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山子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数字模拟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伟 郝晋进 +4 位作者 李世琴 彭文利 鲜地 陈丽花 李志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50,共14页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是北天山逆冲推覆带在前陆盆地山前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本文以横跨背斜的过井地震剖面为蓝本,用钻井数据、相邻地震剖面和地表形态为约束,运用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独山子背斜进行几何学定量分析,以建立合理的与实际接近的构造模型;提取构造特征参数进行基于Trishear模型的运动学定量模拟,选取与实际数据吻合度最高的构造形态为独山子背斜的最佳几何模型。模拟数据表明:独山子背斜为前翼呈三角剪切的断层传播褶皱;背斜变形从喜马拉雅山晚期更新统(Q_(1-3))沉积期间开始形成并生长,平均推覆速率为0.18 mm/a;全新统沉积期间(Q_4)推覆活动强度达到最大值,平均推覆速率为4.64 mm/a。形成独山子背斜所需的总推覆位移量为5 600 m左右,第四纪期间的平均推覆速率约为0.1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独山子背斜 trishear 模型 断层传播褶皱
下载PDF
三角剪切模型及其在川东大池干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军 尹宏伟 +2 位作者 张洁 刘玉萍 徐士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2,共5页
介绍了三角剪切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川东大池干构造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译及应变分析。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与地震资料中所观察到的构造几何形态基本相符,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利用模拟结果对该地区断层相... 介绍了三角剪切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对川东大池干构造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译及应变分析。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与地震资料中所观察到的构造几何形态基本相符,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利用模拟结果对该地区断层相关褶皱体系的应变和断层滑动量的检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池干构造的地下特征,最大限度地解释已知地质信息,有助于对该地区的构造模式和构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池干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地震剖面 构造解译 三角剪切模型 应变分析
下载PDF
准南独山子背斜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彦君 魏东涛 +3 位作者 潘建国 刘震华 张健 李林峡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718,共8页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背斜东部浅层新近系的沙湾组(N1s)发现了石油,是我国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油田。该区地震成像品质差,影响了人们对独山子背斜构造特征的明确认识,导致深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油气...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背斜东部浅层新近系的沙湾组(N1s)发现了石油,是我国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油田。该区地震成像品质差,影响了人们对独山子背斜构造特征的明确认识,导致深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油气勘探滞步不前。该文综合分析了地震、钻井及露头多方面资料,采用地震正演、运动学数值模拟多技术配套、分步骤实现的定量化构造建模方法,以横跨独山子背斜主体的横剖面为蓝本,确定了独山子背斜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最终建立了独山子构造的模型,并揭示其背斜为一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位于主断裂——独山子断裂上盘并受其控制;主断裂倾角为43°,断层错断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至新近系沙湾组(N1s)地层,滑脱面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塑性地层,前翼发育剪切三角变形区,顶角为25°。该模型有效降低了独山子背斜构造认识的多解性并表明:独山子背斜中-上侏罗统油气储集层与下白垩统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成藏条件较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该方法对我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广泛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山子背斜 定量构造建模 地震正演 运动学数值模拟 剪切-断层传播褶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及其在车镇凹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苏金宝 朱文斌 +2 位作者 贾东 杨彦峰 王志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3-1573,共11页
本文总结了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发育类型,主要包括伸展断层传播褶皱与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也叫断弯褶皱)等。伸展断层传播褶皱多形成在较陡的正断层之上,正断层向上传播使断层顶部地层弯曲,进而形成一个伸展的断层传播褶皱,其发育模式与三... 本文总结了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发育类型,主要包括伸展断层传播褶皱与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也叫断弯褶皱)等。伸展断层传播褶皱多形成在较陡的正断层之上,正断层向上传播使断层顶部地层弯曲,进而形成一个伸展的断层传播褶皱,其发育模式与三剪变形发育模式一致。车镇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南部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半地堑盆地。本文通过对横穿车镇凹陷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以及车镇凹陷南部斜坡带小断层的精细解释,发现这个半地堑盆地的伸展构造具有明显的向斜构造特征,这种向斜构造并不是挤压所致,其发育符合伸展断层传播褶皱模型。由此运用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同时按照三剪变形发育模式,模拟了车镇凹陷伸展构造的发育过程。经过对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的反复拟合和测算,我们确定了车镇凹陷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进而深化对渤海湾盆地半地堑构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断层传播褶皱 三剪变形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周口坳陷叶鲁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白桦 杨明慧 +2 位作者 曾鹏 王金秀 黄万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5-1041,共7页
叶鲁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是鲁山-舞阳-阜阳-淮南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周口坳陷谭庄、舞阳等凹陷的形成与演化。据钻井、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挤压活动的影响下,叶鲁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 叶鲁断裂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是鲁山-舞阳-阜阳-淮南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周口坳陷谭庄、舞阳等凹陷的形成与演化。据钻井、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挤压活动的影响下,叶鲁断裂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NNE方向强烈逆冲,主断层面倾角约37°,伸展率可达-22 m/Ma;晚白垩世—古近纪,周口坳陷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该断裂带发生负反转构造作用。通过三角剪切软件模拟了叶鲁断裂带主断层在周参12井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模拟显示主断层形成时的总滑动量约为6 100 m,断层传播量为9 150 m,三角剪切角为150°,p/s值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坳陷 叶鲁断裂带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三角剪切模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断层特征及其裂缝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鲁人齐 刘波 +3 位作者 何登发 张学丰 黄臣军 刘格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 塔里木盆地玉北构造带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主要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早期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样式,断层总体终止于石炭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易发育断层伴生裂缝和褶皱调节性裂缝,主要分布在膝褶带和断层传播褶皱区。海西晚期玉北地区断裂重新活动,仍以挤压为主形成三角剪切样式,但断层位移量并不大,该时期玉北构造带基本定型,储层裂缝易发育在三角剪切变形区。喜马拉雅期玉北地区存在微弱构造变形,玉北构造带主要受到构造的叠加改造。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的扩张产生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使得北东-南西向的玉北断裂带具有开启性,对玉北地区油气调整和聚集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传播褶皱 三角剪切 几何学和运动学 碳酸盐岩 储层裂缝
