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氏锥虫感染的昆明小鼠血常规变化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甘露 诺明达来 +3 位作者 郑会珍 金敏 李永畅 巴音查汗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 为了解伊氏锥虫感染昆明小鼠的血常规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人工感染昆明小鼠、制作血液涂片、检测血常规、分子生物学(PCR)鉴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对小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小板计数(PLT)值逐渐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数(LYM%)、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R-SD)、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值在死亡时明显升高,健康小鼠血常规正常。对比试验和对照小鼠各器官大小,感染小鼠脾脏、肝脏,心脏均明显变大,肺脏及肾脏变化较小。PCR鉴定在799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小鼠脾脏淤血,髓质间可见大量红细胞,出现较多形态改变的淋巴滤泡;肝脏中央静脉、小叶间静脉淤血,肝细胞肿胀,肝窦间隙变窄;肺脏肺泡肿胀较明显,肺泡壁增宽,支气管出现纤维化,间质可见炎症细胞;心脏中心肌纤维稍肿胀,颗粒变性,颜色加深,并伴有较多的伊氏锥虫虫体;肾小囊间隙变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对照组小鼠均未出现病理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昆明小鼠 病理切片 血常规
下载PDF
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匹血源性和虻源性伊氏锥虫PCR检测
2
作者 金敏 甘露 +5 位作者 杨敏 普浩 马爱军 石文玉 刘诗语 巴音查汗·盖力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为了解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伊氏锥虫感染情况,保障当地马伊氏锥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采集了不同区域马体表吸血虻(n=157)、疑似血液样本(n=238)进行PCR检测,并将结果分析及防疫建议提供给马场。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 为了解新疆部分养马区域马伊氏锥虫感染情况,保障当地马伊氏锥虫病的综合防控和马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采集了不同区域马体表吸血虻(n=157)、疑似血液样本(n=238)进行PCR检测,并将结果分析及防疫建议提供给马场。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I)和携带病原ISG 65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样区域放牧马体表吸血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马血源性伊氏锥虫PCR阳性率分别为29.6%(16/54)、12.8%(17/133)、19.6%(10/51);马虻鉴定为突额瘤虻,其虻源性伊氏锥虫PCR携带率为35%。研究结果表明马锥虫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对该病进行病原监测和综合防控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PCR检测
下载PDF
伊氏锥虫伊犁株扩繁及其PFR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甘露 郑会珍 +6 位作者 诺明达来 刘燕 金敏 何文文 温丽翠 李永畅 巴音查汗·盖力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锥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并为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分离保存的伊氏锥虫在昆明白小鼠体内进行培养繁殖,对其鞭毛束旁棒(PFR)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PFR...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锥虫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并为其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分离保存的伊氏锥虫在昆明白小鼠体内进行培养繁殖,对其鞭毛束旁棒(PFR)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和预测PFR蛋白的理化特性、亲疏水性、跨膜区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FR,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FR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在昆明白小鼠体内成功扩繁伊氏锥虫伊犁株,第5天染虫率达到最高;PFR基因PCR扩增片段大小为834 bp,与冈比亚布氏锥虫PFR基因(XP_011775815.1)相似性为99.52%,基于PFR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进化树显示,该虫株与冈比亚布氏锥虫的亲缘关系也最近。PFR蛋白分子式为C_(1416)H_(2286)N_(416)O_(442)S_(11),理论等电点为5.74,是一种碱性、亲水性及不稳定蛋白,没有跨膜区和信号肽,有10个潜在抗原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PFR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占92.34%),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一致。成功构建伊氏锥虫PFR基因表达质粒pET28a-PFR,经诱导时间、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优化后发现,浓度为1 mmol/L IPTG于37℃诱导重组菌液6 h时,PFR蛋白表达量最高,并且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伊氏锥虫阳性血清反应为阳性。