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罕见Sturge-Weber综合征TSC基因突变1例
1
作者 刘红英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3-345,共3页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即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包括皮肤、眼和脑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本病无性别及种族差异,发病率为0.002%或更低[1]。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方式...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即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包括皮肤、眼和脑血管畸形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本病无性别及种族差异,发病率为0.002%或更低[1]。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明确,推测其发病可能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tsc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TSC/MTOR基因突变在肾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鹏 刘秀南 +1 位作者 张丽平 李巧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TSC/MTOR基因突变在多种肾细胞肿瘤中被发现,这些肿瘤的形态学谱系十分宽广,并且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因此,不能将伴有TSC/MTOR基因突变的肾细胞肿瘤笼统地归为一类。鉴于该基因涉及特异的靶向治疗,该文就TSC... TSC/MTOR基因突变在多种肾细胞肿瘤中被发现,这些肿瘤的形态学谱系十分宽广,并且具有不同的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因此,不能将伴有TSC/MTOR基因突变的肾细胞肿瘤笼统地归为一类。鉴于该基因涉及特异的靶向治疗,该文就TSC/MTOR基因在相应的肾细胞肿瘤中的突变类型及可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及病理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tsc/MTOR基因突变 文献综述
下载PDF
45例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
3
作者 梅道启 张兵兵 +7 位作者 汤继宏 王媛 王莉 梅世月 高超 王潇娜 马远宁 董世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5-941,共7页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 目的总结45例经基因诊断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特点及TSC1/TSC2基因变异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确诊的45例TSC1/TSC2基因变异相关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45例患儿中44例患儿以癫痫起病,包括婴儿痉挛发作25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3例、肌阵挛发作8例、失神发作6例、失张力5例、局灶性发作20例。45例均有皮肤色素脱失斑,6例伴发颜面部血管纤维瘤。25例智力低下;12例有运动发育落后;6例心脏错构瘤;8例肾囊肿;1例多囊肾;8例视网膜错构瘤。15例患者检出TSC1基因杂合突变,其中8例新生突变,7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4例,无义突变7例,错义突变2例,剪切突变2例。30例患者检出TSC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21例为新生突变,9例为遗传性突变;移码突变7例,无义突变4例,错义突变7例,整码突变3例;剪切突变7例,大片段缺失1例,延长突变1例。1例TSC1基因变异与10例TSC2基因变异之前未见报道。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基因型-表型关联复杂。临床上对于疑诊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应尽早行TSC1/TSC2基因分析以期及早诊断、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tsc2基因 癫痫 新生变异 MTOR抑制剂
下载PDF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病例系列研究
4
作者 刘欣婷 敦硕 +8 位作者 陈娜 陈健 万林 梁妍 朱刚 张璟 刘国寅 邹丽萍 杨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84-589,共6页
背景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TSC2/PKD1 contiguous deletion syndrome,PKDTS)是TSC2与PKD1基因缺失导致的疾病,国内鲜有报道。目的总结5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3年于解放军总... 背景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TSC2/PKD1 contiguous deletion syndrome,PKDTS)是TSC2与PKD1基因缺失导致的疾病,国内鲜有报道。目的总结5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3年于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就诊的4例PKDTS患儿以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例PKDTS患儿病例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分别利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检测。结果5例PKDTS患者均以癫痫起病,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包括皮肤色素脱失斑、颅内结节、多囊肾、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兼具结节性硬化(TSC)和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表型。雷帕霉素可以辅助控制TSC相关癫痫发作;严重肾囊肿患者需要穿刺抽液+药物凝固治疗来缓解症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例患儿分别存在TSC2/PKD1基因不同大小和区域的缺失:病例1,chr16:2131595-2264778区域存在133.18 kb的缺失;病例2,TSC2基因31~42号外显子和PKD1基因30~46号外显子缺失,长度17.64 kb;病例3,chr16:g.2114201-2185990区域存在缺失,长度为71.789 kb;病例4,chr16:2125441-2176668区域缺失拷贝数51.22 kb;病例5,16p13.3(16:2099825-2151077)区域缺失,覆盖51.25 kb。结论本研究发现TSC2/PKD1缺失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没有明确关联。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可以早期精准诊断PKDTS并进行干预,雷帕霉素联合抗癫痫发作药物可较好控制TSC相关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 基因组测序 癫痫 多囊肾 结节性硬化
下载PDF
五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TSC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林莉 张正中 +6 位作者 牟韵竹 熊芬 杨浩 杨萍 刘一平 陈星 眭维耻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2个家系和1个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寻找其致病突变。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4例患者)和1个散发病例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 目的检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2个家系和1个散发病例TSC1和TSC2基因,寻找其致病突变。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对2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4例患者)和1个散发病例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1患者的TSC2基因第19外显子发现c.1964C〉T(P.S655F)新的错义突变;散发病例TSC2基因第40外显子发现c.5238—5255delCATCAAGCGGCTCCGCCA(P.His1746Glnfsx56)重复缺失突变,并在其后第56位氨基酸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TGA;家系2患者的TSC1和TSC2基因未检测出致病突变。结论TSC2基因c.1964C〉T(P.S655F)错义突变及c.5238—5255delCATCAAGCGGCTCCGCCA(P.His1746GlnfsX56)缺失突变可能分别是结节性硬化症家系1及散发病例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TSC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正中 吕永梅 +6 位作者 牟韵竹 杨浩 杨萍 刘一平 刘林莉 陈星 眭维耻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08,共3页
