfer-matrix is block-diagonal,(ii) all consisting vectors of a block ... Th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fer-matrix of U(1) lattice gauge theory in the Fourier basis are explored.Among other statements it is shown:(i) the transfer-matrix is block-diagonal,(ii) all consisting vectors of a block are known based on an arbitrary block vector,(iii) the ground-state belongs to the zero-mode’s block.The emergence of maximum-points in matrix-elements as functions of the gauge coupling is clarified.Based on explicit expressions for the matrix-elements we present numerical results as tests of our stat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GAUGE theories transfer-matrix method energy SPECTRUM
原文传递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失衡及其与土地利用的互馈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东 刘强 +4 位作者 李文鹏 张慧荣 熊海钦 王长琪 陈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生态环境脆弱。2004年以来农田灌溉用水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为查明区域地下水失衡、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西辽河平原地下水水位统测和长期监测,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水均衡分析、...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生态环境脆弱。2004年以来农田灌溉用水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为查明区域地下水失衡、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西辽河平原地下水水位统测和长期监测,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水均衡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地下水水位变化贡献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区域地下水均衡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的互馈关系。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2020年地下水水位比2004年平均下降2.23 m,地下水储存量年均减少10.90×10^(8) m^(3);平原中部农业集中灌溉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尤其通辽科尔沁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最为明显;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贡献度为33%,科尔沁区超过50%;地下水水位下降区水位埋深从4.71 m下降至8.34 m,导致草地退化,面积减少,覆盖度下降;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为24.28×10^(8) m^(3)/a。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是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提出了提高节水灌溉能力,调整种植结构、引入外源水及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等综合治理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农业种植规划、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平原 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开采 耕地 生态问题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下载PDF
A theory for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 of micropolar plates 被引量:1
4
作者 Dianwu HUANG Linghui H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8期1403-1414,共12页
Through combined applications of the transfer-matrix method and asymptotic expansion technique,we formulate a theory to predict the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 of micropolar plates.No ad hoc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rou... Through combined applications of the transfer-matrix method and asymptotic expansion technique,we formulate a theory to predict the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 of micropolar plates.No ad hoc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rough-thickness assumptions of the field variables are made,an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wo-dimensional,with the displacements and microrotations of the mid-plane as the unknowns.Onc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id-plane is solved,a three-dimensional micropolar elastic field within the plate is generated,which is exact up to the second order except in the boundary region close to the plate edge.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the bending of a clamped infinitely long plate caused by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transverse force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olar plate transfer-matrix asymptotic expansion three-dimensional response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石羊河流域径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慧敏 马海华 +3 位作者 王辉 任志伟 李浩浩 包志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6,87,共5页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运用SWAT模型,采用1980、1990、2000、2010、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LUCC对径流的时空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980~2020年耕地和建设用...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运用SWAT模型,采用1980、1990、2000、2010、2020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定量评估了石羊河流域LUCC对径流的时空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980~2020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林地、草地和水域覆盖面积整体减小;5个时期模拟的年均径流量分别为97.3、101.8、84.4、77.1、71.5 mm;SWAT模型在石羊河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率定期和验证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过去约40年(1976~2014年),石羊河流域地表径流减小,地下水补给增加,雨季地下水补给和径流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径流模拟 转移矩阵 SWAT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年松 徐贵阳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5期74-76,92,共4页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监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以2015-2021年江苏省沿江2 km岸线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转移矩阵模型计算研究区域内各时间节点的转移矩阵表,分析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用地的转入转出以及增减情况;再采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绘制三生空间流转的桑基图,对江苏省长江岸线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的生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长江岸线 转移矩阵模型 土地利用 桑基图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主轴振动特性
