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前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不同固定系统对腰椎振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彬 都承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25,共1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不同固定系统(侧方钢板固定系统、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和经椎小关节固定系统)对人体腰椎在全身振动条件下的振动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腰椎(L1~S1)有限... 目的探讨侧前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不同固定系统(侧方钢板固定系统、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和经椎小关节固定系统)对人体腰椎在全身振动条件下的振动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腰椎(L1~S1)有限元模型和具有5种不同固定系统的侧前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有限元模型。施加了500 N压缩随动载荷和±40 N的正弦轴向垂直载荷,频率为5 Hz,持续时间为0.6 s。结果本研究通过对比固定系统等效峰值应力等相关生物力学数据,发现在全身振动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产生了较小的应力,例如对比固定系统等效峰值应力的动态响应的峰值和振幅,发现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具体数值分别为13.669、11.518和2.151 MPa,而侧方钢板固定模型的动态响应最大,其峰值和振幅分别为36.209、29.481和6.743 MPa。结论在全身振动下抵抗融合器下沉和保持椎间盘高度能力最强的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侧方钢板固定系统模型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应力,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建议,经常处于振动环境中的司机和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侧前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时建议选择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辅助治疗,侧方钢板不建议被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螺钉固定 全身振动 前方 椎小关节 垂直载荷 振动力学 随动载荷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侧前方TSRH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振华 陈向东 +1 位作者 张烽 陶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测定TSRH用于脊柱侧前方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5具用TSRH行侧前方固定、另5具用Zplate固定作对照,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目的]测定TSRH用于脊柱侧前方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5具用TSRH行侧前方固定、另5具用Zplate固定作对照,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2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tsrh侧前方内固定 生物力学 应用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侧前方TSRH与Z-plate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3
作者 张烽 江振华 +2 位作者 陈向东 陶然 王以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TSRH与Zplate不同固定方法在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分两组(每组5具),分别用TSRH和Zplate行侧前方固定,应用实验应力分析... 目的比较前路TSRH与Zplate不同固定方法在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分两组(每组5具),分别用TSRH和Zplate行侧前方固定,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操作简便,价格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tsrh与Z-plate 前方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不同旋前方肌处理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骆林祥 戴福全 张光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比较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不同旋前方肌处理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DRF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切开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旋前方肌切开掌侧钢板内固定术,39例)和观察组(旋前方肌不切开掌侧钢... 目的:比较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中不同旋前方肌处理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的DRF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切开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旋前方肌切开掌侧钢板内固定术,39例)和观察组(旋前方肌不切开掌侧钢板内固定术,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6周机体微循环积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微循环积分、Gartland-Werley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倾和背伸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旋前方肌不切开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指标优于旋前方肌切开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机体微循环影响小,有利于改善DRF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提高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前方 钢板内固定 微循环 腕关节活动度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蓝思彬 谭睿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5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 目的:探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试验组(n=41)。传统组切开旋前方肌,试验组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腕关节活动度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腕关节活动度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为4.88%(2/41),低于传统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保留旋前方肌能缩短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早期疼痛,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保留旋前方 桡骨远端骨折掌钢板螺钉内固定 疼痛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TSRH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凸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建雄 邱贵兴 +3 位作者 王以朋 翁习生 叶启彬 仉建国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12 9例脊柱侧凸患者 ,总结其侧弯矫形、脊柱平衡、并发症及 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根据手... 