目的检测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l、TS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提取患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父母、舅舅、丈夫)的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TSCl和TSC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 目的检测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TSCl、TSC2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提取患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父母、舅舅、丈夫)的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TSCl和TSC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对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前额纤维斑20年,后腰鲨革样斑10年,伴智力障碍,无癫痫发作史。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在TSC2基因第34外显子第4258位与4261位碱基之间缺失了TCAG4个碱基,为c.4258—4261delTCAG(P.Serl420GlyfsX55)移码突变。在4名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TSC2基因第34外显子c.4258-4261delTCAG(p.Serl420GlyfsX55)移码突变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TSC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超 张芹 +2 位作者 薛莹 李红 王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1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TSC1和TSC2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分别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变异检测分析。结果家系先证者TSC1基因检测未见异常,TSC2基因... 目的分析1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TSC1和TSC2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分别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TSC1和TSC2基因变异检测分析。结果家系先证者TSC1基因检测未见异常,TSC2基因内含子24中存在1处剪切供位变异位点(c.2837+1dupG),变异位点位于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处,家系其他成员及产前诊断胎儿的TSC1和TSC2基因未检测出变异。结论TSC2基因c.2837+1dupG剪切供位变异可能是该结节性硬化症病例的致病原因,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有助于丰富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基因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TSC基因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智芳 王建祥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8-461,共4页
TSC基因TSC1和TSC2分别编码蛋白hamartin和tuberin,最初在结节性硬化症中发现其存在突变,作为肿瘤抑制因子,除参与mTOR信号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外,还参与细胞黏附,细胞内吞等过程的调节。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MTOR
原文传递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家系TSC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瑞晓 王建红 +4 位作者 王青 韩玥 郎艳华 刘学军 邵乐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描述结节性硬化症(TSC)伴发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二代测序对该家系TSC1和TS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迷你基因(pSPL3外显子捕获质粒)构建... 目的 描述结节性硬化症(TSC)伴发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方法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二代测序对该家系TSC1和TS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通过迷你基因(pSPL3外显子捕获质粒)构建与表达对可疑剪切突变进行验证,最后以患者RNA对其进行体内验证。 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典型,以双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主,同时伴有面部血管纤维瘤、甲周纤维瘤、肺淋巴管肌瘤病、室管膜下钙化结节和视网膜错构瘤等表现。基因分析发现1个新的TSC2基因杂合突变(c.3610G>A)。在蛋白水平上预测该突变为错义突变(p.Gly1204Arg),但在转录水平上,迷你基因及RNA分析均验证该突变为剪切突变。 结论 本研究新发现1个突变位点与TSC有关,该突变同时导致氨基酸替代和异常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tsc基因
原文传递
新基因TSC2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原核载体构建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振东 唐爱发 +4 位作者 吴波 桂耀庭 张立兵 郭新 蔡志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基因TSC21并进行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运用RT-PCR分析该基因小...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基因TSC21并进行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运用RT-PCR分析该基因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对人的TSC21基因进行cDNA克隆、蛋白表达及纯化。结果通过不同日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NM-028825),全长有810bp,含有543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1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040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21。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21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基因功能域预测表明在氨基酸34-40处有CK1和CK2磷酸化位点,在氨基酸100-106处有PK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磷酸化位点。RT-PCR分析表明TSC2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TSC21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670,在180个氨基酸区域内有82%的同源性,人TSC21(hTSC21)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成功构建PET-28a2c(+)vector/hTSC21表达载体,并转化BL21,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后以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论TSC21基因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具有高度同源性,显示其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所得人TSC21蛋白可进行其蛋白结构活性、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及在男性不育等疾病检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tsc21基因 精子发生 RT-PCR
