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玉双 李晓磊 +1 位作者 米少辉 刘英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 目的探究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揿针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两组干预隔日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相关指标(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指标[持续时间和平均振幅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5.00%)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咽收缩率以及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咽收缩持续时间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丛刺疗法联合揿针埋针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吞咽功能,缓解症状,改善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刺疗法 揿针埋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 吞咽功能
下载PDF
明目热奄包联合揿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及对眼部血管、血流的影响
2
作者 诸安蓉 彭华华 叶程程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78-183,共6页
目的:观察明目热奄包联合揿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眼部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明目... 目的:观察明目热奄包联合揿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眼部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明目热奄包联合揿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修订版)(A-DQOL)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物模糊、眼睛干涩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30°以内、30°~60°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视盘上方、下方及鼻侧、颞侧RNFL厚度及平均RNFL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5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V、RI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PSV、R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P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DQOL量表中忧虑程度Ⅰ、忧虑程度Ⅱ、影响程度、满意程度等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上述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目热奄包联合揿针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眼部血管及血流情况,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明目热奄包 揿针 视功能 眼部血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佩 苏国义 +3 位作者 胡天宏 赖培茜 陈少华 林定坤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PELD)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PELD治疗的DL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和床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PELD)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PELD治疗的DL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和床上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骶部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2组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EMG、MPF、M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护理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床上功能锻炼治疗DLSS行PELD术后患者,有利于减轻腰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可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腰骶部多裂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 揿针 床上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皮内针埋针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雅玲 王莹 曹榕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4,8,共5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皮内针埋针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30)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皮内针埋针治疗效果及对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30)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皮内针埋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表面肌电信号(sEMG)、吞咽功能、吞咽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期、咽期、误咽程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皮内针埋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吞咽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皮内针埋针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针刺联合揿针五脏俞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毕海洋 于楠楠 韩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558-2563,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揿针五脏俞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14 d...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揿针五脏俞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连续治疗14 d。治疗14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MME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ME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水平及BDNF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5-HT水平及BDNF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揿针五脏俞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或与提升5-HT水平及BDNF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揿针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揿针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亚 马诚 +4 位作者 罗艳 聂志娟 张沛 陈静 芦景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4期3908-3912,共5页
目的探讨揿针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治疗均以康复训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 目的探讨揿针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昆山市康复医院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治疗均以康复训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记录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7.14±2.31)分、(4.02±2.27)分,FMA评分分别为(34.16±11.13)分、(45.82±12.07)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59.74±10.37)分、(68.32±11.41)分,血浆黏度分别为(2.45±0.97)mPa·s、(1.31±0.89)mPa·s,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8.35±3.24)mm/h、(5.27±3.10)mm/h,血细胞比容分别为(40.58±4.35)%、(36.97±4.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治疗比较,揿针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的疗效更显著,能提高病人神经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且病人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揿针 上肢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揿针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中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倩颖 童青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揿针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FC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乳果糖口服液20 ml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刺激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穴,每3 d... 目的:研究揿针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FC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乳果糖口服液20 ml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刺激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穴,每3 d更换1次揿针;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结束治疗后1个月的1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并采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0%(32/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5/35,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自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以及便秘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便秘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改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乳果糖治疗FC疗效优于单纯乳果糖口服,并有一定的疗效持续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揿针 乳果糖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