目的 回顾性研究TSRH(TexasScottishRiteHospital)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12 9例脊柱侧凸患者 ,总结其侧弯矫形、脊柱平衡、并发症及 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法不同 ,共分为 4组。A组 :单纯脊柱后路融合固定术 ;B组 :单纯脊柱前路融合固定术 ;C组 :分期前、后路融合固定术 ;D组 :Ⅰ期前、后路融合固定术。四组患者均应用TSRH内固定系统。手术时平均年龄 14 .2岁 (6~ 5 5岁 ) ,平均随访 34个月。结果 A组 :78例病人行单纯脊柱后路融合TSRH内固定 ,术后平均矫形率为6 3.4 %。随访 38个月 (2 4~ 5 0个月 ) ,平均矫形丢失 7°,矫形丢失率平均 9.5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2 .8% ,包括 3例脱钩 ,3例螺钉断裂 (共 6枚螺钉 ) ,1例术后侧弯失代偿 ,1例术后发生曲轴现象。B组 :2 2例患者行单纯脊柱前路融合、短节段TSRH内固定 ,平均矫形率为 74 .8%。平均随访 36个月 ,平均矫形率丢失 5 %。 2例发生一过性交感神经损伤。术后 6个月内均自然恢复。C组 :17例有 90°以上的侧弯 ,且Bending像上侧弯仍大于 7°的患者行前路松解 ,2~ 3周后再行后路融合TSRH内固定。本组平均手术时间 8.3h ,出血 935ml,输血 6 83ml,平均矫形 33.6°,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tsrh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姚振均 张弛 +1 位作者 阎作勤 陈峥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侧前方入路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为 (91±8) % ,手术后没有矫正度的丢失与内固定的失败 ;术前椎体前缘压缩为 (36 .5± 1 4 .8) % ,术后平均压缩 (8.1±1 1 .4) % ,术前椎管前后径压缩为 (46 .2± 1 2 .4) % ,术后平均压缩 (3± 4) % ,术后Frankel评分 1~ 2级及以上的恢复率为 91 %。结论 侧前方减压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 爆裂性骨折 前方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 神经损伤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侧前方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严力生 钱海平 +2 位作者 施水潮 李国栋 章祖成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 :对 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经术后 6~ 36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 目的 :探讨采用椎管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的基础上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的疗效。方法 :对 19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患者行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经术后 6~ 36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并对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术后症状缓解 ,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占 84 2 % (16 / 19) ,未发现断钉、松动。结论 :次环状侧前方减压植骨加RF/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胸腰段骨折不全瘫 ,具有减压充分、能纠正后凸畸形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减压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手术治疗 陈旧性胸腰段骨折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方盛 余伟林 孙晓亮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较为常用,但不同术式取得治疗效果是有差别的。切开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手术治疗较为常用,但不同术式取得治疗效果是有差别的。切开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术中是否保留旋前方肌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47例接受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握力(患侧/健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可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 桡骨远端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疗效 影响
下载PDF
中、下段胸椎侧前方植入物内固定时的椎体数字化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筱贺 李志军 +2 位作者 王海燕 汪剑威 季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42-4046,共5页
背景:有关成人椎体钉进钉点的报道较多,但都只有一般性的描述,且由于不同种族、节段等差异,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位置的选择也不一致。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立体模型,数字化测量成年国人中下段胸椎侧前方... 背景:有关成人椎体钉进钉点的报道较多,但都只有一般性的描述,且由于不同种族、节段等差异,椎体形态变异较大,其置钉位置的选择也不一致。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胸椎三维立体模型,数字化测量成年国人中下段胸椎侧前方椎骨相关解剖位置CT数据。方法:收集非脊柱疾患病例CT资料,利用Mimics软件建立国人完整中下段胸椎(T4-T12)三维立体模型,测量椎体正中冠状面左、右缘高度,正中矢状面前、中、后缘高度,椎体上终板矢状径及横径,椎体下板终矢状径及横径。结果与结论:国人中下段胸椎椎体上、下终板矢状径及横径均随椎序的增加而增大。在中、下段胸椎椎体上缘置钉,椎体螺钉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律;由于椎体的横径始终大于矢状径(3.0-4.0mm),建议在取材和修剪移植松质骨块时应将骨块修成横行的长方体(长大于宽3.0-4.0mm)。临床中下胸椎侧前方固定时应参考以上数据选择合适的纵行棒进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中下段胸椎 前方固定 CT资料 MIMICS软件 三维模型 数字解剖学 省级基金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毕迎月 王天晓 +3 位作者 范云飞 张海霞 许婷婷 孔晓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2期1940-1942,共3页
脊椎结核传统的局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存在着脊柱稳定性差、假关节发生率高等弊端[1]。近年来,本院采用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系统矫正畸形[2]治疗胸腰椎结核,此术式由于手术体位特殊、创伤大、手... 脊椎结核传统的局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存在着脊柱稳定性差、假关节发生率高等弊端[1]。近年来,本院采用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系统矫正畸形[2]治疗胸腰椎结核,此术式由于手术体位特殊、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对围手术期护理提出了较高要求。现对胸腰椎结核侧前方入路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前方入路 胸腰椎结核 内固定 钉棒内固定系统 植骨融合术 病灶清除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TSRH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晓东 李明 +3 位作者 倪春鸿 赵新刚 刘洋 侯铁胜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 TSRH器械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对在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行 TSRH后路手术治疗的 4 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King / 型患... 