【结论】本试验成功在昆明白小鼠体内扩繁出伊氏锥虫,克隆了马伊氏锥虫PFR基因,构建了PFR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出PFR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后续该蛋白功能和马伊氏锥虫的致病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鞭毛束旁棒(PFR) 原核表达 遗传进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梨形虫和伊氏锥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孔令丽 李祥龙 +2 位作者 章志涛 罗雨昕 王冬英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了建立梨形虫(Piroplasmida)和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梨形虫的18S rRNA基因和伊氏锥虫的kDNA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以吕氏泰勒虫和伊氏锥虫阳性样品DNA为模板进行单重PCR和双重PCR,并对双重PCR的... 为了建立梨形虫(Piroplasmida)和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梨形虫的18S rRNA基因和伊氏锥虫的kDNA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以吕氏泰勒虫和伊氏锥虫阳性样品DNA为模板进行单重PCR和双重PCR,并对双重PCR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对本研究建立并优化的双重PCR方法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够扩增出350 bp和600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无浆体、肝簇虫、弓形虫和埃立克体样品均呈阴性,梨形虫和伊氏锥虫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54.70 fg/μL和14.30 fg/μL,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方法(巢式PCR)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灵敏、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梨形虫和伊氏锥虫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虫 伊氏锥虫 PCR 检测方法 应用
下载PDF
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的建立及其HGPRT活性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祥生 孙恩贵 +4 位作者 刘小芳 杨发青 谢超 董文其 顾为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4,共6页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 用带虫培养法和带虫传代法建立了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无论有、无饲养细胞,虫体均能快速增殖。培养70d以上,虫体仍保持原有生物学特性,对小鼠有感染性,活力旺盛,在体外能连续培养传代。虫数最高达2.48×106/mL,群体增倍时间为8.86~10.8h。液氮保存、复苏后的虫体可在饲养细胞上立即增殖。培养中发现由巨噬细胞转化的巨核母细胞对虫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经胰酶消化能与虫体一道连续传代。通过HAT选择性培养液测定,伊氏锥虫对氨基喋呤不敏感,试验组虫体与对照一样生长良好,证明伊氏锥虫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体外培养 巨核母细胞 HGPRT
下载PDF
水牛伊氏锥虫病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孟盟 曹池 +4 位作者 陈汉忠 刘明如 王华俊 奉彬 陈国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8-993,共6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适应现场应用的水牛伊氏锥虫病诊断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OB6单克隆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TB7单克隆抗体和兔抗小鼠IgG,作为检...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适应现场应用的水牛伊氏锥虫病诊断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OB6单克隆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纯化的抗伊氏锥虫VSG抗原的TB7单克隆抗体和兔抗小鼠IgG,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然后优化条件,研制成检测伊氏锥虫病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通过交叉试验表明该试纸条与衣原体、弓形虫、旋毛虫、巴贝斯焦虫和大片吸虫无交叉反应。该试纸条最低可以检出1∶3 200倍稀释的伊氏锥虫VSG抗原(浓度为3.11mg.mL-1)。应用该试纸条对230份水牛血清样本进行初步检测,同时用ELISA做平行试验,阳性符合率为88.2%。结果证明该试纸条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水牛伊氏锥虫病的检测方法,为水牛伊氏锥虫病的现场检测诊断和预控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病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 试纸条
下载PDF
伊氏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抗原变异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金林 沈杰 +2 位作者 周勇志 石滨海 王云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l分别感染兔和豚鼠。在兔体30d中,每三天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0个克隆锥虫,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试验鉴定,为9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ShTat1.1~1.9。同种方法在4只兔体内30d获得同样9个变异体,并且出现顺序一致。该克隆在豚鼠体内15d所获得的5个变异体,经鉴定均在兔体出现过,但变异顺序不同,显示克隆锥虫在兔和豚鼠体内均发生抗原变异。在感染早期,同种不同个体宿主体内,抗原变异体出现顺序一致,而不同种宿主体内变异体出现顺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克隆 抗原变异 变异顺序
下载PDF
直接PCR法检测血液中伊氏锥虫感染 被引量:5
8
作者 陆绍红 陈睿 +2 位作者 楼涤 张乐 张雪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04-207,共4页