下载PDF
新基因TSC43在小鼠和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振东 吴波 +5 位作者 唐爱发 桂耀庭 张立兵 张键荣 江智茂 蔡志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4、9、18、35、54日龄和6月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XM-156106),全长有1364 bp,含有1146 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3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578 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4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43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EBI功能域分析表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cAMP依赖的PK(Protein kinase)的锚定。RT-PCR分析表明TSC43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中且具有时序性表达。TSC43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539,在381个氨基酸区域内有49%的同源性,人TSC43(hTSC43)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结论TSC43基因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一致,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显示其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克隆 tsc43基因 精子发生 RT-PCR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5238-5255 del 18 bp及2713 C>T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玲 吴志英 +4 位作者 王柠 赵桂宪 陈万金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0-553,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2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TSC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1个家系的34例TSC患者及其父母33名进行TSC1基因和TSC2基因全长编码外显子基因检测。测序后发现第25家系先证者为T... 目的检测并分析2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TSC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对31个家系的34例TSC患者及其父母33名进行TSC1基因和TSC2基因全长编码外显子基因检测。测序后发现第25家系先证者为TSC2基因外显子40的框内移码突变5238-5255 del 18 bp,第11家系先证者为TSC2基因外显子23错义突变Arg905Trp。进一步采用变性凝胶电泳及内切酶技术在患者与120名正常对照中检测这两种突变。结果第25家系先证者外显子40出现5238-5255d el CATCAAGCGGCTCCGCCA突变,导致6个氨基酸缺失的框内移码突变(1746-1751del His-Ile-Lys-Arg-Leu-Gly),第11家系先证者外显子23出现2713 C>T(Arg905Trp)错义突变,2713位碱基由胞嘧啶(C)改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第905位氨基酸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120名正常对照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TSC2基因5238-5255 del 18 bp及2713 C>T突变为两种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玉武 孙晓江 +1 位作者 郑惠民 丁素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致病基因TSC2突变方式。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TSC一家系4例TSC患者(其中1例疑似)、1例散发性TSC患者外周血TSC2的41个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家系中健康对照组和无血缘关系健康...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致病基因TSC2突变方式。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TSC一家系4例TSC患者(其中1例疑似)、1例散发性TSC患者外周血TSC2的41个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家系中健康对照组和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此1家系中4例TSC患者(包括1例疑似)的TSC2基因外显子33发生了1346丝氨酸(S)→脯氨酸(P)(4037T→C)错义突变,1例散发性TSC患者及两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到TSC2基因突变。结论在TSC患者中TSC2外显子33错义突变(1346S→P,4037T→C)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发现的基因突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梅道启 符娜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行TSC1、TSC2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龄6.45岁。5例发...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1和TSC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行TSC1、TSC2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型-表型关系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龄6.45岁。5例发现TSC1基因突变、22例发现TSC2基因突变,突变率90%。TSC1和TSC2基因突变类型有5种,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大片段缺失、移码突变和剪切突变,以无义突变、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的发生率最高。其中TSC1基因仅发现剪切突变和移码突变;TSC2基因上述5种突变均有发现。共发现12种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型,其中以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最高。癫痫发生在TSC2和TSC1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型和突变类型较多,TSC2基因突变频率大于TSC1基因,TSC2基因突变更易引发严重的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1基因 tsc2基因 临床表型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中TSC2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向春 田瑞东 +2 位作者 黄长征 刘木根 王秋芬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对一对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及其父母候选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揭示该病的遗传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外显子交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 目的:对一对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及其父母候选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揭示该病的遗传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双生子患者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内含子外显子交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分析;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了患者的父母和500个健康人的突变,并分析本突变是否和结节性硬化症有关。结果:双生子患者中均发现一个TSC2基因的错义突变c.G2032A,该突变导致TSC2蛋白678位的丙氨酸被替换为苏氨酸(p.A678T);RFLP结果显示患者的父亲有c.G2032A突变,500个正常人中有3人也携带此突变。结论:在结节性硬化症人群中发现TSC2基因新的突变,这一发现丰富了该基因引起结节性硬化症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鲸类低氧耐受的分子机制初探:基于HIF1α和TSC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瑞 曹阳 +2 位作者 刘兴 田然 徐士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6-309,共14页