下载PDF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及其在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军 尹宏伟 +1 位作者 张洁 徐士进 《江西科学》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研究尤其是逆冲断层带的构造解释,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的几何形态与构造样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该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研究提...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研究尤其是逆冲断层带的构造解释,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的几何形态与构造样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该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大池干构造 三角剪切模型
下载PDF
独山子背斜构造演化序列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8
作者 冀冬生 肖立新 +1 位作者 徐亚楠 李艳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158,共5页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南缘四棵树凹陷,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近于直立,造成背斜北翼地震剖面呈现空白区。通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和钻井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正演以及运动学数值模拟技术,提出独山子背斜构造模型:独山子背斜发育上、下两...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南缘四棵树凹陷,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近于直立,造成背斜北翼地震剖面呈现空白区。通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和钻井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正演以及运动学数值模拟技术,提出独山子背斜构造模型:独山子背斜发育上、下两套滑脱层,下部滑脱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上部滑脱层发育三角剪切型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一个叠加背斜构造。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构造发育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即早期(N2d沉积时期)转折褶皱、中期(Q1沉积时期)传播褶皱及晚期(Q4沉积时期)冲断改造。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控制了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油气运聚与油气藏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山子背斜 正演模拟技术 断层转折褶皱 三角剪切型断层传播褶皱
下载PDF
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在祁连山北缘断裂中的应用:以黑河口断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喜林 胡小飞 +3 位作者 潘保田 毛俊伟 张建 刘晓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0-883,共14页
逆冲断层运动学过程研究可为造山作用和盆地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NFT)是一条主要的边界断裂,控制着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变形,但对于该断裂系统的运动学过程缺乏研究。甘肃张掖西南莺... 逆冲断层运动学过程研究可为造山作用和盆地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NFT)是一条主要的边界断裂,控制着祁连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变形,但对于该断裂系统的运动学过程缺乏研究。甘肃张掖西南莺落峡附近,黑河口断层(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一部分)穿过红沙沟并导致其阶地面错断和褶皱变形。为了研究该区域褶皱变形特征和断层运动学过程,我们首先在红沙沟区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对变形的地层和阶地面进行了测量,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验证褶皱模型。红沙沟保存有9级河流阶地,利用差分GPS对阶地面的高程进行了测量,同时在野外测量了部分地层的产状。多处断层剖面表明该区域变形属于基底卷入的构造类型,另外变形的阶地面在近断层处表现出明显的褶皱形态。结合阶地面变形特征以及地层的变形,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模型被初步用于该区域构造变形的解释。模型模拟得到自T5、T6和T7形成以来断层滑动量分别是 44±7m、59±10m和 164±28m;结合T6年代得到自约9万年以来该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 0.68±0.19mm/a,垂直分量为 0.58±0.13mm/a。根据地层与阶地变形特征,并结合模型模拟结果,我们认为祁连山山前基底断层卷入的构造中,在断层出露地表之前,断层顶端存在一个分散式的三角形变形区,区域的应力状态控制着下伏地层和上覆地貌面的褶皱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剪切褶皱 阶地变形 祁连山北缘断裂
原文传递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tugerming structural belt in the east of Kuqa Depression,Tarim Basin
10
作者 Shaoye Chai Chuanxin Li +2 位作者 Xuesong Lu Qingong Zhuo Yanjie Gong 《Petroleum Research》 2021年第4期333-350,共18页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clutter seismic refl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clear the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boreholes and seismic data,forward mode...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clutter seismic refl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clear the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boreholes and seismic data,forward modeling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trishear model of fault-propagated fold principle,and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using the balanced restoration technique,which may provide important indication for the potenti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separated by Tuziluoke and Tugerming fault,the structural style of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deeply buried forelimb,the kink band and the tiny anticline backlimb section.The Tuziluoke fault has been active with strong intensity since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Kuqa Formation and,which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the growth strata in the deep buried forelimb of the Tuziluoke anticline.The Tugerming fault has been active intermittently since the end of the Jurassic,causing the strata denudation of the Late Jurassic to Paleogene in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ies of regulating faults.The multi-stage tectonic activities caused the structural high of the anticline migrated from east to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related fold trishear GEOMETRY KINEMATICS Balanced restoration Kuqa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