7
作者 张红 蔡小龙 +2 位作者 冯定 王鹏 唐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9-135,165,共8页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应用于井眼轨迹控制时,其主轴的动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到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作业安全,而在钻进工况下,工具钻压传递机构在主轴上的位置对主轴的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分析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力...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应用于井眼轨迹控制时,其主轴的动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到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作业安全,而在钻进工况下,工具钻压传递机构在主轴上的位置对主轴的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分析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外壳-轴承-主轴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推导主轴上任意节点的几何和力学方程,该研究能够评估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实例运算分析了钻压传递机构的安装位置对主轴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探讨了工具造斜时,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对主轴动态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距离钻头越远,主轴固有频率和动态位移均增大,因此在满足工作要求下,推荐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尽可能靠近钻头端。为验证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的主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钻压传递装置安装位置对主轴动态位移影响规律,在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试验台架上进行了钻进工况下主轴测点偏移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基本吻合,误差最大仅为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 传递矩阵法 主轴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
8
作者 殷红 石咏荷 +1 位作者 彭珍瑞 王增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9,共11页
针对传统结构响应重构中正则化方法对冲击载荷峰值识别精度低、非加载区识别结果振荡且识别精度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基于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的重构方程.对... 针对传统结构响应重构中正则化方法对冲击载荷峰值识别精度低、非加载区识别结果振荡且识别精度易受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基于修正-联合正则化的冲击载荷识别与结构响应重构方法.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冲击载荷及结构响应的重构方程.对测量响应降噪,利用降噪后响应与识别响应的差值修正L2正则化解.联合L1正则化解的稀疏性优势,在保证冲击载荷非加载区域识别稳定的同时,获得更高精度的峰值识别结果,实现结构动态响应的重构.通过数值和实验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比了传递矩阵法和粒子滤波法的响应重构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冲击载荷,有效地重构结构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重构 冲击载荷 正则化 传递矩阵 粒子滤波
下载PDF
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声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珂 张宇阳 +2 位作者 夏茂龙 李永正 孔德冬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1,共6页
针对高透声、低噪声的透声窗结构设计问题,文章采用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窗设计;基于传递矩阵法,推导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开展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透声性能试验,从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 针对高透声、低噪声的透声窗结构设计问题,文章采用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窗设计;基于传递矩阵法,推导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的透声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开展了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透声性能试验,从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公式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透声窗透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五层约束阻尼夹层结构透声窗的透声率随着频率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且整体呈下降趋势;约束阻尼层厚度的增加会改变透声性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中间层不变的情况下,透声性能的铺层顺序具有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板 透声窗 声学性能 传递矩阵
下载PDF
压电复合材料梯度分布声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朱从云 李保波 +1 位作者 石鹏 丁国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前,压电复合材料在吸声降噪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低频吸声性能并不理想。为解决此问题,以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使压电陶瓷体积含量呈梯度分布以提高其低频吸声系数的方法。首先,基于声电类比法和传递矩阵法,推导多梯度分布... 目前,压电复合材料在吸声降噪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低频吸声性能并不理想。为解决此问题,以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使压电陶瓷体积含量呈梯度分布以提高其低频吸声系数的方法。首先,基于声电类比法和传递矩阵法,推导多梯度分布的理论公式,并通过文献构型对其进行验证;其次,将均匀分布与梯度分布的吸声系数进行比较,发现梯度分布会改变材料的声阻抗,从而改变吸声系数。最后,进行梯度分布压电复合材料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当压电陶瓷体积含量呈梯度递减,且梯度差和第一梯度的厚度增加时,可明显提高低频吸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电类比法 传递矩阵法 压电复合材料 梯度分布 吸声系数
下载PDF
基于混合正则化方法的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
11