鲸类(Cetacea)具有超强潜水能力,长时间潜水造成的体内低氧是其适应完全水生生活面临的挑战之一。为了克服体内低氧环境,鲸类产生了一系列低氧耐受相关的解剖和生理等方面的适应特征,然而这一适应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在细胞... 鲸类(Cetacea)具有超强潜水能力,长时间潜水造成的体内低氧是其适应完全水生生活面临的挑战之一。为了克服体内低氧环境,鲸类产生了一系列低氧耐受相关的解剖和生理等方面的适应特征,然而这一适应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在细胞感知和适应内环境氧分压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低氧环境下抑制能量代谢的结节性复合物1(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1,TSC1)基因为候选基因,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鲸类TSC1基因的6个正选择位点至少被两种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检测到,且通过与陆生哺乳动物同源序列比较分析,鲸类鉴定出7个特异的氨基酸突变。这些正选择和特异突变位点有30.77%(4/13)发生了激进氨基酸性质改变,且正选择位点位于重要结构域附近。正选择信号主要集中在鲸类内部各支系中,提示鲸类为了适应低氧环境,这两个基因可能发生了功能改变,以保护细胞免受低氧损伤。我们在低氧耐受不同类群间共检测到66个平行/趋同进化位点,为低氧耐受不同类群的趋同的低氧适应提供了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类 低氧耐受 HIF1α基因 tsc1基因
下载PDF
TSC2基因突变致儿童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王世远 彭昌 +1 位作者 谢新星 秦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614-1617,共4页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病因未明,由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关于儿童PLAM的相关报道较少见。该文报道了1例由TSC2基因10号外显子c.856A>G,p.Met286Val杂合突变引起的...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是一种病因未明,由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关于儿童PLAM的相关报道较少见。该文报道了1例由TSC2基因10号外显子c.856A>G,p.Met286Val杂合突变引起的儿童P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tsc2基因 突变 儿童 案例报道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105例临床特征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林妹 周渊峰 +4 位作者 柴毅明 王佶 吴冰冰 王艺 周水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TSC)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提高TSC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符合2012年修订的TSC诊断标准并随访的TSC病例。截取脑部、皮肤、心脏、肾脏、眼底等临床特征资料,统计〈1岁、-3岁、-6岁、-13岁和-18岁各临床特征的检出率。分析TSC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TSC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4例,女51例。就诊年龄2月龄至12岁。1就诊原因:83例(79.0%)为癫发作,8例(7.6%)为皮肤异常,5例为心脏肿瘤。239例(37.1%)未行基因检测,以临床特征确诊;66例行TSC基因检测病例中,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且TSC基因检测阳性47例(44.8%),符合临床特征确诊但TSC基因检测阴性17例(16.2%);可能符合临床特征诊断,TSC基因检测阳性2例(1.9%)。3临床特征总体检出率:室管膜下结节检出91/99例(91.9%),脑皮质结构异常81/99例(81.8%),在各年龄段检出率相近;皮肤病变中色素脱失斑97/105例(92.4%),面部纤维腺瘤55/105例(52.4%),鲨革斑46/105例(43.8%),面部纤维瘤及鲨革斑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心脏横纹肌瘤25/75例(33.3%),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降低;肾脏病变14/71例(19.7%),眼部病变5/37例(13.5%)。4TSC1基因突变15/66例(22.7%),TSC2基因突变34/66例(51.5%);TSC2基因突变病例痉挛发作更为常见(29.4%vs13.3%)。结论 TSC可累及多种器官,在不同年龄段脑部病变检出率相近,心脏横纹肌瘤检出率不同。基因检测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 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 tsc基因
下载PDF
两例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19
作者 袁丞达 常小丽 +7 位作者 吴要群 刘琴 高敏 肖风丽 周伏圣 杨森 刘建军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90位氨基酸谷氨酰胺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患者ⅡTSC2基因第5227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1743位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无此改变。结论无义突变c.268C>T和错义突变c.5227C>T可能是导致这两例患者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一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
20
作者 刘亚青 王天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对一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中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为TSC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方法收集结节性硬化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外周血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验... 目的对一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家系中的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为TSC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方法收集结节性硬化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并提取外周血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共3代9名成员,其中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面部纤维血管瘤或腰骶部鲨革斑等皮肤损害,先证者及其妹妹都有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减退;头颅影像学MRI/CT均为阴性;基因测序结果提示先证者TSC1基因上存在无义突变c. 733C> T(p. Arg245Ter),为杂合性突变,其母亲和妹妹均携带此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新发现一临床TSC家系中3例患者同时携带相同突变位点TSC1(c. 733C> T,p. Arg245Ter),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突变,从基因水平对该TSC家系进行了精确诊断同时扩展了TSC1基因突变位点列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