目的 探讨应用 TSRH器械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对在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行 TSRH后路手术治疗的 4 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King / 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 6 6 % ,King 型双弯患者胸弯矫正率为 5 0 % ,随访时矫正率丢失 8%~ 14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4 1%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5 1% ,随访矫正率丢失接近 2 0 %。King / 型患者手术后躯体平衡迅速得到改善 (6 0 % ) ,而 King 型及 型躯体平衡改善不明显。在术前有明显的胸椎后凸减少 (小于 2 0°)患者中 ,术后可见胸椎后凸有部分改善。其余无明显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1例发生远端脱钩 ,1例患者在术后 15个月有延迟性的深部感染发生 ,深部培养为厌氧杆菌。结论 使用 TSRH器械可达到较满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胸弯矫正 ,但需进一步努力去改善腰椎的钩子模式及外科技巧 ,从而达到和维持更好的腰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h后路系统 治疗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 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后路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进杰 王峻 徐兆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 前方减压 后路 脊髓神经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 后外植骨 及时处理
下载PDF
侧前方椎管减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截瘫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玉 贾志良 郭建红 《中医正骨》 2005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 临床分析 截瘫 前方 Z-PLATE钢板 前路椎管减压 2003年 1998年 椎间植骨 总结报告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新型钛合金钢板侧前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洪 成红兵 +1 位作者 潘丞中 王以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6-267,270,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 (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 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 ,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 NTP行侧前方固定 ,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新型钛合金钢板 (NTP)侧前方内固定可靠性及其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 10具新鲜胸腰段标本 ,造成压缩性骨折后用或不用 NTP行侧前方固定 ,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在 4种不同生理运动状况下测定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数据。结果 :采用 NTP内固定后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 2 0 %和 16 % ;脊柱的强度和刚度在内固定后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2 0 %和 17% ;极限承载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提高 3%。结论 :采用 NTP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得到满足 ,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上优于正常对照组 ,显示出采用新型钛合金钢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优越性 ,而且有减压充分、操作方便、价格明显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新型钛合金钢板 前方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改良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23例体会
16
作者 吴学建 王利民 +2 位作者 李甲振 王卫东 皮国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改良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 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合并症
下载PDF
脊柱胸椎侧前方内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李筱贺 张云凤 +7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星 张少杰 高尚 王海燕 王志强 马界荣 张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05-307,共3页
脊柱胸腰段侧前路手术能够较好地重塑脊柱前中柱的应力承载,对于临床椎体压缩性骨折、肿瘤和结核导致的椎体损伤具有很好的矫形固定作用,因此在近几十年来被很好地应用。由于胸椎椎体周围紧邻胸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脊髓等重要的结构,种... 脊柱胸腰段侧前路手术能够较好地重塑脊柱前中柱的应力承载,对于临床椎体压缩性骨折、肿瘤和结核导致的椎体损伤具有很好的矫形固定作用,因此在近几十年来被很好地应用。由于胸椎椎体周围紧邻胸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脊髓等重要的结构,种族、性别、个体差异导致的椎体相关解剖参数差异较大,因此其手术风险较大,医生学习曲线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胸椎 前方固定 临床应用 解剖学
下载PDF
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_3椎体肿瘤12例疗效分析
18
作者 张方林 付治安 +2 位作者 杨海平 梁磊 徐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95-95,共1页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3椎体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入路 椎体肿瘤 后路固定 切除术 疗效分析 治疗 脊柱稳定性 胸腰段椎体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王文革 李仕臣 +4 位作者 田世坤 仇志韬 秦国强 冯卫东 范攀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588-1589,共2页
脊柱结核主要侵犯椎体,累及脊柱前、中柱,自然病理过程将造成脊柱失稳、椎体塌陷、压迫脊髓,晚期发生后凸畸形。常规解决方法为一期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但己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病灶己使该段稳定性遭破坏,植骨块往往在吸收重塑的同... 脊柱结核主要侵犯椎体,累及脊柱前、中柱,自然病理过程将造成脊柱失稳、椎体塌陷、压迫脊髓,晚期发生后凸畸形。常规解决方法为一期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但己有多项研究表明由于病灶己使该段稳定性遭破坏,植骨块往往在吸收重塑的同时不能提供足够坚强的支撑,从而导致植骨失败、后凸畸形未能纠正,尤其多见于累及2个以上椎体的病例,故脊柱稳定性的重建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一期彻底清除病灶和椎间植骨,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固定治疗 前方入路 疗效观察 椎间植骨融合 脊柱稳定性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侧前方腰椎间盘摘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节段定位错误1例
20
作者 余雨 邵高海 +1 位作者 李波 杜维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990-990,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摘除 钛网植骨 前方 内固定节段 定位错误 双下肢麻木 腰背部外伤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