作者 彭珍瑞 周雪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针对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问题中存在的不适定性,提出一种最小平方残差(least square minimal residual,LSMR)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正则化方法,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识别载荷并重构未知的各类型响应。首... 针对结构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问题中存在的不适定性,提出一种最小平方残差(least square minimal residual,LSMR)算法与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结合的混合正则化方法,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识别载荷并重构未知的各类型响应。首先,基于时域状态空间模型构建结构的传递矩阵,并建立载荷识别与响应重构方程;其次,采用混合正则化方法改善载荷识别问题的不适定性,得到载荷的正则化解,并结合响应重构方程的传递矩阵对结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进行重构;最后,通过简支梁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改善重构方程的不适定性,从而对结构未知载荷和各类型响应进行有效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识别 响应重构 不适定性 传递矩阵 混合正则化
下载PDF
平面柔性微定位平台的设计分析与优化
12
作者 桂和利 徐伟胜 +1 位作者 许添旗 曹毅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7,147,共12页
为设计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柔性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两种基于柔性梁与圆弧形柔性铰链所组成的柔性模块的柔性运动副。首先,基于该运动副设计了新型平面2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结构;其次,采用柔度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及输出位移的理论... 为设计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柔性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两种基于柔性梁与圆弧形柔性铰链所组成的柔性模块的柔性运动副。首先,基于该运动副设计了新型平面2自由度微定位平台结构;其次,采用柔度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及输出位移的理论模型,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平台固有频率与瞬时动力响应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理论研究与仿真验证表明,平台具有较高的静动态性能,其输入输出完全解耦,在0.3mm输入位移下丢失运动不超过1.8%;1阶固有频率为320.34 Hz,在0.1 s时间内动力响应与仿真趋势一致。最后,进行了平台静、动态性能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平台在同样驱动下丢失运动和固有频率分别优化提升了1.95%和43.9%,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构 微定位平台 传递矩阵法 柔度矩阵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传递有限条薄壁构件弹性屈曲分析
13
作者 姚永红 林思平 庞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2-77,共6页
目的为研究薄壁构件的弹性屈曲问题,提高其计算效率。方法根据有限条传递矩阵法的相关理论知识编写了基于传递有限条程序(简称TFSM)。该程序不需要建立整体刚度矩阵,降低了系统矩阵的阶数,通过输入相应的截面参数和材料参数便能对薄壁... 目的为研究薄壁构件的弹性屈曲问题,提高其计算效率。方法根据有限条传递矩阵法的相关理论知识编写了基于传递有限条程序(简称TFSM)。该程序不需要建立整体刚度矩阵,降低了系统矩阵的阶数,通过输入相应的截面参数和材料参数便能对薄壁构件进行弹性屈曲分析,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为验证程序的可行性,首先对划分不同条形单元数的薄板构件进行屈曲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考察不同条形单元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然后采用精度较高的条形单元划分方法对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弹性畸变屈曲进行了研究,并与有限元方法和经典有限条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数据表明TFSM程序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TFSM程序可以应用于冷弯薄壁构件的弹性屈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构件 有限元法 有限条法 有限条传递矩阵法 弹性屈曲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微波光子晶体的温度传感方法研究
14
作者 梅永 王浩志 《信息技术》 2024年第11期16-20,27,共6页
针对基于电子技术的测温传感器灵敏度低、尺寸大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镜像型一维微波光子晶体模型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一维缺陷微波光子晶体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带隙和缺陷峰频谱,建立了缺陷峰波长或... 针对基于电子技术的测温传感器灵敏度低、尺寸大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镜像型一维微波光子晶体模型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一维缺陷微波光子晶体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带隙和缺陷峰频谱,建立了缺陷峰波长或缺陷峰偏波长移量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由空间法测量缺陷峰波长在待测温度条件下的缺陷峰波长或其偏移量,则可以反演环境温度。结果表明,该温度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温度传感灵敏度和较大的温度测度范围,为设计微波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理论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晶体 缺陷模 传输矩阵法 温度传感 灵敏度
下载PDF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珺 李豪 +4 位作者 马青 冯永忠 杨改河 周琳慧 田昱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4,共12页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类型级别和景观级别),探讨近30年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草地和林地次之。从土地面积变化来看,1990-2020年,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量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面积均增长,其余土地类型面积均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以及草地转为耕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类型级别方面,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平均大小(AREA_MN)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景观级别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总体均增加,边缘面积分维指数(PAFRAC)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均减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自然因素是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结论】1990-2020年,临汾市的土地利用面积与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探明了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受各驱动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InVEST和PLUS模型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演变分析:以汉中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小玉 李士杰 +3 位作者 何海洋 秦昊洋 王思琪 孙旭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84,共14页