为建立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kDNA)的PCR扩增技术,血液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的感染,本文以伊氏锥虫kDNA片段为靶扩增DNA设计引物,确定最适PCR反应条件,建立kDNA片段的PCR扩增技术,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Ampdirect)从感染小... 为建立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kDNA)的PCR扩增技术,血液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的感染,本文以伊氏锥虫kDNA片段为靶扩增DNA设计引物,确定最适PCR反应条件,建立kDNA片段的PCR扩增技术,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Ampdirect)从感染小鼠的滤纸血标本直接PCR检测伊氏锥虫。结果发现,PCR扩增伊氏锥虫kDNA片段分子量为364bp,能检测的最小DNA量是0·06pg,与布氏锥虫、活动锥虫没有交叉反应。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不需进行样本的DNA抽提,直接PCR能检测感染小鼠的早期滤纸血样本,敏感性高于镜检法。本实验建立的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快捷,可进一步应用于伊氏锥虫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现场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直接PCR 动基体DNA(kDNA) 血液
下载PDF
体外培养伊氏锥虫变异抗原型的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国清 汪志楷 沈永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6-90,共5页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 用云南株伊氏锥虫克隆后体外培养,培养后于第18~60d之间,每间隔一周通过免疫抑制鼠(CY鼠)克隆,建立了7个克隆群体(代号为018,025,032,039,046,053,060),并将其分别与7种克隆特异性抗血清(AS018~060)进行免疫溶解和中和试验。结果如下:①018和025能被AS018和AS025所溶解或中和;②032,039,046,053能被AS032,AS039,AS046,AS053所溶解或中和;③060只能被AS060所溶解或中和。根据上述结果,将7个克隆群体鉴定为3种变异抗原型(VAT),按国际VAT命名法,分别命名为YuTat1·1,YuTat1·2和YuTat1·3。又以针对3个VAT的抗血清AS025,AS039和AS060与超低温保存的、培养不同天数的克隆前群体进行免疫溶解试验,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伊氏锥虫由混合的VAT所组成,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不同VAT的比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变异抗原型 体外培养 克隆 鉴定
下载PDF
伊氏锥虫抗原变异型及其优势代表变异体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木荣 王祥生 +3 位作者 陈汉忠 曾小飞 李晓栩 张居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以连续克隆分离的方法,从1株水牛伊氏锥虫中分离到40个克隆群体,从中分离鉴定出18个抗原变异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发现其中2个抗原变异型(即HbTat1.18和HbTat1.15)分别能与约80%和60%克隆群体的血清发生较强的阳性反应,初步确定... 以连续克隆分离的方法,从1株水牛伊氏锥虫中分离到40个克隆群体,从中分离鉴定出18个抗原变异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发现其中2个抗原变异型(即HbTat1.18和HbTat1.15)分别能与约80%和60%克隆群体的血清发生较强的阳性反应,初步确定这2个抗原变异型为该虫株的优势代表变异体。这为伊氏锥虫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以及遗传进化等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抗原 变异型 优势代表变异体
下载PDF
伊氏锥虫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云飞 沈杰 郑韧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3-468,共6页
本文采用生化技术对八个中国伊氏锥虫株及一个布氏锥虫株的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同工酶电泳结果,可将伊氏锥虫和与其形态上不能区分的布氏锥虫区别开来,亦可将伊氏锥虫分为两个酶株群(Z1、Z2)。根据SDS-聚丙烯酰... 本文采用生化技术对八个中国伊氏锥虫株及一个布氏锥虫株的同工酶、蛋白质和抗原组分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同工酶电泳结果,可将伊氏锥虫和与其形态上不能区分的布氏锥虫区别开来,亦可将伊氏锥虫分为两个酶株群(Z1、Z2)。根据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免疫印迹试验的结果,可将酶株群Z1分成五个不同多肽群(株)。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伊氏锥虫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功酶 伊氏锥虫 蛋白 抗原
下载PDF
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雪娟 孙仁寅 +6 位作者 刘恩勇 毛光琼 冯尚连 朱家新 阳爱国 宋灿明 彭又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83-186,共4页
首次建立的酶标SPADot ELISA联检牛羊血矛线虫、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简称四联 ) ,已在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6 2个县市试用 56万余头 ,据 50个县市对其中 194 90头份与酶标SPADot ELISA检测牛羊血吸虫、伊氏锥虫和... 首次建立的酶标SPADot ELISA联检牛羊血矛线虫、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简称四联 ) ,已在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 6 2个县市试用 56万余头 ,据 50个县市对其中 194 90头份与酶标SPADot ELISA检测牛羊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技术 (简称三联 )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四联与三联法 ,其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符合率依次达 99.13% ,99.0 5%和 99.2 1%。