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高原植被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与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分析
1
作者 林新昊 何民华 +1 位作者 曾桂香 史秦哲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13,共8页
【目的】研究2002—2015年蒙古高原植被短期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与气象要素的响应。【方法】利用GIMMS NDVI、月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气温和降水量,引入自回归模型量化2002—2015年蒙古高原植被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距平值(TWSA)和气象要... 【目的】研究2002—2015年蒙古高原植被短期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与气象要素的响应。【方法】利用GIMMS NDVI、月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气温和降水量,引入自回归模型量化2002—2015年蒙古高原植被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距平值(TWSA)和气象要素的短期异常响应。【结果】蒙古高原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植被NDVI与TWSA相关性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中部腹地区域。几乎所有的植被类型像素都表现出强烈的恢复力稳定性,其中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区域分布在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林地、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都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研究区大多数地区都表现出对TWSA抵抗力稳定性不显著,仅有33.1%的植被像素表现出对TWSA显著的抵抗力稳定性,植被抵抗力稳定性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中部、东部以及西北部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结论】自回归模型可定量描述蒙古高原植被稳定性对陆地水储量与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关系,具有较好适用性;蒙古高原地区除了受降水和气温共同影响以外,陆地水储量在某些区域更能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稳定性 twsa 气温与降水 自回归模型 蒙古高原
下载PDF
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的卫星重力监测与干旱指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雅娴 张子占 +1 位作者 郑硕 闫昊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利用GRACE/GRACE-FO数据对长江流域2003~2021年期间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究卫星重力监测区域性干旱的可行性。采用3个机构发布的5种GRACE/GRACE-FO数据产品(CSR_SH、JPL_SH、GFZ_SH、CSR_M、JPL_M)反演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 利用GRACE/GRACE-FO数据对长江流域2003~2021年期间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究卫星重力监测区域性干旱的可行性。采用3个机构发布的5种GRACE/GRACE-FO数据产品(CSR_SH、JPL_SH、GFZ_SH、CSR_M、JPL_M)反演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TWSA),计算陆地水储量亏损(WSD)和水储量亏损指数(WSDI),结合气象干旱数据(SPI、SPEI、scPDSI)对5种数据产品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2003~2021年长江流域干旱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机构发布的GRACE/GRACE-FO数据产品对长江流域干旱事件严重等级的划分具有一定差异;WSDI与6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6,与scPDSI相关系数最低为0.54,降水是影响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江流域最严重的干旱事件发生在2019年夏秋季,干旱强度为2.31,持续10个月,水储量累计亏损达到415 Gt,此次干旱事件的WSDI空间分布图显示2019-09干旱最为严重,出现极端干旱区域。WSDI可反映长江流域干旱分布的时空变化,可在监测全球和大尺度区域干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GRACE-FO重力卫星 陆地水储量异常 水储量亏损指数 干旱事件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与植被指数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岳东霞 苗俊霞 +4 位作者 朱敏翔 周妍妍 邹明亮 陈冠光 郭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268-5278,共11页
干旱区水资源与植被生长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6期间GRACE卫星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和MODIS的增强... 干旱区水资源与植被生长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2-2016期间GRACE卫星反演的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和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两个指标开展了基于像元的流域水资源和植被状态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疏勒河流域的TWSA和EVI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以及趋势性规律;(2)在空间尺度上,基于像元的流域TWSA和EVI均呈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在时空耦合关系方面,年均TWSA与EVI在流域整体尺度上呈中度负相关;在子分区尺度上,中部平原区呈高度负相关,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相关性不显著;在像元尺度上,年均TWSA与EVI呈高度负相关、中度负相关、低度负相关的像元分别占全流域的19%、32%和31%;仅有18%的像元呈低度正相关,说明疏勒河流域的TWSA与EVI的时空耦合关系复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研究结论将为疏勒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为实现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陆地水储量变化(twsa)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时空耦合关系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珠江流域植被NDVI对陆地水储量的响应分析
4
作者 陈昇 付亚梁 《测绘技术装备》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基于GIMMS与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珠江流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 本文基于GIMMS与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2―2015年珠江流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陆地水储量的响应。研究表明,2002―2015年珠江流域NDVI年均值为0.67,总体上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21%/a,流域整体植被覆盖较好。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NDVI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和中部及海南岛等,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的西部和东南部等,植被绿度下降区域零星、碎片化分布于流域东北部及西部等区域。植被NDVI和陆地水储量距平值(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TWSA)的相关性整体较高,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为88.12%,主要分布在珠江中部和西北部地区;海南岛和流域的东北部地区植被NDVI和TWSA相关性较弱。珠江流域43.2%的植被像素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而68.3%的植被像素对TWSA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植被对TWSA的抵抗力稳定性表现显著的较强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中部和北部等地区,而珠江流域的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等区域的植被则对TWSA变化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陆地水储量距平值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珠江流域
下载PDF
2002―2015年黄河流域NDVI对陆地水储量的响应 被引量:9
5
作者 袁瑞强 青松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对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NDVI和GRACETWSA遥感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K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研究了2002—2015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TWS...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对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的响应。【方法】基于GIMMSNDVI和GRACETWSA遥感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K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研究了2002—2015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TWSA的响应。【结果】2002—2015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植被年NDVI均值为0.42,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35%/a,个别年际变化波动性较大。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NDVI表现出较强的差异特征,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呈带状递减分布。植被NDVI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部的陕西省、山西省以及甘肃省南部,植被NDVI显著下降区域零星分布于流域南部及下游区域,流域大部分区域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植被NDVI和TWSA的响应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呈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三江源地区、甘肃和宁夏的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区。