汉中盆地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源头区,分析区内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能提高对该地区演变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保护下游研究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笔者基于2000~2020年20年内共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多类型土地利用数据... 汉中盆地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源头区,分析区内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能提高对该地区演变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保护下游研究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笔者基于2000~2020年20年内共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多类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生境质量评估体系,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境质量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利用PLU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扩张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变化转移主要发生在水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用地之间;蔓延度指数逐年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生境质量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值面积减少并向南部扩展,低值面积增多并以城镇为中心向外辐射扩散,高等级的生态质量景观由水域和林草为主,主要沿汉江流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模拟预测
下载PDF
基于地表参数变化的延河流域地表温度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威洋 史海静 +1 位作者 聂玮廷 杨鑫源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地表温度是地表能量平衡与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与地表参数变化关系密切。该文以黄土高原的延河流域为例,基于2015年、2018年和2020年Landsat OLI/TIRS影像,在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的基础上,提取影像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 地表温度是地表能量平衡与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与地表参数变化关系密切。该文以黄土高原的延河流域为例,基于2015年、2018年和2020年Landsat OLI/TIRS影像,在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的基础上,提取影像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归一化水汽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NDMI),分析地表温度与地表参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及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温度的反演值与验证值在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569,0.675和0.632,均大于0.5,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从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上看,低温区、次中温区、次高温区面积有所减少,而中温区面积增长较大,高温区面积略有增长,地表温度有向中、高温增长的趋势;从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来看,下垫面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均呈现为水域<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从与地表参数的定量关系来看,延河流域地表温度变化与地表参数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NDBI与地表温度变化呈正相关性,NDVI和NDMI与地表温度变化呈负相关性;从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来看,地表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不同坡度上地表温度也体现差异性,其中平坡地表温度最高,坡度越陡温度越低。不同坡向地表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阳坡地表温度明显大于阴坡地表温度。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地区的地表水热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遥感 温度转移矩阵 相关性分析 延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向与逆向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鑫宇 宋延松 +2 位作者 朱晓蕙 刚宪约 柴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保证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的控制准确性与实时性,利用向量代数方法,对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进行几何运动学分析;根据有限元形函数理论,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典型构件的质量离散方法;在几何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力矩平... 为了保证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的控制准确性与实时性,利用向量代数方法,对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进行几何运动学分析;根据有限元形函数理论,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典型构件的质量离散方法;在几何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分别进行正向与逆向动力学分析;利用线性变换原理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正向与逆向动力学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与虚拟样机模型3个油缸力与3个方向足底力的误差分别小于1%与3%,验证了所建立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能够精确地求解油缸力与足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式机器人 腿部机构 动力学分析 传递矩阵法
下载PDF
基于声电类比的低频消音结构优化设计
19
作者 李奇 王晓明 梅玉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8,共8页
基于声电类比,设计了与电滤波器性能相似的低频消音结构,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和模拟退火法,构造了声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策略。首先,采用归一化方法,以四阶切比雪夫高通电滤波器为基准,设计了电学带阻滤波器;然后,基于声电类比,将电路中的电... 基于声电类比,设计了与电滤波器性能相似的低频消音结构,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和模拟退火法,构造了声学结构的优化设计策略。首先,采用归一化方法,以四阶切比雪夫高通电滤波器为基准,设计了电学带阻滤波器;然后,基于声电类比,将电路中的电感电容转换为声学结构中的细管和圆柱腔,构造了消音结构原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其数学模型,推导声波传递损失表达式;最后,结合声学结构的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法,以有效衰减带宽最大为目标,以消音结构的尺寸参数为变量,对原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声电类比,能获得合理的消音结构原型,克服了仅依靠经典消音结构进行设计的局限;结合推导的传递损失数学模型和模拟退火法,对消音结构原型进行参数优化,能显著提高其消音效果,表现在传递损失超过20 dB的带宽拓宽至410~2 165 Hz,是优化前带宽的202%,特别是优化后的结构克服了原型结构在466~537 Hz频率内不能实现有效消音的缺陷,获得了连续的大跨度有效带宽,且传递损失曲线平均增幅达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类比 传递损失 有限元仿真 传递矩阵法 模拟退火法 声学结构
下载PDF
济南市商河县2011—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文婷 钟鸣 +2 位作者 李芳芳 施真 魏忠勇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以济南市商河县为例,系统研究了近10年商河县土地利用时空分析特征并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实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商河县研究人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优化... 本文以济南市商河县为例,系统研究了近10年商河县土地利用时空分析特征并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实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商河县研究人地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分异 转移矩阵 驱动力 济南市商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