同时 ,对四联法血清学阳性的 4 6 6 0头份与查病原体法进行比较结果 ,血矛线虫病、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97.59% ,99.2 8% ,95.17%和 98.10 %。对查出血清学阳性的牛羊用研配的广谱、高效、系列抗虫剂进行防治。据不完全统计 ,牛羊经防治 ,其血矛线虫病、血吸虫病、伊氏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阳性率分别由 1998年的 13.5%~ 37.9% ,0 .3%~ 34.0 % ,9.4 %~ 55.2 %和 17.2 %~ 6 9.6 % ,依次降至 1999年的 0 .9%~ 6 .7% ,0 %~ 6 .1% ,3 0 %~ 10 .7%和 4 .3%~ 13.1% ,分别下降 12 .6~ 31.2个 ,0 .3~ 2 7.9个 ,6 .4~ 4 4 .5个和 13.0~ 56 .5个百分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 联合诊断 联合防治
下载PDF
二重PCR快速检测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云良 黄维义 +4 位作者 张为宇 韦家周 张诗新 韦志坚 张宇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根据伊氏锥虫ITS序列(FJ416612)和GenBank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棒状结合蛋白1序列(FJ588013),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可扩增出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 根据伊氏锥虫ITS序列(FJ416612)和GenBank报道的牛巴贝斯虫棒状结合蛋白1序列(FJ588013),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诊断引物,建立了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二重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可扩增出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分别为213bp和360bp,最低检出量分别为4.00pg和0.38pg。但对牛双芽巴贝斯虫、分歧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不敏感。用该二重PCR方法对95份水牛样品和134份奶牛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水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13.7%(13/95)、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7.4%(7/95),无混合感染;奶牛伊氏锥虫的感染率为3.7%(5/134)、牛巴贝斯虫的感染率为0(0/134)。说明该二重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的特点,适用于牛伊氏锥虫和牛巴贝斯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PCR 牛伊氏锥虫 牛巴贝斯虫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动基体DNA酶切电泳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韧坚 王云飞 +2 位作者 沈杰 周勇志 钟淑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9-10,共2页
限制性内切酶MboI、DdeI、HinfI和TaqI对市氏锥虫KDNA进行酶切后,电泳中均显示出多条DNA区带,其总Kb数约等于20kb,内各限制酶对伊氏锥虫KDNA消化后均显示出1至2条区带,总和约1kb,明显区别... 限制性内切酶MboI、DdeI、HinfI和TaqI对市氏锥虫KDNA进行酶切后,电泳中均显示出多条DNA区带,其总Kb数约等于20kb,内各限制酶对伊氏锥虫KDNA消化后均显示出1至2条区带,总和约1kb,明显区别于布氏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布氏锥虫 限制性内切酶 动基体
下载PDF
伊氏锥虫HGPRT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全 王祥生 +2 位作者 王德昭 吕茂民 余兴龙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参照布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引物间距为 63 0 bp,包含完整的 HGPRT基因。以伊氏锥虫湖北水牛株总 RNA为模板进行 RT-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获得 1条长约 63 0 b... 参照布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HGPR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引物间距为 63 0 bp,包含完整的 HGPRT基因。以伊氏锥虫湖北水牛株总 RNA为模板进行 RT-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获得 1条长约 63 0 bp的特异性条带 ,符合设计要求。扩增片段克隆于 p GEM-T Easy载体 ,经筛选鉴定 ,证明已获得了 HGPRT基因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克隆的 HGPRT基因在重组质粒中的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二级结构和疏水性分析表明 ,HGPRT基因产物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HGPRT RT-PCR 抗原性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水牛伊氏锥虫人工感染抗体规律及其广西地区自然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木荣 施开创 +3 位作者 陈汉忠 杨兴胜 白波 王柏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实验感染,研究伊氏锥虫在水牛体内抗体及虫体消长的规律。ELISA检测结果表明,水牛感染伊氏锥虫后第6d检出抗体,而且在2个多月的监测时间里,抗体都维持在较高水平(OD450nm>0.3),因此可利用ELISA方法对水牛感染伊氏锥虫进行早期诊... 通过实验感染,研究伊氏锥虫在水牛体内抗体及虫体消长的规律。ELISA检测结果表明,水牛感染伊氏锥虫后第6d检出抗体,而且在2个多月的监测时间里,抗体都维持在较高水平(OD450nm>0.3),因此可利用ELISA方法对水牛感染伊氏锥虫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水牛感染伊氏锥虫后,即出现一个2~3周左右的虫血症峰期,然后虫血症峰期迅速下降,在虫血症峰期下降后1个多月的监测时间里,虫血症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1条虫体/视野),水牛感染伊氏锥虫后这种峰期短无明显症状、虫血症水平低的现象,给临床诊断和血液镜检虫体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广西部分地区79份血清样品水牛检测的结果表明,伊氏锥虫抗体阳性率达到29.1%,说明广西各地水牛感染伊氏锥虫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感染率比较高,为了保证本地区水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水牛伊氏锥虫感染进行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抗体 水牛 感染