【结论】植被NDVI和TWSA在上游三江源区和甘肃南部显著正相关,而在中下游地区相关性则不明显甚至负相关,这是由黄河流域的水热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2005—2017年两次强ENSO事件对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影响的卫星重力观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威 钟敏 +2 位作者 冯伟 钟玉龙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全球和区域性水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使得全球陆地水储量出现了较大的年际波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对全球和区域性水循环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使得全球陆地水储量出现了较大的年际波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重力卫星随着数据质量的提高、后处理方法的完善和超过十年的连续观测,捕捉陆地水储量异常的能力明显提高,这为研究2005—2017年间两次强ENSO事件对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提供了观测基础.本文综合利用GRACE卫星重力数据、GLDAS水文模型和实测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年际变化和与ENSO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与ENSO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与ENSO的相关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55、0.78、0.70,较ENSO分别滞后约7个月、5个月和5个月.其中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与ENSO的相关性最强,2010/11 La Nina和2015/16 El Nino两次强ENSO事件使得陆地水储量分别发生了约-24.1亿吨和27.9亿吨的波动.在2010/11 La Nina期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异常约在2011年4—5月达到谷值,而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晚1~2月达到谷值.在2015/16 El Nino期间,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诸河流域陆地水储量从2015年9月到2016年7月持续出现正异常信号.其中,2015年秋冬季(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陆地水储量异常明显是受此次El Nino同期影响的结果;2016年春季(4—5月)陆地水异常是受到此次厄尔尼诺峰值的滞后影响所致;2016年7月的陆地水储量异常则与西北太平洋存在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陆地水储量异常 ENSO事件 相关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孟莹 刘俊国 +2 位作者 王子丰 王凯 冒甘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7,共11页
陆地水储量变化深刻影响着水资源分布和供给。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及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认识水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重力卫星GRACE、GRACE-FO等多源监测数据及我国经济社会用... 陆地水储量变化深刻影响着水资源分布和供给。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及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认识水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重力卫星GRACE、GRACE-FO等多源监测数据及我国经济社会用水统计数据,使用Mann-Kendal趋势分析、Sen斜率估计及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十大流域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用水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主要流域的TWSA变化呈现“干湿分异”的空间格局,即湿润、湿润/半湿润及半湿润流域的TWSA呈增长趋势,而干旱和半干旱流域的TWSA呈降低趋势;西北诸河、西南诸河、黄河及海河流域的TWSA显著受到气温的影响(p<0.01),长江、东南诸河、珠江及松花江流域的TWSA显著受到降雨的影响(p<0.01);我国农产品虚拟水净调出地区,TWSA年际变化与用水量年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我国农产品虚拟水的净调入区,TWSA年际变化与用水量年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而保障各流域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GRACE 中国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simulation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ies over China using a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ensemble approach 被引量:1
8
作者 LIU Jian-Guo JIA Bing-Hao +1 位作者 XIE Zheng-Hui SHI Chun-X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4期322-329,共8页
The ability to estimat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is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hydrological extremes(e.g.,droughts and floods)and predicting future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cycle.However,inadequacies in model ph... The ability to estimat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is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hydrological extremes(e.g.,droughts and floods)and predicting future changes in the hydrological cycle.However,inadequacies in model physics and parameters,as well as uncertainties in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commonly limit the ability of land surface models(LSMs)to accurately simulate TWS.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show how simulations of TWS anomalies(TWSAs)from multiple meteorological forcings and multiple LSMs can be combined in a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ensemble approach to improv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s.Simulations using three forcing datasets and two LSMs were conducted over China's Mainland for the period 1979–2008.All the simulations showed good temporal correlations wi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rom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during 2004–08.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anged between 0.5 and 0.8 in the humid regions(e.g.,the Yangtze river basin,Huaihe basin,and Zhujiang basin),but was much lower in the arid regions(e.g.,the Heihe basin and Tarim river basin).The BMA ensemble approach performed better than all individual member simulations.It captur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WSAs over China's Mainland and the eight major river basins very well;plus,it showed the highest R value(>0.5)over most basins and the lowest root-mean-square error value(<40 mm)in all basins of China.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BMA ensemble approach shows that it is a promising way to reproduce long-term,high-resolu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TWSA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ies multi-forcing and multi-model ensemble simulation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UNCERTAINTY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otal water storage changes in India 被引量:1
9
作者 Arun Mondal Venkataraman Lakshm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21年第10期1294-1315,共22页
Long-term droughts significantly impact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India,however,observed changes in major river basins have not been well explored.Here we us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and Standa... Long-term droughts significantly impact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India,however,observed changes in major river basins have not been well explored.Here we us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at three different time scales(24,48,and 60 months)to identify long-term droughts in India for the observed record of 1951-2015.Drought characteristics(extent,events,frequency,and intensity)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river basins in India.Increasing trend in the areal extent of droughts is observed in two methods with three time scales in the maximum area(63.66%)in India.We use the data from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to estimate the changes in th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TWS)during the period 2002-2015.We identify that major long-term droughts in India occurred from 1966 to 1969,1972,1986-1987,and 2002-2004.The all-India average TWS shows a negative trend from 2002 to 2015 with prominent decline in north Indian river basins and positive trend in south Indian river basins.SPI and SPEI at longer time scale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WS indicating the adverse impacts of droughts on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such a populate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tw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