下载PDF
伊氏锥虫同工酶和蛋白质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云飞 沈杰 +4 位作者 郑韧坚 王爱华 周勇志 邱巧平 钟淑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32,F003,共4页
本文用簿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同工酶及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比较了5株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伊氏锥虫及两株国外伊氏锥虫的遗传多样性。5株中国伊氏锥虫同属于一个酶株群Z1,根据蛋白质等电聚焦分析可将五株中国伊氏锥虫进一... 本文用簿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同工酶及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比较了5株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伊氏锥虫及两株国外伊氏锥虫的遗传多样性。5株中国伊氏锥虫同属于一个酶株群Z1,根据蛋白质等电聚焦分析可将五株中国伊氏锥虫进一步分为三个多肽群(株)。我国伊氏锥虫同世界各地伊氏锥虫同工酶主群相似,与伊氏锥虫同工酶次群有区别。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伊氏锥虫变异程度较低,与世界其它各地典型伊氏锥虫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同功酶 酶株群 多太群
下载PDF
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祥生 刘小芳 +4 位作者 刘俊华 赵文忠 刘全 董文其 曲利芝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再配合紫外线照射,以及以每毫升含8-AG6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均获得了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试验表明,培养虫体经过2~3个死亡期后逐步进入适应期,虫数升高到(1.5~2.5)×106/mL,饲养细胞通常于2~5d变黑、崩解,应适时更换。培养驯化的13株克隆虫株,经6-巯基鸟嘌呤(6-TG)抗性测定,10株存活。克隆株在3倍量氨基喋呤的HAT选择性培养液中死亡。生物学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在无HT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对小鼠致病力有下隆的趋势,虫血症和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倍多。抗体凝集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未发生抗原变异现象。超微结构显示,HGPRT缺陷株的动基体、核和核仁比对照组明显增大,核膜电子密度区也明显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HGPRT缺陷株 驯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伊氏锥虫动基体DNA微环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韧坚 王云飞 +2 位作者 沈杰 王爱华 周勇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8-95,共8页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分子杂交技术对8株中国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DNA)微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仅限制酶 AluI,HinfI及 MboI...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分子杂交技术对8株中国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DNA)微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伊氏锥虫株之间的kDNA微环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仅限制酶 AluI,HinfI及 MboI的酶解结果显示少数虫株的 kDNA微环存在异源序列。这种异源性可以作为伊氏锥虫种内分类的遗传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动基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下载PDF
伊氏锥虫TR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淑梅 郑韧坚 +2 位作者 沈杰 周勇志 王云飞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7年第2期9-11,共3页
国外研究者已报道在布氏锥虫、枯氏锥虫、刚果锥虫中发现了存在TR酶,此酶是锥虫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伊氏锥虫TR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伊氏锥虫中是否存在TR酶。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了伊氏锥虫中有TR酶活性,但无GR酶... 国外研究者已报道在布氏锥虫、枯氏锥虫、刚果锥虫中发现了存在TR酶,此酶是锥虫代谢的重要酶之一。伊氏锥虫TR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伊氏锥虫中是否存在TR酶。我们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了伊氏锥虫中有TR酶活性,但无GR酶活性;测出了TR酶的Km值和Vm值;发现了治疗锥虫药物安锥赛和盐酸锥双净对TR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28%和31%;比较了七林中国伊氏锥虫和布氏锥虫每毫克蛋白中TR酶活力,其中安徽株活力最强。所以中国伊氏锥虫中存在着TR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TR酶 家畜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